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_第1页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_第2页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_第3页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_第4页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谢概论一、代谢是生命基本特征

二、代谢经过代谢路径完成三、代谢路径是不平衡稳态体系四、代谢路径形式多样五、代谢路径有明确细胞定位六、代谢路径相互沟通七、代谢路径间有能量关联八、关键酶限制代谢路径流量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页新陈代谢:发生在活细胞中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总和。

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指复杂有机物分子经过分解代谢酶系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能量和还原力作用过程。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能量和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大分子过程。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页中间代谢产物分解代谢起源在生物合成中作用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核糖-5-磷酸赤藓糖-4-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3-磷酸甘油酸a-酮戊二酸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葡萄糖半乳糖多糖EMP路径HMP路径HMP路径EMP路径EMP路径ED路径EMP路径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丙酮酸脱羧脂肪氧化核苷糖类戊糖多糖贮藏物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芳香氨基酸芳香氨基酸葡萄糖异生CO2固定胞壁酸合成糖运输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CO2固定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脂肪酸类异戊二烯甾醇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页按物质转化方式分: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利用简单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物质代谢:物质在体内转化过程。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转化而发生能量形式相互转化。按代谢产物在机体中作用不一样分:初级代谢:提供能量、前体、结构物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须代谢物代谢类型;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等。次级代谢:

在一定生长阶段出现非生命活动所必需代谢类型;

产物:抗生素、色素、激素、生物碱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页一、概述第一节微生物能量代谢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页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中关键问题。中心任务:把外界环境中各种初级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能源——ATP。 有机物最初能源 日光 通用能源 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光能营养菌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页1、化能异养微生物生物氧化和产能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功效:产能(ATP)、还原力[H]、小分子中间代谢产物等。

葡萄糖降解代谢路径生物氧化:

发酵作用产能过程呼吸作用(有氧或无氧呼吸)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页生物氧化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生物氧化功效为:产能(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物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生物氧化能量微生物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如ATP)中以热形式被释放到环境中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页2、化能自养微生物生物氧化与产能

通常是化能自养型细菌,普通是好氧菌。利用卡尔文循环固定C02作为它们碳源。其产能路径主要也是借助于无机电子供体(能源物质)氧化,从无机物脱下氢(电子)直接进入呼吸链经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代谢特点1)无机底物脱下氢(电子)从对应位置直接进入呼吸链2)存在各种呼吸链3)产能效率低;4)生长迟缓,产细胞率低。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页3、光能自养或异氧微生物产能代谢

指含有捕捉光能并将它用于合成ATP和产生NADH或NADPH微生物。分为不产氧光合微生物和产氧光合微生物。前者利用还原态无机物H2S,H2或有机物作还原C02氢供体以生成NADH和NADPH。后者由H2O分子光解产物H+和电子形成还原力(NADPH+H+)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页二、葡萄糖降解代谢路径(EMP、HMP、ED、PK路径等。)

1)EMP路径(糖酵解路径、己糖二磷酸路径)

葡萄糖2丙酮酸有氧:EMP路径与TCA路径连接;无氧:还原一些代谢产物,

(专性厌氧微生物)产能唯一路径。

产能:(底物磷酸化)产能:(1)1,3—P--甘油醛3—P--甘油酸+ATP;(2)PEP丙酮酸+ATP10步反应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1页葡萄糖酵解作用(又称:Embden-Meyerhof-Parnas路径,简称:EMP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2页EMP路径关键步骤1.葡萄糖磷酸化→1.6二磷酸果糖(耗能)2.1.6二磷酸果糖→2分子3-磷酸甘油醛3.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总反应式:葡萄糖+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H++2ATP

CoA↓丙酮酸脱氢酶

乙酰CoA,进入TCA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3页磷酸果糖激酶EMP路径关键酶,在生物中有此酶就意味着存在EMP路径需要ATP和Mg++在活细胞内催化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4页分为两个阶段:1、3个分子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等催化下经氧化脱羧生成6个分子NADPH+H+,3个分子CO2和3个分子5-磷酸核酮糖2、5-磷酸核酮糖在转酮酶和转醛酶催化下使部分碳链进行相互转换,经三碳、四碳、七碳和磷酸酯等,最终生成2分子6-磷酸果糖和1分子3-磷酸甘油醛。2)HMP路径(磷酸戊糖路径、旁路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5页6-磷酸果糖出路:可被转变重新形成6-磷酸葡糖,回到磷酸戊糖路径。甘油醛-3-磷酸出路:a、经EMP路径,转化成丙酮酸,进入TCA路径b、变成己糖磷酸,回到磷酸戊糖路径。总反应式:66-磷酸葡萄糖+12NADP++6H2O→56-磷酸葡萄糖+6CO2+12NADPH+12H++Pi

