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_第1页
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_第2页
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_第3页
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_第4页
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银行债权的风险与防范

目前,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政策和规定,以各种方式逃还银行债务,这是银行债权人的主要原因,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权益。而银行债权面临的风险,将使银行的经营受到影响,同时影响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加强对银行债权的保障是遏制信用危机必须的,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一、银行债务产生的原因(一)资金来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原贷款银行的转型升级一是利用租赁、承包、托管、重组等方式,如组建新企业时,承租原企业的全部设备,把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挂账悬空,将企业的全部设备和资产承包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规避银行债务。企业兼并重组时只兼并有效资产,不承担银行债务。二是利用改制方式,把原来的老企业化整为零,变成多个核算单位,分流企业资产,致使真正承担银行债务的老企业成为“空壳”。三是利用引进新投资者,将企业有效资产作为投资注入新组建公司,把银行演务和不良资产留在原企业。四是利用多头开户,蓄意逃废债务。部分企业借改制更名重新开立账户或多头开立账户、专用账户当作基本账户使用,使原贷款银行收贷收息工作十分困难。五是企业在经营困难或者了解到金融机构要对其采取法律手段时,就策划由其能控制的关联企业或其它关系较好的债权人对其起诉。原被告双方与法院协调配合,将企业的全部资产查封,致使其它法院无法重复查封,而企业仍使用该资产正常经营,金融机构则收贷无望。(二)剥离资产的风险一些地方资产评估部门或评估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评估随意性大,过多地剥离资产,造成企业人为的资不抵债,使银行贷款无法在企业财产处理时按“债随资产走”的办法得以保全,或在改制重组中低估资产、评估中遗漏债务、对潜在的债务不予关注等,使债权银行无法得到保护。(三)把债权银行打造成是破产程序不一些地方政府在地方保护主义心理的支配下,以保护本地区的社会稳定为借口,人为地干预企业的破产程序,使一些早就应该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不能进入破产程序在企业改制时债权银行封锁消息,不让债权银行参与企业改制方案制定和企业清理、资产评估,对有效资产随意打折处理,随意确定不同债权人的债权落实比例,通过暗箱操作,导致既成事实后,再通知银行,使银行丧失维护债权的机会。(四)企业的破产程序将继续活性的资产转移目前我国不规范、不成熟的破产体制很容易使企业“假破产,真逃债”。我国对国有企业的破产实行审批制,企业从申请破产到争取到破产指标再到进入破产程序将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经营者有充分的时间将企业的有效资产转移,或将较优良的资产合法地偿还给关系较好的债权人。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资产的变现和评估也内部操作,在制定破产预案时人为调整资产负债率,实施破产过程中增大破产费用,降低破产财产的变现价值,扣除破产费用和职工安置费等费用后,银行债权的清偿率已接近于零。二、公司恶意逃避债务的损害(一)形成大量副作用,增加金融机构的规避风险企业恶意逃废债务,使金融机构大量贷款本息无法收回,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银行贷款坏账增加,一旦发生支付困难,必然出现金融危机。(二)上收贷款审批权弱化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使金融机构的投资授信活动过于谨慎和人为收缩,提高贷款门槛,上收贷款审批权,制约了政府启动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也使企业融资愈加困难。企业资金不足,信贷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发展受到了限制。(三)风险四: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的命脉,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逃废银行债务将直接诱发金融风险,波及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三、目前,银行的权利管理难度(一)金融机构的支持动力不足当前,地方政府的政企职责尚未完全分开,面对行业利益条块分割的形势,少数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虑,认为“企业是地方的,银行是国家的”,导致以牺牲银行利益换取企业利益的短期行为,在金融机构维权工作方面支持的内在动力不足,有的甚至暗地为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开绿灯。地方政府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纵容,还表现在地方行政部门直接干预金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使司法部门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对银行起诉逃废债务企业不能公正执法。(二)破产过程中的被动参与意识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调查流于形式,对企业改制缺乏足够的认识,信息反馈不足,缺乏提前的参与意识,以致在企业改制和破产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致使本来可实现的债权不能实现。另外,商业银行受本位利益的驱动,无序竞争,置当地人民银行对逃废债务企业实施联合制裁的文件于不顾,对逃废企业在开户、贷款等方面给予方便,制裁作用难以发挥,从而助长了逃废债的不法行为。(三)政策对企业逃避的威胁虽然我国的《合同法》《民法通则》《担保法》都确立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但缺少防范和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具体法律和制度,在法律制度的内容上多有断层,使金融机构对打击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没有直接依据。已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对银行债权的保障更多地表现为威慑性的舆论效应,难以达到规范控制复杂性经济活动的目的。