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1页
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2页
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各民族的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生的历史和群体不同的现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行为准则和不同的价值理念。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文化的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礼貌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他们在交往中采取的礼貌策略也不尽相同。中国人用“礼”来约束自己的礼貌行为,不管做什么,不做什么,都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以免'失礼”。所以,中西方在人际交往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再如在对恭维语的回答方面,中国人的表现是谦虚、内敛,而西方人却大胆地接受并且致谢。在与外国友人交际中,我们要避免以自己本土的礼貌礼节来评判对方,切莫把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礼貌礼节生搬硬套到对方身上,那样只会导致失败的交际。中国人与英语国家表达问候的方式也有明显差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经常说:“吃了吗?上哪儿去?”这在英语文化中并不是问候,而是真正的问题。英美人问候多用“Goodmorning!”、“Hi”、“Hello”等。与此同时,人们常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寒暄。如果在和外国人或外籍教师的交流中,如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将直接影响交际质量,构成跨文化交际失误,引起误会、不快,甚至是冲突。而且,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三、 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词汇、翻译等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考虑到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会外语,就一定能正确使用,殊不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某种文化下,我们认为很合理的一句话,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可能被视为无礼。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准确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缺少一定的积累。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东西,没有有效的进行情景设置,模仿实际的语言对话,学生缺少语言学习环境和适当的训练,不能体会英语语境交流中中西文化的异同,不能准确的利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 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知识的渗透。目前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表现在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和听力等方面的教学,而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少涉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依旧使用以前的中式思维方式去学习英语,很难准确的理解英语语句的现实意义。(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学生和老师都围着考试、升学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都是与考试有紧密联系的语法、词汇知识,而与考试无关的西方文化则是置之一旁,虽然学生的应试成绩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文化知识面不广,不能很好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造成了我国当前初中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现状。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因此,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是接受专业培训,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深入细致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细节,为改善英语教学创造条件。英语教师还应更新教学方法观念,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渐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把课堂教学作为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应该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不断汲取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英语文化意识,又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好英语和母语的关系。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词汇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切入口”,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教到dog时,告诉学生狗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狗”、“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W“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等常用词语。恰恰相反的是:龙(dragon)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崇敬的动物,是吉祥和智慧的象征,但在西方它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不幸与厄运的预兆。再如,教到green、brown等有关颜色的词时,我总是向学生拓展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英语习语,如agreenhand(一位新手)、fellinabrownstudy(深思熟虑),避免学生望文生义而大错特错。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的不良习惯。把课外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结合教材设置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在课外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如,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参照教材内容,以课本剧为依托,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外国录像、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努力去理解外国文化。心胸要宽广,态度要开明,不能视别国文化荒唐可笑,反过来,也不应该以西方文化作为标准来贬低自己的文化。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外国人接触,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访问网站,与外国网友交流,让学生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把活动教学作为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的机会,还要想方设法密切结合日常生活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增加体验,从而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联欢会上,我让学生齐唱HappyNewYear,并辅之以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制的贺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SantaClaus),让学生聆听歌曲SilentNight,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赠予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郊外野炊,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风土人情。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联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西方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排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中学英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