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辉南县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如图所示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实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虚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实际位置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虚像4.在下列同学们学习的古诗词中,能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5.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4,,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A.8∶3 B.2∶3 C.3∶2 D.3∶8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A.密度小 B.弹性小C.体积小 D.硬度小7.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半斤八两”,这是因为在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斤和两都是质量的单位,其中一斤等于500g,那么古代的2两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最为接近?()A.一本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 B.一枚鸡蛋C.一支普通铅笔 D.一个乒乓球8.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海水中,看海面上方飞翔的海鸥,潜水员将看到()A.变矮了的海鸥的虚像 B.变高了的海鸥的虚像C.变矮了的海鸥的实像 D.变高了的海鸥的实像9.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吃棒冰解热 B.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C.秋天早晨的“大雾” 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C.将凸透镜适当上移D.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1.下列四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小球的四张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C. D.12.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13.下列情形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雨滴在空中加速下落 B.电梯在匀速上升C.钟表的分针匀速转动 D.球在水平地面越滚越慢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 B.立竿见影 C.日食月食 D.杯弓蛇影15.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16.计算电流通过电风扇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A.UIt B. C.I2Rt D.前面三个都可以17.如图所示,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属于晶体熔化的是()A. B. C. D.18.如图所示,几个同学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利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设计了四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A. B. C. D.1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2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21.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B.测兵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地图上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2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平面镜 B.月亮C.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Hz——2000Hz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24.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25.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内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26.一块质地均匀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改变的是()A.体积 B.质量 C.表面积 D.密度27.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D.用扫把将雨水扫开28.如图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D.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29.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是()A.潭清疑水浅B.铅笔弯折C.借助透镜观察D.手影游戏30.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读图填空。(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2)如图乙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A点,试完成其光路图______;(3)如图丙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请完成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______。32.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的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我们发现即便气温在0℃以下,雪也会慢慢变少,这是发生了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3.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3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就是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35.如图,甲表的示数为_____s;乙图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36.阳阳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外围形状及大小如图(d1<d<d2),形成甲光斑的_______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_______是凸透镜(均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37.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是_________m3,该泡沫钢的孔隙度是_________%.38.如图所示为“曾候乙编钟”展品。曾候乙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声音。若用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编钟所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39.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40.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由此可判断小车是做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王成和小龙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为了测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王成将透镜对着太阳,如图甲所示,移动白纸位置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点,测量出该点到透镜光心距离即为焦距.小龙指出王成的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是__,改正错误后,王成用正确方法测出凸透镜焦距为10cm;(2)为了使得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王成认为应该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而小龙则认为只要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光心调至如图乙所示的一条倾斜直线上即可.在进行多次实验比较后,发现王成的方法更为合理,结合你实验操作的经验,请指出:如果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实验,可能给后续实验操作带来的不便是______;(3)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当蜡烛、透镜和光屏调至图丙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______(缩小/放大/等大)的实像,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保持丙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______cm时,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4)实验完成之后,小龙将静怡同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静怡同学的眼睛为______(近视眼/远视眼)。42.小青和小红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时,他们有器材: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待测小灯泡(电阻约为8Ω),滑动变阻器两个(甲:“10Ω1.5A”;乙:“30Ω1A”),导线若干。(1)如甲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_(选填“A”或“B”)端;(2)他们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几次实验,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实验次数123451.002.003.003.804.200.200.400.470.51灯炮亮度不亮很暗偏暗正常很亮(3)你认为他们完成表中实验所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选填“甲”或“乙”)。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44.“五⋅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的爸爸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的爸爸超速了吗?(2)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题目详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故C正确,ABD错误.2、D【题目详解】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故选D。3、D【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反射和折射形成的像的辨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光的折射原理分析求解。【题目详解】AB.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项错误;CD.OC是树枝在水中折射形成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4、B【题目详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万里雪飘”,雪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是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灰飞烟灭”灰和烟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的“流水落花”,水和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题目详解】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为故选D。6、A【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我国自行研制即将首飞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所以这种材料的优点是密度小.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密度及其应用,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7、B【题目详解】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即十六两等于500g,则古代的2两为:500g=62.5g;A.一本沪粤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约为200g,故A不符合题意;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一支普通铅笔10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乒乓球约为3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B【分析】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光线会向远离法线方向。【题目详解】水中潜水员看海面上方飞翔的海鸥,是海鸥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射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因为错觉,认为光始终是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会比实际位置高,因此潜水员在水中看见海面上方的海鸥,实际是变高的海鸥的虚像。故选B。9、D【题目详解】“简易冰箱”是借助水蒸发时吸热来使食物降温,防止饭菜变质的.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A错误.

