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后期复习策略中学_第1页
地理后期复习策略中学_第2页
地理后期复习策略中学_第3页
地理后期复习策略中学_第4页
地理后期复习策略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地理后期复习策略浅谈长岭中学 李光荣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地理科如何复习备考才能更切合实际,实效性更强,是我们每个高三地理老师考虑的问题。今天有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非常难得,我主要将我们学校的后期复习工作给大家做一介绍,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后期,我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是: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各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如何备考更高效?为此我们的复课总体指导思想是:把握方向,找准问题。运用四化,优化教法。注重基础,研究变法。提高效率,复习有法。注:四化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概念鲜活化

把抽象的原理图示化;把知识的联系结构化;一、对新课程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二、如何提复课效率三、关注热点我们每周三下午为固定的教研组学习时间,在这个会上,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结上周教学工作的,包括经验,体会,发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并共同研读考试说明和大纲,制定下周教学的具体内容。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说我们后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实施过程:1、控制复习方向:《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依据。把《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比研究,明确考查范围、考查要求、考查方式、变化走势和试卷结构,确保复习方向的正确性。从研读中可以为复课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和指导:①研究考纲变化,明确高考命题的动态走势,把握复习策略的调整方向,确保复习策略的科学性。②研究考查范围,明确要考查的内容是什么,把握复习教学的广度,确保时空切分的合理性;一、研读高考大纲③研究考查要求,明确对各部分知识和能力要考查到什么程度,把握复习教学的难度,确保复习定位的准确性;④研究考查方式,明确对学生的训练方式,把握复习训练的效度,确保试题选用的针对性;⑤研究试卷结构,明确试题的特征与权重,把握平时检测的适应性,确保模拟考试的仿真性。2、通过考纲说明的研读得到的启示:(1)、考能力---死记硬背行不通\不记不背也不行。(2)、考主干----弄通弄懂教材(3)、考运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4)、地理命题趋势:分数、题型、难度和思路保持稳定考试大纲基本保持稳定试题新颖,突出能力尤其是提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体现公平性考主干知识,兼顾基础,引导教学导向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空间、区域、综合、技能、思维能力、价值观)“得图者得高分”体现学科价值,突出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联系实际,关注时代问题.二、如何提高复课效率1、确定复习计划项目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复习思路按专题重点复习模拟综合训练知识目标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查缺补漏回扣课标,巩固双基技能训练多项技能综合运用多项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综合能力与地理思维形成综合能力为主训练安排知识迁移训练,提供部分新题检测,提升解题能力比对历年高考原题,精选模拟试题,注重规范作答2.努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处理好以下问题。(课堂讲什么,不讲什么,怎么讲)⑴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热点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⑵是讲练比例问题: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一般讲以30分钟为宜,15分钟用来交流或练习。⑶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避免老师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

化,应变能力差;提问简单,或者板演过多,貌似气氛

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效果较差。而应重视学生的主体

地位,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

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4)注重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两条反馈渠道非抓不可:一条是通过练习或检测搜集信息。另一条渠道是每周找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以解决。3、知识整合,确定专题:(1)、构建知识体系专题(七大块):地球运动系统;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区域地理系统;自然

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环境保护(2)、能力培养专题(四大能力):区域定位能力;图标解读能力;快速解题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结合区域定位,搞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以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为例:什么是心理地图?心理地图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和发展的清晰立体的反映(从“经纬仪”到“数字地球”);它又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可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1、建立心理地图,巩固区域地理近年来文综高考有关区域图类型的剖析模式一:概念性区域空间图2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2,判断9~12题。9.PQ线位于(D)A.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10.下列四项,居于X他所在国的是(A)A.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模式二:背景式区域平面空间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

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

l~3题。模式三:小尺度区域平面空间模式三:小尺度区域平面空间模式四:立面空间模式五:无图考图模式六:历史地图2、心理地图的训练方法地理空间定位三法:绝对定位法——经纬度定位相对定位法——参照物定位轮廓位置定位——行政区和海陆轮廓定位根据经纬

度根据行政政区轮廓特征根据山河大势或形状根据图中的特殊地理事物地理空间定位三法举例:心理中国地图训练第一步粗化阶段第二步细化阶段(定点法和经纬线穿越法)心理中国地图训练第三步

