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3 常见的化合物(二) 学案_第1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3 常见的化合物(二) 学案_第2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3 常见的化合物(二) 学案_第3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3 常见的化合物(二) 学案_第4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3 常见的化合物(二) 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3常见的化合物(二)【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一、重要的盐考点1概述一些常见的盐(如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主要性质及用途1.几种重要的盐概述化学性质用途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显________,因而俗名纯碱,俗称苏打,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Na2CO3+2HCl=__________________玻璃、造纸、纺织品、洗涤剂等工业原料碳酸钙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eq\o(=,\s\up7(高温))CaO+CO2↑CaCO3+CO2+H2O=Ca(HCO3)2制石灰、水泥,作建筑材料和白色涂料等氯化钠无色透明的晶体,俗称________,不潮解,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NaCl+AgNO3=NaNO3+AgCl↓供食用和腌制食品,制取盐酸、氯气、烧碱等的原料2.盐的溶解性一般来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________;而大多数碳酸盐都________于水;盐酸盐除________不溶,硫酸盐除________不溶,其余均可溶(注:Ag2SO4、CaSO4为微溶物)。3.盐的性质(1)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例:Fe+CuSO4=Cu+FeSO4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盐中金属________(除钾、钙、钠外)。(2)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例:Na2CO3+H2SO4=Na2SO4+H2O+CO2↑(3)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________。例:Na2SO4+BaCl2=BaSO4↓+2NaCl(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例:2NaOH+CuSO4=Na2SO4+Cu(OH)2↓4.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1)Cl-的检验:加入____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证明样品中含Cl-。例:AgNO3+HCl=AgCl↓+HNO3(2)SOeq\o\al(2-,4)的检验:加入_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说明样品中含SOeq\o\al(2-,4)。例:H2SO4+Ba(NO3)2=BaSO4↓+2HNO3(3)COeq\o\al(2-,3)的检验:向试样中滴加________,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eq\o\al(2-,3)。例:Na2CO3+2HCl=2NaCl+H2O+CO2↑二、常见的有机物eq\a\vs4\al(考点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eq\a\vs4\al(考点3辨认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和有机物: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有机物在物质种类中占了绝大多数。考点4知道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是糖类、________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考点5知道天然气、石油、煤等物质在生活中的意义、使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1.天然气:俗称沼气、瓦斯气,主要成分是CH4,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2.石油: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_两种元素。3.煤:古代植物遗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C元素。考点11.碱性2NaCl+CO2↑+H2O食盐2.易溶不溶AgClBaSO43.(1)活泼(2)酸盐(3)两种新盐4.(1)AgNO3(2)Ba(NO3)2(3)稀盐酸考点4蛋白质考点52.C、H【例题精析】例1.(2018•杭州)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KOH△¯2K2MnO4+2H2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解答】解: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K2MnO4中锰元素显+6价,故A错误;B、KMnO4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故B正确;C、反应②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制法中K2MnO4是中间产物,不是原料,故D错误。故选:B。例2.(2020•舟山)下列物质是某食品配料中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淀粉 B.食盐 C.食用油 D.白砂糖【解答】解:A、淀粉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错;B、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B正确;C、食用油中含有油脂,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错;D、白砂糖中含有蔗糖,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D错。故选:B。例3.(2020•衢州)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解答】解: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稀盐酸会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碳酸钠的加入,AB段溶液质量增加较慢,说明此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点溶液质量缓慢上升,说明反应正在进行,D点后,质量稳步上升,说明D点处时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完全反应的氯化钙;故填:产生气泡;氯化钠和氯化钙。例4.(2019•温州)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1)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所以甲烷属于有机物;(2)甲烷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1)有机物;(2)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例5.(2019•湖州)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的是①③④(选填序号)。(2)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在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1:2:1。(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1。【解答】解:(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类似,归为无机化合物进行研究;属于有机物的是:①③④;(2)在乙酸(CH3CO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3)8.8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28.8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8.8g﹣2.4g=6.4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21.8g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8g﹣0.2g=1.6g;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8g,正好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该有机物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2.4g:0.2g=12:1。故答案为:(1)①③④;(2)1:2:1;(3)C:H=12:1。例6.(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1)固体A是BaSO4。(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钾离子未除去。【解答】解:(1)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加入过量氯化钡,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式为BaSO4;(2)溶液A中有过量氯化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3)溶液B中含过量的碳酸钠,还有氯化钠和K+,加过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C含有氯化钠和K+,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钾离子未除去。故答案为:(1)BaSO4;(2)BaCl2+Na2CO3═BaCO3↓+2NaCl;(3)钾离子未除去。例7.(2020•台州)台州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近年来,果农在农技部门指导帮助下,在葡萄架下种植比较耐阴的豆科类、叶菜类等经济作物,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钾肥能促进糖类的合成与运输,提高葡萄品质,在葡萄开花后要注意补充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①(填序号)。①KCl②CO(NH2)2③NH4HCO3【解答】解: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尿素和碳酸氢铵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故选:①。【习题巩固】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是原核生物 B.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不会发生变异 D.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解答】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选项说法错误;B.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抗原,选项说法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会发生变异,选项说法错误;D.