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九章 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_第1页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九章 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_第2页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九章 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_第3页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九章 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_第4页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九章 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新媒体导论(第二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第一节新媒体文化概述一、新媒体文化的内涵二、新媒体文化的特质三、新媒体文化的构成层面目录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一、新媒体中亚文化人群的形成二、黑客三、二次元四、粉丝与饭圈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一、网络语言:“文化树”与“风向标”二、表情包:密码、标签、面具三、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四、美图:幻象与驯化五、恶搞:解构与娱乐开放性与流动性参与性与集群性多元性与分权性新媒体文化包含非常复杂的内涵与层面。第一节

新媒体文化概述一、新媒体文化的内涵二、新媒体文化的特质亚文化性与部落化

文化文化从总体上是各个层次的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新媒体文化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现象、活动等,都具有文化的意义。新媒体文化是综合的社会现象,是新媒体平台中各种主体互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总和。新媒体文化既有一般文化的共性,反映了社会运行的一些根本特点,又具有一定的个性。新技术带来的新媒体文化特质主要包括:5.新媒体文化精神6.新媒体文化产业7.新媒体文化制度第一节

新媒体文化概述三、新媒体文化的构成层面8.新媒体文化秩序与格局1.新媒体文化行为2.新媒体文化产品3.新媒体文化事件4.新媒体文化现象文化个性、文化区隔与文化资本身份认同、群体归属与社会资本一、新媒体中亚文化人群的形成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对于亚文化成员来说,身份认同的动力的确对他们融入共同体、参与共同体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文化所具有的文化个性使其成为文化区隔的标志。有时候文化个性也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新媒体亚文化群体或圈子对文化资本的影响,会从“趣味”方面体现出来。对亚文化趣味的选择,也是人们对自己的社会位置的一种主动定位。文化资本的争夺很多时候需要集体力量。每一种亚文化都有一些外在的标签,这往往会成为一种宣示与召唤,带来相应的人群汇聚。汇聚模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紧密结合、具有群体意识与集体行动力的群体;其二是边界清晰、内外有别的圈子;其三是结构较为松散但主题明确的社区。亚文化人群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动力:黑客黑客文化二、黑客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自由不羁的精神反传统、反权威的精神自命不凡的英雄主义(蒋文保、范勇,2001)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黑客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计算机技术研究机构出现。60年代:黑客利用一些技术破坏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范围。70年代:黑客提出了计算机应该为人民所用的口号。8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黑客们开始为信息共享而奋斗。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都掌握了黑客技术,黑客的成分也日益复杂化。黑客、黑客文化的演化内部的碰撞: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今天的黑客群体发生了严重分化。一些技术拥有者想通过他们的权力之剑斩获更多个人利益,一些人也被政治、经济等种种力量收编。黑客形象(图源网络)1.二次元2.二次元文本三、二次元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最流行的作品仍普遍具有相似的审美趣味。其作品多采用架空世界观,类型上以幻想类作品为主,视觉上追求唯美、酷炫,或是“萌”,或是“燃”,叙事中则常见到后现代式的戏仿、拼贴,通常会摒弃宏大叙事而着重刻画小人物的日常琐事。(何威,2018)源自日本,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日本的漫画、动画、电子游戏爱好者用这个概念指称这三种文化形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幻象空间。在中国,接受、爱好这类文化的青少年,一开始被称为日本动漫游戏爱好者或沿用日本的“御宅族”的称呼,后逐渐被称为“二次元人群”。3.二次元爱好者通过二次元产品的消费实现对这一文化的追逐。但并不只是被动的消费者,也具有生产能力。4.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文化特征的巩固与文化壁垒的构筑二次元文化圈内部的权力分层模因对亚文化特征的形成与巩固的意义(一)从“追星族”到“粉丝”四、粉丝与饭圈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1.