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胃脘部痛_第1页
从肝论治胃脘部痛_第2页
从肝论治胃脘部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肝论治胃脘部痛

古今专方由于严格的方法和特殊的治疗适应症,有其自身的优势。抓主症,即是抓住该专方的特殊适应症状。也就是抓住其中1个,或2个,最多不超过3个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症,不仅可据此主症决定证候归属,而且可据此施用对症专方,多能收到桴鼓之效。这是“治病求本”之道,是以简驭繁,达到捷效治疗目标的重要方法技巧。证候,是特有症、徵群的病机时相概括。在较复杂的病例,往往同时存在主证、兼证、夹证。本文所指抓主症,是专方所适应的特有的1—3个主要症状,并不是“主证”。明主证,在于治之以法;抓主症,在于选用专方。二者着重点不同,宜加区分。下面介绍一些体会。消极药剂—隔下逐瘀汤本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使用本方的主症是:脐上1寸处压痛明显,两关脉尤以右关脉涩象显著。例1李某,女,14岁。1977年1月12日初诊。从2岁起,每月必发1次胃脘痛,伴频繁呕吐,食水难进,痛剧则滚动哭号,手足逆冷。曾去唐山某院未能确诊。痛时注射杜冷丁等药亦不止痛,必经6,7日痛方自止。12年来月月如此,以致形瘦色萎,神疲倦怠。今因脘痛又发求治。诉胃脘部剧痛已2天,并觉有气从脐向上攻冲至胃脘,随即呕吐。遂按其脐上1寸处,果呼痛甚。脉弦细,右关沉涩,舌红、苔中根白腻。予服膈下逐瘀汤原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炙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各6g。两剂,水煎服。1月14日复诊,诉服药后脘痛、呕吐均止,能进饮食。再予原方2剂。此次治后,至8月21日脘痛又发1次,症同前,伴3日未大便,舌红、苔中黄腻。遂于上方加大黄6g,服2剂大便畅下而痛止。随访2年未见复发。按:脐上1寸压之痛甚,右关脉沉涩为瘀阻之象。脉、徵合参,符合膈下瘀结无疑,故投用膈下逐瘀汤获效。精神抑郁,睡眠不良反应此系笔者自制方,由逍遥散加减而成。药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陈皮、半夏、香附、枣仁、远志、焦三仙、炙甘草。使用本方的主症是:悲愁、纳呆、少寐。例2王某,女,46岁。1982年5月10日初诊。半年来因家庭纠纷致精神抑郁,不知食味,每日只能勉强进食2两粮食,服西药助消化药未效。常自悲哭,胸闷太息,每夜只能断续睡眠2—3小时,形体消瘦,面色苍白。两腿烦扰不宁,喜他人用力捶打。患者及家属均感苦恼。诊其脉弦而细,舌淡红、苔薄白。予解郁消愁汤,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陈皮、半夏、香附、枣仁、远志、焦三仙各10g,薄荷、炙甘草各6g。3剂,水煎服。5月13日复诊,诉服药后觉情绪明显好转,已有笑容,食欲见增,1日可食半斤,夜间睡眠可连续5小时。嘱其再服原方10剂后,精神愉快,日能进食1斤,睡眠可连续8小时。观察至今,病未复发。按:悲愁、纳呆、少寐起于七情郁结之后,可知肝气失调,脾气少运,心神不宁,投以解郁消愁汤,恰属对症之方,三脏得和,故霍然而愈。胃哌痛,则想疼痛本方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使用本方的主症:左少腹(脐的左下方)按之悸动而痛,脉右寸浮而涩,左关弦细涩。例3董某,女,30岁。1964年5月11日初诊。患者5年来常发胃脘痛,今又因胃脘剧痛而来院就诊,经医生注射吗啡后痛而返。但未过20分钟,其家属又来院请速出诊,诉患者未至家中痛即又甚,现在家中疼痛难忍。笔者应邀至病家,见患者正蜷曲身体,翻滚呻吟,表情痛苦,地上有患者呕吐物。当即嘱其忍痛仰卧,按其胃脘痞硬,且觉疼痛。但又诉有气从下腹部上冲于胃脘,则疼痛加重,同时伴发恶心呕吐。病人主诉提醒检查其下腹部。按其左少腹果有一条索状物悸动而痛。至此恍悟此例胃脘痛乃由此所引起。遂细询其经产情况,知患者5年前曾生产1胎,但产后未成活,且因受凉而继发月经不调,每月行经错后,色紫黑有块,腹痛难忍,而胃脘痛亦多于经前发作,至今未再怀孕。此外,平素大便常干燥,现已3日未下。脉右寸细涩,左关弦细涩,舌尖红、苔薄黄。遂予桂枝、桃仁、赤芍各10g,大黄15g。1剂,水煎服。嘱服药后如见阴道下血勿惧。翌日往诊,见患者脘痛止,大便下,饮食正常。并诉服第一煎药后,阴道即下大量紫黑血块,随即脘痛渐减而止。但按其左少腹仍悸动而痛,故以上方去大黄,续服3剂。5月16日再诊,患者阴道下血已止,左少腹部已无压痛,停药观察。后于次年4月顺产1男婴,胃脘痛亦未再发。按:桂枝茯苓丸为攻逐下焦瘀血之方,左少腹动悸而痛,按之有索状物,参合病史,为产后瘀留之候。右寸主气,左关主血,二部脉涩为气血俱滞之象。以血滞在前,气滞在后,逐其瘀则气自流通。故症虽多见,瘀下而俱平。劳动时的神经已实本方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制,笔者临床所用药量为: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泽泻各10g,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g,黄连、生姜各3g,大枣3枚。使用本方的主症是:①呼气费力而吸气如常,体力劳动时尤甚;②脉沉细而弱,两寸尤甚,但两尺重按有根;③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例4王某,男,21岁。1963年4月30日初诊。近月余来,忽发呕吐,每次饭后必倾吐食物始安。患者平素体弱,面色夭然不泽,动则心悸气怯,不耐久劳,今则精神愈益疲惫。前医以藿、朴、丁、蔻、桔、半之属,吐益甚。诊其主症如上述,且诉呼气费力,气难提起,有如从胸中掉下去之感,遂书升阳益胃汤2剂。5月2日复诊,诉服上方1剂后呕吐即止。且服第一煎后,觉胃有上提之感,继则有气体从胃部下行,呼气费力之感顿除。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2剂。后随访2年,知未复发。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交浑,中气则乱淆矣。其呼气费力,劳则加重,寸脉细弱,舌苔水滑,乃清阳不升之本象,抓此主症,选升阳益胃汤专方,故效如桴鼓。七小鼠骨髓间癫狂此系笔者自制方,由紫菀、桔梗、杏仁、陈皮、前胡、枳壳各10g,炙甘草6g组成。使用本方的主症是:咳嗽频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闷,尤以天突穴下至10cm胸骨之间憋闷严重,以致痛苦异常。例5刘某,男,32岁。1972年12月6日初诊。患者于1966年冬季参加医疗队工作,因患感冒而发热咳嗽。咳剧服抗菌对症西药,热得退而咳嗽3个月不止,经服药始渐缓解。以后逢秋冬即复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