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修改稿)_第1页
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修改稿)_第2页
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修改稿)_第3页
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修改稿)_第4页
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修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孔子中学校本研训制度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以解决学校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学校教研工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的学习化组织功能,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组织管理制度、教研(训)活动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三部分。

第一章

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条

组织管理机构

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科、教研室、学术委员会、各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单位及相关人员组成,实行塔式管理,分层负责。

第二条

目标责任制度

1、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责任:

1)负责领导、部署和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2)为拟订校本教研方案指明方向,对校本教研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3)指导、检查有关部门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方法;

4)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检查指导教研工作;

5)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6)作为校长论坛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年开讲座或作报告1次;

7)审阅、审批各种教研(训)制度、方案、计划、报告等;

8)做到“三个必须”(科组教研活动必须到位,重大实验课题必须亲自参与主持,校本研训必须亲自实施引领)“五个善于”(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

2、教务科的责任:

1)制订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

2)根据三级课程计划,制订本校教学计划,检查各年级执行情况;

3)管理和指导各学科组和年级的常规教研(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教学质量检测等)工作;

4)与教研室联合组织教学开放周和教育教学表彰活动;

5)加强与教研室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

6)与省内外教务部门、学校建立联系,加强交流。

3、教研室的责任

1)根据学校要求和部署,制订学校学年(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制度;2)指导各科组开展教研课题、专题的申报,组织学术委员会及时评审、

公示和立项,并实行全程管理和指导;

3)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订教师岗位培训规划;制订并适时修订学校校本教研和培训方案,并落实方案的实施;

4)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参与科组教研活动,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并引导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5)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培训档案,规范档案管理,为教师职称评聘、晋升,评优提供可靠的凭据;

6)建立、完善学校研训档案和学科教研组研训档案;

7)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做好外派人员的登记,并督促教师及时送交学习交流体会材料;

8)收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专题讲座材料、优秀教案、优秀说课稿优秀教学论文等,为学术委员会汇编学校教学研究成果集提供支持;

9)与教务科加强合作,定期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及时向有关领导和全体教师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10)协助教务科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开放周等大型教研活动;

4、学术委员会委员责任

1、每学年召开1-2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对学校的教育发展规划和特色提出建议,并形成建议书,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议(或教代会)研究。

2、参与由教研室、教务科牵头组织的全校教师学术成果评审鉴定及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评定。

3、在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科教研活动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4、通过编辑校报、编印学术成果及时宣传教师的研究情况和成果。

5、外聘专业人员责任:

1)担任教研活动的学术顾问,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专业引领作用;

2)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和专业范围内履行合约规定的职责,其基本职责如下:

①针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实际,就自己的业务专长开设讲座或做学术报告;

②担任校内相应教研活动的评委;

③指导相关课题实验研究;

④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⑤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术顾问;

⑥以学校科组作为实验基地,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校

本研究。

6、教研组长责任:

1)组织教师讨论并制订科组工作计划,撰写科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要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星期一一式两份送教务科和教研室备案;工作总结于学期结束前一周星期五送教务科、教研室备案;

2)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学校和科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并主持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观摩和评议;指导各年级备课组开展工作;

3)组织教师研究提出教学中问题,确定科组研究课题,备课组研究的专题,进行申报并有效开展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学科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指导(辅导)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及其考核,开展学习汇报交流。

6)组织教师开展校际学科交流;

7)组织并主持以科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并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记录;

8)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的年级备课组工作和导师制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9)贯彻落实教务科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组成员的工作;

12)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科组活动记录本和科组工作总结送教研室存档。

7、年级备课组长的责任:

1)拟订备课组工作计划和撰写备课组工作总结(分别于开学第一周末和学期结束前一周末交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汇总后交教研室);明确本学期备课组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按时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和结果检查“五落实”;

3)主持备课组活动,认真记录集体备课情况;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组集体活动;

4)主持备课组申报的专题研究的实验实施工作;

5)组织教师为段考及期考命题(含本年级的样题和其它年级的正式试题);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学期所有集体备课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送交教研室存档,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条件。

7、专任教师的责任:

(1)按规定参加全校性的集中培训和以科组为单位的业务学习及备

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每位教师要做到‘一学期做一件事,一学年读一本书’,即每单元(或模块)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每学期撰写一个典型教学案例;或每学期制作一个教学课件。每学年精读一本教学专著并作读书笔记或写读书心得。

(3)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研讨会、专业培训、教育和学科教学交流等的教师,要提交书面体会或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反馈,并将学习体会一式两份交教研室存档(其中一份存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作为登记学分的凭据)。

