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PAGE《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起一个思维的平台,通过问题重组教学内容,协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与原有的经验、知识建构产生联结,从而丰富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新知。这一模式以“问题”为载体,以教师之“导”为主线,以学生之“学”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主要讲述了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属于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史范畴。从整个单元看,本课上承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下启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从历史发展看,以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为标志,中华文明由起源、奠基时期即先秦史进入形成、发展时期即秦汉史,由早期国家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本课内容看,三个子目可以整合为三个问题——秦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如何巩固统一、失去统一的原因。因此,教学中可用时间轴、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可理解的知识结构,还可用地图、图片、文字等不同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解释历史现象。(二)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上看,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起义相关史实,但长时段的时空观、原始史料的阅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等仍有欠缺,需要授课时弥补和加强。从素养要求上看,高一学生对秦朝巩固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等历史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但从唯物史观分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深入探讨秦亡的原因略显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统一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会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2.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影响,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3.通过延伸学习,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从中央集权制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二)教学难点从秦制与秦政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及教训。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时间轴多媒体(二)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弱秦的逆袭——实现统一1.秦统一的原因2.秦统一的过程3.秦统一的意义二、强秦的塑造——巩固统一1.军事上2.经济上3.政治上4.文化上5.其他三、亡秦的回响——失去统一1.灭亡的原因2.灭亡的教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当时,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洛邑。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始建国。从这三幅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秦国从一个西陲小国,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那么,为什么是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秦统一仅十五年就走向了灭亡,原因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进入本课的学习。观看时间轴和历史地图,回顾所学知识通过时间轴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讲述秦从立国到强国再到帝国的历史,引发学生的思考。一、弱秦的逆袭——实现统一(自主学习)1.秦统一的原因学习任务一: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前三段并结合导学案材料1-5,说明秦从诸侯卑秦到初并天下的原因。2.秦统一的过程秦统一的意义朗读第一目“秦的统一”前三段,完成学习任务一。观察地图,说明秦统一的过程。观察地图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秦统一的意义。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和论从史出历史思维。掌握识图辨图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通过地图掌握秦朝疆域,使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二、强秦的塑造——巩固统一(深度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任务二:阅读教科书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根据表格的提示进行分类整理。深度学习:中央集权制问题1.根据导学案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称号的由来和皇帝制度的特点。问题2.根据导学案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公九卿制的职能及其特点。问题3.根据导学案材料8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异同。问题4.根据导学案材料9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影响。朗读第一目“秦的统一”第四段,完成学习任务二。根据导学案和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4.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提取历史信息、分类整理能力。通过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三、亡秦的回响——失去统一(延伸学习)学习任务三:阅读教科书第三目“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你如何看待柳宗元的观点?观察时间轴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三。通过柳宗元观点的探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随堂练习1.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2.中国行政区划曾经历从“裂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转变。与这一转变相对应的制度是()A.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B.从宗法制到礼乐制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D.从郡县制到行省制3.秦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4.2002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37000余枚秦代简牍。这批秦简中有“洞庭郡”字样的简例,这里的“洞庭郡”应是()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B.相当于地方行政机构“县”,隶属于州C.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D.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6.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有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做练习题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得到反馈并纠正学生错误的知识点。课堂小结感悟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