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学习难点:“闲”字的深蕴内涵。一、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千古名文——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二、一起来了解——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苏轼,出示投影,学生齐读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师:这是作者基本情况的介绍,其实有四个字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东坡居士。这个号与苏东坡流放的经历有关,他被贬到湖北黄州,由于生活艰难,他就在他自己劳动的那个地方自己耕种、生活,那个地方叫东坡,于是他就有了这个诗意的名号东坡居士。2.学生继续读,屏幕显示: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师:乌台诗案就是朝廷里面一些对苏轼抱有成见的官员,从他的诗文里面摘取了一些句子,说他诽谤皇上,于是苏轼被抓入狱,差一点被杀掉,最后被流放黄州。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曾这样评价苏东坡在黄州时的文学创作:(投影)(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师:林语堂评价《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都是绝世妙文,这些内容我们将来都会学到。“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这是一种很诙谐的说法,表现的是苏轼文学作品的伟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来品读它。三、一起来朗读——读准字音、节奏(一)一起来朗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读2.指生读,强调某些字的读音(二)一起来朗读——读准节奏1.无句读朗读,(投影出示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章),学生自己读一读,指2-3人读,看学生能否读准节奏。2.全班齐读四、一起来翻译——读懂文章1.投影出示部分课下注释当中没有的字词解释,结合投影,学生自主翻译,有疑惑随时交流2.检测学生的翻译情况1)解释几个字词,以排火车的方式一人两个。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这篇文章,我们基本上了解其意思了,让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遍4.一起有味地朗读投影出示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1)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刚才大家读得非常熟练,但读文言文我们应该读出宁静的氛围,大家可以语速缓一点,音调低一点。一起来试试。2)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现在我们看课文。你认为,哪两个字词要读得快乐一点呢?开始思考。讨论后明确:欣然、亦,指导学生再读。3)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一点感慨。这三个字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5.下面,我们把三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起有味地朗读全文)五、一起来品位(一)赏析语言1.这篇文章有一个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好在哪里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3.单就这一句,有很多人分析了它的妙处,下面是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投影出示)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这样的欣赏很有水平啊,正是因为这种大手笔,所以林语堂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关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使之长留人间。(二)理解“闲人”师:重点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1.怎么理解“闲人”这一词呢?(课文有注释)师:“清闲的人”。指二人的政治处境。苏轼的“闲”是有特殊背景的。(多媒体展示:)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将。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师:可见,苏轼在黄州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人”之说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可是作者并没有悲叹,而是自嘲、自慰。2.师:那么,苏轼在黄州的“闲”,是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呢?老师查到了一点资料,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多媒体展示)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3.师:这样看来,苏轼一点都不“闲”,那么“闲”字还该这样理解?(学生讨论后明确:忙里偷闲——闲情雅致)六、一起来走近苏轼1.师:同学们,苏轼一生历贬八州,走过无数的穷山恶水,却能始终做到随缘自适,自得其乐,有资料为证:(屏幕显示)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教师读前面,学生读后面2.读了以上这些诗句,你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学生动手写几句话,然后踊跃起来说3.全班齐读下面几句话,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苏轼,我想对你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平凡如我辈沮丧彷徨,无法解脱,你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轼,我想对你说:芸芸众生,你一直睁开双眼,看世界风景。你不会料到,终有一天,你会成为别人眼中最美的风景。4.结束语苏轼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不仅在于他的政绩和文章,更在于他的豁达而洒脱的人生观。也让你我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的美,用洒脱去面对人生,用豁达去创造诗意的人生。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时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本,即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有学生。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视野相对狭窄,此外,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也较低。当然,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毕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毕竟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这则是我进行教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本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包含了苏轼的整个人生态度。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对课文的翻译比较简单,重点是对“闲人”的理解,通过对“闲人”的正确理解折射作者的人生态度。评测练习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词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吾两人者耳三、翻译下列的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简答1、集中写景的句子的句子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为。简要赏析。2.《记承天寺夜游》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邹平县焦桥初级中学《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胸怀。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先要求学生自主讨论翻译全文,并根据学习找出重点词句,然后由学生说出要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课文,领悟精神实质时,也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收到较好效果。这节课解决了这样一些问题:

1.掌握了一些实词,如户、念、寝、相与、盖、但等。

2.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等。

3.理解了闲人的含义4.让学生懂得了怎样面对挫折。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5.本节课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对学生的评价有些单薄,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些缺点,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反思。课标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