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_第2页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_第3页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_第4页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中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的比较研究

英国的人类学家菲奥纳鲍伊(phinabowie)认为,“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演和文化戏剧”。的确,祭祀活动就像是一场大戏,“是按计划进行的或者即兴创作的一种表演,通过这种表演形成了一种转换”,即“传统的宗教信仰向日常生活展现了终极实体或某种超越的存在或力量,以便得到它的转变力量。”39祭祀仪式具有表演性的特点。本文从对明清佛山北帝祭祀活动研究入手,认为官方和民间的宗教祭祀仪式在外部表现形态上都具有表演性的特点,但从表演者与观演者的构成、表演的地点、表演的情感、表演的目的等诸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内在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别。官方祭仪重“礼”,民间祭仪重“乐”。1体现了佛山社会一体性的宗教系统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系统发达而精致,神庙祭赛活动频繁、仪式复杂,是重要的国家行为。推之宗族、村落、乡镇,神庙祭赛成为民众在节假日和神诞日重要的集体行为。“越人尚鬼,而佛山为甚”。明清时期,佛山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经济发达,社会生活总体稳定,佛山“地广人稠,神庙之多,甲于他乡。”清代,本地神庙已有134座。以北帝崇拜为中心的民间宗教系统相当完善,人们“盛祷禳之报赛,是虽乡邦习尚,良由神庙莫灵”,北帝崇拜是“体现明清佛山社会一体性的重要象征”。北帝的来历,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明确记载:他是由玉帝一魂化身,投胎到净乐国皇后的腹中,从左肋出生,号玄元太子,14岁获斗母元君的点化,在武当山修炼40年得道,被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大帝”。至明朝,对北帝的崇拜登峰造极,主要是得益于明成祖朱棣在夺取皇位的过程中,得到道教人士的帮助,事成之后推崇道教,巩固统治。佛山北帝诞祭赛活动按照祭祀主办方来分类有两种,官祭即春秋谕祭、民间自发组织的祭祀。无论官方祭祀还是民间祭祀,其“仪式……是对几乎所有人类活动的基本元素的组织和应用”。10都需要借助仪仗、祭器、祭品、装扮、语言文字等媒介来表现。1.1金漆木饰件及礼图7春秋谕祭分别是在(农历)二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仪式为:“(二月)十五日谕祭灵应祠北帝。先一日,绅耆列仪仗,饰彩童,迎神于金鱼塘陈祠。二鼓还灵应祠,至子刻驻防郡二侯诣祠行礼,绅耆咸集。祭毕,神复出祠。………八月望日,谕祭灵应祠北帝,仪同春仲。”春秋谕祭的仪仗包括:1)神舆。即北帝出巡时乘坐的轿子,通体漆朱红,左右及后背挡板共镶嵌十二块金漆木雕饰件,后背挡板饰件分为上、中、下三层,轿子中间是一把精致简洁的龙头坐椅。2)3组仪仗。一组是金漆木雕宫扇形高脚牌,8对共16件。分别写有“肃静”、“回避”、“污秽勿近”、“紫霄宫”、“无量寿佛”、“玄天上帝”、“谕祭”、“敕封灵应祠”等字。一组是佛道八宝仪仗共8对16件:道教“暗八仙”即“扇、剑、鱼鼓、玉板、葫芦、箫、花篮、荷花”和佛教“八吉祥”即“轮、螺、幢、伞、花、鱼、罐、结”相配成八对。一组是兵器仪仗包括造型各异的刀、枪、剑、戟、棍、棒、槊、斧、钺等共37对74件。