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课件_第1页
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课件_第2页
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课件_第3页
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课件_第4页
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堂-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理想课程

到现实课堂

——高中新课程实施断想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xx1谢谢观赏2019-6-7从理想课程1谢谢观赏2019-6-7主要内容

一、理想课程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二、理想课堂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呈现理想课堂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

2谢谢观赏2019-6-72谢谢观赏2019-6-7一、理想课程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

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一章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

3谢谢观赏2019-6-7一、理想课程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3谢谢观赏2019-6-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教育学生具备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是教育的目的,也二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4谢谢观赏2019-6-7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谢谢观赏2019-62.把语文应用、感悟鉴赏、探究创新作为

学生能力的重点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调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上是紧扣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是在初中语文学习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从三项“能力”本身来说,呈现出“综合”与“实践”的特征,从三项“能力”要达到的目的来说,强调培养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5谢谢观赏2019-6-72.把语文应用、感悟鉴赏、探究创新作为5谢谢观赏203.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对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一方面是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另一方面是群体合作的行动。因此,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改变原有的“你教我学”的学习方6谢谢观赏2019-6-73.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6谢谢观赏2019式。《语文建设》2011年第6期《关注“学”的阅读教学》(王荣生访谈),提出“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的活动”,教学设计,不再是关注教师的问题设计和教法设计,转而关注学生“学”的活动设计,即设计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里也提出“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可见,变“教”为“学”,“教”怎样“学”,在“学”中完成“教”,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7谢谢观赏2019-6-7式。《语文建设》2011年第6期《关注“学”的阅读教学》二、理想课堂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课堂上有“对话场”的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多重对话。作为“场”,对话双方相互影响,在特殊的情况下“对话”具有特殊的意义。

密云二中古诗鉴赏研究课课题:《归去来兮辞》与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教学过程第一步,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陶渊明质性自然、热爱田园的质朴天8谢谢观赏2019-6-7二、理想课堂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谢谢观赏2019-6-7性和固穷守节的节操。①朱光潜在他的一篇文章《说曲》中曾这样评价陶渊明:“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静穆有多种意思,在这里,静穆应是安静、宁静、平和、恬淡的意思。朱光潜先生说,他从陶渊明的诗文中读出了静穆,你和朱光潜先生有相同的体会吗?请以我们学过的诗文为例,谈谈体会。②陶渊明“质性自然”,“爱丘山”是他的天性,他的归隐和这种天性不无关系,在他看来,归隐让他彻底摆脱了官场的污浊,让9谢谢观赏2019-6-7性和固穷守节的节操。9谢谢观赏2019-6-7自己的身心得到了解放,就如他所说,“复得返自然”。那么是不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很舒服,所以他归隐田园贪图的是一种个人的享受,是为了自得其乐呢?第二步,又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理解陶渊明是“静穆”?还是“并非浑身静穆”?,进而认识陶渊明冲淡平和下的慷慨悲歌。①关于朱光潜先生的“静穆”说,鲁迅先生也有过评价:“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你认为鲁迅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结合《归去来兮辞》谈谈看法。10谢谢观赏2019-6-7自己的身心得到了解放,就如他所说,“复得返自然”。那么是②辛弃疾词《水龙吟》中有这样几句来评说陶渊明:“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辛弃疾从陶渊明的诗中不仅体味到了闲适、安然、自得的情味,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静穆”的特点,他还从陶渊明的诗文中体味到了另外的滋味。我们再读陶渊明的有关诗文,体会他的诗文中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提供诗文:《杂诗》其二其五,《拟古》其八,《饮酒》其八,《读山海经》其十。11谢谢观赏2019-6-7②辛弃疾词《水龙吟》中有这样几句来评说陶渊明:“问北窗高卧,第三步,再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明确陶渊明是“归隐”?还是“坚守”!,理解陶渊明归隐的真正内涵。①他回到了他热爱的田园,既然田园生活是“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心之所向,而且在田园生活中他也的确体会到了那么多的乐趣,感受到了生命的诗意,那为什么陶渊明在终于获得了“复得返自然”的闲居之乐后,他的文章中还会有这么多的“悲愁”呢?②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对现实社会的意义的?12谢谢观赏2019-6-7第三步,再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明确陶渊明是“归隐”第四步,通过布置作业,实现课后扩展。①推荐三篇文章课下阅读:《重山间的田园》(余秋雨),《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林语堂),《重读陶渊明》(吴泽顺)。②写一个短文《陶渊明,我想对你说》。(400字以上。

