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文学复习提纲_第1页
海外华文文学复习提纲_第2页
海外华文文学复习提纲_第3页
海外华文文学复习提纲_第4页
海外华文文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①作品《天一言》(1999)解读,获得当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三个部分:第一部《出发的史诗》:天一在战乱中的成长、迁徙,与东北青年孙浩郎、川戏女演员卢玉梅的友情和爱情。第二部《转折的历程》:1948年天一到法国学画的漂泊生涯。天一和法国女子薇荷妮可的爱情。第三部《回归的神话》:1957年初,天一得知投身革命的浩郎死于政治运动,玉梅身陷困境,他离开法国回到中国,玉梅已经自杀,又意外得知浩郎在东北死而复生的消息,开始了他与浩郎的通信。天一回归中国,也似乎获得了元气。在死亡和等待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人性的至尊和中国人灵魂的深邃。作者语言带有东方哲学的空灵和深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融汇着中西文化的沟通。明显的法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合,哲理性较强,散漫空灵。P160:《天一言》的叙事流畅动人,有着语言回归大地的至美,而随处可见、由叙事引发的思考更给小说增添了罕见的魅力,在人物思绪中流淌出来的种族想法自然、清爽、亲切,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有穷究后的柳暗花明之感,融汇着中西文化深度沟通的智慧。第五章澳大利亚华文文学白澳政策的实施“白澳政策”(WhiteAustraliaPolicy),限制有色人种入境和在境。时间:1901年澳大利亚立国,“白澳政策”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居。此政策首先针对的就是华人“半人半兽的东西,匍匐在地的可怜虫,浸透了鸦片,腐化堕落,愚昧无知而且迷信”。二战后华人移民才逐步恢复,70年代白澳政策废除后,才形成一定规模。代表性作家作品:抗凝、施国英、刘观德等。抗凝(《天黑之前回家》)家族故事(外公外婆、父母亲的、我的)我的出洋故事(新恋情与旧情人)工作与游戏(母亲是法医,解剖尸体,戏弄身份)赎罪与忏悔神学与医学偶然与必然(外婆经历的偶然性命运的必然性)偶然性:小说从外婆带领大家逃难日本的经历一直叙述到自己出洋闯荡的历程。在逃离战争的过程中,由于外婆的偶然决断改变了人生的命运,而我的离家出洋也是一种偶然的决定。小说揭示了一个主题就是命运是无法预知的,人通常要走到死亡才会明白自己的一生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P192:《天黑之前回家》是把移民文学的“死亡”母题挖掘得最深的澳华作品。致力于探索“彻头彻尾的外乡人结构上的悲剧”,突出的是其“死亡”思维内在地贯穿于整个作品和主人公为什么要在澳大利亚居留下来的人生意义疑难紧张地搅缠在一起。法医“母亲”故意对尸体“身份错置”,隐喻了所有活着的人的生存故事,最终都将得到由别人任意注解而无缘自辩的可悲结局。人的经历之所以充满混乱是因为其中的原因和意义缺乏有效的解释,无法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结局作出满意解释的人,就是处在无名实体那样随人搬弄、失去身份、任凭误读的状态。这个凄厉的象征,构成了对一切活着并正在逝去的人生是否真有意义的质疑。于此,作品找到了一种艺术象征的方式,去面对并力图化解澳大利亚新移民生活的意义矛盾、文化混乱、身份焦虑带来的沉重压力,同时也丰富和深化了澳华文学中的“死亡”母题。P195:抗凝小说的特色:其一,有较高的语言资质和风格化程度,语感颇具吸引力。她的小说结合了机智的隐喻、镇静的反讽、要言不烦的感慨和点到即止的描摹,配合着时空交错的多线索故事和被无数小段分隔、断续跳跃而勾连自如的叙述结构,使读者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始阅读都会感觉兴味盎然。其二,抗凝的小说有较为深远的体旨,抗凝的故事从不粘滞于具体场景,而是渗透了关于命运、时间、土地、全球化等重大疑难的这些领悟。抗凝小说中多有一个介入故事然而往往并非核心角色的叙述人,强调叙述的从容性和弥漫感。施国英,《错爱》写了一系列白人形象的作品,是华文作家中探析西人生活和性格中最细致和最有深度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女主人公李琳,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与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熟悉或陌生的各种男人交往,用一次次疯狂的性爱来宣誓“新女性”的诞生:视自由为至尊,肆无忌惮地享受青春,抗拒任何可能失去自由的因素,甚至分不清情人与朋友的界限。从小感受孤独的她,最承受不起的恰恰是爱与温情。在男人的忠诚、专一、刻骨铭心的爱恋中泪流满面,但骨子里的悲观主义和现实中的享乐主义时时提醒她:生命是一种无奈的存在,不要希望有什么美好的未来。这篇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刻意瓦解和颠覆传统男权文化所制造出来的情感至上的乌托邦幻觉,以此拓展女性拯救自身的可能。刘观德:《我的财富在澳洲》:真切的海外打工体验的概括“我”悉尼改名易姓为罗伯特•牛“我”醒悟到什么叫做资本主义:在这个世界上单单把名字改为罗伯特•牛是远远不够的,“我”应该由表及里地尽可能“罗伯特化”。一个非中国的发现和体验,成为“我”在澳洲的真正“财富”。这个长篇作品糅合了后现代黑色幽默风格和澳大利亚经历的“洋插队”故事,有关寻工、打工之苦的“五苦论”毕熙燕长篇小说《绿卡梦》,对澳大利亚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大批中国留学生时的社会状况(包括教育界的氛围),有相当全面和生动的描写。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