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40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试验分析_第1页
eh40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试验分析_第2页
eh40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试验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h40船板钢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试验分析

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造船厂行业已转向大型化和轻型化。一般来说,厚船板不能满足船体的需求。随着高强度、高质量e级和f级船板的应用比例的增加。新一代EH40船板钢属于低碳、微合金、细晶粒高强度合金钢。众所周知,焊接是造船的关键技术,焊接接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船体的质量。为了提高焊接效率,单面埋弧焊(SAW)、气电焊(EGW)及电渣焊(ESW)等大热输入量焊接技术在各行业已被逐步采用。大热输入量焊接时,峰值温度升高,高温停留时间加长,会出现严重的晶粒长大,使热影响区(HAZ)相对原始母材发生很大变化,造成HAZ的脆化和软化。此外,在多层焊热循环作用下,HAZ粗晶区更易出现硬脆组织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组元)。因此,研究其裂纹敏感性和HAZ的力学性能,分析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特点,对EH40船板钢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疑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1焊接接头加工试验用EH40船板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焊接试验钢板尺寸为500mm×200mm×40mm,开双Y形坡口。试验采用多层多道埋弧焊焊接,焊接材料采用H10Mn2+SJ101,焊丝规格φ5.0mm,使用引弧板,采用双面焊接,正面焊完后反面免清根的焊接方法,如图1所示。焊前预热50℃,道间温度控制在150℃,焊接电流750~800A,电弧电压30~32V,焊接热输入控制为60kJ/cm。焊后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冲击和硬度试验,用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用光学显微镜对接头不同区域进行微观组织分析,腐蚀液采用3%硝酸酒精。接头冲击试验采用V形缺口,冲击试验位置分别为:焊缝,熔合线和距熔合线不同距离L(2mm、3mm、4mm)处,每个位置取3个试样的试验结果求平均值,冲击试验温度为-20℃。2试验结果与分析2.1接头拉伸试验结果由于试验钢板强度高,也比较厚,于是根据船级社拉伸试验规定,分别沿焊缝的上下表面取样,试样厚度25mm,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整个接头的试验结果。拉伸试验结果(3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见表2。接头拉伸试验的断口均位于母材区,表明整个焊接接头强度高于母材,没有出现软化现象。拉伸过程中无明显的屈服平台,呈现为连续屈服现象,这与该钢的母材组织有很大关系,其基体由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部分珠光体组成,具有高密度的可移动位错,易于实现多滑移。2.2熔合线位置的断口形貌从表3冲击试验结果来看,焊缝和熔合区的冲击吸收功显著低于母材;焊接热影响区中熔合区的冲击值最低(85.2J),该位置冲击断口形貌如图2(a)所示,呈现大面积准解理断裂形貌,但没有出现解理断裂,且各个小的准解理区被纤维区分开。随着远离熔合线距离的增加,冲击值增加,距熔合线4mm处的冲击值跟母材接近,该位置冲击断口形貌如图2(b)所示,与熔合线位置相比此处断口韧窝数量多,且深度大,说明在冲击断裂过程中,裂纹扩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故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将韧窝处形貌放大,发现韧窝中心存在块状小颗粒,能谱分析测定,主要的化学成分为O、Si、Ca、Al、Ti、Fe等元素,不同韧窝中心颗粒各元素含量比例有所不同,因此推断小颗粒为氧化物或复合型氧化物。在外力作用下,氧化物颗粒处易产生应力集中,成为裂纹源,其对冲击韧度(裂纹扩展)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2.3焊接连接的微观组织分析2.3.1大量侧板条铁素体fsp在大热输入量焊接时,每道焊接在焊缝熔敷金属较多,如图3(a)所示,各道内部呈现了明显的柱状晶,存在大量有方向性的侧板条铁素体(FSP)。由于采用多层焊焊接工艺,先焊焊道的一次柱状晶组织经历后焊焊道的热输入,层间发生奥氏体化,重新发生组织转变,柱状晶转变成为细小的等轴晶,图3(b)所示,晶界铁素体(GBF)、块状铁素体(BLF)和少量针状铁素体(AF)取代了原有的FSP,改善了焊缝的力学性能。2.3.2eh40船板钢的组织一般来说,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热影响区及母材三个区域中,HAZ是最薄弱环节。基于HAZ的组织特征,HAZ可再分为四个区:粗晶区(CGHAZ),细晶区(FGHAZ),不完全重结晶区(ICHAZ),回火区(SCHAZ)。在大热输入量焊接热输入作用下,靠近熔合线的母材重新奥氏体化,发生新的二次组织转变,母材原有的轧制组织及分布完全改变,图3(c)为HAZ粗晶区微观组织,粗大的奥氏体晶界清晰可见,在奥氏体晶界内部,二次转变生成BLF、板条贝氏体(LB)、AF和少量的粒状贝氏体(GB)组织,图中小黑点和短黑线为碳化物,而少量的大块带棱角的黑色相可能为M-A组元。图3(c)所示,粗晶区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在50μm左右,而普通低碳钢焊接后奥氏体晶粒在100μm以上。这是由于EH40船板钢中的Ti、Nb微合金元素与C、N元素形成微小的氮化物和碳化物粒子,如TiN、NbN、TiC等,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细小的第二相粒子能够钉扎原始奥氏体晶界,有效地阻止原始奥氏体晶粒长大。由于奥氏体粗化现象的有效制止,晶界增多,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在CGHAZ并没有发现太多的M-A组元,而发现一些AF,形成的贝氏体也比较细密。据研究报道,Ti、Nb微合金元素的存在,抑制粗大贝氏体的形成,促进AF析出及M-A组元的分解。M-A组元自身韧性较低,产生应力集中,易形成局部脆性区(LBZ)。AF晶粒细小,发生一次解理断裂裂纹的位移很小,裂纹扩展速率小。而且AF的晶界是高能量的大角度晶界,解理时跨越晶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使得AF具有很高的抗解理断裂的能力。因此EH40船板钢,即使高热输入和缓冷条件,其粗晶区仍具有较好冲击韧度。细晶区(图3d)和部分相变区(图3e)中,所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这两个区域相对粗晶区来说,没有发生过热引起的奥氏体晶粒严重长大现象,也没有生成贝氏体、M-A组元等脆硬组织,其冲击性能相对应与母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区是受焊接热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冲击性能最差的区域。2.4试验结果的分析垂直切断焊缝、抛光,在维氏硬度试验机上对焊接接头进行3kg载荷维氏硬度测试。图4中的硬度测试结果表明,HAZ的最高硬度出现在CGHAZ靠近熔合线处,其值为238HV,最低硬度出现在细晶区,其值为183HV,从试验结果来看没有出现明显的焊接软化区,这与拉伸试验时,断口位置远离接头现象相符。为了进一步分析粗晶区的显微(下转第19页)(上接第17页)组织,在该区域作显微维氏硬度0.1HV试验,测量的最高硬度值为259HV,远远小于350HV,推断此区域存在少量M-A组元,出现了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此结果跟微观组织照片结果相符合。3热影响区的相(1)焊接接头拉伸断口位置离焊接接头较远,表明在热输入为60kJ/cm的条件下,没有出现焊接热影响区软化现象。(2)低温冲击试验表明,热影响区中熔合区冲击值最低,为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混合断裂。距熔合线距离增加,冲击吸收功有增加的趋势,在距熔合线4mm处的冲击吸收功跟母材接近。(3)微观组织分析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在奥氏体晶界内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