这节课,首先有与文本的对话,其次,有展开对话并使对话深入进行的合适的话题,第三,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学生的生活积累。当然,这节课“对话场”形成的关键,是带有矛盾性的问题设计。13谢谢观赏2019-6-7第四步,通过布置作业,实现课后扩展。13谢谢观赏20

2.课堂上有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将教学规定的内容落实在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过程当中。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的办法,呈现解决的过程。

课例分析(黄春)21分40秒-35分38秒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基于学情做教学设计。首先确定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人物的现实意义、作者的真性情。

14谢谢观赏2019-6-72.课堂上有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14谢谢观赏201其次,让学生先写阅读感受,在网上交流,生成学生的“阅读初体验”,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再次,以学生的“体验”为出发点,结合文本、结合教师的阅读感受通过讨论,将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做出分析,并给予提升。最后,通过作业,让学生去生成新的更多的体验和不同的理解。房山北师大良乡附中作文指导课课题:深入分析·展开论证—深入论证专题(针对学生写议论文存在的只会罗列事实,不会深入分析的问题)15谢谢观赏2019-6-7其次,让学生先写阅读感受,在网上交流,生成学生的“阅读初问题举例一: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16谢谢观赏2019-6-716谢谢观赏2019-6-7修改指导: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17谢谢观赏2019-6-7修改指导:17谢谢观赏2019-6-7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单起单承,一个事实接一个原因分析;最后总结)18谢谢观赏2019-6-7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问题举例二: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被“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被“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辍,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19谢谢观赏2019-6-7问题举例二:19谢谢观赏2019-6-7修改指导: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20谢谢观赏2019-6-7修改指导:20谢谢观赏2019-6-7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双起单承,两个事实接一个原因分析)21谢谢观赏2019-6-7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

这节课,教师针对学生写议论文不善于对所用事例展开分析的问题做教学设计。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强化对事例的分析,同时从行文的结构上指导学生采用“单起单呈”“双起双程”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对事例的分析。教师在做解决学生作文问题的教学设计时,不是只给一种解决办法,这样,让学生在比较中获得启发,以行文结构为例,学生就可以想出“多起单呈”“单起多呈”等行文结构。22谢谢观赏2019-6-7这节课,教师针对学生写议论文不善于对

3.课堂上有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过程教学不再仅是以“问题”作为驱动,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教学以学生独立完成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种“任务”可以是教师要求、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己制定的,这种“任务”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合作完成。23谢谢观赏2019-6-73.课堂上有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过程23谢谢观赏2019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当对学生任务的确立和实施的过程提出建议,作出评价。“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呈现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呈现为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是单一的内容,也可以是综合的内容;可以是课堂的单独行为,也可以是课内外的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可以采用合作研究、完成报告、实践活动、资料整理等多种形式。24谢谢观赏2019-6-7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丰台十中戏剧教学示范课课题:《雷雨》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分析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通过前后剧情的关联,认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认识人性的弱点,了解人性的复杂性。教学难点周朴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25谢谢观赏2019-6-7丰台十中戏剧教学示范课25谢谢观赏2019-6-7【任务一】:了解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认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给周朴园下一个结论)。

○师生一起品味找到的相关内容。○思考:鲁侍萍台词中所用的人称有什么变

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说明什么?○思考:最后一句“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

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是鲁侍萍

综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

她这个结论是从哪里得出来的?