3)祭器。包括:硎2个、豆5个、铺5个、簠5个、簋5个、筐5个、筥5个、盘5个、爵3个。4)祭品。包括一猪、一羊、五斋、五荤、五熟、五生、五饼、五面,此外,京果鲜果各五、糖五。物品之外,最基本的仪式至少有:点红烛、焚香祷告、默立肃拜。主祭官宣读祝文,祝文的内容明清两代基本相同,重在表彰北帝“捍患御灾,累著民绩,向兹盗发,克副祷禳,寇用剪除,实资神贶”的作用。1.2祭祀对象:北帝的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民间祭祀的仪式显然比官方祭祀的仪式要丰富的多。民间大规模祭祀北帝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三月初三北帝诞庆典仪式;二是北帝诞的相关活动,比如正月初一至十五和每月初一、十五行祖庙、正月初六到三月三十的北帝坐祠堂;九月初九北帝崇升等。最隆重的是三月三北帝诞。这一仪式包括设醮肃拜、贺寿开筵、北帝巡游、烧抢大爆、演戏酬神等。1)设醮肃拜。三月初二日在祖庙前设坛,备供品,初三子时起,醮会开始,仪式包括祭白虎、洒净、焚香、禀神、烧衣纸、问卜、分衣食。然后全镇居民都沐浴更衣,前来庙前恭拜。2)贺寿开筵。一些地方为贺北帝诞辰,还大开筵席。3)北帝巡游。北帝巡游时间为一天一夜。三月初一,由祖庙附近的牛路村霍氏宗祠组织“北帝更衣神功会”。给神像更衣后,村民参拜。初二再从宗祠请出来,送回祖庙,受居民们参拜。初三,开始正式的巡游。巡游的时候,北帝小铜像端坐在神舆中,由仪仗队开道,伴随着八音锣鼓和醒狮队,在镇内巡游,北帝巡游不走回头路,除了晚上在会真堂休息外,绝不停舆。4)演戏酬神。演戏之前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请神、拜祖先、拜地方菩萨、拜戏神、破台、丑生开笔、上香、例戏、贺诞、还爆、燃/抢花爆、选来年值事、放生、竞投胜物、颁胙、封台、送神。然后才能正式开演。5)烧抢大爆。一般在三月初四举行。所谓大爆就是点燃安放在彩车上的大爆竹,内附一铁质小环,爆竹一响,铁环飞向空中,人们可以抢夺,以祈福。爆首是一个铁圈,上面写爆名,比如“上元正首爆”等。各爆还分等级,即头爆、二爆、三爆等。爆首被认为是北帝赐予的福气,抢到的人一年都很吉利。“一切社会交往从根本上说都是表演性的(performotive)。”9无论是官方祭祀还是民间祭祀,我们可以看到佛山北帝官方和民间祭祀都是借助各种媒介,通过装扮、语言和行为来表演的,都是按照严格的例行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具有模式化、序列化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并用音乐、各种装饰、活动等来增强氛围,使整场活动具有立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表演的转换无论是官方祭祀还是民间祭祀,无论仪式是繁还是简,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或者即兴创作的一种表演,通过这种表演形成了一种转换”,这种转换使“传统的宗教信仰向日常生活展现了终极实体或某种超越的存在或力量,以便得到它的转变力量。”39同是对北帝祭祀的表演,从表演者与观演者、表演的地点、表演的情感、表演的目的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春秋谕祭与民间祭祀通过表演所要传达和表达的东西并不相同,所要寻求的“转变力量”也不同。2.1观演者对北帝的崇拜和崇拜在春秋谕祭中,处于表演位置的人主要是祭祀的主事者和仪仗队成员,包括官员、本地绅士耆老、有功名的人士、“彩童”、仪仗队等。显然,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不是专业演员,他们平常很可能与表演毫无关系,或是仅仅作为各种演艺活动的观众出现。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与民间祭祀同时被称为“表演”,一定会惊诧莫名。