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广播新闻评论_第1页
第六章广播新闻评论_第2页
第六章广播新闻评论_第3页
第六章广播新闻评论_第4页
第六章广播新闻评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广播评论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广播谈话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音响评论广播评论的写作要求第一节广播评论的特点快捷

制作简单、传输迅速,长于时效浅显

语言通俗、表述浅显、易于听知平易

态度平等、语气平和、长于交流生动

信息丰富、个性表达、声情并茂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

在横向经济联合中,不少乡镇企业纷纷外出找门路、攀“高亲”,巴不得弄个附马当当。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可举国之内,附马能有几个?能和全国重点企业、科研单位挂上钩的乡镇企业不会很多。攀不上高亲怎么办?一个村办厂厂长说得好:“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娶妻。”他这个村离公路比较近,又有不少集体公房,具备发展工业的一些条件,他们曾经人接人地外出攀亲,一直未能如愿,后来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个养禽专业户,因

为地处偏僻,房屋不足,生产受到了限制,于是这个村办厂就和那个养禽专业主起了养殖联合体,进而发展为孵化到加工生产的一条龙生产线,双方得益都不浅。厂长开玩笑说:“我们小夫妻过得还挺不错呐!”在生活中,有些人找对象就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而拖成了大龄青年。在横向经济联合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能够取得的好的经济效益。“高不成”也可以“低就”,当不上“附马”,同样能娶到一个“好媳妇”。

——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

第二节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

——广播谈话广播谈话(也称广播漫谈、广播杂谈、广播对话)

最早是一种“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价事物与分析问题,以聊天或交谈的手法,力图模仿或直接采用日常谈话的方式,在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中分析议论,以求得较佳的传播效果。一、广播谈话的构成

广播谈话

口播式

即兴式

漫谈式

对话式访谈式

论坛式

录播式

直播式

二、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一)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写法和口吻,在播音员播报评论稿件的过程中,营造一种与听众进行拟态交流的氛围

在写作及播出广播谈话时,既把听众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交谈者;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二)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对播,消除了一人口播的单调感,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呼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活跃评论的气氛,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意图示例:《编辑记者谈盛会》1993年3月2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谈盛会

(节选)

王:……从3月20号大会公布了宪法修正案草案,会内会外对修宪谈得很多,不少报纸也纷纷发表有关的文章。今天我们是不是也来谈谈这个问题?

高:好吧。正好我刚刚采访了法学家王叔文。他是八届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将国营经济的提法改为了国有经济,这些都是对现行宪法的重大改动。

王: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在1988年曾做次修改,确立了私营经济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

高:对,和这次的修宪一样,1988年也是中国改革处在高潮的时候。

王:你觉得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高:我想,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改革和宪法的关系。

王:前两天我看到广东一家报纸上的文章——广东国改革的先行者和最前沿—那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改革大还是宪法大》。高:这的确耐人寻味。回顾中国改革15年来的历程,改革从农村改到城市、从经济改到政治、从人们的生活改到人们的思维观念,它所引起的是全方位的大革变。着重大变革到最深层次,最终它会触动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而这时候宪法不改,改革就可能成为违法的事了。而今天中国及时的修宪,正说明中国的改革已到了不可阻挡的地步。

(三)访谈式广播谈话由主持人(或记者)与谈话对象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以面对面或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的,以了解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谈话节目

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嘉宾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访谈的对象多为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社会知名人士或某方面的专家权威。(四)论坛式广播评论由两位以上的嘉宾直接参与,在交流与讨论中对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展开讨论或论辩的谈话类评论在这类谈话中,主持人(或记者)与嘉宾即席侃谈,主持人(或记者)在谈话中起提问、引导、串联、补充等作用;谈话者起分析、解释、议论、争鸣等作用;还可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吸引听众参与讨论。示例:《帮人为什么这么难》2001年4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嘉宾:吴新生(河南郑州一普通市民)刘忠(河南《城市早报》记者)主持:庄丽

第三节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

——音响评论音响评论是指兼用现场音响、资料音响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与口播述评的最大区别,是音响的运用。它是广播述评中的特殊类型,也是最能体现广播传播特点、发挥广播传播优势的广播评论类节目一、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

现场谈话

记者在采访现场的提问和采访对象的谈话

环境音响

现场采录的用以表现环境特色、交待环境背景的音响,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音响后期解说资料音响二、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充当由头,引出话题示例《请你说声对不起》开头:音响: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汽车行驶声、自行车的车铃声、嘈杂的人声~~自行车摔倒的声音和两个人的口角声,不文明的字眼~~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大家也许猜出来了,这是在车水马龙的路边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那么,这场马路风波是怎么引起来的呢?据说啊,是一个人骑自行车不小心碰到了另外一个人。听众朋友,您可能会说,就为这点小事吵架,太不可思议了。对,是不可思议。不过啊,只要稍微留点心您就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类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引起的争吵,可太多了。提供论据,佐证论点示例:《大瓷盘为什么走俏》一位经理的话:其实,我们中盘小盘并不缺,主要是现在上边的规定,不让大吃大喝。可有些单位既想吃喝,又怕违反规定,可用大盘子装呢,装得再多也算一盘。这样呢,他们也好交待,我们呢也合算,所以呢,我们就多买了些大盘。参与议论,烘托主题《不该忘却的纪念》(1995年,中央广播电台)针对建庙风盛行和抗战遗址受冷落的事实,被访人物同期声: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