26谢谢观赏2019-6-7【任务一】:了解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认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找○总结:三十年前的周朴园,不是今天有头有脸的周老爷,而是处于孝道第一的严格教义支配之下的一个青年,在他之上有父母,有家族,虽然他们默许了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甚至让他们生下两个孩子,但名门望族的家规不容许子弟迎娶一个奴婢作为妻子。所以,当家族的利益需要周朴园迎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来加以维护时,家长终于干涉了他们的爱情。而作为儿子的周朴园,实27谢谢观赏2019-6-7○总结:三十年前的周朴园,不是今天有头有脸的周老爷,而是处于实际是无力反抗的,面对一个庞大的家族沉重的威压,并没有真正反抗精神的他只得沉默地妥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时代、家庭压迫下的软弱的妥协者。分析【任务一】:“了解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是提出的任务;

“认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目的;

“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是要求;

28谢谢观赏2019-6-7实际是无力反抗的,面对一个庞大的家族沉重的威压,并没有真

“给周朴园下一个结论”,是呈现的结果。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教师的总结是对呈现结果的一个定性。(当然,如果是师生共同来完成对“结果”的评价,就更好一些)【任务二】:找出周朴园三十年来对待“死去”梅侍萍的所作所为,并对其提出一点质疑。(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用“关键词”的形式概括三十年来周朴园对“死去”的梅侍萍的态度和感情)29谢谢观赏2019-6-7“给周朴园下一个结论”,是呈现的结果。○思考:应当怎样理解侍萍“死去”后周朴园的这些表现?从中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总结:可以说,三十年来,周朴园“坚守”着对侍萍的怀念,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对感情坚贞的、温情脉脉的形象,当然,他对“侍萍”身份的美化,让人感觉到他虚伪的一面。【任务三】,整理周朴园突然面对活着的鲁侍萍时的一系列表现,说出你对周朴园的突然“变脸”的理解。(品读P18—P19片段,用原文中的语句说明突然面对活着的侍萍时,周朴园有的表现)30谢谢观赏2019-6-7○思考:应当怎样理解侍萍“死去”后周朴园的这些表现?从中看出○思考:在认出侍萍之前,周热切地问“别人”打听梅的消息,并声称要为死去的梅修坟墓。可是,一旦侍萍真的站在他面前,为何他的态度突然发生那么大的改变呢?○请大家关注P18这段文字中的舞台说明,特别是其中“望”这一动作与“半晌”一词,他为什么要“望”相片,又“望侍萍”,又为什么停顿“半晌”未说话?你怎样理解“半晌”这段时间内周朴园的心理活动?○从刚才对读的片断中找出一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台词,给大家读一读,并说说这句台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1谢谢观赏2019-6-7○思考:在认出侍萍之前,周热切地问“别人”打听梅的消息,并声【任务四】了解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时的内心活动,并用一句形象的话将其描写出来。(用带有结论性的语言说出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的动机)

○请大家阅读P20—P21“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将来你会后悔的。”思考,既然鲁侍萍已经答应“这一生不要再见你”,为什么周朴园还要给他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很多:解决后患;换来良心的平安;……)

32谢谢观赏2019-6-7【任务四】了解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时的内心活动,并用一句形○思考:请大家关注这一片段中周对鲁的称呼,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说明什么?○思考:在当时,五千块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周朴园给侍萍钱说明什么?○总结:那么,这样看起来,在我们面前的周朴园显然是非常复杂的。在他的身上,温情与绝情、真爱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是错综交杂、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33谢谢观赏2019-6-7○思考:请大家关注这一片段中周对鲁的称呼,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要真正认清周朴园这样一个人物,难度是相当大的。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身上带有自己所属身份的特征——资本家的冷酷、封建家长的专制(好体面)——又还有作为一个“人”的人性的存在。教师全课总结:综合咱们这一节课的分析,大家会认识到,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人性,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34谢谢观赏2019-6-7当然要真正认清周朴园这样一个人物,难度是相当大的。他

这节课,围绕对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一共布置了四项任务。每项任务都有内容,有目的,有完成的形式,同时还伴有“思考”和“总结”。而且这一组任务呈现出递进的状态。(还可以有语言表达、材料使用等要求)