特点:a

、不经EMP路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无ATP生成;b、产大量NADPH+H+还原力;c、产各种不一样长度主要中间物(5-磷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d、单独HMP路径较少,普通与EMP路径同存;e、HMP路径是戊糖代谢主要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6页HMP路径生理学意义供给合成原料:磷酸戊糖、4-磷酸-赤藓糖为原料。产还原力。作为固定CO2中介。扩大碳源利用范围。连接EMP路径。提供发酵产物:核苷酸、氨基酸、辅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7页

3)ED路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路径1952年Entner-Doudoroff:嗜糖假单胞菌

过程:(4步反应)1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糖酸KDPG6-磷酸-葡萄糖-脱水酶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KDPG醛缩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8页特点:a、步骤简单b、产能效率低:1ATPc、关键中间产物KDPG特征酶:KDPG醛缩酶

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根瘤菌、固氮菌、运动发酵单胞菌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9页4)PK路径(磷酸酮解酶路径)a、磷酸戊糖酮解酶路径(肠膜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短杆乳杆菌)G5-磷酸-木酮糖乙酰磷酸+3-磷酸-甘油醛特征性酶木酮糖酮解酶乙醇丙酮酸乳酸1G乳酸+乙醇+1ATP

+NADPH+H+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0页

G6-磷酸-果糖b、磷酸己糖酮解酶路径——又称HK路径(两歧双歧杆菌)

4-磷酸-赤藓糖+乙酰磷酸特征性酶磷酸己糖酮解酶3--磷酸甘油醛+乙酰磷酸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乙酸戊糖酮解酶6-磷酸-果糖乳酸

乙酸1G乳酸+1.5乙酸+2.5

ATP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1页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2页TCA循环主要特点1、循环一次结果是乙酰CoA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并重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NAD+还原为NADH+H+,另一步为FAD还原;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4、循环中一些中间产物是一些主要物质生物合成前体;5、生物体提供能量主要形式;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代谢路径。如:柠檬酸发酵;Glu发酵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3页

1、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一个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本身内部一些中间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电子)受体产能过程

特点:1)经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2)葡萄糖氧化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存在于发酵产物中;3)产能率低;4)产各种发酵产物。三、发酵(fermentantion)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4页发酵定义

(1)狭义“发酵”定义

在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一个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取得能量,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而取得能量等等。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5页(2)广义“发酵”定义

工业上所称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一些产品或净化环境过程,它包含厌氧培养生产过程,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生产。产品现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含菌体细胞、酶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6页发酵类型依据发酵特点和微生物对氧不一样需要,能够将发酵分成若干类型:1,按发酵原料来区分:糖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及废水发酵等类型。2,按发酵产物来区分:如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抗生素发酵、酒精发酵、维生素发酵等。3,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固态发酵和深层液体发酵。4,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流加发酵。5,按发酵过程中对氧不一样需求来区分: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两大类型。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7页淀粉分解淀粉:直链、支链1、液化型淀粉酶(a-淀粉酶)枯草杆菌2、糖化型淀粉酶:三种淀粉-1,4麦芽糖苷酶(β-淀粉酶)特点: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按双糖为单位,生成麦芽糖,不作用于a-1,6,产物是麦芽糖和极限糊精。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8页3、淀粉-1,4葡萄糖糖苷酶(糖化酶)特点:以葡萄糖为单位,能越过a-1,6,根霉和曲霉。4、淀粉-1,6葡萄糖苷酶(异淀粉酶)a-1,6糖苷键。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29页2、发酵类型1)乙醇发酵

a、酵母型乙醇发酵

1G2丙酮酸2乙醛+CO2

2乙醇+2ATP

条件:pH3.5~4.5,厌氧菌种:酿酒酵母、少数细菌(胃八叠球菌、解淀粉欧文氏菌等)i、加入NaHSO3NaHSO3+乙醛磺化羟乙醛(难溶)ii、弱碱性(pH7.5)2乙醛1乙酸+1乙醇(歧化反应)磷酸二羟丙酮作为氢受体,经水解去磷酸生成甘油——甘油发酵(EMP)---亚硫酸氢钠必须控制亚适量(3%)

概念菌种路径特点发生条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0页★当发酵液处于碱性条件下,酵母乙醇发酵会改为甘油发酵。原因:该条件下产生乙醛不能作为正常受氢体,结果2分子乙醛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1分子乙醇和1分子乙酸;CH3CHO+H2O+NAD+CH3COOH+NADH+H+CH3CHO+NADH+H+CH3CH2OH+NAD+

此时也由磷酸二羟丙酮担任受氢体接收3-磷酸甘油醛脱下氢而生成-磷酸甘油,后者经-磷酸甘油酯酶催化,生成甘油。2葡萄糖→

2甘油+乙醇+乙酸+2CO2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1页巴斯德效应(ThePasteureffect)现象:通风对酵母代谢影响通风(有氧呼吸)缺氧(发酵)酒精生成量耗糖量/单位时间细胞繁殖低(靠近零)少旺盛高多很弱至消失概念: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现象(或氧对发酵抑制现象)。意义:合理利用能源机理:◆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2页巴斯德效应(续)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

——6-磷酸-葡萄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AMP

-------ATP、柠檬酸

--------ADP,AMP●———1,6-二-磷酸-果糖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3页b、细菌型乙醇发酵

(发酵单胞菌和嗜糖假单胞菌)

同型酒精发酵

1G2丙酮酸

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等。缺点是生长pH较高,较易染杂菌,而且对乙醇耐受力较酵母菌低.