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表演”,虽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且必须合符既定程式,不得有任何差池。但他们并不是刻意把这种行为呈现给旁观者——他们所轻视的凡夫俗子。如果一定要承认这是一场表演,表演者也会认为他们的表演只需要一位特殊的不在场的观演者——北帝,他们仅仅需要与北帝进行交流,他们的表演要得到的是北帝的认同,从而获得对本地区的精神控制权。对于其他观演者,他们不需要也不屑于与之交流。在这场表演中,表演者与旁观者界限分明,双方地位不是平等的,表演者以高于观演者的姿态出现,并以自己的行为来强化这一点:我们才是这个地区的控制者。表演者与观演者的交流是单向而非双向的。表演者并不需要观演者的赞扬或批评,事实上,也不允许进行任何评价。从观演者角度来看,此刻的表演者们庄严肃穆:他们本身在现实世界中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刻他们又具有某些“神”的品性,是现实世界与神之间的沟通者,他们的行为虽有表演的外在形态,但其实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的现世行为。观演者只能而且必须仰视他们。在仰视的过程中,在场的观演者对北帝这位不在场的观演者的崇敬之情更加强烈。在民间祭祀活动中,表演者基本不具备官方背景。“三月三日,恭迎帝诞,本庙奉醮庆贺,其为会首者,不惟本乡之善士,亦有四远之君子,咸相竭力,以赞其成。是日也,会中执事者动以千计,皆散销金旗花,供具酒食,笙歌喧阗,车马杂遝,骈肩累迹,里巷壅塞,无有争竞者。”主事者多为本地有一定社会地位或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他们的行为在士大夫社会精英者眼中被认为“佛山有真武庙,岁三月上巳,举镇数十万人,竞为醮会,又多为大爆以享神……此诚南蛮之陋俗,为有识之士所笑也……”《李可琼家书》中也认为这种风气“可叹可笑”。而观演者,大部分都是普通民众,他们也许是抱着和平常看戏差不多的聚在一起寻热闹的心态出现,当然,对北帝的敬畏之情必不可少。在祭祀中,表演者和观演者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分的那么清楚。在需要的时候,二者的界限是模糊的,观演者也会参与到表演中去,成为表演的组成分子。比如,三月初三设醮肃拜,全镇居民都要沐浴更衣,都要前来庙里恭拜。他们此刻的行为是佛山北帝祭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除了这些普通民众之外,那位非常重要的不在场的观演者——北帝,在演与观的交流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表演的人无论是在宣读祝文,或是在敬献祭品、或是演奏八音锣鼓、或是在舞狮,或是在单纯的行走,他们都知道除了身边客观存在的观演者之外,自己是在和北帝交流。表演的人中,有一些本身就是戏剧演员,他们哪怕就是在演戏,也无一例外地知道在自己和台下的观者之间,还有一位特殊的观者,那就是北帝。正是北帝这位不在场的观者,使所有参与表演的人都感到为神表演的无上光荣。而这位不在场的观者带给所有在场的观者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所有的都是免费的。观演者因而对北帝更加感恩戴德。2.2表现表演的过程无论官方祭祀还是民间祭祀,北帝祭祀的主祭地点都是祖庙。但民间祭祀除了祖庙之外,整个佛山镇都可以成为演出的场合。这一点在北帝巡游和北帝坐祠堂环节表现的极为明显。前文已对北帝巡游仪式做过介绍。北帝坐祠堂是将北帝行宫逐日安放在各宗族祠堂内,供该宗族拜祭的仪式,时间从正月初六至三月三十日。每年正月初六日,北帝由灵应祠出游,值事们要备锣鼓、旗帜、醒狮等,仪仗队在前鸣锣开道,北帝乘舆居中,八图下辖的八十甲每甲派两人,一共160个耆老、绅士随后,醒狮压尾游行一天。游行队伍全部是男性,敲锣打鼓,吹奏八音,浩浩荡荡。所到之处,人们簇而观之参拜,并竞相挤到北帝像前,用手抚摸北帝乘舆,以求获得福气。