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浅谈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要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情感和需求从而获取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还原成学生所熟悉的,就在身边所发生的数学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一点也不神秘。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课前的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数学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数学知识就在熟悉的生活中。同学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了探究学习的情感与认知需要。一、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形象性的教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产生很多奇妙的遐想,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地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感到学习有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二、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口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数学语言的积累相对较少,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曾上一节一年级《认识时间》,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但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认为学生对“时间”概念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第一次试教中新授认识几时的时候,先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1时、8时、12时,让认识的学生说出这些时刻,接着就要求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并总结出几时的特点。新授几时半时,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几时半的特点。教学下来,发现学生都不太会归纳,其中几时半特点的归纳基本上是“师授生听”的情况。而再要求学生根据几时、几时半的特点去认识6时、6时半、12时半等比较难的时间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经过自己的反思及与听课老师的探讨,得出一个结论——太抽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会看几时,少数学生会看几时半,但还是比较感性的﹑粗浅的,再加上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和观察力的薄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根据三个钟面就要归纳几时和几时半的特点是相当难的。找到问题所在后,我们一致认为应该在一开始学生说时刻时结合具体的题目说特点,再归纳。因此,在第二次试教中,还是先出示1时、8时、12时让学生说出这些时刻,当学生每说出一个时刻时,我会加问一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回答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接着再根据刚刚三个时刻的特点让学生总结几时的特点,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高高的举起小手要归纳,而学生的回答完整得让我惊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后面的几时半是本课学习的难点,但同样的,当学生说出显示的时间是几时半,我马上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7,在7和8的中间。”学生有了前面说整时的基础,回答得非常流利。接着又说了10时半和12时半,最后根据这三个钟面归纳总结几时半的特点,效果和第一次上课完全不同,没有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由此可见,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因此,在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激励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说”得有理,“说”得连贯,“说”得完整,进而使学生“说”出智慧,“说”出精彩。三、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动脑362412现代教育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善于设疑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钻研教材时应努力挖掘教材内容,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再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别表示出它的、、362412很显然,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活动只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缺少了数学活动中特有的思考性,很少能产生疑问,学生不能从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思考、探索的乐趣。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作了如下探索。122412242412首先复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让学生比大小,这时班上出现不同意见:有认为大,有认为大,也有认为是一样大的。让学生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经过思考,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有的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推断,还有的学生通过=1÷2=0.51224122424123612再出示和3612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先复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再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出学生用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分子与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自主探究,研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了,为什么大小还相等。同时还渗透了这一知识在数学活动及实践中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数学活动动“心”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已悟出: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