(4)参加学科教学(或说课)竞赛获奖的教师,要及时提交教案或说课稿2份,1份送交教研室存档,另一份与获奖证书复印件一起存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5)教师如因故不能参加科组和备课组活动应履行请假手续,各部门行政领导因公不能参加科组和备课组活动也应该履行请假手续,否则当缺勤论处。

第二章

教研活动制度

第一条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全校集中进行的教研、培训活动内容:

1、每2年举办或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附中论坛活动(拟定于2005年启动);

2、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

3、每学年第二学期召开全校教研成果展示暨表彰大会;

4、每学期举办一次专家与教师专题对话活动;

5、每学期一次教师读书报告会或专家学术讲座;

6、每年寒暑假各举办一次新课程学科培训(寒暑假各3天,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依具体情况而定);

7、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上岗前培训。

8、每学期举办两次教研专题讲座;(利用每月一次的周五全校集中学习时间)

9、每学期组织一次外派参加学习培训和参加教学竞赛获省级以上一等奖的教师,向全校教师开讲座或上汇报课。

第二条

教研组活动制度

1、任务: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本组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研究;

2、内容: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基本功培训与交流;师徒结对、优秀教师教学展示、学科教学问题会诊、教学新星献课、课改沙龙、课题实验、学科竞赛辅导、教师调教支持;教育理论和文件学习等;

3、时间: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科组活动时间进行;

4、地点:科组办公室、相关教室等;

5、工作规范:

1)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即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后第二周的星期一),各组长将本科组(含备课组)工作计划一式两份,分别送交教务科和教研室;

2)教研活动做到“五有”:有着重研究的问题;有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过程详细记录,有教研活动情况反馈,有教研成果交流展示。

3)严格执行科组活动本人签到制度;

4)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的周一,科组长必须将科组活动记录本和科组工作总结送教务科和教研室作为活动过程凭证并存档。

第三条

年级备课组活动制度

1、备课组组成

1)原则上以同年级、同科目的任课教师组成(同年级任教人数不足2

人的跨年级组成备课组)。

2)每个备课组设备课组长1名,备课组长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活动。

2、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时间:按学校规定的科组活动时间进行。

2)备课地点:相应的学科组或年级组办公室。

3)备课规范:

①以单元(章、节)为单位备课,每单元(章、节)至少集体备课1次;每次活动,必须落实活动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②每个教师都有作为中心发言人负责就某一单元(章节、课)独立备课并与同伴分享、集中群体智慧提供教学方案的职责和权利。

③备课一般以说课的形式进行,提倡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各备课组可以根据学科实际有创造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中心发言人要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从课标要求、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检测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建议,再由其他教师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供全组教师使用的共性教案和检测试题。

④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共性教案,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⑤每位教师在完成每章(或单元)教学后,要撰写教学后记,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在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方法。

⑥教案的检查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学期分期中、期末检查2次,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情况反馈给教研室和教务科。

3、检查与评价

1)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教研活动的评价实行绩效评优奖励。(详见第三章)

2)教研组、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要记录在册(包括备课活动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活动过程等),每学期结束前一周的周一上午,请各备课组长将本备课组一个学期的所有备课材料(含记录手册、备课材料、备课组总结等)送交教研室作为活动过程的记录和评比优秀备课组的依据;

3)每学期开学初,教研室和教务科联合举办集体备课成果展示与交流,

学术委员会负责按有关标准组织评比,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

第四条

课题组活动制度

1、原则上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允许跨学科合作研究。

2、课题范围:坚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校本教研原则,所选课题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活动程序及要求:

1)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各科组基于学校、科组、年级等教学的实际提出本学年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若干个,由科组教师通过讨论选择确定先行研究的课题;

2)以教研组为单位,按课题申报程序填写课题申报表(见附件3),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交教研室;

3)教研室委托学术委员会对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能否立项的意见;

4)教研室根据评审意见及时公示并发放立项通知书;

5)通过评审的课题,立项后开始实施;教研室负责检查、指导、督促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术委员会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

6)实行全程管理。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须向教研室提交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或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期结题的课题组向教研室提交结题申请报告,学校课题评估小组对课题进行验收和评比,并根据课题成果的价值进行奖励;教研室和学术委员会组织课题组向全校教师进行课题成果展示推广;需要跨学年的课题组,须提交课题进展年度报告;

7)未能如期结题的课题组需提前向教研室提交课题延期结题的申请,在申请中说明延期的原因及最后结题的时间,以规范课题的管理;

