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70年发展回顾_第1页
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70年发展回顾_第2页
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70年发展回顾_第3页
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70年发展回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70年发展回顾

1直纺涤纶短纤发展历程中国的短纤维工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从日本、西德、法国引进了聚酯和涤纶短纤维的生产技术及成套设备,同时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化纤工作者自主开发了VD405-LVD801、VD406-LVD802等成套涤纶短纤维设备,建立了一批中小型涤纶厂。80年代初,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及仪征化纤联合公司两个大型聚酯纤维厂相继建成,使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和规模上了一个台阶。之后,上海二纺机、郑州纺机、仪征化纤公司和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国产化的1.5万t/a的LHV452-LHV902型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90年代初,辽阳石化公司、黑龙江龙涤集团、上海石化公司、上海联吉合纤公司等相继从德国Zimmer公司、瑞士Inventa公司等引进了3万t/a的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随着聚酯装置的规模不断扩大,涤纶短纤维的单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日产25~50t提高到日产150~200t,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90年代末,洛阳石化总厂和天津石化总厂分别从美国Chemtex公司和德国Neumag公司引进了5万t/a的涤纶短纤维生产线。近几年,随着国内聚酯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纷纷引进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其中Neumag公司的6万t/a生产线已在我国建成20多条,Zimmer公司的5~6万t/a生产线已建成6条。2003年,由上海太平洋公司开发制造、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承担工程设计的2条国内首创3万t/a直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在浙江振邦化纤有限公司成功投产运行。同时,郑纺机开发的3万t/a生产线也成功投产运行。从此,国外公司3万t/a生产线退出了中国市场。目前国产3万t/a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已在国内建成约30条。2中国采用的新技术和设备2.1环吹系统的fleissner技术国内引进大容量涤纶短纤设备以德国Neumag公司生产线最多,其次是德国Zimmer公司和美国Chemtex公司,其主要规格参数见表1。Neumag公司6万t/a生产线前纺采用双线面对面布置或单条线布置两种方式。圆形纺丝箱体温度均匀。丝束冷却采用中心环吹,环吹头采用一次性高分子阻尼材料,环吹阻尼较高。后加工采用一水一汽两道拉伸,紧张热定型及卷曲、干燥、切断、打包。最近,由于Inventa公司退出短纤维领域,Neumag接管了其整个工艺技术包括有效专利,在此基础上Neumag对环吹系统进行了改进,并可提供可伸缩的冷却风烛芯。Zimmer公司前纺采用BN100环形纺丝系统,纺丝组件采用下装式,避免了烟囱效应;丝束冷却采用封闭外环吹,可避免外界干扰风的影响,断头被立即卷入到丝束内,减少缠辊。但是由于单体全部进入封闭系统内,环吹套筒过滤件更换周期很短。后加工采用Fleissner技术及设备,其工艺流程与Neumag相近。Chemtex公司技术特点是纺丝位数多,纺丝及卷绕采用背靠背方式布置;纺丝组件小,采用下装式;丝束冷却采用上环下侧相结合的冷却吹风方式。丝束喂入采用杜邦公司特有的空气铺丝器,丝束喂入速度高,运行平稳,操作维护方便,费用低。后加工采用一气一汽两道拉伸工艺,第一道拉伸是干式拉伸工艺,拉伸在空气中进行。目前引进生产线中的干燥机及打包机等设备已国产化,一般由国外公司提出技术要求,用户直接在国内采购。Zimmer公司的纺丝箱体在国内制造。2.2leissner工艺路线国内大容量涤纶短纤成套设备开发及制造商主要有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和宏大化纤装备公司,其设备主要规格参数见表2。太平洋3万t/a生产线前纺设备由上海二纺机开发制造,丝束冷却采用低阻尼中心环吹;后加工由上海新四机开发制造,与Fleissner工艺路线类似;打包机采用上海安祥公司设备。太平洋5万t/a涤纶短纤成套设备目前已与用户签约,但尚未投入制造。据介绍,丝束冷却采用密闭式外环吹。宏大公司3万t/a前纺设备由邵阳二纺机开发制造,丝束冷却采用低阻尼中心环吹;后加工由郑州纺机开发制造,工艺路线与太平洋基本相同;卷曲机、切断机和打包机由邯郸纺机制造。目前由宏大化纤公司与Chemtex公司合作为洛阳实华设计制造的三条国产最大容量的5万t/a涤纶短纤成套设备,正在洛阳实华安装,将于今年投产运行。这条生产线由郑州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出口到印度和巴基斯坦,预计明年投产。经过两年的实践,国内3万t/a涤纶短纤维生产线运行良好,各项产品质量及原材料消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引进生产线的水平。