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字体(汉字)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六章+字体(汉字)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六章+字体(汉字)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六章+字体(汉字)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六章+字体(汉字)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字体(汉字)的演变

一、萌芽时期(距今约6000余年)1、先文字阶段:①结绳刻本记事。②图画记事。2、原始文字阶段:①陶器上表示抽象概念的符号—大汶口陶器文字(图1)。②陶器上模拟物体形象的符号(图2)。图1图2二、古文字时期(距今约3000余年)1、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又称“殷墟卜辞”。大丰簋:又名“天亡簋”,西周武王时铸,清道光年间陕西岐山出土。铭文铸于器内底部,8行,77字。内容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于辟雍祭天,颂扬先烈以及铸器人天亡辅助武王祭天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金文:产生于西周时期的一种古文字。字形较甲骨文更为粗壮、象形,因刻于青铜器上而得名。代表作品有:《大丰簋》、《散氏盘》、《毛公鼎》。《毛公鼎》:西周宣王时铸,清道光年间陕西岐山

出土。铭文铸于内壁,32行,497字。内容记述天下四方动乱大王命重臣毛公辅佐国事,毛公有感君

恩,铸鼎纪念。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石鼓文,秦穆公时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刻于十座鼓形花岗岩石墩上,故称“石鼓文”。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现藏故宫博物院。3、籀文(古籀文):即“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期太史籀所造,故名。字形整齐稳定,更加简洁和线条化。早期銘文无存,代表作品有战国时期的《石鼓文》。琅琊刻石三、今文字时期1、小篆(秦篆):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即“秦篆”。因多刻于石、木之上,故称“篆”。其字笔画已基本线条化,字形瘦长,书写工整匀称,圆润秀丽,为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正宗文字。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两刻辞传为李斯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隶书:萌芽于战国后期,至西汉日臻成熟,到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并成为汉代的正宗文字。其字字形扁平,呈现出横平竖直、俯仰向背、肥瘦方圆、结字紧密的特点,较篆书更易书写。代表作品有《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熹平石经》等。

《乙瑛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记载鲁相乙瑛请在孔庙设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公赎。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称“百石卒史碑”,简称“乙瑛碑”。十八行,满行四十字。后人将“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誉为孔庙著名三碑。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为秀美一派的典型。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原石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

《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灵帝许可。刻于石碑上,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为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4、楷书

楷书,亦称真书或正书。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其书体表现出“半隶半楷”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有: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十三行》及云南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爨龙颜碑》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高3.88米,宽1.4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900余字,世称“大爨”。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4、楷书

到了唐代,楷书已成为正宗官方文字,并沿用至今。代表人物及作品有:①初唐四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薛稷的《信行禅师碑》。②晚唐二杰: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堂记》、《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后世称为“颜筋柳骨”。

北宋赵佶创“瘦金体”。代表作有

《秾芳诗》、《千字文》。

元代赵孟頫楷书代表作有《胆巴碑》、《仇锷墓碑铭》、《福神观记》及小楷《道德经》等;

后世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人合为“楷书四大家”。

《九成宫醴泉铭》: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正书。欧阳询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虞世南

《夫子庙堂碑》

褚遂良

《孟法师碑》

薛稷

《信行禅师碑》

颜真卿(709—785)《多宝塔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岑勋撰文。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立。43岁书。《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62岁书。

《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70岁书。现存西安碑林,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现存陕西西安碑林。赵佶瘦金体秾芳诗赵孟頫楷书代表作《仇锷墓碑铭》局部5、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辅助书体,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雅俗共赏,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的《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赵孟頫的《琴赋》等。6、草书:因书写草率而得名。其类别及代表书家有:①章草:始于汉初,是将隶书写得草率、简捷而成。因此,保留了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