精确化阶段(田字定位法、框框法)心理中国地图训练心理中国地图训练精确化阶段3、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以西部地区为例)区域空间定位区域特征概括西部地区由三个次一级的区域组成的,区域不同,其自然要素的地域组合以及受其影响的人文特征也是各具特色的:西北内陆地区“干、沙、风”青藏高原地区“高、寒、变”西南地区“复杂”性突出(3)地理各要素分布静态分布(或空间结构分布):气候分布、等温线分布、等降水量线分布、等高线分布、植被分布、矿产资源分布、重要地形分布、河流湖泊分布、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区分布、农业区分布。动态分布(演变过程):大气运动、流水运动、城市演变(人口流动)、地质变化、风力作用、植被变化、工农业变迁、(4)区域差异(问题比较)①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差异?②从区位条件看,上海和重庆各有什么优势?应如何取长补短?③读“我国一月均温分布图”找出拉萨、重庆、武汉、杭州4地的温度值,试分析为什么4地纬度相当,气温却差异很大?(5)区域联系①区内联系(概括共性、训练聚敛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A、西部三个区域地貌有哪些共同特征?这对西部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经济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B、西部潜在优势有哪些?西部大开发存在哪些不利因素?C、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目前应集中做好哪几项工作?A、以“西气东输”或“西电东送”为例,谈谈该工程给东、西部及沿线地区各带来了什么好处?B、“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抗旱 起怎样的作用?对上游的航运起什么作用?②区际联系(地缘经济)③跨国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进行知识整合)沿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交通线的延伸方向、气候区的延展方向等,建立思维线索,树立整体观、全球观。A、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我国境内称作什么?它的源头以什么补给类型为主?它流径的地区有什么著名的农产品产区?B、当南亚进入雨季时,云南的南部盛行什么风向?

C、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便利了我国西部与中亚直至欧洲地区的联系,这对西部开发有什么好处?4、及时发现问题,归因分析,方法调整。(1)教师方面问题表现:

1、赶进度,急于综合复习。“夹生饭”,考试受挫。2、教师讲的多,学生没时间自主学习、处被动状态,接受而缺乏思考消化。3、考察不当,陷入题海战术,盲目让学生大量做题,学生疲惫不堪。4、各自为战,同头教师缺乏合作和共同研究。5、矫正不力,抓基础的过程就是反复矫正的过程,矫正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基础的过程。6、忽视构建知识网络7、重热点现象本身,而轻背景与边缘问题(二)学生方面:⑴、许多学生感觉:知识点太多,繁琐、错综复杂,难以把握。⑵、学习地理兴趣不浓、厌倦,对地理考试产生恐惧感。时间花了不少,效果却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了信心,甚至对地理考试产生恐惧。⑶、部分考生在高考复习中,不可谓不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不会迁移,难以应变。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砸。知识、原理、规律背了,不知如何用。

“死念书、忙做题、拼体力、挤时间”但效率低。学生失分的原因归纳:①基础知识弱,“三基”不扎实,特别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②审题能力弱,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技巧和能力。③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不足。④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⑤文字表述能力弱,语言规范性差。⑥人文知识弱,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造成人文知识贫乏。⑦读图识图能力弱。⑧实际生活经验欠缺,理论与实际脱离针对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强调应用。侧重于实践和实用,提高实效性。高三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知识迁移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找出特点,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总之尽量授之以“渔”。5、定时考练、适当做题,掌握解题技巧我们按照计划,每周末进行一次综合考练,其目的主要是模拟高考环境,提前让学生熟悉考试过程,

精心选择一些高质量综合题进行强化训练,但要降低难度,通过练习既要查补知识漏洞,也要强化能力培养。做题时不应满足于答案,精力应放在试卷的总结和回扣课本上,即要掌握题目考查了什么知识、体现了什么能力、答题的错误在哪里等等。同时训练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养成表达准确规范、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习惯。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进行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的表达。(1)讲评的方式方法: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避免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可采取让学生自己讲解题体会,从中可以暴露出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样纠错学生容易接受。)(2)评讲课的体会: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及过程建立解题思维模式评讲课六大特性: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②启发性:点拨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共鸣。③系统性:纵横联系,理清脉络,梳理归纳。④诊断性:诊病析因,指点迷津,诊防结合。⑤辐射性:举一反三,规律引路,典型辐射。⑥及时性:趁热打铁,及时评讲,勿失良机。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已屡见不,这也是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在考试中不丢分或少丢分,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要求,减少非知识性的失误,因此,作为老师,也必须对他们进行规范答题的指导和训练。6、结合考练,进行规范答题能力培训第一步:快速准确审题审题最重要的是把握题目中的4大关键词:条件限定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性质等;内容回答词——题目必须回答的内容;题目中心词——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解答方式词——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规范答题能力指导:例如:地理文字信息试题中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地图及表格的引文或说明等地理图像信息各种类型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经纬网、地物分布状况、比例尺、符号及注记、图例等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据的属性、单位和类别等信息第二步:全面获取信息:分是指根据题干设问要求对试题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成直接待用信息和间接信息,直接待用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运用,间接信息需要再加工。转是指对间接信息进行转换,使之成为解决问题所用的直接信息第三步:合理加工信息一、采点答题1.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2.关注细节,采点答题3.答题时点要多,但应避免重复采点4.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二、科学、全面地表述答案1.规范用语,回归教材,运用地理术语进行表述2.答题一定要序号化,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3.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第四步:科学规范答题7、后期综合训练阶段解题指导专题选择题主要题型及常用解题方法1、计算型选择题3、地理图像型选择题5、因果关系型选择题7、比较型选择题9、组合型选择题2、等值线型选择题4、坐标图判读型选择题6、正误型选择题8、最佳型选择题题型一:计算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计算与单纯的数字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即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计算得出结论。对于各类地理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练习,只有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计算型选择题涉及的计算类别繁多,原理多样,时间计算以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前面已详细表述,其他计算原理表解如下计算类别相关地理原理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距离计算经纬网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长约为

