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诺芬与柏拉图社会分工思想比较_第1页
色诺芬与柏拉图社会分工思想比较_第2页
色诺芬与柏拉图社会分工思想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诺芬与柏拉图社会分工思想比较

一、社会分工的本质:由个体到个体尽管斯洛伊木马和柏尔没有明确定义了理论上的社会分工,但他们同时提到了专业问题。色诺芬《经济论》中,克利托布勒斯向苏格拉底询问财产和家政管理的学问,学习如何增加和管理财富的方法,苏格拉底指点他去寻找更加精通这门学问的人。他指出因为那些马虎草率从事某种事业的人往往都不能成功,反而专心致志致力于其事业的人,往往都能更快更容易地完成,并且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样,柏拉图也赞同“专搞一门”“精益求精”的技艺。他从每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和需求的多样性来阐述社会分工的本质,指出:人们之所以建立城邦,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多种需要,但是每个人并不能生产和制作所有他需要的东西,也没有谁是天生就会使用某种工具或者不经练习就自然学会某种技艺,这就要求不同的人生产出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再使一定数量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生活必需品和货物的交换,于是促进了城邦和市场的形成。正如马克思所说:“公社内部的分工产生于需要的多面性和才能的片面性,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才能,因而每个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会比从事其他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色诺芬看到,专业化的分工并不完全是对人有利的,也会给工匠制造一些问题。有些粗俗的技艺大多需要体力劳动且耗费许多时间,在专业化原则的框架内频繁地重复这些工作最终会使工人疲惫不堪。此外,因为工匠们专注于工作将不能抽出时间来交朋友,会被人认为不善于交往,也会没有余暇去关注城邦的事务,这是分工的意外结果。二、家庭的需要和两个人色诺芬关于分工起源的阐述主要表现在对私人领域的关注上,尤其是在家庭管理中的两性分工。在《经济论》中,伊霍斯玛霍斯是被公认的最当得起既美且好的“高尚人士”这一称号的人,苏格拉底向其请教如何将妻子训练得如此能干,进而引出了关于家政管理的一系列阐述。家庭领域中丈夫和妻子也是分工合作的关系,色诺芬观察到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对待妻子的方法不同,财产管理的效果也就不同。有些人得到妻子的合作,最终增加了家庭的财产,而另一些人的行为却使他们的家庭被破坏。色诺芬认为,男性和女性的配合是神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结合成合作关系,互相帮助。首先,出于传宗接代、生儿育女等自然和生理的需要,男人和女人拥有天然的分工,其原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其次,由于男人拥有更强的忍耐力、更大的勇气,能够忍受旅途和远征的跋涉,保卫家庭和城邦不受敌人的侵犯;而女人拥有柔情、畏惧心理,适合照管粮食衣物、养育初生婴儿。正因为男人和女人“性情”和“资质”的不同,一方比另一方有用和能干,他们才在家庭生活中达成了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关系。生活的需要虽然也是柏拉图分工思想的出发点,但是柏拉图对于分工的起源的论述首先是与城邦的起源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指出,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会召集邀请许多人住在一起,作为他们的伙伴和助手,从而形成一个“公共住宅区”,被称之为城邦。在两性分工方面,柏拉图与色诺芬的论述也存在明显不同。柏拉图认为,两性的区分只具有自然或生理上的差别而并不影响社会分工,两性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生理上的区别,不能认为男女之间应有职业的区别;甚至是在治理城邦方面也没有哪种职业是只有男子配担任而女人担任不了的。三、劳动分工、训练和教育相结合色诺芬经济思想的核心在于如何能够利用有效的财产管理以及如何利用分工这种管理手段来增加效率,进而最终增加财富,社会分工便是财产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出于功利角度的“效率”和“有用”是色诺芬论证分工的出发点。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也不止一次地提及或表明“效用”这一原则:“财产是对维持生活有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是所有那些我们懂得如何使用的东西。”在家庭管理中,丈夫大多负责增加家庭收入,而妻子大多负责掌管支出。两个人分工合作、各尽自己的本分,财产就会增加。色诺芬把女性在家庭管理中的地位比喻成女王蜂,她们分配任务给仆人并监督仆人们工作,就像女王蜂安排并监督蜂房里的建窝工作,目的是让蜂窝又好又快地建起来。教女仆纺织是为了使她有双倍的用处;照管和教育女孩也是为了使她成为可靠的能够做事的人,奖励家里谨慎小心和有用的人。劳动分工的同时伴随着训练和教育。男人教导女人,女人训练仆人,就像训练马匹一样,使他们变得“有用”。柏拉图也认识到分工与利益相关:“每种技艺尽其本职,使受照管的对象得到利益。”柏拉图的分工首先是确定生产者、辅助者、统治者三个等级,这是最大的分工,并且是政治意义上的分工。生产者又分为农夫、织工、建筑工、鞋匠、木匠、商人等,每个人只做适合他禀性的事情。这种禀性,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智慧,对于辅助者来说是勇敢,对于生产者来说是节制。三个等级的人如果互相干涉他们的工作、互相代替各自的职业,对于城邦是最大的伤害、是最坏的事情,而这就意味着不正义。相反,当生产者、辅助者和统治者这三种人在城邦里正确分工、各司其职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城邦成为正义的国家了。四、社会分工的结果:实现和实现社会的和谐色诺芬在研究私有财产的同时,也阐述了社会分工与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在他看来,分工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秩序,意味着各就各位、各负其责,权责分明。他赞叹说:“对于人类来说,没有再比井然有序更好更方便的事情了。”柏拉图在进行了详细的社会分工解读后,也有意识地将和谐的观念引入正义的原则中去。他提出了各阶层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越界,当公民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达到自由自主主宰自己生活的状态时,城邦才能实现正义,城邦才是最理想化的,社会秩序也会持续稳定,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社会各个阶级的公民都将得到神赋予他们的幸福,从而达到一种政治上的和谐。笔者认为,色诺芬的分工秩序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