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砚山县二中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等透压的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值增大B.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机体稳态失调C.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弱→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相等D.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中的成分稳定→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2.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研究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使用网眼较大的渔网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菌体4.下列研究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5.下列有关“支架”或“骨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蛋白质B.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了伞帽的形态是由细胞核中的物质控制的C.真核细胞的分裂过程都会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D.显微镜下染色质难以被观察的原因是染色质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________,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2)该细胞的细胞器中,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①]_________,含有细胞液的是[______]液泡,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的是[⑦]_____。(3)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⑥]_______。8.(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增绿促流复活河水——治理凉水河凉水河位于北京城南,自西向东南流淌,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695平方公里。随着时代的变迁,凉水河流域从农田、村庄逐渐演变为都市,河流也经历了水源、灌溉、行洪、排水的功能转变。到本世纪初,凉水河干支流共有排污口1031个,其中常年排污口705个,是北京城区最大的排水河道。2000年有人形容凉水河“水色像墨汁一样,还没走近,就能闻到臭味”。治污的努力一直在进行。2003年位于城区西部的首座污水处理厂(吴家村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将模式口、鲁谷一带约18平方公里的生活污水尽数消纳。之后几年,卢沟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运行。到2013年,流域的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112万立方米。2016年10月,凉水河上第10座污水处理厂(槐房再生水厂)投入使用,使得凉水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229万立方米。净化后的再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极大降低,重新注入河道,使其清水长流。到2018年底,有了足够的污水处理能力,沿岸排污口得以封堵,凉水河沿线再无污水入河,真正实现了还清水于凉水河。让河水流动起来,有利于防止水质下降。有了清水入河,张家湾闸、马驹桥闸、新河闸均在2014年实现了开闸运行,让清浅的河水能够自由地顺流而下。一些河段修建了蜿蜒的河底子槽,把宽阔的大水面束窄成小溪流,进一步提高了河水流速,增强自净能力。有关专家沿河设计开辟深潭浅滩,围绕凉水河形成湖泊、湿地、溪流、滩涂、林地等多样化的景观。河中的清水已在公益西桥附近汇成一片18公顷的湿地,为市民增添了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去处。凉水河洋桥河段作为进一步改善水质的试验河段,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造。浅水处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岸边栽种了柳树,河岸上栽种了桧柏、棣棠、紫薇等树木。硬邦邦的混凝土边坡被敲碎了,换成以碾碎的植物干枝制成的柔性生态护坡,细小的水生植物种籽可以在此生根,鱼卵也有了繁育之所。在北京的几条大河中,改造后的凉水河洋桥河段物种丰富性和植被覆盖率都是最高的。(1)浅水处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岸边栽种了柳树,河岸上栽种了桧柏、棣棠、紫薇等树木,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2)污水处理厂若要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可能利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3)根据文中信息,在洋桥河段进行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中,能降低河水中N、P含量的主要是______。(4)经过生态治理,当“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戏”的景象再次呈现时,洋桥河段生态系统中______(有/没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理由是:______________。(5)要维护洋桥河段新建的人工生态系统,从社会环境因素考虑应避免______(举两例)等行为发生;在不改变该河段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前提条件下应采取______(举一例)等措施,以避免该生态系统水体的水质再次遭到破坏。9.(10分)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甲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甲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Ⅱ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遗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该痛属于人类常见遗传病类型中的______遗传病。Ⅱ3、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Ⅱ3与Ⅱ4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其生育前应通过______和产前诊断(基因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3)Ⅱ5个体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某一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至少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时才表现为黄花,其他情况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种黄花植株品系,若甲、乙品系杂交,F1均为白花,F1自交,F2中黄花植株:白花植株=7:9,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F2黄花植株中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2)已知该植物紫茎对绿茎显性,由基因E/e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基因F/f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紫色高茎植株自交,F1中紫色高茎: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5:3:3:1①若所有受精卵均能正常发育,从配子致死角度分析产生该比例的可能原因提岀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假设。(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③研究发现,该种植物出现了一种三体高茎植株,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有三条,基因型为FFf。若产生配子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成活率相同,则该三体高茎植株与正常矮茎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大多数被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所抵御,但是总有一些“漏网之鱼”,有些病原体会进入体液,那么我们人体的“防疫部队”如何作战呢?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I体现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上图所示的两个特异性免疫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的细胞除抗原呈递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2)在体液免疫中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为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作用。抗原呈递细胞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的⑥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⑩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某人的呼吸道黏膜受损,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而更容易患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注射等渗透压的5%葡萄糖溶液,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A正确;B、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分重吸收增加,机体稳态不会失调,B错误;C、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减弱时,细胞代谢产生的CO2通过组织液回流到血浆,回流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比生成的组织液中CO2的含量高,C错误;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故选A。2、C【解析】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转运)、线粒体(供能)。【详解】根据题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相应的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形成不成熟的蛋白质,接着出芽形成囊泡跟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包装,成为成熟的蛋白质,通过出芽形成囊泡跟细胞膜融合,从而分泌出去,因此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C正确。