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1页
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2页
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3页
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4页
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济宁是连接山东高铁和火车的重要地区。该铁路总长为197.9公里,占山东省排水线路的大部分。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的水质。近年来,济宁市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1农业面源污染1.1农业人口分布济宁市辖12个县市区155个乡镇,2005年耕地总面积547095hm2,总人口805.77万,其中农业人口645.73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031793hm2(按1年种植两季作物计算,下同),其中粮食524930hm2,棉花112412hm2,蔬菜278637hm2,大牲畜、猪、羊存栏分别为690408、3565070和4519405头。1.2污染物质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起因于对土壤的扰动而引起农田中的土粒、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而大量地进入水体,或因畜禽养殖中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发生区域的随机性、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性及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1.2.1化肥施用量化肥对作物增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农业生产已经对化肥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表现在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据济宁市统计年鉴,济宁市化肥施用量(折纯,下同)2003、2004、2005年分别为423597、421866和447761t,其中氮肥施用量则分别为165853、166779和169365t,按农作物播种面积2003、2004、2005年分别为967172、954936和1031793hm2计算,化肥施用量3年平均为437.8kg/(hm2·a),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a)的安全上限。特别是蔬菜等高值作物化肥施用量普遍偏高,氮磷钾比例不够合理,利用率较低。由于目前农业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过量施用或不合理施用,剩余的大量氮磷养分通过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途径进入水环境。南四湖水域氮磷含量偏高即是由附近农田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1.2.2农药的用量大,结构不合理(1)农药的用量和用量为了保证稳产高产,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据济宁市统计年鉴,济宁市农药使用量2003、2004、2005年分别为12318、13712和13998t,按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农药使用量3年平均为13.55kg/(hm2·a),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有效利用率并不高。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的农药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由于农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部分被浪费,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致使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2)农药总量及残留农药情况济宁农业上常用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有机氮、菊脂类等化学农药,农药总量中化学农药占90%,生物农药仅占10%,其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约占25%。由于农药施用量大、毒性高、影响广、持续时间长,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1.2.3目前尚无法进行农业排污集中处理的原因在农业生产中,各类农田排水(包括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流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目前尚无法对农业排污进行集中处理。另外,农业生产中基本没有防止地表径流流失的设施,田间田埂破损严重,田中水在农田之间串流,农田水外漏普遍,其后果造成了面源污染。1.2.4畜禽养殖业污染程度及分布区域逐渐增加近年来,济宁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据济宁市统计年鉴,济宁市饲养大牲畜、猪、羊数量2003年分别为526868、2886362和3893653头,2004年分别为551821、3115980和3950658头,2005年分别为690408、3565070和4519405头,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粪便产生量大,且大多未经处理,致使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养殖场产生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进入河道、湖泊,造成水体污染。1.2.5田间不应及时妥善处理“农村每年夏秋两季,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麦秸、玉米秸等)露天堆放在田间地头和路边树旁,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大约近200万t的作物秸秆不能被处理和充分利用,秸秆的腐烂使大量的有机质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1.2.6农村生活污水济宁市农村人口645万,居住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无法进行净化处理,这些污水随水的运动进入地下或地表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2影响农业原料污染的主要原因(1)大量使用化学成分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只图高产、省工省力,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等化学物品,很少考虑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自觉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2)化肥经济效益目前,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很高。实践证明,1kg化肥可增产5~10kg粮食。粮食的增产,有30%~35%是靠施用化肥取得的,化肥的贡献不容忽视。(3)直接经济效益据统计,粮食产量每年因虫害损失约14%,病害损失约10%,草害损失约11%,而使用农药可挽回15%~30%的农作物产量损失,每投放1元的农药可得到数十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目前,对多数病虫害、草害来说,施用农药仍是最有效和不可替代的防治方法。(4)碳酸氢铵和阴雨天农药防治一些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生产管理上缺乏知识技能,生产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施肥不当,如将碳酸氢铵浅施于地表或者随水浇施,由于碳酸氢铵挥发性强,不仅造成氮素损失,还会造成水源污染;有的阴雨天施药,由于多数药剂都不耐雨水冲刷,药剂易被淋湿,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并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的浇水时采取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而且还会造成过多的氮磷通过淋溶等进入水环境。(5)基层政府和农业生产者,小县、乡农业环境监测机构有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资金,不具备基本的检测能力,因此不能很好地为基层政府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3.1加强科技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种植(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业科学种田的指导作用不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众多原因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是最主要的原因。从表面上看,这一状况是由于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科学施肥用药的知识造成的,但是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自从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科学种田的指导作用削弱了,这已经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在今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中,应积极完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网络,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建设,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平衡施肥,减少超量使用要重视农用化学物质投入最小化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不同作物及土壤肥力下的施肥推荐用量,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加快开发生物肥,积极引导甚至采取指令性措施减少化肥的超量使用;实施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提高化肥尤其是氮肥使用的有效利用率,达到节水、减少氮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做到从根本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3)科学应用农药,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现代化应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4)加强科技监督,确保农业生态发展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是农业面源污染从宏观上得以控制的关键。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强化监督,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乡镇、生态农业村,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努力实现济宁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可将开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作为主线,围绕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各农产品良种和新技术论证,培养一批会经营善管理、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农民企业家队伍,积极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实施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在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依靠他们发展绿色食品,促进产业升级,使济宁市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3.2加强宣传,提高农民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自觉性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千家万户,其分布面广、排放量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就需要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污染防治知识,消除基层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使广大农民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途径和严重危害性,增强防治污染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加强技术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知识和技能,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3.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改善农民生存状态。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在农村沟渠沿岸作物秸秆随处堆放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些地方的排水沟渠内也堆满了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随处堆放,这些都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业科技推广不够深入,致使大量的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鉴于此,应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研究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1)推广全国稻草综合利用技术(2)新建人畜粪便处理示范工程3.4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环境检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随时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织开展旨在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执法检查,尤其要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排放、危害农业生态环境行为和违法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药(兽药)、化肥、动植物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工业废弃物对基本农田的污染,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