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层精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层精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层精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层精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分层精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基础练习1.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汽车诞生,此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并推动着道路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3.“高铁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的故事正在上演。历史上交通运输建设见证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末保路运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B.蒸汽机的发明促进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D.秦朝修建“驰道”(或直道),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4.[2023山东菏泽高二开学]下表是某学者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所作的阶段划分。其意在说明()时间演变1840年至20世纪初步行时代——双中心沿河轴向生长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电车时代——单中心双带状蔓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公共交通时代——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相对独立生长20世纪末以来综合交通时代——“双城双港(河港、海港),相向拓展”A.出行方式决定城市空间形态 B.交通系统影响城市空间发展C.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D.交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观念5.[2023江苏高二开学]1969年10月中国第一座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完工,有学者记录其发展历程:“北京地铁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一张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该学者强调北京地铁()A.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C.带来了大众旅游潮流 D.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6.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 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7.[2023江苏高二开学]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改造的蒸汽机车运载450名旅客,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往斯托克顿。据此可知,19世纪初()A.近代运输业蓬勃发展 B.“蒸汽时代”开始到来C.美国交通领域革新领先世界 D.世界科技中心西移8.19世纪90年代,美国某位记者这样描述电车:“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A.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减少了市政服务费用 D.消除了交通拥堵现象9.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了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了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了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了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10.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娱乐。这主要是因为()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B.交通工具的革新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D.社会财富的增加拓展练习11.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 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2.下表所示内容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时间1500—1840年1850—1930年1950年1960年交通工具马车、帆船汽船、火车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运输速度16千米/小时56—104千米/小时480—640千米/小时800—1120千米/小时A.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 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C.科技逐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13.[2023浙江高三联考]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进入全程试运行。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A.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中德贸易扩大 B.国家实力对比决定商品交易种类C.交通线路演进助力国际贸易发展 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的成果14.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5.下面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131辆19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众多市民乘坐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这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开始,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开始进行跨国整合。——摘编自赵长辉、段洪伟《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承担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战争需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美国公司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困境。在民航产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2000年,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摘编自张静波《中国大飞机项目的辛酸往事:大国崛起,需要真正的“中国制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在当时全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落后,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筑路开始时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挖土用锹镐,抽水主要靠龙骨车,照明用电石(乙炔)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摘编自《铁龙飞驰强国脉——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材料二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千米“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2004年至2005年,中国先后从加拿大、日本、法国和德国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自2007年4月18日起,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千米的新一代高速列车。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B[解析]由材料“高速公路最早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现于德国,在1929—1932年间修建,也就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建成,故B项正确。2.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对轿车的需求不足,从而促使我国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中对轿车缺乏重视,故C项正确。3.B[解析]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但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清末保路运动是由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和清政府卖国求荣而引发的,保路运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内燃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秦朝直道的修建有利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4.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得出,“步行时代”天津的城市空间范围较小,而到了“综合交通时代”,城市的空间范围已经向其他城市拓展,这说明交通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空间发展,故B项正确。5.D[解析]由材料中的“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可知,学者想强调的是北京地铁快捷高效,缩短了人流和物流的时间,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北京地铁的高效快捷,这会大大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而不会引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排除A项;地铁与人们的生产方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是地铁“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而不是带来大众旅游潮流,排除C项。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故C项正确;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排除A项;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排除B项;1964年通车运营的“东海道新干线”是日本建成的高速铁路,也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铁,排除D项。7.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说明近代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故A项正确;18世纪7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成就领先世界,排除C项;19世纪初的世界科技中心主要在英国,材料没有体现世界科技中心西移,排除D项。8.B[解析]根据材料“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可知,电车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交通的便利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但材料仅体现了电车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没有明确表明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故“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电车作为公共设施,其修建后市政服务费会有所增加,排除C项;电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因运行原理不同拥有固定行迹轨道,但并不会“消除”交通拥堵现象,排除D项。9.D[解析]材料中年画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人物服饰、人力车、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10.B[解析]材料反映出到19世纪时,旅游从贵族活动变成了大众的娱乐活动。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与推广,极大地便利了人们出行,而且降低了旅游成本,推动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故B项正确;英国早在17世纪末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与19世纪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没有关联性,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与19世纪旅游成为大众活动没有关联性,排除C项;社会财富增加是旅游兴盛的原因之一,但不是19世纪长途旅行、周末旅行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1.C[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发展迅速,这主要和当时火车的大量使用有关,体现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故C项正确;是工业革命催生了运输革命,而非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铁路干线网的快速形成,与城市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的发展,并未体现工业污染问题,排除D项。12.A[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近代以来世界交通工具不断更新,运输速度加快,这有利于缩短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科技发展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信息仅反映了运输速度对距离的影响,并未体现人们的物质需求,排除C项;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结合是科技革命发展的趋势之一,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1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渝新欧国际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火车上两个方向运输的产品存在不同,由此可知该铁路的修建推动了中德之间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柏林墙倒塌是在1989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中国和德国之间两个方向的产品中都有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电子产品等,不能体现国家实力与商品种类的关联,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于2013年,晚于材料中时间,排除D项。14.D[解析]济青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交通圈,表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指农业人口加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与材料强调高铁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不符,排除A项;材料表明高铁使得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版图突破地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