B、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B错误.

C、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C错误.

D、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病人体温,D正确.

故选D.10、B【题目详解】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会使得像推迟会聚,即像应该成在原来像的后方,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故选B。11、C【题目详解】ABD.根据题意知道,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选项图中间隔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说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故选C。12、B【解题分析】A.“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13、B【题目详解】A.雨滴加速下落速度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电梯匀速上升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故B符合题意;C.分针匀速转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球越滚越慢,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题目详解】小孔成像、立竿见影、日食、月食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杯中出现墙上弓箭的影像,看起来像条蛇,是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15、B【解题分析】A.分子排列规则且非常紧密,符合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故A错误;B.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移动较自由,符合液体分子的模型;故B正确;C.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分子运动自如;符合气体分子的模型;故C错误;D.乙和丙分别是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故D错误;故选B.点睛: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排列各不相同,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液态分子排列较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小,气态分子排列更松散,分子间距离更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小.16、C【题目详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是用来计算用电器消耗电能的;焦耳定律公式:Q=I2Rt是用来计算电流产生热量的;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计算产生热量只能用Q=I2Rt来计算.用电器如果将电能只转化为内能,则Q=W=UIt=I2Rt=是通用的.故选C.17、C【解题分析】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D【题目详解】A.Rx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U1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x=I0电压表U2测量Rx两端的电压Ux,根据求出电阻,A项不符合题意;B.开关S和S1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直接测量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x=I0根据求出电阻,B项不符合题意;C.Rx和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U=IR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Rx两端电压等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x=U0电流表A2测量Rx的电流Ix,根据求出电阻,C项不符合题意;D.Rx和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不能直接或间接测量Rx两端的电压,不能求出Rx电阻,D项符合题意。故选D。19、A【题目详解】用硬纸片从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故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20、D【题目详解】A.道路旁植树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说明发声体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响度不能太大,容易惊扰到天上的人,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1、D【题目详解】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把测量结果除以测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到这个微小量的长度.这种方法叫做累积法.A、D选项采取的就是累积法,200页纸共100张,A选项除以200是错误的,故A错误,D正确,选填D.;乒乓球的直径无法直接测量,应采用替代法进行测量,B错误;采用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可让无伸缩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记号,然后拉直用刻度尺测量,C选项棉线有弹性,错误.22、D【题目详解】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平面镜、月亮、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所以,都不是光源;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自身发光,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23、C【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能发出声音,故A错误;B.正常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24、C【题目详解】由图象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即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错误,C正确,故应选C.25、B【题目详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A不符合题意;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B符合题意;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6、D【分析】本题考查质量与密度的影响因素。【题目详解】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其组成物质减少,故质量减小,体积和表面积也减小,但组成的物质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选D。27、A【题目详解】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减小酒精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的速度,故A符合题意;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大了蒸发的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这里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和增大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大了蒸发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扫把将雨水扫开,这里是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加大了蒸发的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8、B【题目详解】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液化现象,A错;B.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对;C.炒肉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C错;D.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节约能源,因为液体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大火并不能提高液体的温度,故D错.29、D【题目详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B.水中笔上反射的光线是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较水面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向上折断了,故B项不符合题意;C.借助透镜观察时利用了放大镜成像的原理,放大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故D项符合题意。30、A【题目详解】比较甲、乙两图,乙的像更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减小物距,相机适当靠近蝴蝶,同时增大像距,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为答案.【题目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8【题目详解】(1)[1]温度计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分度值2℃,故读数为-8℃。(2)[2]先做出光源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A点,找到入射点,补全入射光线,作图如下:(3)[3]由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可知,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异侧焦点,作图如下:32、凝固升华【题目详解】[1]造雪机工作时把液态水变为固态的雪,即水发生了凝固现象。[2]即便气温在0℃以下,雪也会慢慢变少,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33、空气声源【题目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2]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4、液化升华吸热【题目详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35、70.81.47【题目详解】[1]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略偏过“1”,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0.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10.8s=70.8s;[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7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47cm。36、一定可能【题目详解】[1][2]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37、1×10-390%【分析】利用ρ=求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再求出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二者之差为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题目详解】由ρ=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V钢===1×10−4m3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dm)3=1m3,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V孔=V−V钢=1m3−1m3=m3,孔隙度为:×100%=90%.38、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题目详解】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说明发声体相同,振幅不同,故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39、密度0【题目详解】[1]事实证明,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2]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40、1.250.5变速直线【题目详解】[1]由图知道,小车从A到B用的时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