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盐城三模讲评课件_第1页
2020届盐城三模讲评课件_第2页
2020届盐城三模讲评课件_第3页
2020届盐城三模讲评课件_第4页
2020届盐城三模讲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讲评课件制作:朱玲玲糜晓文

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有心向善,▲。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 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 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D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2攀比:援引事例比附例:互相攀比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攀附风雅攀比:援引事例比附例:互相攀比攀附风雅3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④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③①④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4从形式上看,排序题主要是两大类:1、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之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2、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方法指导:1、根据上下文,确定首尾句;2、运用“顶针法”,两两相连接;3、注意虚词、标点;4、排除+检验。

从形式上看,排序题主要是两大类:5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6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蒹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 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④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B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B7补充:部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十二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其它:科举制度、传统节日及习俗等再回顾,文化自信,从了解本民族文化开始。补充:部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歌:8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A.生命就像四季一样,有繁盛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敞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晴窗:明亮的窗户,在此喻人的心灵C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C9文言文阅读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明)汤显祖文言文阅读10【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称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1583年(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1591年(万历十九年),因抗疏抨击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家,不再做官。他以戏剧名世,著有“临川四梦”,包括了《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最著名。2019年江苏卷文言文选文为《临川汤先生传》【作者简介】11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zhì)者乐(yào)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喜爱)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甘:使…甘甜诚:的确何如:怎么样趣:旨趣朝市:朝廷和集市庐:房屋夺:抢夺,抢占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12注:“闲”人有“闲”,“闲”是一种姿态,一种心境,一种气度。或功成名就后解甲归田,或退出名利场。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罢官后家居。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摆脱了繁忙的公务,他感到心情很放松。文中表达了作者离开官场后对“闲”人“闲”地和“忙”人“忙”地的看法。注:“闲”人有“闲”,“闲”是一种姿态,一种心境,一种气度。13【夺】文言实词积累[课本回扣](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________(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________(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答案](1)动词,强取,夺取(2)动词,强迫改变(3)动词,错过,耽误【夺】文言实词积累14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其田则大半无有矣。邑侯袁公起于蕲、黄,来宰于兹。有观九,寺十三:数词作定语后置,九道观,十三座寺庙盖:表猜测,大概大:大部分被动句的几种形式再复习稗:音bài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成语:~官野史岿然:kuī高大屹立的样子完:完好邑侯袁公:袁世振,蕲州人。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始任临川知县来宰:做官。(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兹:这里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15披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经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久之,长干寺僧大初(省略了来的宾语,应该为永安寺)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披:打开(到则披草而坐:拨开,分开《始得西山宴游记》;披绣闼:推开,打开《滕王阁序》)之:取独憎:憎恶一:副词,乃,竟然;专一;副词,都,一概;副,一旦反:同“返”,返还徒:同一类人;白白地徒见欺;仅仅,只是于是:在这时籍:登记欣然:高兴的样子适:恰好;到……去;女子出嫁;刚刚置:放置浮梁僧水月:有僧名水月评唱:评赞唱诵披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16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我不是真的对他们夺取那些田的好处有所憎恶),姑以蕃其种类云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物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闲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妻子:妻子儿女属:辈、类游民:流离失所的人蕃:使…多,繁衍夺:夺取将养:侍奉、赡养二氏:指佛、道两家业:从事涉:涉足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17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以:把食:喂养以:来,表目的冀:希望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殊:不同~途同归;特别;断、绝:~死;超过:母氏年~七十弘愿:宏大的誓愿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18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 完:完好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保全B.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 籍:登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C.姑以蕃其种类云耳蕃:捍卫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爱莲说》此处为使……多D.饭器无殊,香色有异殊:不同C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19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闲人纵情山水着意寺观,两者志趣不同。B.临川县原来有很多的寺观,但后来忙人将寺观田产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衰败,僧人稗粥无所。C.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大家非常感激袁公。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C

长干寺僧人大初应该是在临川县永安寺讲《莲华经》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7(1)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5分)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2)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5分)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

7(1)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218.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4分)

听者众多高僧讲道寺田增加01030204收藏经书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注意过渡句)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经以至,而尊置之寺。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8.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4分)22诗歌鉴赏泊凫矶江馆赵嘏诗歌鉴赏泊凫矶江馆23