(ED)乙醇+

1ATP

异型酒精发酵(乳酸菌、肠道菌和一些嗜热细菌)

1G2丙酮酸(丙酮酸甲酸解酶)乙醛乙醇甲酸

+乙酰--CoA无丙酮酸脱羧酶而有乙醛脱氢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4页利用Z.mobilis等细菌生产酒精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缺点:pH5较易染菌;耐乙醇力较酵母低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5页2)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EMP路径(丙酮酸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PK路径)肠膜明串株菌(PK)产能:1ATP

双歧双歧杆菌(PK、HK)产能:2G5ATP即1G2.5ATP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6页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1,3-二-磷酸甘油酸)2乳酸2丙酮酸①同型乳酸发酵2NAD+2NADH4ATP4ADP2ATP2ADPLactococcus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植物乳酸菌)概念菌种路径特点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7页②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木酮糖3-磷酸甘油醛乳酸乙酰磷酸NAD+NADHNAD+NADHATPADP乙醇乙醛乙酰CoA2ADP2ATP-2H概念菌种路径特点-CO2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8页乳酸细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它对应可发酵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因为菌种不一样,代谢路径不一样,生成产物有所不一样,将乳酸发酵又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发酵。同型乳酸发酵:(经EMP路径)异型乳酸发酵:(经HMP路径)双歧杆菌发酵:(经HK路径—磷酸己糖解酮酶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39页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0页3)混合酸、丁二醇发酵a混合酸发酵:

——肠道菌(E.coli、沙氏菌、志贺氏菌等)1G丙酮酸乳酸乳酸脱氢酶

乙酰-CoA+甲酸丙酮酸甲酸解酶草酰乙酸丙酸PEP羧化酶磷酸转乙酰基酶乙醛脱氢酶乙酸激酶乙醇脱氢酶乙酸乙醇E.coli与志贺氏菌区分:葡萄糖发酵试验:

E.coli、产气肠杆菌甲酸CO2+H2

(甲酸氢解酶、H+)志贺氏菌无此酶,故发酵G不产气。CO2+H2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1页判别肠道细菌V.P.试验判别原理

缩合脱羧2丙酮酸乙酰乳酸乙酰甲基甲醇

碱性条件2,3-丁二醇二乙酰

(与培养基中精氨酸胍基结合)红色化合物-CO2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2页判别肠道细菌产酸产气、甲基红(M.R)试验产酸产气试验:

Escherichia与Shigella在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时,前者含有甲酸氢解酶,可在产酸同时产气,后者则因无此酶,不含有产气能力。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与产气气杆菌在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时,前者可产生大量混合酸,后者则产生大量中性化合物丁二醇,所以在发酵液中加入甲基红试剂时,前者呈红色,后者呈黄色。大肠杆菌:产酸较多,使pH﹤4.5产气杆菌:pH﹥4.5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3页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试验(Vi)柠檬酸盐利用(C)共四项试验。用以将大肠杆菌与其形状十分相近肠杆菌属细菌判别开来。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柠檬酸盐利用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4页b丁二醇发酵(2,3--丁二醇发酵)

——肠杆菌、沙雷氏菌、欧文氏菌等丙酮酸乙酰乳酸3-羟基丁酮乙二酰红色物质(乙酰乳酸脱氢酶)(OH-、O2)中性丁二醇精氨酸胍基其中两个主要判定反应:1、V.P.试验2、甲基红(M.R)反应产气肠杆菌:V.P.试验(+),甲基红(-)

E.coli:V.P.试验(-),甲基红(+)V.P.试验原理: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5页4)丙酮-丁醇发酵

——严格厌氧菌进行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百分比3:6:1)——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ricum)2丙酮酸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丙酮

+CO2(CoA转移酶)丁醇缩合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6页

5)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发酵菌体: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酶梭菌等。特点:氨基酸氧化与另一些氨基酸还原相偶联;产能效率低(1ATP)氢供体(氧化)氨基酸:Ala、Leu、Ile、Val、His、Ser、Phe、Tyr、Try等。氢受体(还原)氨基酸:Gly、Pro、Arg、Met、Leo、羟脯氨酸等。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7页氧化

