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水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家水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家水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家水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水上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一、咸水歌的文化内涵酒吧的“水歌”也被称为“咸水歌”。它是岭南独特的地域特色的艺术亮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历史成因看,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朝代频繁更迭,战火连绵以及气候变迁等原因,造成大批北方中原流亡家眷和难民越过长江,向岭南一带海域不断迁移和漂流,“水上民歌”是疍家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生活方式。福建、广西和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传承了广东称之为“咸水歌”的种种优长,分别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鲜明风格,与广东咸水歌相比,既异曲同工,又迥然相异。“水上民歌”是中国汉族民歌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广泛传播于中国南海热带海域的“音乐珍品”。从文化属性看,“水上民歌”具有陆地和海洋双重属性;从族系属性看,“水上民歌”虽然是汉族民歌的一员,但由于长期迁徙漂流,多个省份跨越,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形成了多元文化“血统”;从音乐和审美特征看,在传承了广东“咸水歌”吟诵调,口语化等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从而创造了包括有独唱、二重唱、多人表演唱的水上歌谣、叙事民歌、抒情短剧等多种表演样式;从语言特征看,传承了广东粤语,逐渐同化并融入了海南琼语、福建闽语、广西壮语和当地方言,语言委婉、韵味十足、极富特色;从内容和形式看,艺术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多地疍家“水上民歌”沿用广东“咸水歌”的称谓至今。海上生活催生了疍家人开朗、豪爽、乐观的性格特质,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海洋,热爱和平,作为汉族族群,与黎苗壮等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关系和谐融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咸水歌”。早年广东习惯将疍民唱的歌称之为“咸水歌”,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带、沿海区域别称疍歌、蜓歌、蛮歌、咸水叹等,因为她有大海的滋味、大海的意蕴,故“咸水歌”一词被大家认可并在广东一带广泛流行开来,因为她是疍家人创造的民歌,所以又被广泛地称其为疍歌、蜓歌、蛮歌、咸水叹、白话鱼歌、后船歌等,后来许多学者专家冠名为水上民歌、船上小调、南海情歌、疍家歌谣、疍家调、吉普赛之歌等,叫法和称谓多达几十种之多。“咸水歌”也好,“水上民歌”也罢,她经过了千百年的口耳传承,成为地域特色鲜明的南海民歌,它是疍家人脱口而出的歌谣,也是疍家人生活中疏通和交流情感的桥梁,歌中蕴含着疍家人的文化审美以及为人处事的生活理念和哲学,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咸水歌”同疍家人的生活生生相息,不可分割,她是疍家人出海起航和丰收归来的“集结号”,倾注了疍家人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更有学者形象地称其为疍家人抚慰心灵和寄托精神的“海上圣经”。二、海南家“咸水歌”的音乐内涵关于海南疍家“水上民歌”名称和具体概念,与“两广”和福建大致一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按照疍家人口头习惯随意而叫,有的则是研究者按照约定俗成的称谓来称呼,花样百出、繁杂多样,虽然疍家“水上民歌”同属疍家人所创造,但却出现了有多种叫法和不同解读的混乱现象,令人费解和堪忧。比如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大多都将其称之为“咸水歌”、“疍歌”或“疍家歌谣”。许多关于疍家音乐文献以及新媒体,如百度网、搜狐网等也都对此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解读,称谓和叫法如此复杂多样、眼花缭乱,致使疍家“水上民歌”概念混淆,产生对疍家“水上民歌”历史文化与传播研究产生诸多误读和曲解。归纳起来的名称与概念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来自《音乐词典》:“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农民每逢中秋夜,大家摇船聚集到江心斗歌、听歌,成为中秋“咸水歌”擂台。“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系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均,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曲式结构为上下句。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另有“大蹭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曲式结构、调式等与“咸水歌”基本相同。但句首、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由于历史原因,海南把疍家“水上民歌”称之为广东“咸水歌”已成习惯,从而造成解读不够全面和前后无法对应等诸多问题。1985年的海南诸岛隶属广东管辖,1988年海南诸岛从广东省分离,创建为海南省。因此,当年《音乐词典》的解读未涉及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也在情理之中。再者,虽然海南疍家“水上民歌”的音乐与“两广”、福建的“咸水歌”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经过了千百年“口耳相传”的传播过程,加之海南属多民族省份,且地处热带海域,气候环境独特,音乐通过“个体遗传”到“社会遗传”的过程中发生、发展或变异的情况想来也是必然的。虽然海南疍民演唱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仍然有广东“咸水歌”的一些痕迹,例如语言部分沿袭了广东粤语,而事实上,海南疍家“水上民歌”早已融入了琼语的诸多元素,并夹杂了当地乡音及俚语——即带有方言的韵味等地方文化色彩,也催化和生成了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中鲜明的地域特色。关于这一论点,广东疍民文化研究学者吴竞龙的《水上情歌》一书中的“水上居民的历史”一节,简要叙述了疍民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其中就有五种学说观点。他认为:早期的岭南疍民操广东(粤)语,这是早期疍民最初的也是最习惯了的基本语言。