那么,这四项任务可不可以有所变化?当然可以,只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变成一项任务:找出周朴园对待侍萍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并据此对这个人物作出评价。或,将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情感经历及你的认识列出一个表格。35谢谢观赏2019-6-7这节课,围绕对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

又如,《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同心出版社)《富兰克林》一课,在“文学聚焦”板块有“富兰克林自传(节选)”,在选文后面的“问题指南”就有一项“任务”:“在一个小组内,做一个美国人自身提高的计划。你会纳入哪些美德?比较富兰克林选择的美德和你小组作出的决定。”36谢谢观赏2019-6-7又如,《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同心4.课堂上有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除了教材、教师以外,特别关注学生资源。尤其是在教学中能以敏锐的教学机智,将学生的学习表现利用起来,作为提高学生的有效教学资源。北京回民学校现代文阅读课课题:《合欢树》课堂上让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如下:

①在第七段、第九段还有第十二段都提到了一个孩子,说这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外的树影儿”。我们组就想知道他

37谢谢观赏2019-6-74.课堂上有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7谢谢观赏2019-6为什么要这样强调一个孩子,说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有什么意图。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合欢树》,但是文章前半部分很大的篇幅却没有提到合欢树,到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用这么大篇幅写合欢树,合欢树在他心中到底有怎样的意义?③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是“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我们觉得最后一句“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应该是环境描写。我们想说这个环境描写是单纯的环境描写,就是他睁开眼睛看见风在38谢谢观赏2019-6-7为什么要这样强调一个孩子,说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树林里吹过,还是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呢?我们读到这里觉得写到他“睁开眼睛”已经完全可以结束了,后面的话可以不必有了。④文章在第十一段时说“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我们组提的问题是悲伤是因为什么?为什么说“享受”?⑤我们组不懂最后一句——“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这个孩子跟他是完全不相干的,文章的最后一句应该是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但是很奇怪的39谢谢观赏2019-6-7树林里吹过,还是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呢?我们读到是他说“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我们不了解其中的深意。(其他学生笑)⑥我想问一下,第十段最后他说“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既然他说自己不是不能求人带他去看看,可为什么他最后还是没有……既然他这么想去看那棵合欢树,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去看?

学生的质疑有理有据,是在自己读书自己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质疑按40谢谢观赏2019-6-7是他说“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我们不了

照授课教师自己的话说:

“把教学的重难点都放在学生自己的质疑和解答环节,这是个冒险。”

“诚然,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问题,有时候学生的疑问恰好在教师思维的盲点上,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形成互补,反而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果能把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问题相结合,是不是视角会更开阔一些,思维上的盲点就会更少一些?”“某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一些细节上的疑问,恰恰可以推进教学的进程,并且在41谢谢观赏2019-6-7照授课教师自己的话说:41谢谢观赏2019-6-7

思维方式上给其他人以启发。有些语言感受能力强的学生的疑问甚至能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在自己教过多遍的课文中产生新的发现和感悟。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谓一“选”多得。”“给学生选择权,可能会碰撞出别样的精彩,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催生了这堂课。也许这个尝试并不十分成功,不过学生们在这节课上的出色表现令人惊喜。”

这节课的启示是:开发教学资源,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要锻炼学生,提高自己,42谢谢观赏2019-6-7思维方式上给其他人以启发。有些语言感受能力强的学生的疑问

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敢于和善于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5.课堂上有陶冶学生心性的文化品位

在“文化”层面上完成语文学习。传授知识不是单一的概念教学,指导运用不是机械的能力训练。学习知识、训练能力,都是在接受文化教育、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完成。北京东城27中戚锋老师执教的《兰亭集序》,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通过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3谢谢观赏2019-6-7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敢于和善于应对学生提出三、呈现理想课堂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1.把握知识教学的基本定位和教学形式①教知识,更要教知识的运用所谓教知识,即是说要教概念、定义。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能停留在用文本“解证”知识,而应是用知识解读文本。一篇小说学完了,不但应让学生记住塑造人物的方法,更应是栩栩如生的形象;一篇散文学完了,不但应让学生记住“形散神聚”的写法,更应是感动人心的文章;一篇说明文学完44谢谢观赏2019-6-7三、呈现理想课堂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44谢谢观赏2019-6-