丙氨酸丙酮酸-NH3NAD+NADH乙酰-CoANAD+NADH乙酸+ATP甘氨酸乙酸甘氨酸-NH3还原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8页柠檬酸发酵一、菌种:能产生柠檬酸菌种很多,但以霉菌为主,其中又以黑曲霉产生柠檬酸能力较强,并能利用各种碳源,故常是生产上使用菌种。二、发酵机理:细胞内有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柠檬酸合成酶活力较高,而乌头酸酶或异柠檬酸脱氢酶可被一些原因,如金属离子缺乏,受到抑制,这有利于柠檬酸积累。三、工艺流程:①发酵液pH值对柠檬酸生成影响很大;pH2~3时,发酵产物主要是柠檬酸;pH值中性或碱性时,会产生较多草酸和葡萄糖酸;②可往培养基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或采取育种伎俩改造菌种,使乌头酸酶或异柠檬酸脱氢酶缺失或尽可能降低活性,以妨碍TCA循环正常进行,从而增加柠檬酸积累。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49页谷氨酸发酵一、谷氨酸发酵菌种:Corynebacteriumpekinense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谷氨酸棒状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黄色短杆菌二、发酵机理:①谷氨酸以-酮戊二酸为碳架;当以糖质为发酵原料时,合成路径包含EMP,HMP,TCA循环,乙醛酸循环等;②谷氨酸产生菌-酮戊二酸氧化酶活力很弱或缺乏,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要很高;③生物素是谷氨酸产生菌必需一个维生素,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起着主要作用,缺乏或量太高都会使谷氨酸合成受阻。生物素经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而影响谷氨酸发酵。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0页一、谷氨酸发酵菌种扩大培养斜面菌种→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罐1,斜面菌种培养菌种斜面培养必须有利于菌种生长而不产酸,并要求斜面菌种绝对纯,不得混有任何杂菌和噬菌体,培养条件应有利于菌种繁殖,培养基以多含有机氮而不含或少含糖为标准。(1)斜面培养基组成葡萄糖0.1%,蛋白胨1.0%,牛肉膏1.0%,氯化钠0.5%,琼脂2.0~2.5%,pH7.0~7.2(传代和保藏斜面不加葡萄糖)。(2)培养条件33~34℃,培养18~24h。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1页2,一级种子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目标在于大量繁殖活力强菌体,培养基组成应以少含糖分,多含有机氮为主,培养条件从有利于长菌考虑。(1)培养基组成葡萄糖2.5%,尿素0.5%,硫酸镁0.04%,磷酸氢二钾0.1%,玉米浆2.5~3.5%(按质增减),硫酸亚铁、硫酸锰各2ppm,pH7.0。(2)培养条件用1000mL三角瓶装入培养基200mI,灭菌后置于冲程7.6cm、频率96次/min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12h,培养温度33~34℃。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2页(3)一级种子质量要求种龄:12h,pH值:6.4±0.1光密度:净增OD值0.5以上残糖:0.5%以下无菌检验:(-)噬菌体检验:(-)镜检:菌体生长均匀、粗壮,排列整齐革兰氏阳性反应。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3页3,二级种子培养为了取得发酵所需要足够数量菌体,在一级种子培养基础上进而扩大到种子罐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容积大小取决于发酵罐大小和种量百分比。(1)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组成(%)T6-13B9T738AS1.299水解糖玉米浆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尿素Fe++(ppm)Mn++(ppm)pH2.52.5-3.50.150.040.4226.8-7.02.52.5-3.50.150.040.4226.8-7.02.52.5-3.50.20.050.5227.02.52.50.10.040.5226.5-6.8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4页(2)培养条件接种量:0.8~1.0%培养温度:32~34℃培养时间:7~8h通风量:50L种子罐1:0.5搅拌转速340r/min;250L种子罐1:0.3搅拌转速300r/min500L种子罐1:0.25搅拌转速230r/min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5页(3)二级种子质量要求种龄:7~8hpH:7.2左右OD值净增0.5左右无菌检验(-)噬菌体检验(-)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6页四、呼吸(respiration)——从葡萄糖或其它有机物质脱下电子或氢经过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O2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生物氧化过程。有氧呼吸(aerobicrespiration)无氧呼吸(anaerobicrespiration)

1有氧呼吸

原核微生物:细胞膜上真核微生物:线粒体内膜上2个产能步骤:Kreb循环、电子传递。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7页TCA循环生理意义:(1)为细胞提供能量。(2)三羧酸循环是微生物细胞内各种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共同代谢路径。(3)三羧酸循环是物质转化枢纽。

(1)TCA循环、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8页TCA补充路径

I乙醛酸循环(TCA循环支路)

