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6_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6_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6_第3页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6_第4页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阅读系列一一花类选文6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

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

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

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

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

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

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

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

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

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

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

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

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

那里。

②“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

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

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摆下颗手

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

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

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

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

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

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

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

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

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

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

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

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

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⑥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

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

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

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

百姓的。”

⑦“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

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

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

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概括与鉴

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

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州阿,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

出伤员是小通讯员,第二次是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

重,可能已经牺牲。

C.《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

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

真实性。

D.“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

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

题目。

8.晚自习上,周老师安排观看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百合

花》,许多同学被电影的主题感动,假如你想借诗句表达自

己观影后的心情,在学习小组讨论,你会选择下面的哪一项

()

A.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B.晓镜为谁妆未办,沁痕犹有泪胭脂。

C.无情有态缘何事,也倚新妆弄晚晴。

D.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

9.“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运用了什

么描写手法?表现了新媳妇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

回答。(5分)

10.颁奖辞是指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

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假如“通讯员”被

《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

物”,请你为“通讯员”撰写一段颁奖辞。(6分)

答案:

7C8D

9.“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运用了什

么描写手法?表现了新媳妇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

回答。(5分)

【参考答案】(5分)(1)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1

分)(2)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

憾地离开我们。(1分)(3)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

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

理。(3分,四种心理答出一种得1分,答出三种就给满分

3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

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

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结合句子所在语境,判断运用的

描写手法,并抓住重要词语进行理解。本句“依然拿着针,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主语是“新媳妇”,

“她”在那个“通讯员”失去了生命,“手都冰冷了”的情

况下,依然为他缝补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这里从描

写技巧角度看,“依然”“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运用了动

作、细节描写。而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则是为了体现人物

的心理情感,此处的动作、细节描写体现了“新媳妇”的心

理,即不愿意看着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

离开我们,也表现了她的淳朴、善良,以及对通讯员的崇敬、

痛惜等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

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

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

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

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

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

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

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

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

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

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

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

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

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

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

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

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

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

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班

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

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

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

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

“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

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

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锌印的泥土静

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

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

带?”

“咳?”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

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

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

“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

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

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

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

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

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

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

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

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

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

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

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

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

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

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

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