了,不但应让学生记住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更应是清晰的说明和明白的语言。应当注意的是,语文的许多“知识”并都是“定理”,比如,“论证方法”,《批评自我批评》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倒地属于那种论证方法?可见,重要的不是讲知识,而是讲为什么用和如何用知识,用知识解读文章。②教书本知识,更要教实用的知识所谓实用实用知识,更多地表现为一45谢谢观赏2019-6-7了,不但应让学生记住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更应是清晰

些方法性(过程性)知识。例如,前面提到的“单启单呈”“双启双呈”等,就可以属于方法性知识。再比如完成对诗文的“欣赏”所需要的知识,看下面的例子:2008年北京高考卷试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6谢谢观赏2019-6-7些方法性(过程性)知识。例如,前面提到的“单启单呈”“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47谢谢观赏2019-6-7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7谢谢观赏2019-

原答案: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此答案重在提示要点,缺少具体答题的过程,不是标准答案。48谢谢观赏2019-6-748谢谢观赏2019-6-7修改后答案:

历来人们评价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悲怆。/杜甫诗的这种风格源于他的经历和情怀。/顾炎武这首诗之所以具有杜诗的风格特征,也是源于他的人生遭际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词的上阙“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书写的正是作者人生的不幸遭际;“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则表达的是他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内心苦楚。/这首诗的沉郁悲怆还体现在“是日惊秋老”和“愁眼见黄花”这两句的描写中。“秋老”“花黄”,心凝气郁。尤其是“逐客已无家”一句更显出其沉郁凝重的诗风。49谢谢观赏2019-6-7修改后答案:49谢谢观赏2019-6-7答题思路:杜甫诗作的特色→

杜诗风格形成的原因→结合诗句做类比分析→抓住表达情意的关键诗句说明其诗作的风格特征。由此可以看出,鉴赏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一个过程,而完成这个鉴赏需要具有“过程性知识”。既然是与杜诗比较,当然首先要明确杜诗的特点,既然是与杜诗风格相近,就一定要说明两位诗人具有的相似经历,既然是鉴赏诗作风格,就一定要依托诗句,有时还需要结合诗人经历和作品背景等相关材料。而如何建立二者的比较点,并结合诗作进行分析,是掌握这一“过程性知识”的关键。50谢谢观赏2019-6-7答题思路:50谢谢观赏2019-6-7③教知识,重在教学生“学”知识所谓教学生“学”知识,一是要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先实践,再总结;二是要以学生自己认识为主,自己总结为主,教师在需要时给予适当指导。例如,前面提到的2008年北京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可以先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独自作答;之后只给答案要点,让学生比照自己的答案找问题,循规律;最后给出几个各有“说法”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比较,提升对“鉴赏”的认识。51谢谢观赏2019-6-7③教知识,重在教学生“学”知识51谢谢观赏2019-6-72.全面正确理解、落实语言教学①语言教学的内涵眼下流行一种认识:讲语文就要讲“语言”,讲“语言”就要讲字词句;不讲字词句,就没有讲“语言”,不讲“语言”就不是在讲语文。这样一种认识的根本依据是“语文课就是学习母语”。张志公先生在他1962年写的一篇文章《漫谈语文教学》中说:“‘发掘语言因素’,这话就不好懂。文章就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整篇文章都是语言,怎么还要发掘?”看来,这种以“语言”覆盖语文的认识,最大的缺陷就是把语文看小了,当然,把“语言”看得就更小。52谢谢观赏2019-6-72.全面正确理解、落实语言教学52谢谢观赏2019-6-7

“语言教学”不能只是字词句的教学,语言教学也不是语言学概念下的“言语”教学,即简单的“语言表达”。语言教学应当定义为以思维为基础的文本阅读与文字表达。②语言教学的基本思路就阅读教学而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把语言训练建筑在篇章阅读的基础之上,从“文意”、“语法”、“逻辑”三个层面入手实施语言训练。◆从“文意”入手,借文意理解词句意思53谢谢观赏2019-6-7“语言教学”不能只是字词句的教学,语言教例如,《故都的秋》: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的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这一段所写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从什么地方去体会呢?一般教学中都是采取“笼统地说”的态度。