(异柠檬酸裂合酶)(乙酰--CoA合成酶)(苹果酸合成酶)乙酰-CoA异柠檬酸琥珀酸+乙醛酸乙酸苹果酸Ii丙酮酸、PEP等化合物固定CO2方法Iii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取得TCA中间产物方式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59页(2)电子传递链1)电子传递链载体: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辅酶Q(CoQ)铁-硫蛋白及细胞色素类蛋白在线粒体内膜中以4个载体复合物形式从低氧化还原势化合物到高氧化还原势分子氧或其它无机、有机氧化物逐层排列。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0页2)原核微生物电子传递链特点:最终电子受体多样:O2、NO3-、NO2-、NO-、SO42-、S2-、CO32-等;电子供体:H2、S、Fe2+、NH4+、NO2-、G、其它有机质等;含各种类型细胞色素:a、a1、a2、a4、b、b1、c、c1、c4、c5、d、o等;末端氧化酶:cyt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多变存在分支呼吸链:细菌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几个位置进入链和经过几个位置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E.coli(缺氧)CoQcyt.b556cyt.ocyt.b558cyt.d(抗氰化物)细胞色素0分支对氧亲和性低,是一个质子泵,在氧供给充分条件下工作;细胞色素d分支对氧有很高亲和性,所以在氧供给不足情况下起作用。

电子传递多样:CoQcyt.也可不经过此路径。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1页3)氧化磷酸化产能机制

——化学偶联假说、构象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学说---英国生物化学家Peter.Mitchell于1961年提出。该假说认为电子传递链组成造成质子从线粒体基质向外移动,电子向内传递。质子传递可能是因为载体环或特定质子泵作用,驱动泵能量来自电子传递。来自被氧化底物上一对电子沿传递链转移时所产生跨膜电化学梯度(即质子动势Protonmotiveforce,PMF)是ATP合成原动力。当质子动势驱动被转移至膜间空键质子返回线粒体基质中时,所释放能量推进ADP磷酸化生成ATP。质子推进力(Δp)取决于跨膜质子浓度(ΔpH)和内膜两侧电位差(Δψ)。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2页特点:a常规路径脱下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b氢受体:氧化态无机物(个别:延胡索酸)c产能效率低。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即硝酸盐还原作用特点:a有其完整呼吸系统;b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诱导出反硝化作用所需硝酸盐还原酶A、亚硝酸还原酶等c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地衣芽孢杆菌等。2无氧呼吸(厌氧呼吸)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3页硝酸盐作用同化性硝酸盐作用:NO3-

NH3-NR-NH2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NO3-NO2NON2ON2

反硝化意义:1)使土壤中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肥力;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主要作用。

亚硝酸还原酶氧化氮还原酶氧化亚氮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4页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厌氧时,SO42-、SO32-、S2O32-等为末端电子受体呼吸过程。特点:

a、严格厌氧;b、大多为古细菌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d、最终产物为H2S;SO42-

SO32-SO2SH2Se、利用有机质(有机酸、脂肪酸、醇类)作为氢供体或电子供体;f、环境:富含SO42-厌氧环境(土壤、海水、污水等)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5页硫呼吸(硫还原)

——以元素S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电子供体:乙酸、小肽、葡萄糖等碳酸盐呼吸(碳酸盐还原)

——以CO2、HCO3-为末端电子受体产甲烷菌—利用H2作电子供体(能源)、CO2为受体,产物CH4;产乙酸细菌—H2/CO2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乙酸。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6页其它类型无氧呼吸

——以Fe3+、Mn2+许多有机氧化物等作为末端电子受体无氧呼吸。延胡索酸琥珀酸+1ATP。被砷、硒化合物污染土壤中,厌氧条件下生长一些还原硫细菌。利用Desulfotomaculumauripigmentum还原AsO43-生产三硫化二砷(雌黄)作用:生物矿化和微生物清污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7页第二节微生物特有合成代谢路径一、细菌光合作用

真核生物:藻类及其它绿色植物

产氧原核生物:蓝细菌光能营养型生物不产氧(仅原核生物有):光合细菌1、光合细菌类群1)产氧光合细菌——好氧菌各种绿色植物、藻类蓝细菌:专性光能自养。(H2S环境中,只利用光合系统I进行不产氧作用)。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8页2)不产氧光合细菌a、紫色细菌——只含菌绿素a或b。紫硫细菌(着色菌科)(旧称红硫菌科)含紫色类胡萝卜素,菌体较大。S沉积胞内。氢供体:H2S、H2或有机物。H2SSSO42-;少数暗环境以S2O32-作为电子供体。氧化铁紫硫细菌(Chromatium属)利用FeS,或Fe2+氧化产生Fe(OH)3沉淀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69页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旧认为不能利用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现知大多数亦能利用硫化物,但浓度不能高。b、绿色细菌(绿硫细菌)含较多菌绿素c、d或e,少许a。电子供体:硫化物或元素硫,S沉积胞外(类似紫色非硫细菌);暗环境中不进行呼吸代谢,还可同化乙酸、丙酸、乳酸等简单有机物。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0页2、细菌光合色素1)叶绿素(chlorophyll):680、440nm2)菌绿素——a、b、c、d、e、g。a:与叶绿素a基本相同;850nm处。b:最大吸收波长840~1030。

3)辅助色素:提升光利用率类胡萝卜素:

藻胆素:蓝细菌独有藻红素(550nm)、藻蓝素(620~640nm)