故选C。3、B【解析】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3、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计数时不包括芽体。【详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使用网眼较大的渔网只能调查鲤鱼中大鱼的种群密度,因此估算值一定小于实际值,B正确;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而不能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C错误;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结果正常,不会偏小,D错误。故选B。4、A【解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详解】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为研究死亡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正确;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为研究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故选A。5、A【解析】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确;故选A。6、A【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伞藻嫁接嫁接实验表明伞帽形态与假根有关,假根内有细胞核也有细胞质,伞藻嫁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伞帽形态是由细胞核中的物质控制的,B错误;C、真核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核膜和核仁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C错误;D、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核②.蛋白质③.(一定的)流动性④.核糖体⑤.②⑥.线粒体⑦.细胞核【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知:①是核糖体,②是液泡,③是核孔,④是核仁,⑤是染色质,⑥是细胞核,⑦是线粒体。【详解】(1)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也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2)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识记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各种细胞器的作用和细胞核的功能等。8、①.水平②.分解者③.浅水处栽植的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④.有⑤.因为鱼和鸟都是消费者,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它们的捕食对象,它们是无法生存。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必定存在着它们的捕食对象,即建立了新的食物链或者恢复了原有的食物链⑥.排污、钓鱼、随意放生等⑦.及时清理河道里的枯枝树叶,多余的水生植物,禁止垂钓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详解】(1)浅水处栽植了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岸边栽种了柳树,河岸上栽种了桧柏、棣棠、紫薇等树木,是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能够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是分解者。(3)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N、P用于合成有机物,所以根据文中叙述可知,主要通过浅水处栽植荷花、芦苇、菖蒲等多种水草来降低河水中N、P含量。(4)由于鱼和鸟都是消费者,若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它们的捕食对象,它们是无法生存的,该生态系统中必定存在它们的捕食对象,即建立了新食物链或恢复了原有食物链,所以经过生态治理,当“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戏”的景象再次呈现时,洋桥河段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5)根据文中叙述可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应该避免排污、钓鱼和随意放生等行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为避免该生态系统的水质遭到破坏,还应及时清除生长过多的水生植物,清理植物残体、枯枝落叶,禁止垂钓等。【点睛】本题结合题干信息,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9、(1)①.伴X隐性②.II1患病,其父母不患病,且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2)①.单基因②.XBY③.XBXb④.1/2⑤.遗传咨询(3)基因突变【解析】结合题意和遗传和系谱图分析,图中II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II1和II3的基因型XbY、XBY;根据患病III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II5和II6的基因型为XBXb、XBY。II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则II4的为XBXb,II3的基因型为XBY。【小问1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II1患病,其父母不患病,且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2详解】通过分析可知,该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II4的基因型为XBXb,II3的基因型为XBY。他们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生一个儿子不正常的概率也是1/2,其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基因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小问3详解】II5的基因型为XBXb,II5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XBb,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10、(1).AAbb×aaBB(2).3/7(3).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雄(或雌)配子致死(4).实验思路: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父本与F1中的绿色矮茎植株测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母本与F1中的绿色矮茎植株测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5).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代出现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1:1:1,则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雄配子致死(若子代出现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1:1:1,则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雌配子致死)(6).高茎:矮茎=5:1【解析】7:9和5:3:3:1均为9:3:3:1的变式,生物体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再根据相关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详解】(1)现有甲、乙两种黄花植株品系,若甲、乙品系杂交,F1均为白花,F1自交,F2中黄花植株:白花植株=7:9,则F1有两对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Bb,推测亲本为纯合子,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F2黄花植株有5种基因型,占F2的7/16,黄花纯合子有三种基因型,占F2的3/16,因此F2黄花植株中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16)÷(7/16)=3/7。(2)已知该植物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由基因E/e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基因F/f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紫色高茎植株自交,F1中紫色高茎: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5:3:3:1,由于F1中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推测亲本紫色高茎植物的基因型为EeFf,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E_F_紫色高茎:eeF_绿色高茎:E_ff紫色矮茎:eeff绿色矮茎=5:3:3:1。①由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eeF_绿色高茎:E_ff紫色矮茎:eeff绿色矮茎=3:3:1个体没有配子致死现象,纯合子eeFF、EEff和eeff都存活,推知eF、Ef和ef这样的雌雄配子均存活,因此,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雄(或雌)配子致死。②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验证上述假设。可以用测交法: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父本与F1中的绿色矮茎植株测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代出现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1:1:1,则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雄配子致死。或实验思路: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母本与F1中的绿色矮茎植株测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代出现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1:1:1,则亲本产生的含基因EF的雌配子致死。③研究发现,该种植物出现了一种三体高茎植株,其细胞中6号染色体有三条,基因型为FFf。若产生配子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成活率相同,则FFf三体高茎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F:f:FF:F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