粉丝在中国的发展早期:粉丝被媒体冠以“追星族”名称多是单打独斗往往是媒体批评的对象2.新媒体的作用:分散的粉丝能形成团队或群体粉丝们对于他们追捧的对象的成名起着重要作用为粉丝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交换”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与传播平台。3.当下的发展:今天的粉丝也从明星的粉丝向企业或产品的粉丝扩展。粉丝的生产性行为,也从文本的生产扩展到了更广的领域。从边缘走上了主流媒体的舞台: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粉丝开始以团队方式存在追星族(图源网络)四、粉丝与饭圈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1.饭圈某个(或某几个)偶像的粉丝们组成的共同体圈子。以不同的偶像为中心会形成不同的饭圈,彼此之间界限清晰,甚至时有冲突。2.饭圈对粉丝文化的发展今天的饭圈中存在粉丝们对作品的再生产及文化的“挪用”,饭圈的语言符号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挪用的产物。饭圈对粉丝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从群体互动、社会行动的层面体现出来的。饭圈的行动也可以扩大自己的文化资本。饭圈能展开大规模、持续的社会行动,有依赖于自组织机制。(二)从“粉丝”到“饭圈”3.粉丝进入饭圈的需求对偶像的喜爱及自我投射心理对想象的与偶像的亲密关系的需要对同好群体的归属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认同的需要)4.饭圈存在的问题不同偶像的饭圈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冲突。饭圈展现了亚文化群体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这种行动能力既可能提升身处群体的个体的参与感与力量,也可能对于个体形成裹挟,使之迷失。粉丝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饭圈”这种共同体。四、粉丝与饭圈第二节新媒体中的亚文化人群粉丝不仅仅为自己的偶像出力,也在参与一些政治行动。案例:2016年,“帝吧出征”2019年,因香港修宪风波引发的饭圈出征粉丝的另一种走向是与经济结盟:粉丝经济粉丝经济的核心:将粉丝情感转化为生产力与创造力其中的情感主要有三类:粉丝对明星偶像的情感粉丝对品牌或产品的情感粉丝在内容创作上的热情相应的三种粉丝经济方向:依赖个体号召力的粉丝经济以品牌为核心的粉丝经济以文化生产为主的粉丝经济(三)“粉丝民族主义”的出现(四)粉丝经济的兴起1.开放性与兼容性2.民间主导生产与“模因式”进化3.游戏性与解构性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一、网络语言:“文化树”与“风向标”中文互联网中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标点符号组合的表情符号数字谐音汉字谐音汉语拼音或(和)英语缩略形成的符号句词浓缩旧词新义流行语汇叠字火星文(一)网络文化中不断“生长”的网络语言4.流行性与流动性作为一种不断生长的语言,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便利:降低网络交流成本的需要2.多义:复合性表达的需要3.标签:个性彰显、文化区隔的需要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一、网络语言:“文化树”与“风向标”(二)便利、多义、标签、认同: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交动因4.认同:获得归属感的需要2023网络热词(图源网络)1.社会热点+群体文化:表情包生产与使用中的编码与解码2.心境与情境:表情包发出与接收中的编码与解码3.从编码、解码到加密、解密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二、表情包:密码、标签、面具(一)表情包的意义生产与多重密码相较文字,表情包更存在多义性,其复杂的意义生产过程,是由编码者与解码者共同完成的。呆萌小奶龙表情包(图源网络)1.“中老年表情包”:代际区隔的标签2.小众表情包:群体认同与群体文化的标签3.表情包大战:政治态度与政治行动的标签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二、表情包:密码、标签、面具(二)作为标签的表情包当表情包不断进化,表现手段和种类越来越多,编码和解码中蕴含的意义以及暗藏的密码也越来越丰富时,表情包也就逐步具有了“标签”的功能。“中老年表情包”(图源网络)1.柔化性表演2.夸大性表演3.伪装性表演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二、表情包:密码、标签、面具(三)作为社交表演面具的表情包4.敷衍式表演“哈哈哈”表情包(图源网络)“自拍”溯源来源于英文“selfie”。最早出现在2002年澳大利亚一个互联网论坛上。当时它是一种网络词汇,经常在网络博客中用于表述上载拍摄自己的照片这一行为。2012年11月,英国牛津字典将自拍选为年度风云词。今天我们常说的自拍主要是指通过智能手机、网络摄像头等拍摄自我形象并上传到社交网站的行为。“我拍”果真会带来“我在”吗在一定意义上,自拍的确是个体自我意识增强的体现。自拍的用处:自拍这种身体在场的背后,暗含着某种可以炫耀的能力或资本。自拍,是不在现场也能制造出在场的效果。自拍的悖论:自拍看上去强调了“我的在场”,但另一方面,它可能将自拍者的注意力从真实的现场转移开。强调自己在社交圈的“在场”,最终在他人眼里成为一种可以自动无视、屏蔽的背景:在场却消失。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三、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一)自拍与“在场”:“我拍故我在”“三重自我”的调和过程:展示—获得反馈—自我调节人们首先通过自拍来塑造“个体自我”,然后在社交平台中,通过晒自拍照进行“关系自我”或“集体自我”的构建,寻求“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方面的积极回馈.但是,社交平台中亲密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反馈,未必总是对个体塑造的自我的肯定,反而可能是负面的评价.