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_第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_第2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_第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_第4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网络心理心灵导读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被形象地喻为“双刃剑”的网络,在给大学生网民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已成为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网络的特征以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和网络心理障碍表现,掌握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调节方法,从而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克服网络心理障碍,并对网络成瘾综合症进行矫治。第一节网络心理概述案例导入大一新生小于开学不久后,就让父母给自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从此,他的生活就离不开网络了,上网浏览信息,购物,和同学、朋友交流,就连吃饭也懒得出去吃,而是直接网上叫外卖送到寝室。以前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去查查书,自己动脑思考一下,现在直接上网找答案。本来他买电脑的初衷是为了学习,结果现在只要一打开电脑,他就会被无关事情干扰,如看看新闻网页,听听歌,看看电影。在网上时间过得特别快,一晃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该查的资料还没查,该做的作业还没做。时间一长,小于在学习上有了很严重的拖延症,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于小于来说如果没有网,那简直是最痛苦的事。他特地花钱买了手机流量套餐,这样他就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冲浪了。由于经常熬夜上网,他的睡眠和休息已经受到了影响,视力也开始下降,思维也比以前迟缓,上课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控制不住地就想掏出手机上会儿网。如今小于好几门课程都跟不上,他特别痛苦。他不喜欢沉迷网络的自己,他试着拔掉网线,可是最后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又开始上网,他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越来越颓废。案例评析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比如,学习方面查阅信息资料,寻找网络资源,交友,购物,网络交费,等等。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再加上没有家长、老师对自己上网行为的监督,缺乏自制力,像案例中的小于一样不同程度地患上“上网成瘾综合征”。一旦形成网络依赖,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伤害,如出现视力下降、思维迟缓、情绪低落、颈椎不适等问题,人容易出现焦虑、缺乏耐性等心理问题,极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已成为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个人应该首先认识到,网络并非生活的全部,更何况网络是一种虚拟的空间,网络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在课堂上与同学互相交流、在图书馆阅读古今名著、在课后参加文体活动、节假日出外参观旅游……都能让我们体悟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生命的莫大乐趣。同时,我们还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制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要沉溺其中,被网络牵着鼻子走。古人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要让网络为我所用,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网络的俘虏。一、网络的含义

所谓网络(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就是特指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是计算机之间进行国际信息交流和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佳手段。它能使每个人随时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我国有人将Internet直接音译为“因特网”,常说的网络也大多是指互联网。二、网络的功能(一)查询、浏览全球信息(二)获得新闻(三)网上学习(四)收发电子邮件(五)在网上与人交往(六)发布信息(七)网络游戏(八)其他远程服务三、网络的特征开放性实时性全球性虚拟性身份的不确定性非中心化平等性个性化第二节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特点案例导入某大一男生宫某,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孤僻,没有朋友,经常独来独往,即使在路上遇到同学也不打招呼。可是在网络上的宫某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他能和班上同学随意地聊天或者开玩笑,和女生也是侃侃而谈。最近宫某还在网上追求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却看都不敢看那个女生,更别提向那个女生表明自己的心意了。面对身边的同学,他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有时候甚至面对面吃饭,他都会拿出手机用聊天软件一边发表情一边说话聊天,因为他觉得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他要传递的信息。宫某常常内心有一种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可是他在网上却是另一个样子,他在网络中体验到了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境界,性格也不那么内向,智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他感到很困惑,到底现实中的他和网络中的他哪一个更真实呢?他应该怎么样面对两个不同的自我?案例评析如今,网络对大学生行为与心理的影响越来越深,网络社交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越来越普遍,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大学生相互联络的工具。案例中的宫某已经发展到沉迷于虚拟社交,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宫某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缺少交流,于是他开始依赖网络社交。因为在网上交际的主体都是平等的,可以把对方想象得更加完美,同时也不易发现对方的缺点及暴露自己的缺点。很多大学生像宫某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交往,而导致现实交往能力下降,渐渐地疏远了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疏淡,个人因此产生焦虑、孤僻、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正常的社会交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线下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更多地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积极乐观地融入社会。现实社交活动有利于调整我们的日常情绪,良好的兴趣爱好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惊喜。外出旅游开阔眼界,能增加社会知识,保持好的心态;户外运动能放松身心;与家人一起谈天说地能融洽彼此关系;拜访亲朋好友,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情感寄托,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成就感。网络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情感成长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个性心理塑造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心理培养的影响网络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一、网络对大学生行为与心理发展的影响(一)网络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二)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心理分析(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及其动机分析网络学习行为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娱乐行为网络宣泄行为(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透视猎奇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逃避心理补偿心理第三节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案例导入宋某高中时就经常玩网络游戏,后来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并当了班长。