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4页。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梳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更牢固地建立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概念,理清单位间的关系,增强空间观念。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已学单位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牢固地建立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前两天,老师看见一篇二年级小朋友小马虎的日记,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带来给你们分享一下。4月11日

星期一

晴清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早饭,我走了90厘米远的路来到了学校,进了教室立刻拿出长23毫米,宽17毫米的数学书开始学习。听了这篇日记大家为什么发笑?长度单位用错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长度单位,帮小马虎改正日记中的错误,大家说好吗?板书:我学会了吗?二、梳理知识,建构网络。1、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用字母怎么表示?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用手势表示加强记忆这些长度单位都住在我们的五指山上,一起伸出左手说一下。提问:1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分米呢?1厘米、1毫米?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吗?看谁的反应快!按顺序表示一遍,打乱顺序一遍。小结:我们要善于利用身上的尺子来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三、巩固练习。1、选一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下面括号里。)一步长约1(

)小拇指宽大约1(

)银行卡厚约1(

手腕一圈大约长1(

旗杆高5(

)一枝钢笔长1(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能超过每小时110()同学们对身边的物体都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那么换算掌握的怎样呢?2、说一说:6厘米=(

)毫米

3分米=(

)厘米100分米=(

)米90厘米=(

)分米

5m=()cm30mm=()cm70dm=()m小结:练习了这道题,同学们注意除了牢记进率,还要看清楚是哪两个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下面拿出直尺画一画。3、画一画(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35毫米长的线段,比一比哪一条线段长一些。4厘米>35毫米师: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如果直尺折了没有“0”刻度怎么办?刚才这几关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老师出一道难题挑战一下。4、比一比,我最棒。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看谁填得对又多?5()>5()>5()6()=600()(要求:组内讨论3分钟,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答案又对又多。)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善于思考,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找出规律,做题的过程就变得简单了。下面我们一起帮小马虎改正日记中的错误吧!5、改一改4月11日

星期一

晴清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早饭,我走了90厘米远的路来到了学校,进了教室立刻拿出长23毫米,宽17毫米的数学书开始学习。为了便于记忆,老师编了顺口溜,同学们读一遍。“米“的一家亲密无间五兄弟,我是最小叫毫米,靠我最近是厘米,三哥分米二哥米。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最远叫千米,千米一样叫公里。大哥二哥有秘密,进率1000了不起。大哥到小弟添0,小弟敬大哥去0。伸开双臂是1米,八字手枪1分米。食指宽度1厘米,指甲厚度1毫米。四、拓展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都来自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度单位呢,如旗杆高、身高、衣服、鞋的号码等,同学们在课下找几个写下来,下节课交给老师,看谁写的多。五、板书设计。我学会了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Kmmdmcmmm1000101010《我学会了吗?》学情分析一、基本信息:本节课所用班级为长河小学二年级四班,该班共有51人,5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中优秀生比例约30%,中等生比例约50%,进步生比例约20%。二、一般特征:1、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在二年级下学期,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2、从总体来看,该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能力也比较好。3、该班学生初步具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小组成员参与程度比较积极,但少数学生的合作意识、愿望薄弱,需要加以方法的引导和评价激励。三、教法学法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我学会了吗?》效果分析本课利用由“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到“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再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6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体现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一特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结合学生的实际,二年级的小学生有顽皮、好动、好奇、易激动的特点,课的开始以帮小马虎改日记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贯穿后面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轻松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且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而且完成了后面的巩固练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改革理念。对这节课的设计,在“选一选、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改一改”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通过“比一比,我最棒”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潜移默化地了排列组合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归类逻辑能力。《我学会了吗?》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为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2、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是一幅综合情境图。该图是学生实际测量和收集数据的活动。课前,已安排学生课下进行了实际测量或查阅资料,通过课上交流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在“选一选、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改一改”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学会了吗?》评测练习1、选一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下面括号里):

米粒长2(

教师门高2(

黄瓜长2(

回形针长2(

)一块橡皮厚12(

)一张方桌高8(

)旗杆高9(

)一枝钢笔长14(

)。2、比一比,我最棒。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看谁填得对又多?、5()>5()>5()、6()=600()(要求:组内讨论3分钟,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答案又对又多。)3、改一改。4月11日

星期一

晴清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米长的牙刷,挤出1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早饭,我走了90厘米远的路来到了学校,进了教室立刻拿出长23毫米,宽17毫米的数学书开始学习。《我学会了吗?》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后对知识进行梳理的一节复习课。针对本节课我进行以下反思:

长度单位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复习巩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关知识;能正确应用长度单位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长度单位》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针对这一目标我采用了两部分内容来突破。第一部分设计了一篇长度单位弄混的“小马虎日记”让学生帮助小马虎改正日记中的错误,有趣的教学情境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名称、进率,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部分,我安排了一个单元组学习的活动,在这一部分里,学生长度单位的应用、换算,画线段,以及拓展应用长度单位的活动。“比一比”这个活动是整节课知识的拓展,也是亮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类、找规律的能力。整理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整理内容并且补充。学生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具有梯度,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于知识点方面涉及还不够全面。《我学会了吗?》课标分析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还原长度单位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厘米和米是两个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是学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尝试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课程实施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篇长度单位用混的“小马虎日记”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帮小马虎完成日记,有趣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梳理知识,建构网络。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字母表示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建构长度单位的知识网络。并用手势表示加强记忆,让学生经历利用身上的尺子来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三、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培养。1、课程实施中,在学生通过“选一选”、“说一说”的数学活动,充分体会长度单位的估计、单位换算的重要性。2、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大小的尺子和实物,通过观察、比画、比较等活动,感知4厘米和35毫米的实际长度3、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演示,让学生了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4、通过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巩固初步建立起来的长度单位表象。5、“比一比,我最棒”的拓展训练,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深入体会,并感受到积累知识、总结规律的重要性。6、通过“改一改”数学活动,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用已知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7、将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编成儿歌,学生记忆的快,加深本节知识的认识。四、把握好“线段”教学的要求线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