这时个体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调整来改善“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形象。“三重自我”的冲突1.“我所理解的理想自我”与“他人眼中的自我”间的偏差2.自我放大后对他人形成的压迫感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三、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二)自拍与自我建构:“三重自我”的调和与冲突三重自我: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国外学者戴娜·博伊德:自拍可被视为印象管理的一种,它包括身份认同的三个方面:第一,我所理解的真实的自我;第二,我认为的他人的眼光;第三,在他人眼中,我希望被如何看待。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指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以及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起源于:埃里克森虽然心理学领域的自我认同研究,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社会化阶段中自我认同的形成,但自我认同过程其实会一直伴随着个体。另一个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更关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关系,他尤其注意到了“身体”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自拍与身体自拍提供了新的身体表演方式,也给身体带来了新的应对外部情景和事件的“实践模式”。自拍可能会创造出一个与现实自我发生越来越大分离的、依托于美化后的身体形象之中的如吉登斯所说的“虚假自我”,且在个体生活中不断弥散。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三、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三)自拍与自我认同:基于身体的表演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福柯:技术有四种生产技术、符号系统技术、权力技术、自我技术福柯的研究将“权力技术”视作“自我技术”的对立面。权力技术的目标是对个体进行规训自我技术则试图使个体能够“自我构成”,而不仅是“被构成”自拍与自我技术包括自拍技术在内的各种自我技术,却让权力技术与自我技术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个体的自我规训变得频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一系列的纠结与矛盾:关于在场关于自我建构关于自我认同关于对自我转变的操控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三、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四)自拍:权力的规训还是自我的规训(一)“颜值即正义”时代的技术赋权今天,人们的社会互动越来越多的是在虚拟空间而非实体空间中进行,对于人们社会资本和资源的获得来说,“数字化颜值”占有了更大的权重,对数字化颜值的美化,也就变得格外重要。从这个角度看,美图也是一种技术赋权,它让普通个体也拥有了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以此谋求社会空间中的存在感的可能。(二)幻象与现实美图不仅可能提升人们的存在感,也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描绘出心中“理想自我”和“理想生活”的幻象。为什么人们明明知道这是幻象却仍然沉迷其中?试图给自己更积极的暗示希望别人给予自己更积极反馈社会比较的驱动美图制造的不仅是个人化的幻象,也可能会弥散为一种社会化的幻景。从媒介的角度看,社交平台人们分享的内容,正在建构一种新的“拟态环境”。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四、美图:幻象与驯化(三)镜像与凝视美图也是“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三者相互博弈的过程。美化后的图片,在一定意义上承担起镜像认同中的镜像装置的角色。与镜子不同的是,美图可以轻易地进行修改,这样可以把理想自我与自我理想更精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不断做出调整。美图虽是以“个体自我”为出发点,但总是或多或少调和了“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的色彩。(四)文化消费与驯化美图是当今一种典型的文化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参与一种大众文化消费竞赛。但这种竞赛的结果,未必是个性的“锐化”,反而可能是个性的磨蚀。这体现在日常的美图与晒图过程中,个体会或多或少遭遇来自消费文化的驯化力量。通过美图,人们直接地将他们对流行的价值观与审美趣味的理解编织在个人的图景中,展示在他人面前。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四、美图:幻象与驯化恶搞特征:早期反主流,以对主文化的嘲讽、颠覆、解构为基本任务以平民为主,与精英文化相对手段: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典型案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恶搞:一种另类的内容生产与表达多数时候有一个明确的靶子,即“搞”的对象在很多情况下,恶搞的作品只是某种外壳,它的内核是意见、态度的表达,也包括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的表达。网络恶搞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第三节新媒体孕育的典型文化五、恶搞:解构与娱乐(二)挑战,抵制,抑或表演挑战:挑战主文化、单一的文化模式抵制是一种大众或“弱者”在文化或象征意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