54谢谢观赏2019-6-7例如,《故都的秋》:54谢谢观赏201但是,若要准确理解这一段,就应当找到每句话的前因后果,这样,对每句话的解读才能够做到比较到位。为此,从前文看,“秋的味”,可以从“草木凋得慢,空气来的润”中去体会;“秋的色”,可以从“天的颜色显得淡”中去体会;“秋的意境与姿态”可以从“时常多雨而少风”中去体会。而“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也应当是对应上文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来说。这样来解读“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才算比较的到位。55谢谢观赏2019-6-7但是,若要准确理解这一段,就应当找到每句话的前因后果,这

可见,从“文意”入手,就是把词句

放到上下文的联系之中、放到作者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之中、放到一个大语境之中去

理解,去把握。这样的词句训练,就从词

句走向了段和篇,从形式走向了内容;而

且会带来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的词句

训练才是建筑在整体阅读基础上的词句训

练。这样的词句训练才更有助于提高学生

理解和感受词句的能力。◆从“语法入手”,借语法解读句间关系利用语法进行语言训练,以往更多的是56谢谢观赏2019-6-7可见,从“文意”入手,就是把词句

在语法教学中来完成的。至于如何利用语

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进一步说,如何在

阅读中借助语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还

是一个新课题。张志公先生早在1959年所写的《语法的内容、用处和学习方法》一文中就说过:“学语法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住一大堆术语、定义,而在于提供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往,人们更多地把“运用语言的能力”理解为语言的表达能力,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如何运用语法去理解文章,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法去完成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利用语法解决语57谢谢观赏2019-6-7在语法教学中来完成的。至于如何利用语57谢谢观赏20言难点,主要是借助语法理解前后句语意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一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都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如果调整语序为: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都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58谢谢观赏2019-6-7言难点,主要是借助语法理解前后句语意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

很明显,调整之后,“最后时刻”的味道不如原句强烈;况且原段的前两句是陈述事实,最后一句是点明意义,如果第二句与第三句颠倒,也破坏了原段的结构。

59谢谢观赏2019-6-759谢谢观赏2019-6-7◆

“逻辑”入手,借逻辑把握上下文内在联系

从“逻辑”入手,就是把握上下文的内在联系。张志公先生在《结合语言的运用学习逻辑》一文中说:“逻辑讲的是思维问题,而思维是用语言做材料的,所以逻辑跟语言有密切关系。”按照逻辑语言学的说法,语言是“依靠它本身一种自然的逻辑形式和一种自然的逻辑关系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语言与现代逻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这里不可能全面不探讨逻辑与语言之间的各种关系,只是想从上下文关系的角度说明借助逻辑进行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0谢谢观赏2019-6-7◆“逻辑”入手,借逻辑把握上下文内在联系60谢谢观赏201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里有一段: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

61谢谢观赏2019-6-7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里有一段:61谢谢观赏2019-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62谢谢观赏2019-6-7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我”的“我说不清”与鲁四老爷的“我说不清”含义一样吗?

“我”的“我说不清”,是想说清但又担心“说清”的后果;是无可奈何后的脱逃。63谢谢观赏2019-6-7“什么时候死的?”63谢谢观赏2019-6-7

鲁四老爷的“我说不清”,是不屑一辞,是无关痛痒后的厌恶。同样是“我说不清”,含义完全不同,从逻辑上说是分属于两个概念,且从文段中可以找出各自判定的依据。这种作概念的比较,且去寻找形成依据的过程,就是在利用逻辑。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需要大大提

高效率》一文中说:“语言是物质的承担

者。我们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就是在

训练思维;反过来看,不重视语言训练,

实际上也就影响了思维训练”。64谢谢观赏2019-6-7鲁四老爷的“我说不清”,是不屑一辞,是无关痛痒后的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