111km,1°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其中φ为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一1)d≤ΔH<(n十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总面积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题型二:等值线型选择题【题型特征】(1)等值线是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等值线图上根据等值线数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疏密程度等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的特点。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等值线图将大量的文字内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既科学严谨又简明扼要。等值线判读图选择题充分利用图象考查主干知识,命题取材广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成为高考的重点。【答题技巧】解答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找出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走向特点。如等温线图→读出气温值→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线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等。总之,等值线的判断一般需掌握“五读”,即读延伸方向、密度、极值、弯曲及局部小范

围的闭合等。题型三:地理图象解读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从近年各省区高考试题来看,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地理图象非常丰富,主要的地理图象有:经纬网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和景观图等。【答题技巧】(1)先读图名。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细辨图例。图例是地图的特殊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只有阅读图例才能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学生们要注意的是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种图例只能靠平时记忆来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如“▲■⊙”等符号就是常规图例,它们分别表示铁矿、煤矿、城市。若有特殊的图例,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归宿。题型四:地理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图象。坐标图有二维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和多维坐标图。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教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维素养,因而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答题技巧】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解读坐标图,可灵活采用以下方法:(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象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象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

“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要重视对地理图象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题型五: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特征】该类选择题的重要特征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答题技巧】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及题目提供信息,熟练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运用直选法、逻辑推理法或逆向思维法得出结论。①直选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基础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的选项再选择。②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③逆向思维法:即由结论推已知,亦称倒推法。题型六:正误型选择题【题型特征】判断正误是该题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该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答题技巧】解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题型七:比较排序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答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题型八:最佳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答题技巧】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题型九: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该类选择题的选择项由一个或一个以

上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答题技巧】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个选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选项中出现多的经常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具体做题时经常用到下列方法:①直选法:就是根据题意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直接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题目一般为中等偏下难度。②排除法:组合型选择题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即找到一个或几个错误选项,只要答案中含有

这样选项的就一定是错误的,最终剩下的为正确答案。③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经过计算或者推理而得出正确答案。非选择题答题建模一、地理非选择题的主要特点二、解答非选择题的一般方法三、非选择题答题建模题型一: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体题型三、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题型四:比较类综合题题型五、对策措施类综合题

题型六、辩证评价类综合题题型七、意义作用类综合题

题型八、思维开放探讨类综合题模板一、特征描述类综合题题型特点: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

“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归纳描述”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典例: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方法指导: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湖泊、城市等信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第二步:审题,明确“问什么”;根据问题调动知识储备,明确

“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能力”;第三步:根据表得到有效信息“该地降水均匀”,根据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段在上游,纬度较低。此步骤常因为不能有效利用“水位差”而出现失误。第四步:从以上可以归纳出答案如下: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流量小,冰期短。得出模板一、解答特征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二:特征类问题的答题要素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