游行至晚,北帝行宫被供奉在八图祖祠内,随行的耆老、绅士与新旧值事们则留在公祠操办祭祀事务。第二天由鼓乐仪仗队将北帝行宫送回祖庙,又由另一宗族人到祖庙迎神回祠拜祭。每一宗族祭后送神时,都有放爆烧烟花等仪式,如此一个祠堂接一个祠堂的“坐祠”,轮完八图辖下的八十甲为止。这两个环节很清楚地显示出,佛山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成为表演的场合。表演是在行进中进行的,同样,观演也在行进中进行。这使得表演和观演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全民性特点。北帝诞的相关活动成为全佛山人的盛大的节日。2.3关于北帝的形象说同样是祭祀,春秋谕祭和民间祭祀在表演的情感上有同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对北帝的崇敬之情是相同的。基于“报应”说,传统中国,尤其是乡村中人们对神灵的信仰非常虔诚。在参与者眼中,祭祀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均是真实的,宗教情感使他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北帝”。无论表演的形式或是场合有无变化,北帝都在他们的心中。“仪式的表演不仅仅是在重复一个公认的脚本,而是一种行为模式……参与仪式的人可以在行动,但是并非必然地只是假装在行动。”182对于绝大部分参与北帝祭祀的人们来说,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演者,他们对北帝的敬畏尊崇之情是真挚的——他们不是假装在行动。细究之下,二者的情感仍有分歧。这种情感差异在(康熙)广东布政使郎廷枢所撰的《修灵应祠记》中说的很清楚:“吾闻上帝之祀,有天下者之礼则然,而兹下逮于氓庶,毋乃亵神而渎其贶乎?不知王者之祀,郊天之大典;氓庶之祀,事天之实心也。”有关佛山北帝的传说重在两点。一是抗击黄萧养起义,庇佑佛山免遭涂炭。“佛山乡,夙称巨镇……有神曰真武元帝,保障功高,不可殚述。昔景泰间,渠魁黄萧养蜂拥流劫乡邑,或俱而倒戈,此乡藉神威镇,星旗赫濯,望风披靡,卒罹天诛”一是北帝“有祷即应”,不尊重者必遭“狂病”。“(佛山)旧有神祠,不知创于何代,元季兵起,乡之神祠俱毁,独此祠人不敢犯,故名曰祖堂。中奉真武玄天上帝等神,平居无事,有祷即应,捷于影响。有悖礼于祠下者,辄使之狂病,以惊恐之,乡人事之甚谨。”5“(佛山)境内祠庙数处,有所谓祖庙者,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塑像及观音龙树之像,因历年久远,故乡人以祖庙称之。水旱灾沴,有所祈禳,夙愿灵响,一乡之人,奉之惟谨。”(1)这两点并不是各自影响民众,而是相互佐证,使北帝地位更加尊崇。但春秋谕祭和民间祭祀的情感倾向是有所不同的。从春秋谕祭的祝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成,官方的着眼点在于北帝抗击黄萧养起义的功劳:“捍患御灾,累著民绩,向兹盗发,克副祷禳,寇用剪除,实资神贶,”所以才有了“王朝致祭”。有关北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显灵”,如何惩恶扬善并不在官方祭祀的视野中。对于“朝廷”来说,北帝履行了地方神保护一方平安、抗击外来骚乱的职责,因而获得被官方祭祀的殊荣。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关北帝的种种传说,“如宣德四年唐壁碑叙元末龙潭贼犯佛山被乡夫击退事;正统二年重修庆真楼碑述圣榕植地,神木涌水,火球照夜,白蛇绕梁事;景泰二年陈志碑补述黄萧养造云梯压栅及擒杀黄萧养事;嘉庆二年陈其滉碑述分府杨楷擒贼及建筑后殿,恶木自削,不伤一人事,皆与神灵感应”8这些传说与现世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神的灵验比宗教的终极目标或是理论信条更让人们信奉北帝,对北帝有尊崇有信服有敬畏。