3中国丝绸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3.1短纤对纺织服装的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涤纶生产高速发展,产量已近世界的一半。这是由于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人民收入提高,对纺织品消费需求扩大;加之我国人口的增加,加速了纤维消费量的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大幅度增长。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顺差达805.81亿美元。2004年涤纶短纤维表观需求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5.8万t,见表3。但是,随着后配额时代的来临,世界上针对中国化纤、纺织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反倾销案件激增。最近中国与欧盟达成了在2008年前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协议,中国与美国尚在谈判中,其它国家也受欧美的影响纷纷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国内纤维消费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因此对涤纶短纤维常规产品的需求近期不会急剧增长。然而,大量民营资本的涌入,使涤纶工业出现超常发展。2004年,尽管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但涤纶产能仍大幅度增长。据中国化纤信息网统计,2003年底我国涤纶短纤维总产能为420万t/a,到2004年底已达到625万t/a,预计2005年底将达到800万t/a。因此,产能的增长已大大超过需求的增长,近期不宜再上常规产品的大容量涤纶短纤维项目。3.2pta和eg的供需状况涤纶行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下游,原料价格随原油价格波动而大幅波动。目前我国的原油进口高达70%~80%,国内PTA和EG短缺的矛盾也很突出。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国内PTA和EG实际需求量分别为1297万t和513万t,而产量只分别为492万t和128万t,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分别达到62%和75%。2004年四季度由于原料价格过高,国内涤纶短纤维行业开工率只有55%。这将是今后长期困扰涤纶生产企业并限制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3.3发展差别化和附加功能纤维新产品近年来国内引进及国产化的新建装置均以大容量、高速度、直接纺取胜,虽降低了成本,但品种几乎都是1.33~1.56dtex棉型纤维,属于差别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所以应大力开发各种差别化纤维和功能纤维新产品开发不能单靠纤维生产企业,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是从聚酯、纺丝、纺织到染整、服装上下游一条龙合作方式,纤维只是中间产品,能否取得高附加值还要看最终产品,因此要建立一条龙的新产品开发体系。除了企业以外,政府及协会应重视对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装饰及产业用纤维的投入和扶持。3.4短纤装备制造需要提高在聚酯国产化技术成绩卓著之时,下游国产化涤纶短纤维设备的开发却明显滞后,国内5万t/a以上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均被Neumag、Zimmer等外国公司垄断。目前我国涤纶短纤维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相当于先进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尤其是大容量卷曲机、切断机的设计及制造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已成为大容量短纤生产线国产化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在这些关键设备上攻关,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设备,并大力开发差别化纤维设备,进一步扭转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重复引进、投资高的局面。3.5中纺双装置技术改造目前国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日产50t以下的小涤纶短纤生产线。由于近几年许多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采用先进的、大型的、低成本的国产新设备,提高了企业装备的规模,这些新的大容量涤纶短纤设备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在生产成本上都优于小生产线,给这些小装置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通过对老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不仅可使装置具有经济规模,而且可使装置柔性化,提高产品差别化率。例如,上海石化将单线生产能力1.5万t/a的生产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