(3)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及水能。河流的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大小、落差大小(水能)、河道曲直情况、支流多少、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气候特征:气温(高低、季节变化)、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地域变化)、水热配合状况。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现学现用:(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图示地区有山地、平原、高原,描述其分布状况,既要说明三种地形区的“具体位置”,又要说明它们“各自的形态”。第(2)题,该河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第(3)题,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分布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作答。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模板二、原因类问题答题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题型特点: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典例(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2)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出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还是两者都有。从题中不难看出第(1)题的原因为自然原因,第(2)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第二步:从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乙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与地形、气候、资源和交通有关。第三步:从以上分析中归纳出答案如下: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2)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一、解答原因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得出模板二、原因类问题的答题要素太阳辐射强弱①纬度;②天气;③海拔温度高低①纬度;②海陆;③洋流;④地形等昼夜温差大小①纬度;②下垫面性质;③天气;④地势;⑤距海远近等降水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境;③天气系统;④洋流;⑤地形;⑥人类活动渔场分布①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③河流入海口;④上升补偿流等盐场①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②气温高;③风力大;④晴天多水资源短缺①时空分布不均;②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增加;③污染;④浪费等2.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现学现用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主要涵盖京津唐和河北北部城市。该区域东南部在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发展程度、原有城市基础及政策等方面占有优势。答案: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模板三、评价类问题答题模板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

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

展条件的优势,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题型特点: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典例方法指导:第一步,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第二步,从乙地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可借鉴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条件来分析。第三步,在以上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

(有利条件)归纳出答案: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上,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交通枢纽位置(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例如评价南水北调的影响,就要先从对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对有利和不利影响加以阐述;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就要先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阐述。(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例如,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评价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首先要分析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利与弊,然后找出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优于西昌的条件,包括同一条件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更优越和克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不利条件等。“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二、评价类问题的答题要素常见评价类问题的答题要素总结如下:评价类问题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水利有利综合经济效益。工程影响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水库)利弊评价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评价类问题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水利工程

(水库)利弊评价不利影响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评价类问题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河流航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和城市密运条件人文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条件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值评价类问题评价要素评价参考方向或指标农业生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水平低等工业生产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资源、能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且廉价;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不利条件地形崎岖;水源不足;能源短缺;劳动力不足;交通不变;环境污染严重等下图为“我国南部某城市用地布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现学现用:评价图中重化工业区的布局。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科技园区集聚的目的。(3)简述综合物流区布局的优势条件。解析:第(1)题,从重工业区的位置入手结合交通、水源、风向等方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从信息交流、协作、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入手分析。第(3)题,从交通、货物流量、土地价值等方面分析。答案:(1)合理:邻近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不合理:位于风频较高的东南风和东北风的(或盛行风的)上风向,易造成城区大气污染。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邻近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捷;靠近出口产业园区,物资周转量大;离城市中心区较远,土地价格较低。模板四:意义类问题答题模板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题型特点:读皖南某古村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典例:某古村落是黄山脚下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目前,旅行社设计的古村落游览线路主要涵盖了村落的一部分,线路上分布有饭店、旅馆,以及手工艺雕刻、茶叶、古董等商铺。其实,村落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游览线路,这里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劳务输出和种植业。针对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设计了一条新游览线路(见图)。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阐述新游览线路的意义。方法指导:第一步:分析题意首先确定出重新设计的新旅游线路经过哪些地区。第二步:从题目中可知其意义侧重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即发展旅游的经济意义。第三步:根据上述分析作答:促进了该古村落东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一、解答意义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作用三者划等号。得出模板:二、意义类问题的答题要素修建铁路线的意义:①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加强地区间的联系;③增强民族团结;④巩固国防;⑤合理布局铁路网等。发展旅游业的意义:①拉动经济发展;②扩大就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等。地理界线的意义:如秦岭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是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等。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的水平衡;②调节不同地区的热量;③海陆间联系的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等。下图中,图甲和图乙分别为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分别说明图中两条运河的名称及地理意义。现学现用:解析:第(1)题,从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基础和水平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两运河的交通运输方式回答其重要意义。答案:(1)甲区域主要发展原油开采,原油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石油加工工业不发达。原因是该区域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且由于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主义者统治,工业基础薄弱,市场需求量小。乙区域石油化工(加工)发达。原因是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基础好;市场需求量大。(2)甲图中的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梅,缩短了大西洋沿岸与印度洋沿岸间的航程。乙图中的京杭大运河,从历史到现在均为我国重要的南北水上交通线,如今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北上的输水通道。模板五:思维开放探讨类问题答题模板思维开放探讨类综合题是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新兴的一种题型,难度一般不大。该种题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材料新颖,贴近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第二,考查面非常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试题中均有可能设置,而且答案会出现不同的观点,站在不同的地理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率较高。题型特点: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典例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上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方法指导:第一步:将贵州和广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出贵州发展桑蚕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二步:结合贵州发展桑蚕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阐明自己赞成或不赞成的理由。第三步:根据上述与分析作答: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一、解答思维开放探究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解答该题型的一般思维方法是:阅读给定的材料信息,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等;从图文材料中提取间接的信息或隐性信息;3.结合设问审读题目,与信息建立相关联系;4.与所学知识搭建桥梁,明确答题的方向和重点,尤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成因、原因、影响因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得出模板:二、思维开放探究类问题的答题要素有关农业布局的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其合理与不合理性有关工业布局的问题从资源、交通、能源、科技、劳动力、环境(风向、河流)等方面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区域简图,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A、B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而滑坡体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读图回答问题。现学现用(1)北部山区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A、B两地中,