乾隆《佛山忠义乡志》的编者,进士出身的陈炎宗对民间祭祀者的情感做出了解释“乡人目灵应祠为祖堂,是直以神为大父母也”——这已不仅仅是人类对神灵的情感,而是转化为人类自身的伦理情感了。2.4行为目的不同春秋谕祭的表演目的非常明确,参与者很清楚,他们的行为代表的是“朝廷”对北帝这一地方神灵的表彰和肯定,藉此,明确对佛山地区的控制权。而民间祭祀,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那么明确的——这些行为究竟是做给谁看?当然,首先是给北帝看,以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除此之外,人们的行为目的并不单一。这是一场集体的表演,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表演,一场主配角不明确、表演者与观演者界限不分明的表演。有些时候,这场表演的目的是“功能”,即“能够产生转变的效果”——在北帝的神力庇护下,实现自己的愿望。如在设醮肃拜中专门设“焚香、禀神”环节,就是使凡夫俗子们有一个与北帝直接沟通的机会。另一些时候,这场表演更像一场演出,它的目的就是“娱人”。如在“燃抢大爆”环节中,人们争抢爆首,因为这个爆首被认为是北帝赐予的福气,抢到的人一年都很吉利。在争抢中,人们获得的是竞争的快感、是神灵庇佑的安全感。还有一些时候,这场表演的目的既“娱神”又“娱人”,如“酬神演戏”。戏班子在祖庙万福台面朝北帝像卖力的演出,叫好声却来自台下的观众。此刻,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演出的目的是单纯的“功能”还是“娱乐”,准确地说,应是二者兼有。3祭祀仪式上的民众“乐”宗教祭祀仪式的形成是一种文化的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各自有了附属于自身的不可多产的、特殊的价值。在佛山北帝祭祀中,春秋谕祭重在以“礼”昭告本辖区:国家的在场与已定的不可更改的社会秩序。北帝成为佛山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它是作为“一个国家祀典中的正统化神明,被地方社会接受并进而转变为一个民间神”的。佛山北帝崇拜在最初的阶段是纯粹的民间祭祀阶段,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由于取得了抗击黄萧养起义的胜利,佛山民间耆老上书要求对北帝进行隆祀。景泰四年(1453年)礼部尚书的二百二十四号勘合中,详细记述了北帝保佑地方战胜黄萧养义军的过程:“……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佛山堡耆民伦逸安抱本赍奏,说本乡北方玄武神祠,……正统十四年黄萧养进攻佛山,乡人集于祖庙问神卜吉,神许则出战,战则屡胜。其贼出战之时,常见一人青袍白马走于栅外;又见飞蚊团结成旗,排阵游于空中;贼以北方扬灰、欲伤民目,霎时则转南风吹之,贼反自击;日夜铃锣不息,民将惫倦,贼攻日甚,西北角栅城几陷,乡老奔叩于神,神卜许其勇敌,民遂迎花瓶,长五尺,诡作大铳状,出诳贼,贼疑不敢攻;又见红鸟一队,飞坠于海,贼遂就擒。黄贼剿除之后,乡民无一人亡命,此见神明保障之功,赫赫威灵之助,神灵显应,恩同再造者也,伏乞圣恩褒嘉祀典等因……本职依奉处议,记曰:法施于民则祀之,御大灾大患则祀之,理合嘉崇,隆以常祀,申蒙允奉。”基于民间的请求,官方经过考察后介入北帝祭祀活动。景泰四年,礼部下祭文、匾额、对联敕给祖庙,明确了“合行州县掌印官,每岁供祭品物,春秋离职,亲致祭祀,用酬神贶,毋致堕缺,以负朝廷褒崇之典……”。佛山在明清时期是隶属于南海县的一个镇,政治地位并不高,驻官层级较低(级别最高的是雍正年间设立的佛山同知),民间自治力量较为强大。官方的介入,春秋谕祭使佛山的北帝正式被列入官祠,成为佛山社会控制的象征。当佛山士绅在主祭官的带领下隆重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人在祭祀仪式中被分成不同的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