藻胆蛋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藻胆素。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1页3、细菌光合作用1)循环光合磷酸化

细菌叶绿素将捕捉光能传输给其反应中心叶绿素P870,P870吸收光能并被激发,使它还原电势变得很负,被逐出电子经过由脱镁菌绿素(bacteriopheophytin,Bph)、CoQ、细胞色素b和c组成电子传递链传递返回到细菌叶绿素P870,同时造成了质子跨膜移动,提供能量用于合成ATP。特点:a、光驱使下,电子自菌绿素上逐出后,经过类似呼吸链循环,又回到菌绿素;b、产ATP和还原力[H]分别进行,还原力来自H2S等无机物;c、不产氧(O2)。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2页光驱使下,电子自菌绿素上逐出后,经过类似呼吸链循环,又回到菌绿素产ATP和还原力分别进行.紫色细菌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3页外源电子供体——H2S等无机物氧化放出电子,最终传至失电子光合色素时与ADP磷酸化偶联产生ATP。特点:只有一个光合系统,光合作用释放电子仅用于NAD+还原NADH,但电子传递不形成环式回路。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4页

2)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特点:a、电子传递非循环式;b、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存在两个光合系统d、ATP、还原力、O2同时产生

当光反应中心I叶绿素P700吸收光量子能量后释放电子,经过黄素蛋白和铁氧还蛋白(Fd)传递给NAD+(NADP’)生成NADH(NADPH)+H’(还原力),而不是返回氧化型P700。光合系统II将电子提供给氧化型P700,并产生ATP。

光合系统II天线色素吸收光能并激发P680放出电子,然后还原脱镁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是2个氢原子取代中心镁原子叶绿素a),经过由质体醌(plastoquinone,PQ)、Cyt.b、Cyt.f和质体蓝素(plastocyanin,PC)组成电子传递链到氧化型P700(不返回氧化型P680),而氧化型P680从水氧化成02过程中得到电子。在光系统Ⅱ中,电子由PQ经Cyt.b传递给Cyt.f时与ADP磷酸化偶联产生ATP。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5页蓝细菌等产氧光合作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6页3)依靠菌视紫红质光合作用无叶绿素或菌绿素参加独特光合作用,是迄今为止最简单光合磷酸化反应。——极端嗜盐古细菌

菌视紫红质:

以“视黄醛”(紫色)为辅基。与叶绿素相同,具质子泵作用。与膜脂共同组成紫膜;埋于红色细胞膜(类胡萝卜素)内。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7页ATP合成机理:视黄醛吸收光,构型改变,质子泵到膜外,膜内外形成质子梯度差和电位梯度差,是ATP合成原动力,驱动ATP酶合成ATP。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8页二、细菌化能自养作用

化能无机营养型细菌:通常是化能自养型细菌,普通是好氧菌。

产能路径主要是借助于无机电子供体(能源物质)氧化,从无机物脱下-氢(电子)直接进入呼吸链经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最普通电子供体是氢、还原型氮化合物、还原型硫化合物和亚铁离子(Fe2+)。利用卡尔文循环固定C02作为它们碳源。最主要反应:CO2还原成[CH20]水平简单有机物,深入合成复杂细胞成份——大量耗能、耗还原力过程。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79页

化能自养细菌能量代谢特点:

①无机底物脱下氢(电子)从对应位置直接进入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产能。②电子可从多处进入呼吸链,所以呼吸链有各种多样。③产能效率,即氧化磷酸化效率(P/0值)通常要比化能异养细菌低。④生长迟缓,产细胞率低。有以下特点:无机底物上脱下氢(电子)直接进入呼吸链。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0页1硝化细菌

能氧化氮化能无机营养型细菌

杆状、椭圆形、球形、螺旋形或裂片状,且它们可能有极生或周生鞭毛。

好氧、没有芽孢革兰氏阴性有机体,在细胞质中有非常发达内膜复合体。

将氨氧化成硝酸盐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a、亚硝化细菌NH3+O2+2H+NH2OH+H2OA氨单加氧酶羟氨氧化酶HNO2+4H++4e-b、硝化细菌NO2-+H2O

亚硝酸氧化酶NO3-+2H++2e-依据它们氧化无机化合物不一样也称氨氧化细菌(产生1分子ATP)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1页2氢细菌(氧化氢细菌)

能利用氢作为能源细菌组成生理类群称氢细菌或氢氧化细菌(hydrogenoxidizingbacteria)。兼性化能自养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球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水螺菌属(Aquaspirillum)、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等。

产能:2H2+O2—2H2O

合成代谢反应:

2H2+CO2—[CH2O]+H2O。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2页氢细菌自氧作用

第一步:产能反应,氧化4分子H。产生1分子ATP;

第二步:合成代谢反应,用所产生ATP还原C02组成细胞物质[CH2O]和生长。在Ralstoniaeutropha中存在两种氢酶,一个膜结合氢酶包括质子动势而细胞质中氢酶为Calvincycle