泊凫矶江馆

赵嘏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景:泊江馆见闻雪后孤舟、月色、雁声、管弦、杨柳等人:夜宿江馆的漂泊羁旅之人情:厌倦羁旅漂泊,向往归隐之情泊凫矶江馆景:泊江馆见闻雪后孤舟、月色、雁声、管弦、杨249.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描绘画面、寄寓情感”答题策略找全梳理整合主要意象结合诗句描绘构成意境联系背景点明表达情感颔联、颈联内容解读月当轩色湖平后,(湖平后月色当轩)雁断云声夜起初。(夜起初雁声断云)傍晓管弦何处静,(傍晓时分管弦声声)犯寒杨柳绕津疏。(流绕津口杨柳轻寒)9.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25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1①诗人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归去后的生活状态;②“竹、书”借代的手法,表达向往清净高雅隐逸生活;③“三间茅屋”伴“竹、书”于“东溪”上,照应“泊”

字,表达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答案2

诗人想象(虚写)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3分)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2分)(共5分)内容+手法+结构+情感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内容+手法+结构+情感26赵嘏及羁旅诗情感补充

赵嘏,有“赵倚楼”之称。得名于《长安晚秋》中“长笛一声人倚楼”。作者描写长安深秋的景色,借“鲈鱼正美”以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以“戴南冠学楚囚”春秋钟仪的典故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抒发了远离家乡心中凄凉的情感。羁旅诗常见情感:1.羁旅漂泊之苦2.客居他乡的孤独,凄凉3.思乡念亲之情。4.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赵嘏及羁旅诗情感补充

赵嘏,有“赵倚楼”之称。得名于《长安晚2711.(1)夕揽洲之宿莽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畏途巉岩不可攀(4)小学而大遗

(5)一曲新词酒一杯

(6)凌万顷之茫然(7)己欲达而达人

(8)位卑未敢忘忧国11.28小说阅读主角陈彦小说阅读主角29读懂文本人物忆秦娥、老舅(胡三元)、爹;情节忆秦娥突然返乡,和老舅及爹合作,忘我地演绎秦腔唱段,赢得广赞,后回城演艺、传授;主旨赞美忆秦娥等人技艺的高超,肯定其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期待艺术工作者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读懂文本30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忆秦娥回乡后,“沟里就迅速沸腾了”,“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这说明秦腔的确有着很大的“需求”与“台口”。B.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带入效果。C.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极度痛苦,“浑身震颤,泪眼婆娑”。D.小说末尾忆秦娥脱口吟出的《忆秦娥·主角》,看似随意之作,实际是对她人生经历、艺术追求及当下心态的极佳概括。解析:她是表演达到人我合一深解主人公悲喜的极佳状态,非是为自己的遭遇内心痛苦。C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1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审题: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策略:扣主要情节联系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几个切入点

内在品格+外在身份+环境际遇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审题32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性格急躁(严格敬业):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④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①经33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以……结尾的好处(作用)答题技巧情节+环境(结构)+人物+主题+读者

“四循环+一读者”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34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①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②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④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3515.D把“德”与“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错。比对原文第6段

16.A提出中心论点“‘力’是最堪玩赏的字”错。应为“中国的‘力’是力而美”15.D3617.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6分)①体魄的强健;②生命的勃勃生气,生活的自主自动;③战斗的力量,夺取胜利的勇气。明确答题区间,在第1、3、4节。文章的第2节在谈人们对“力”的误解,第5节在探究对“力”产生歧视的原因,最后一节再次强调力的重要性。17.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6分)3718.A(这篇考古报告标志着……分支的开启。错。)对比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另:第3段他所撰写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开启了他个人的石窟寺研究。19.DA列举大量学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错列举大量学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勤奋善学、涉猎广泛B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错文题为《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文章并未交代其家世生平C寄予厚望、给予特别指导错18.A3820.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的特点。(6分)

为学勤奋善学治学严谨潜心坚持一定一定一定注意概括!20.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的特点。(6分)