因此,到了广西的疍民其语言特点是粤语+广西方言;漂流到福建的疍民,其语言特点是粤语+闽南语;随海漂流到热带海域的海南疍民,其语言特点是粤语+琼语+当地方言。关于疍家语言变迁和语言同化的问题,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论述。关于海南疍家“水上民歌”语言复杂的特性,仍有一些疑惑摆在我们面前,并等待着合乎逻辑的答案。从北方向岭南迁徙的大批汉族居民,原本使用中原等地的北方语言,在经过长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再到岭南的广东等地,按正常逻辑应该也会继续沿用北方语言,他们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入乡随俗,同化并熟练掌握了广东粤语?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后,仍以广东粤语为主要的沟通语言沿袭至今?在科技发达、社交广泛便捷的现状下,疍家人为什么仍沿用着粤语?海南疍家人与“两广”、福建、广西的疍家人在语言习惯上,尤其是在演唱疍家歌曲的语言上,有无区别?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目前学术界却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这也为今后疍民音乐文化研究,尤其是为疍民语言学理论研究留下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语言往往是决定某种民歌音乐形态和风格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按照语言与音乐互相影响的思维逻辑来分析,可以将广东粤语作为早期疍民的基本语言,漂流到什么地区就融进当地的语言。因此,“两广”、福建和海南的疍民各自运用粤语+夹杂当地语言的文化习俗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十分有趣的。对此,也许有人还会产生疑问: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为什么各地疍家人仅仅融进少量当地方言,而一直坚持和习惯沿用广东粤语呢?究其原因,一直在海上漂流生活的极为特殊的族群,因此,也就造成了疍民——长期与陆地隔离、与大陆各个民族文化交流、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造成今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疍民一直以来,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语言交流上,特别是在演唱疍家音乐歌谣方面,仍然坚定不移地保留和沿用着广东粤语+当地语言——混合语言的习惯和风格。也就造成了今天我们所提到的疍家音乐在语言上的一个十分有趣的语言文化现象,但这又不失为一种鲜明的语言文化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疍家“水上民歌”在语言(粤语)上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是根据“音乐与地理环境气候关系”——即“音地关系学说”的学术观点,不同的地貌环境以及气候特征对其个性特征,比如对于旋律、节奏等音乐形态、音乐风格以及音乐传承的方向,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影响。比如: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的疍家“水上民歌”,其表现主题、内容等方面就有很大不同,其音乐形态、表达形式以及演唱中的衬词、韵腔和韵味也迥然不同。第二种来自百度网的解释新颖且极具有时代特征:“疍家音乐是疍民演唱的通俗歌曲,大家称之为疍家歌谣、渔歌或咸水歌,它就像是海上人家的《诗经》。“咸水歌”在疍家人生活、劳作中产生,是疍家人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哪里有咸水,哪里就有“咸水歌”,“咸水歌”抒写了疍家人的历史。第三种释义富有诗意且更加形象化,颇具文学特征:“咸水歌”的名字来自各处,有多种传说:其一,它与疍家人生活的环境气候存在因果关系,绝大多数疍家人生活在的海河交汇地带,疍家人的歌声伴随着南海咸水的潮起潮落,从一条条小船上传出,天长日久,“咸水歌”的名字不胫而走。其二,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咸水歌”的‘咸’字主要表达的是男女互相表达情感的情歌,因此也有“南海情歌”极富诗意的美称,疍家人常年生活在小船上,生活孤独寂寞,相当一部分“咸水歌”表现男欢女爱的内容也在情理之中。“咸水歌”是疍家人用以宣泄生活的孤寂和苦闷的最佳方式,经过传承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疍家人重要的文化载体。无论婚丧嫁娶,互诉衷肠,都可以通过“咸水歌”来表达。关于疍家人以及由他们创作的“咸水歌”,清初文化学者屈大均曾有过这样一段形象的概括:“江行水宿寄此生,摇橹唱歌桨过滘。”可以毫无夸张地说,“咸水歌”是疍家人海上黯淡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和希望。与其他喜歌、好歌的族群一样,疍家人把喜、怒、哀、乐统统唱到歌里了,疍家人一路漂泊,一路高唱,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抑制不住唱歌的心。关于海南疍家“水上民歌”的名称与概念问题,笔者以为,通过对相关资料中的一些功能和艺术特征进行梳理归纳、概括与提炼,而后方能对其名称与概念得出一个较为客观和精准的名称和解读。长期以来,海南疍家人被俗称为“海上吉普赛人”,他们为了生存,漂流到南海热带海域,成为早年的“闯海人”。漂泊不定的海上生活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却练就了坚韧刚毅的性格,疍家人延续了北方中原人的开放爽朗,融进了海上生活的优良习性,疍家人之间和谐相处、热爱生活、热爱海洋,疍家人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优美动听的歌谣,疍家“咸水歌”数量庞大、形式多样、朗朗上口,具有简单易学、易传播的特性和优势,音乐风格淳朴自然,饱蘸了海洋之气韵,浸满了大海之滋味。第四种解读来自三亚疍家文化博物馆馆长、疍民出身的郑石喜,他认为:“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海上捕捞中发自内心的歌声,它经过了千百年的传唱,形成了水上人家独特的音乐曲调,它是生活中疍家人相互倾诉的歌谣,表现了疍家人的生活情趣,包含着疍家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诸多道理。疍家“咸水歌”地域特色鲜明,歌词内容犹如大海,表演艺术样式多种多样,它是流传在中国热带海洋古老的“水上民歌”,是中国海洋文化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稀世之宝,是中国南海民歌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乏“声乐”这一依据总而言之,由于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与其它地方民歌传承方式一样,采用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未能形成或留下原始乐谱。传承方式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从名称、概念、风格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