地附近最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测堰塞湖形成前后的动态变化。

(2)试分析M城早期兴起的主导区位,以及后来进一步促进该城镇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3)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市政府计划将在N地块建一新工业区,将老城区中的炼铝厂、火电厂和电镀厂迁往新工业区。请你选择以下两种身份(政府人员或厂商)中的一种,并阐明本方的观点。政府人员:准备运用城乡规划的原理说服厂家从老城区迁往新工业区,试阐明本方的观点。厂商:不想搬迁,准备运用城乡规划的原理向政府游说,试阐明本方的观点。解析:第(1)题,北部山区因开垦为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退耕还林。B地有陡崖,产生滑坡后,极容易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可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密切观察。第(2)题,从河流交汇处、资源、交通方面分析。第(3)题,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要言之有理。答案:(1)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B

遥感

(2)位于河流交汇处。铝矿资源的开发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政府人员:老城区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新工业区地价较低,有铁路、公路等经过,交通更加便利,搬迁后可减轻老城区的环境污染。厂商:老城区工业基础、协作关系较好,集聚效益较高;新工业区距商业中心和居住区较远,基础设施不如老城区完善,员工生活不方便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模板六:措施类问题答题模板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题型特点: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典例: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什么?方法指导: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度、图例等信息判断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第二步:结合沙地和旱地的不同环境特点,确定治理的措施。沙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以草地为主,故可以通过治沙和

合理利用草场等措施治理环境;旱地降水较多且位于黄土高

原地区,应采取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环境。第三步:根据上述分析作答: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一、解答措施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措施类试题有一个答题的一般思路,在复习过程中把握住一般思路对解答这类试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同学们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解题时注意两点:得出模板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措施类问题的答题要素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①修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节约用水;④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⑤防治水污染等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②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③农业技术措施:调整农业结构等老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交通;④治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现学现用解析:第(1)题,从降水多少、降水强度、地形、植被情况分析。第(2)题,具体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方面分析。答案:(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2)缓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植树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等。模板七:比较类问题答题模板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和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题型特点: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典例: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下表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方法指导:第一步: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确定位置。第二步:根据图中提供的有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信息分析农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确定农业发展的方向即农业生产活动。第三步:根据上述分析作答: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夏季光热充足,冬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季寒冷干燥,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稀少(温带大陆性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四水源、植被、土壤方面回答正确即可)四方面回答正确即可)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等栽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一、解答比较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例如,比较两个海域的海水性质,首先要明确海水性质包括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海水温度大体上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而海水盐度大体上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海区和高纬海区递减;然后根据两个海域分布的纬度进行比较即可(如果是同纬度的海域,要考虑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影响)。得出模板(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

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分析。二、比较类问题的答题要素不同区域地理特征比较地理位置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寒、温、热带等海陆位置:沿海与内陆、大陆东岸与西岸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河流类型(内流河、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外流河)、河流补给类型等植被:植被类型等资源:资源类型、分布地区等自然地理特征比较理人口: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等特征交通: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分布等分布等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农业人文地工业:工业部门、工业类型、工业布局等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解决措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措施环境问题现学现用甲、乙两国历史悠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简析A地区沙漠广布的成因。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A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虽然距印度洋不远,但是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该地降水很少。另外,历史上这个地方也曾经植被繁茂,但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改变了这里的水分状况,加剧了该地的干旱程度。第(2)题,城市区位条件比较要结合当地情况从气候、地形、水文、资源、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西南季风难以到达,故干旱少雨。另外,历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也加重了其干旱程度。

(2)①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形平坦,雨热同期等。三、2015年热点概述何谓热点:和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即关心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环保等社会热点,以及国内重大工程、重大科学考察、国家方针、国际上的地区冲突、资源能源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热点考察方式: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因而命题时常借用这些热点作为载体,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热点本身往往并不重要,主要围绕热点主题考核与之相关的地理原理。热点确定:时间: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的重大地理事件;学科特色:有些热点不受时间限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东问题等;另一类是与地理学科相关、特别是与主干知识相关的热点问题时事热点问题归类: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问题;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盛会;科学考察;世界热点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