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一定只含同种分子 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该物质中可能含不同种分子 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2.实验室用15.8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2克,则剩余物是()A.K2MnO4 B.MnO2和K2MnO4C.KMnO4和K2MnO4 D.MnO2和K2MnO4、KMnO43.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4.在闷热的季节,可以看到鱼浮在水面上呼吸空气,这是因为水中缺少()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水分子5.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A. B. C. D.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Si B.H2 C.H D.CO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体的体积与负极产生的体体积比大约为2:18.日常生活中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9.现代化学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催化剂与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易分解的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分解时,又生成了催化剂本身。已知A、B、C三种不同的物质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B→AB;AB+C→AC+B,按上述理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A.A B.B C.C D.AB10.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A.Al B.Ag C.Mg D.Hg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12.下列有关图像不正确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D.电解水生成气体的质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案一]如图1.(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_____。[实验方案二]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实验一:实验二:组合序号①②③组合的溶液(实验一):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试管①中一定反应完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_________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结论):(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15.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1)A图所示装置浄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2)B图所示实验,木炭在图①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②燃烧剧烈程度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图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根据上述木炭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______。(3)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4)用图D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_________。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选择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你认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改进后维续实验,将收集的氧气直接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统的。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装置与E装置组合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4)常温常压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领域。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填序号,下同),则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导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甘氨酸(C2H5NO2)是其中的一种。根据甘氨酸的化学式计算:(1)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2)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3)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4)甘氨酸中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填名称);(5)_______g甘氨酸中含有12g碳元素。18.松油醇(C10H18O)是一种调香香精,多存在于松节油、芳樟油、玉树油、橙花油中,请回答:(1)松油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松油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3)15.4g松油醇所含碳元素质量与_____g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镁与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实验1: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图1中曲线a;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b;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c。(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2)观察图1,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实验2:将2.40g镁粉和质量为28.00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4)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__________。(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A.2.40g镁粉、7.30gNaCl和28.00g铁粉B.2.40g镁条、7.30gNaCl和28.00g铁粉C.2.40g镁粉、8.76gNaCl和28.00g铁粉D.2.40g镁条、8.76gNaCl和28.00g铁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题分析】

A、经测定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原子,该物质中可能含不同种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错误;B、经测定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原子,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氧气、氢气等,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选项错误;C、经测定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原子,该物质中可能含不同种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正确;D、经测定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原子,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氧气、氢气等,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故选项错误。故选C。2、B【解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8g﹣14.2g=1.6g设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316:32=x:1.6gx=15.8g,即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B。3、B【解题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题目详解】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4、B【解题分析】

鱼在水中生活,借助鳃吸收水中的氧气,然而氧气在水中本身就溶解较少,大雨来临之前的高温及低气压都造成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水中的鱼就会将头浮出水面来呼吸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思考过程是鱼缺少氧气浮在水面上呼吸空气,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5、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是D,A是易燃品,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故选D.考点:化学标识6、A【解题分析】

A、Si可以表示硅元素、1个硅原子、硅等;B、H2可以表示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原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等;C、H可以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等;D、CO可以表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等。故选A。7、C【解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8、D【解题分析】从宏观上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铁酱油、高钙牛奶中的“铁”和“钙”是元素。故选D。9、B【解题分析】A、B、C三种不同的物质,将它们混合后产生的两步反应为A+B→AB;AB+C→AC+B,从上述过程看,B在整个过程中虽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不变,所以为催化剂。故选B。点睛: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10、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Al是铝的元素符号,错误;B、Ag是银的元素符号,,一个元素符号中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正确;C、Mg是镁的元素符号,错误;D、Hg是汞的元素符号,错误。故选B考点:元素符号11、A【解题分析】

A、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12、C【解题分析】

A、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产物质量,同等质量、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根据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但是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选项A图像描述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选项B图像描述正确;C、接近饱和氯化钠溶液含有氯化钠这种溶质,开始时溶质质量大于零,不能从零刻度处作为起始点,选项C图像描述不正确;D、水电解方程式为,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2×2:1×32=4:32=1:8,所以任意相同时间生成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1:8,选项D图像描述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作为对照实验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解题分析】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含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2)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实验方案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题目点拨】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14、NaCl、NaOH①②NaCl和或、NaCl和水或气体或沉淀【解题分析】

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一:试管①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试管②中氯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把试管①②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最后只得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原试管①中氢氧化钠过量,试管②中氯化钡完全反应,试管①②上层清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可能有剩余。(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试管①中剩余有氢氧化钠,则试管①中一定反应完全的是;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一定发生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混合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NaOH。实验二:组合①:溶液和溶液,二者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组合②:溶液和溶液,二者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组合③:溶液和溶液,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3)在组合①、②、③中,组合①②无明显现象,但它们的实质不同,为了证明实质不同,小夕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试液。(4)实验结束后把3个组合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也显无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则说明混合后所得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故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溶质的组成可能是:①NaCl和;②、NaCl和。结论:(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15、引流不同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反应物浓度冰箱冷藏保鲜食品防止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验纯【解题分析】

(1)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程度不同,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③中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可以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冰箱冷藏保鲜食品,降低了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减慢。(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可使燃烧后的高温物质不直接溅落在瓶底,防止瓶底受热而发生炸裂;(4)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16、()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C()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ACACa【解题分析】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题目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改进后维续实验,将收集的氧气直接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统的。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反应不需要加热,在常温下进行,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装置与正装置组合来收集氧气,检验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3)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气体,故B不正确;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C正确;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不正确。故选AC。(4)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A,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则该气体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若用装置F收集NH3,气体应从短管进,空气从长管排出,故从a端导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751024:5:14:32碳37.5【解题分析】

(1)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