刚来大学时,表现一直很好。到大二时课余时间多了起来,整天忙于各种事物,所以期末有一科目没考好,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从此,他产生了厌学心理,开始频繁出入网吧,后来演化到整天泡在网吧里,不去上课,在网吧玩游戏时精神百倍,可出了网吧就浑身没力气,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父亲不忍看到儿子堕落成这样,于是在他喝的饮料里放了安眠药,把他送到了网瘾治疗中心。宋某醒来后,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又觉得在这里没有自由,于是割腕自杀,幸好病友发现将他及时挽救回来。案例评析宋某网络成瘾的原因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据宋某介绍说,他的父亲在政府工作,母亲在学校做教师,从小家里管教就很严。父亲很粗暴,由于单位离家很远,他每周只回家一次,所以父子很少交流,只要他犯一点儿错误,就会遭到父亲的毒打。母亲对他也非常严厉。他在家里几乎找不到温暖。于是在初中时他开始把玩游戏作为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大学时又重蹈覆辙。可见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宋某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一、大学生主要的网络心理障碍感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一)认知过程障碍(二)网络情感障碍冷漠孤独抑郁空虚冲动(三)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四)网络人格障碍人格虚拟人格封闭人格变异(五)网络交往心理障碍孤僻虚伪多疑社交恐惧(六)网络性心理障碍性认知偏离贞操观淡化性行为放纵网络色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七)网络成瘾综合征耐受性增强出现戒断症状时间失控生活无序网络成瘾综合征的类型与主要特征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诊断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成因(一)网络本身因素

网络本身的特点是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开放性、丰富性、虚拟性的网络精神文化空间,具有灵活而匿名的身份、超越时空界限的平等地位、易建立的人际关系、梦幻般的体验等特点。网络这种立体的文化传播形态集翔实的文字材料、悦耳的音乐旋律和精良的影视图像于一体;网络的可操作性能发挥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超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和控制的需要等;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即时性、自由度高和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在网络世界中能逐一变成现实。他们通过因特网交朋友,在网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于是日益对这个身份不明的社区更加依赖。但他们却无法以一种真实生活中的方式与他人产生真正的联系,从而产生落寞、失望和孤独等负面情绪,诱发网络心理障碍的产生。(二)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原因校园环境网络管理(三)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具有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自我约束力、控制力较差人际交往认识错位心理的脆弱性格的缺陷第四节大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案例导入小杰是某大学三年级学生,他出身于一个大城市的干部家庭,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上大学前就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上大学后,计算机网络自然就成为他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专业的关系,小杰比较关注网上的政治性消息。2019年的一天,小杰在网上“冲浪”时,在好几个网站上发现了很多有关国内政治的“新奇”消息(实际上是谣言),便不假思索地将这些政治谣言汇集起来,在好几个网站上转帖。谣言很快就散布开来,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019年11月,市公安局和小杰所在大学联合调查此事,确认发布谣言者为小杰,小杰也承认了这一事实。经审查,公安机关认为小杰的行为属于幼稚无知,并无政治背景和明确政治动机,故对其免于追究法律责任,但建议大学对小杰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案例评析案例中小杰的老师在和他谈话中,明显感觉到小杰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缺乏起码的政治意识,二是缺乏对于网上发表言论的责任意识。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学习、交往、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重要场所。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就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了解网络的特性,有的甚至还精通网络技术。但是,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疏漏,以及个人网络行为认知上的偏差,他们并没有受到足够的网络规则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没有树立起必要的网络责任意识,这样就可能发生类似小杰的违纪甚至违法事件。近年来,大学生因在网上制作、传播不良信息而受到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的事件屡见报端。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位同学都应在大学期间加强网络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学习,培养必要的政治观念和责任意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一)以网络为阵地,唱响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占领意识,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不断强化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识,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关注网上动态,通过网络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坚持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校园生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以网络为手段,改革“两课”教育教学1.“两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拓展新的教育领域2.“两课”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寻找新的教学手段(三)立足网络时代,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1.德育工作者要树立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2.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二、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一)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心理素质1.培养良好的网络认知能力2.树立稳定的网络自我意识3.塑造健全的网络人格4.培养优雅的网络审美情趣(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心理辅导体系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和测试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三、积极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素质(一)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引导大学生规范上网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二)促进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