医院对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饮料,其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只有② B.只有④ C.②④ D.②③④【解答】解:蔗糖、柠檬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水中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C。3.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稀HClBHCl和FeCl3溶液NaOH溶液C碳酸钠和碳酸钙稀HClD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解答】解:A、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只要接触就能产生二氧化碳,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选项错误。B、FeCl3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能与和稀盐酸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所以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沉淀,只有把稀盐酸完全消耗,才能产生沉淀,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和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只要接触就能产生二氧化碳,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选项错误。D、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只要接触就能产生硫酸钡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选项错误。故选:B。4.某果农发现其种植的桔树果实生长迟缓,叶色淡黄,必须追加复合肥料,则应选择()A.(NH4)3PO4 B.NH4NO3 C.CO(NH2)2 D.K2SO4【解答】解:只有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A、含有氮、磷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号题意;B、硝酸铵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尿素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D、硫酸钾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5.工业上可利用石灰石和废铜屑等原料生产国画石青颜料。石青的化学式是aCuCO3•Cu(OH)2,已知Cu(OH)2和CuCO3都能受热分解,分别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其中有一种氧化物相同),且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现取34.6g石青样品,对样品固体进行热分解实验,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如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0℃~66℃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B.m=24 C.在A、B、C、D四点处固体物质中的铜元素的质量均为19.2g D.若将m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这说明固体物质中的氧元素已经全部转化为氧气除去【解答】解:A.依据题意其中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到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到220℃,所以图象0℃~66℃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故A正确;B.依据题中信息AB段发生的反应是Cu(OH)2△¯CuO+H2O,生成水的质量为34.6g﹣32.8g=1.8g,BC段的反应是CuCO3△¯CuO+CO设Cu(OH)2分解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H)2△¯CuO+H28018x1.8g80xx=8g,所以碳酸铜的质量为32.8g﹣8g=24.8g,设碳酸铜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y,CuCO3△¯CuO+CO21248024.8gy124y=16g所以最终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6g+8g=24g,m=24g故B正确;C.因为24gCuO中Cu的质量为24g×64D.分析图象可知D点对应的物质是CuO,其中24gCuO中Cu的质量为19.2g,O的质量为24g﹣19.2g=4.8g,因为固体质量减少了2.4g,说明加热CuO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6g,其中Cu的质量为19.2g,O的质量为2.4g,所以D点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故选:D。6.“粗盐提纯”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实验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加热至高温时的溶解度 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的产率将偏低 C.操作Ⅳ中,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中有大量固体出现为止【解答】解:A、本实验采用的蒸发结晶的方法,无需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加热至高温时的溶解度;需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控制量取水的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操作Ⅲ中,若未能充分溶解,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操作Ⅳ中,进行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操作Ⅴ中,需加热至液体中有大量固体出现为止,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7.将下列物质在常温下两两混合,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NaOH溶液与CuCl2溶液 B.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 C.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D.AgNO3溶液与稀盐酸【解答】解:A、NaOH溶液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B、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产生气泡。D、AgN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明显不同的是C。故选:C。8.取一定量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测得该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产生 B.bc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C.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 D.a点和d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CaCl2和NaCl【解答】解:A、ab段:碳酸钠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bc段: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说法正确;D、a点和d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氯化钙、氯化氢和氯化钠、碳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9.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A.a、b、d三点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是CaCO3、MgO、CaO C.图中x点对应的质量为9.2克,组成物质为CaO和MgO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5.8﹣x)g【解答】解:A.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B.分析图像可知,ab段的反应Mg(OH)2△¯MgO+H2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BMg(OH)2△¯MgO+H2584018xB15.8g﹣14.0g5818=x=5.8gB=4.0g则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5.8g﹣5.8g=10.0g,钙元素的质量为10.0g×40设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CaCO3高温¯CaO+CO21004410.0gy100y=4.4g水垢未分解前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g15.8g×100%≈25.3%;b点时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g14.0g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为40.0%,故B正确;C.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图中x点对应的质量为4.0g+5.6g=9.6g,故C错误;D.分析图像可知,c点剩余固体成分为碳酸钙和氧化镁,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15.8g﹣(4.0g+5.6g)=6.2g,故D错误;故选:B。10.按表进行试验,在等质量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用数字检测仪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编号药品Ⅰ块状大理石、10%的稀硫酸溶液Ⅱ块状大理石、7%的稀盐酸溶液Ⅲ粉末状大理石,7%的稀盐酸溶液A.曲线甲代表的是实验Ⅰ B.实验室可用块状大理石和10%的稀硫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实验室可用粉末状大理石和7%的稀盐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据图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甲对应实验Ⅰ,故A错误;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实验室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10%的稀硫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B错误;C、实验室可用粉末状大理石和7%的稀盐酸溶液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合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D、据图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故选:D。11.