提供还原力NADH。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3页3硫细菌(硫氧化细菌)

——利用H2S、S02、S2O32-等无机硫化物进行自养生长,主要指化能自氧型硫细菌大多数硫杆菌,脱下H+(e-)经cyt.c部位进入呼吸链;而脱氮硫杆菌从FP或cyt.b水平进入。

嗜酸型硫细菌能氧化元素硫和还原性硫化物外,还能将亚铁离子(Fe2+)氧化成铁离子(Fe3+)。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4页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5页产能路径第一阶段,H2S、S0和S2O32-等硫化物被氧化为SO32-第二阶段,形成SO32-深入氧化为SO42-和产能。1、由细胞色素-亚硫酸氧化酶将SO32-直接氧化成为SO42-,并经过电子传递磷酸化产能,普遍存在于硫杆菌中。2、磷酸腺苷硫酸(adenosinephosphosulfate,APS)路径。在这条路径中,亚硫酸与腺苷单磷酸反应放出2个电子生成一个高能分子APS,放出电子经细胞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由腺苷酸激酶催化,每氧化1分子SO32-产生1.5分子ATP。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6页4铁细菌和细菌沥滤

(1)铁细菌(多数为化能自养,少数兼性厌氧,产能低。)

定义:能氧化Fe2+成为Fe3+并产能细菌被称为铁细菌(ironbacteria)或铁氧化细菌(ironoxidizingbacteria)。包含亚铁杆菌属(Ferrobacillus)、嘉利翁氏菌属(Gallionella)、纤发菌属(Leptothrix)、泉发菌属(Crenothrix)和球衣菌属(Sphaerotilus)组员。有些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rrooxidans)和硫化叶菌一些组员,除了能氧化元素硫和还原性硫化物外,还能将亚铁离子(Fe2+)氧化成铁离子(Fe3+),所以它们既是硫细菌,也是铁细菌。大多数铁细菌为专性化能自养,但也有兼性化能自养。大多数铁细菌还是嗜酸性。铁细菌细胞产率也相当低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7页铁氧化细菌呼吸链氧化磷酸化产能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8页

(2)细菌沥滤——利用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细菌氧化矿物中硫和硫化物能力,让其不停制造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将硫化矿中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盐而从低品位矿中浸出过程。又称细菌浸出或细菌冶金。原理:a、浸矿剂生成

2S+3O2+2H2O—2H2SO4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b、低品位铜矿中铜以CuSO4形式浸出CuS+2Fe2(SO4)3+2H2O+O2—CuSO4

+4FeSO4+2H2SO4

c、铁屑置换CuSO4中铜CuSO4+Fe—FeSO4+Cu

——适于次生硫化矿和氧化矿浸出,浸出率达70%~80%。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89页1、固氮微生物种类

一些特殊类群原核生物能够将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然后再由氨转化为各种细胞物质。微生物利用其固氮酶系催化大气中分子氮还原成氨过程称为固氮作用。

自生固氮菌:独立固氮(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共生固氮菌:与它种生物共生才能固氮形成根瘤及其它形式联合固氮菌: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固氮微生物。根际—芽孢杆菌属;叶面—固氮菌属。三、固氮作用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0页2、固氮机制1)固氮反应条件aATP供给:1molN2—10~15ATPb还原力[H]及其载体氢供体:H2、丙酮酸、甲酸、异柠檬酸等。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d)。c固氮酶

组分I:真正“固氮酶”,又称钼铁蛋白(MF)、钼铁氧还蛋白(MoFd)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1页组分II:固氮酶还原酶,不含钼,又称铁蛋白、固氮铁氧还蛋白(AzoFd)特征:对氧极为敏感;需有Mg2+存在;专一性:除N2外,可还原其它一些化合物

C2H2—C2H4;2H+—H2;N2O—N2;HCN—CH4+NH3(乙炔反应:可用来测知酶活)d还原低物N2: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2页

N2+2e+6H++(18~24)ATP—2NH3+H2+(18~24)ADP+18~24Pi

a、固氮酶形成

e—组分II—组分II(e)—Mg—ATP

组分I+N2—I—N2

b、固氮阶段

N2*—2NH3+H2即75%还原力用来还原N2,25%还原力以H2形式浪费2)固氮生化过程

Fd,Fld+固氮酶(1:1复合物)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3页固氮生化路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4页3、好氧性固氮菌防氧机制固N酶遇氧不可逆失活(组分I,半衰期10’;组分II,45”丧失二分之一活性)

(1)本身固N菌

a呼吸保护固N菌科固N菌以极强呼吸作用消耗掉环境中氧。b构象保护高氧分压环境,固氮酶能形成一无固N活性但能预防氧损伤特殊构象。构象保护蛋白质——Fe-s蛋白II

氧压增高,固氮酶与Fe—s蛋白II结合,构象改变,丧失固N能力;