8)校本研究课题原则上每学年评比一次,评比办法见第三章《教研评价制度》之课题研究评价办法(附件7)。

第三章

研训评价制度

校本研训工作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奖惩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公开的原则及向校本倾斜的原则。评价内容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构成。

第一条

常规教研工作管理与奖励方法

1、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均以科组为单位采取参与者签到的方式进行考勤登记。每学期末各科组长将考勤表或活动记录表送交教研室备案,作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无故缺勤者按旷课处理,一个学期无故缺勤累计达2次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无故缺勤达3次者,年度考核只能定为基本合格,无故缺勤达5次者,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两年内取消其职务晋升或外出进修的资格,同时取消其所在教研组参评优秀教研组的资格。

2、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与成果采取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学分登记办法》见附件2)教师每学年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或教研活动获得规定学分视为达标,作为该年度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之一。

3、每学年一次根据学分登记的结果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及教研成果进行评价与奖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的过程和结果将作为评优奖励和岗位培训学分登记的依据,记录在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岗位培训和教研档案)中,并与奖惩、职务评聘、晋升,教师进修等挂钩。

4、获课题成果奖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晋升和进修培训方面享有优先权;

5、教师个体参加校本研训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其所在科组参评优秀教研组的重要指标;

6、每年举办一次教研成果展示和表彰大会,为在教学、教研及培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评价与奖励办法分别见学校〈备课评价〉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7、师徒结对的导师每指导一次按2课时算,要求要有材料(听课记录、导师指导意见等做凭据);徒弟是活动的直接受益人,不另外计工作量;

8、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应该履行的常规职责,学校不再另外计算工作量,只作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

第二条教研成果的奖励办法

教研成果奖含教育教学论文奖、课题研究奖、教学案例奖(含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教辅编写奖、教学技能奖(含学科教学竞赛、学科说课比赛、艺术创作、课件制作等)、竞赛辅导奖六类。本办法主要规定前五类的成果奖励,竞赛辅导奖参照附件1《教学成果目标奖的确认与奖励条例》的有关条款执行)。

一、教育教学论文奖、教辅书和资料奖励办法

(一)在不同类别的报刊(CN)上发表学术论文,奖给原稿酬100%的奖金(凭稿酬通知单)。

(二)参加各级学术团体、学术研讨会评比获奖的论文,奖给一定数额的奖金

1、在中国教育学会(含各学科的全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型教育研讨会组织的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奖励500元、300元、200元。

2、在省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全省性论文评比(含中南片区论文评比和校级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200元、150元、100元。

3、教师编写的教辅书或资料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500元、400元、300元的奖励;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50元的奖励。由我校教师在国家或省教研部门组织下编写并正式发表的教辅书或资料,按稿酬的50%给予首次出版的奖励。

二、课题研究奖励办法:(含基础研究课题、开发应用课题和对策性研究报告的奖励)

1.对已完成的国家和省社科规划的基础研究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给予差额资助出版的奖励。

2.对已完成的国家和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研究报告(包括省厅、教育培训院下达的课题),按课题级别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及600元的奖励。

3、校本课(专)题研究获一、二、三等奖的课题组,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600元。

三、教学案例奖励办法

1、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性教学案例评比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50元的奖励;

2、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级或校级教学案例评比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200元、150元、100元的奖励;

3、教师所撰写的案例在校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按稿酬的100%给予奖励。

四、教师个人技能

(一)学科教学竞赛

1、获国家级(包含全国各专业委员会)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00、300、200元;

2、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00、200、150元;

3、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0、150、100元。

(二)说课比赛、课件制作、艺术创作等竞赛奖:

1、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00、200、100元

2、省级(含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0、150、100元

教师获奖除按上述规定予以奖励外,在教师学期教学质量考核时按规定予以加分。

五、奖励程序和实施办法

1.发表或获奖的教学论文,凭发表论文的稿酬证明或获奖证书到学术委员会登记,办理认定手续。

2、发表或获奖教学论文的奖励,同项成果只享受一次,可按照所达到的最高奖励标准进行奖励或追补。已享受校出版资助的学术著作不再给予奖励。

3、以上奖励每学年集中颁奖一次,在每学年的学校教研成果表彰大会上以公开颁奖的形式进行表彰奖励。

※备注:

1、以上奖项只限于奖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或学校批准参加的教育教学、教研类比赛。其它民间学术团体组织的比赛不属本办法的奖励范围。

2、对发表作品的奖励限于有稿费者,自费发表者不在其列。

3、师生参加各种比赛必须履行学校规定的申报审批程序,其结果方被认可;

4、报刊等级认定标准: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5、各种奖励等级的认定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