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解答】解: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甲中盐酸过量,乙中碳酸钠过量;A、甲中盐酸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中碳酸钠过量,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不一定含有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不一定含有Na2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2.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有如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B.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解答】解: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因为碳酸钠溶液就是呈碱性,故A错误;B、到达b点,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没有碳酸钠,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C、c点溶液中,氢氧化钡过量,所以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故C错误;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为氢氧化钡的饱和溶液,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②③④⑤①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③⑤①或④②③⑤①。故选:B。14.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CO3一定没有剩余 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73:98 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不相等【解答】解: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1844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981844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据方程式和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则D错误,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73:98,B正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100:106,故C错误,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则A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3小题)15.2020年1月23日,永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后,全市实施居家隔离措施。在居家抗疫中,我们常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C2H5OH)和“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进行消毒杀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在酒精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②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B。A.易挥发B.消毒杀菌C.无色有特殊香味D.熔点﹣114℃、沸点78℃(2)“84消毒液”与厕所清洁剂(俗称“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稀盐酸)可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有毒)+H2O。在使用过程中,这两种物质不能(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在酒精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填:2:6:1;(2)A.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B.能消毒杀菌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C.无色有特殊香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D.熔点﹣114℃、沸点78℃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选:B;(3)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所以这两种物质不能混合使用;故填:不能;故答案为:(1)2:6:1;(2)B;(3)不能。16.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22日在北京和张家口开幕。(1)冰上运动场馆外墙将铺设由氟乙烯(C2H2F2)制成的新型塑料。在物质分类上,氟乙烯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2)该新型塑料难溶于水,是一种无臭、无毒的白色粉末,在240℃以上会分解。根据上述信息,该新型塑料具有物理性质为:难溶于水(或是一种无臭的白色粉末等)。(写出一点)【解答】解:(1)氟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该新型塑料难溶于水,是一种无臭的白色粉末,描述的分别是溶解性、气味、颜色、状态等,属于物理性质。故答案为:(1)有机物;(2)难溶于水(或是一种无臭的白色粉末等)。17.小宁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象如甲图所示。(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CaCl2、NaCl(写化学式)。(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则“”表示H+(写化学符号)。(3)写出OA之间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解答】解: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后才开始出现沉淀,所以一定含有盐酸;逐滴滴加纯碱溶液,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说明加入的纯碱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1)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CaCl2、NaCl;(2)O点到A点,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O点时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由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所以“”表示H+;(3)OA之间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1)CaCl2、NaCl;(2)H+;(3)Na2CO3+2HCl=2NaCl+H2O+CO2↑。三.解答题(共5小题)18.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克拉霉素(C38H69NO13)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措施中,提倡大家使用公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2)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0.5g),克拉霉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6。(3)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如用淀粉作胶囊,由于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会进入小肠,起不到治疗胃病的作用。(4)肠胃病发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此时克拉霉素能(选填“能”或“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解答】解:(1)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措施中,提倡大家使用公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2)拉霉素中碳和氧的质量比=(12×38):(16×13)=57:26;(3)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如用淀粉作胶囊,由于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会进入小肠,起不到治疗胃病的作用。(4)克拉霉素(C38H69NO13)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肠胃病发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病毒造成的,此时克拉霉素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2)57:26;(3)如用淀粉作胶囊,由于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会进入小肠,起不到治疗胃病的作用;(4)能。19.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25﹣30g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1)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它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2O2,通过计算得出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7:4:4。(2)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不符合健康标准。【解答】解:(1)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C18H32O2,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8):(1×32):(16×2)=27:4:4。故填:27:4:4。(2)105g×20%=21g,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能够提供21g油脂,大于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不符合健康标准。答:不符合健康标准。20.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84”消毒液进行防护。(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科学中的过滤(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2)医用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N95口罩实际上就是用聚丙烯无纺布SMMMS制作成的能过滤95%微细颗粒的5层口罩,聚丙烯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3)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NaHCO3。【解答】解:(1)口罩能将飞沫与空气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