氧浓度降低,蛋白自酶上解离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5页(2)蓝细菌保护固N酶机制

a分化出特殊还原性异形胞(——适宜固氮作用细胞)

I、厚壁,物理屏障;II、缺乏氧光合系统II,脱氧酶、氢酶活性高;III、SOD活性很高;IV、呼吸强度高

b非异形胞蓝细菌固N酶保护

——缺乏独特预防氧对固N酶损伤机制。

I、固N、光合作用在时间上分隔开——织线蓝菌属(黑暗:固N;光照:光合作用)II、形成束状群体(束毛蓝菌属),利于固N酶在微氧环境下固NIII、提升胞内过氧化酶、SOD活力,解除氧毒(粘球蓝菌属)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6页I、豆科植物共生菌——以类菌体形式存在于根瘤中类菌体周膜:豆血红蛋白,可与氧可逆结合(高时结合,低时释放)

豆血红蛋白:蛋白部分由植物基因编码;血红素有根瘤菌基因编码。II、非豆科植物共生菌——含植物血红蛋白(功效相同豆血红蛋白)Frankin放线菌:营养菌丝末端膨大泡囊类似异形胞。

c根瘤菌保护固N酶机制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7页四、肽聚糖合成

1在细胞质中合成——UDP-胞壁酸5肽

aG—G-UDP,M--UDPG——6-P-果糖—6-P-葡糖胺——N-乙酸葡糖胺-1-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N-乙酰胞壁酸-UDP

bM合成“Park”核苷酸(UDP-M-5肽)UDP作为糖载体D-Val-D-Val为环丝氨酸(恶唑霉素)阻断;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8页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亲水性化合物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99页

——肽聚糖单体亚单位合成

载体:细菌萜醇(类脂载体)——C55类异戊二烯醇(含11个异戊二烯单位)穿膜同时与G结合,接上肽桥,另外,类脂载体还参加胞外多糖、脂多糖合成(磷壁酸、纤维素、几丁质、甘露聚糖等)万古霉素,杆菌肽所抑制这些反应

2细胞膜中合成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0页“Park”核苷酸合成肽聚糖单体细胞膜上细胞质双糖肽位于细胞膜外细胞壁生长点处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1页3膜外合成

a、多糖链伸长(横向连接):肽糖单体+引物(6~8肽糖单位)—多糖链横向延伸1双糖单位。b、相邻多糖链相联(纵向连接):2D-Val—M-4肽+D-Val—甲肽尾五甘氨酸肽游离—NH与乙肽尾D-Val(第4个氨基酸)游离COOH转肽作用:

青霉素所抑制。青霉素为D-Val-D-Val结构类似物,竞争转肽酶转糖基(形成-1,4糖苷键)

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2页转糖基作用和转肽作用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3页第三节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一、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普通将微生物经过代谢活动所产生本身繁殖所必需物质和能量过程,称为初级代谢,该过程所产生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类,以及酶或辅酶等。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于该微生物没有显著生理功效且非其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物质过程。这一过程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4页

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亲密,初级代谢关键性中间产物往往是次级代谢前体,比如糖降解过程中乙酰-CoA是合成四环素、红霉素前体;普通菌体次级代谢在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时间进行,受环境条件影响;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因菌株不一样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与次级代谢关系亲密质粒则控制着各种抗生素合成。

次级代谢产物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极其微量,对微生物本身生命活动没有显著作用,当次级代谢路径被阻断时,菌体生长繁殖仍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它们没有普通性生理功效,也不是生物体生长繁殖必需物质,但对其它生物体往往含有不一样生理活性作用,所以,人们利用这些含有各种生理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生产含有应用价值药品。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5页二、次级代谢调整1.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调整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类似,它在调整过程中也有酶活性激活和抑制及酶合成诱导和阻遏。2.含氮化合物对次级代谢调整作用菌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水平与抗生素产量间呈正相关性,丙氨酸脱氢酶(ADH)水平与利福霉素SV合成则呈负相关性,而ADH和GS同化氨路径受培养基中氨浓度调整,所以,氨浓度调整影响抗生素产量。

3.诱导作用及产物反馈抑制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6页一、微生物代谢产物利用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众多代谢产物生产各种发酵产品。按照积累产物类型:

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类,以及酶或辅酶;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按照发酵类型:自然发酵:酒精、乳酸等,代谢控制发酵:终端产物:赖氨酸、鸟苷酸、腺苷酸等;中间产物: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高丝氨酸、肌苷酸、黄苷酸等;第四节微生物代谢与生产实践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7页1.发酵条件控制人们经过对微生物菌种营养和培养条件控制生产所要目标产品:1)培养条件:温度、pH值、渗透压控制;2)营养成份控制:葡萄糖浓度、碳氮比、生长因子、无机离子等;3)溶解氧控制:通气量,搅拌等。微生物M代谢专业知识讲座第108页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青霉素发酵过程依据不一样生理代谢过程温度特点分四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