如企业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以至于政府常常利用行政权力任意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了地:方利益,强制企业破产或强制不准破产。又如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企业破产后职工的安置无法解决,影响了社会稳定,以至于使政府对企业破产产生了恐惧感。(四)金融机构的制裁是不少企业法人代表毫无诚实守信和遵守契约观念,为了谋求私利,想方设法逃废金融机构债务。金融机构对企业逃废债除了呼吁、反映、通报曝光等舆论制裁外,缺乏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的有效制裁。保护金融债权也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如税务、工商部门没有发挥其应尽的行政监督作用,没有共同维护金融债权的良好信用环境。(五)金融债权管理机构服务于其他部门目前由人行牵头,建立了各级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制度,在债权管理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金融债权管理机构组成面窄,权威性低,其决定对其他部门没有约束力。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与各金融机构内部债权管理机构分工不够明确,管理效率低,部分金融机构内部未建立健全有关债权管理的规范与考核制度,影响债权管理工作。四、避免公司逃避债务、滥用债务的对策(一)规范企业逃避风险的行为一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为地方利益或局部利益,默许、暗示、指导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以损害金融债权为代价获得短期的发展。要处理好企业改制、破产与保全银行债权之间的关系,杜绝企业借改制、破产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二是明确地方政府在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中应负的责任。对地方政府和领导在企业改制等过程中的违背中央有关指示和决定,导致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应予以严惩。三是要把银行债权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综合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任期考核目标,使地方政府能够积极协调经济主管部门、经济主体、公检法司等联手治理信用环境,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召开金融机构、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互通情况,确保金融债权的依法起诉和依法执行。(二)建立和完善金融债权的监督机制一是各金融机构要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建立科学的贷款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授权授信、审贷分离、贷款责任人等管理制度,完善贷款质量监测系统,建立起对贷款企业的监督系统,形成监测网络和报告制度。二是金融机构须完善金融债权的年度考核制度,建立金融债权管理责任制,对各级行债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比,把债权管理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分支行主管行长政绩的重要内容,对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贷款大量悬空和损失的主管行长,可追究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三是债权银行应积极参与改制过程,从资产评估、方案提出到具体实施,应自始至终介入,全过程参与,并积极开展事前调查,及时提出防范和处置措施,落实金融债权。(三)对逃避废债企业实行同业制裁一是健全和完善金融债权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金融同业工会和金融机构等部门在金融债权管理上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规范债权管理操作程序,做到职责分明、操作规范。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出击,对逃废债企业实行同业制裁。通过“最后通牒、停止贷款、内部发函告示、不准提现、不提供结算服务、不办理开户许可证和贷款证”等手段制裁逃废债企业,对已办理的应取消其开户、贷款资格,从资金运用上和结算上制裁控制债务人。三是建立金融债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针对逃废金融债权的企业建立信用高风险档案,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转制,各金融机构对转制后新成立的法人主体不再提供信贷支持。对逃废金融债权的责任人也列入不守信用的档案,对其主管的地区、部门或直接经营的企业不提供信贷服务。(四)企业融资及信用保证从我国目前在我国《企一是尽快建立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和贷款情况进行查询,对逃废债企业实施网上监控,解决企业多头贷款的问题。二是充分注意调整并发挥政府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以法律来规范社会公众的行为,在全社会建立一个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基础和道德规范。三是积极宣传维护银行债权的典型事例,对逃废债企业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增强社会信用意识,进一步净化信用环境。(五)健全和完善反逃避法,规范逃避债权的认定标准和惩处机制一是在立法上,提请立法机关将恶意逃废债的行为纳入刑事犯罪范畴。在《商业银行法》《刑法》关于金融犯罪专章中增加制裁、惩处、打击悬空、逃废拖欠银行债权行为的法律条款,把制裁处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主要负责人的认定标准和刑罚方式在法律条文中加以细化和量化,以加大保护金融债权的力度。二是明确逃废债的认定标准,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对逃废债行为的界定要具体化和全面化,加大对逃废债行为的惩处力度和范围。在逃废债形态和程度不同的条件下,应对逃债、废债的定义及量上的标准作出统一规定,为规范企业改制中金融债权转移的合理性提供判断标准。三是尽快制定和出台保护金融债权的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完善的债务追偿机制、债权救济机制、讨债服务机制,尤其是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同时出台政策遏制一些有权部门联用职权或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