为学勤39作文简评作文简评40原题呈现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原题呈现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1一、审题立意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引用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的“白袍点墨,终不可湔(音jiān洗)”并加以阐释,第二句则提醒考生拓宽思路,不要把视野和写作局限在衣服与墨水上,理解其比喻义。由此,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材料的重点是“为人处事做学问过程中的有些污点是永远也无法洗掉的”。那为人、处事、做学问都应该努力追求“白”的境界,使衣不染墨,也就是说,为人要正心不染尘、处事要不容假、做学问要不容虚。学生写到为人处事做学问以外亦可。一、审题立意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引用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42立意角度1.从“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整体角度立意。因为“终不可湔”,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人生面临着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讲原则,守底线。反之,无法悔改,不可弥补。所以要从开始做起,要从小处做起,人生(为官、做人、做学问)需要慎始,并不忘初心。如果反向立意,可以写不要过分追求道德完美,但要谨慎分析,辨别其对“过错”的界定,如果是泛泛而论各种错误,忽略了此处的“墨”应指原则错误与大是大非,比如直接写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则视为偏题。立意角度1.从“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整体角度立意。432.从“白”与“墨”的角度立意。分析世界是有是非正邪之分的,白袍易被墨污染,不能放松自我的修养和操守的保持,要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追求品行的洁白无瑕。也可以写如何看待、评判自己或别人“白袍”上的“墨”,具体又涉及“墨”的成因,“点”的动机,究竟是无意还是主动,乃或是被动还是被害,可以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3.从“点”的角度立意。写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也可以反向立意,反思“点”上了“不可湔”的“墨”之后,应该怎么办。2.从“白”与“墨”的角度立意。44【作文素材】(来自三山语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典故由来典故出自明代文学家叶盛记入了《郑牢论戒贪》:明代宣德年间,山云被任命为广西总兵。当时的广西是蛮夷之地,民风剽悍,且当地有新官员上任,土司等地方关有馈赠礼物的风俗习惯。前几任官员或是因接受土著人的财物被受要挟,或是因不接受礼物关系僵硬,工作难以展开,最终被降职或免职。得知这一情况的山云,上任之初,就如何处理与当地土著人的关系,请教当地德高望重人士的意见。他们共同推荐了一位叫做郑牢的老工作人员,说郑牢在跟随前任总兵韩观当差时,性格耿直敢言且稳重。韩观好酒,且酗酒,激动时喜欢杀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严重精神分裂和暴力倾向。每当这个时候,郑牢认为不该杀的,就设法留下来不杀,等到韩观酒醒后,再告诉他不杀的原因。韩观见郑牢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十分感激和敬重。【作文素材】(来自三山语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典故由来45山云与郑牢见面后,直言心扉:接受当地土著首领的礼物,容易被要挟;不接受,又担心关系处僵了,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应该怎么办?郑牢说,大人刚到此地,就像一件洁白的新袍子。如果来到就染上了墨,怎么浆洗,也难免留下墨的痕迹呀!再说,按照大明朝的立法,贪污纳贿按律要处死。你是害怕天子的法令还是当地的土司呢?山云听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随即退还了土司的馈赠,并对土司等地方官员严加管理,地方秩序井然。山云与郑牢见面后,直言心扉:接受当地土著首领的礼物,容易被要46轿夫湿鞋: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翰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翰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便无所顾忌地踩下去,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翰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此后,他一直严谨从政,清廉为官,官至吏部尚书,名留青史。轿夫湿鞋:47名言警句(1)《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2)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宋•苏轼《思治论》)(3)守身如玉当慎初。(4)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四》)羽毛:比喻人的声望。爱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李宗仁曾评价胡适:“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名言警句48时评文范例为官须谨防“白袍点墨”钱良超来源:人民网明朝《水东日记》之中有件轶事,说将军山云被派往广西任总兵,其听说当地送礼受贿盛行,便问老吏郑牢:“我亦可贪否?”郑牢答:“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山云又问:“若是不收礼当地人不高兴怎么办?”郑牢则回:“朝廷严惩贪官,要杀头你不怕,反倒怕这些人不高兴?”山云深以为然,在镇守广西十年间,坚持廉洁操守不变而终成了一代清官。(以故事引入,既点明出处,又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还要学习叙例的精简。)故事虽短却意味深长。为官者在初入仕途之时,无不是“一袭白袍”、“一身正气”,也都想“一尘不染”、“一心为民”,但随着身处职位渐高、手中权力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