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_第1页
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_第2页
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_第3页
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_第4页
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视角的农业发展问题一、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三个维度目标

人环境

管理主体:人二、农业发展的管理学分析之一

1、农业发展环境:自然:资源缺乏、人口众多

中国拥有世界农民人口的30%,却只有9%的耕地和5%的水资源。政治:城乡二元结构经济:资本、剪刀差、城镇化、WTO、新农村技术:传统、机械、化学、石油、转基因社会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社会价值观、民族文化2、人:农民、剩余劳动力、

农业企业家从社会稳定角度看,其一,以往历次危机中,广大农村地区都是国家经济实现“软着陆”的载体,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这个数亿劳动力的“蓄水池”的池底还没有被完全打破,不仅执政党的农村基本制度没有被改变

2·4亿农民家庭大多数还有“二亩三分地”

问题是80后谁来种地?农民的年龄偏高是全世界的现象,像日本的农民现在是最高的,美国农民也是50多岁,我们的农民也是很快的,后面谁来做农民?这样的收入水平没人做农民。现代化中不仅要看到自然、技术方面的可持续性,可能还要从制度角度出发,它的经济可持续性,如果一个产业没有经济可持续性所有的都谈不下去。人的素质不可超越。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的核心则是人的素质问题,它是从事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与现代管理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人员的素质差距比较明显。普遍存在着“三不足”(潜力不足、活力不足、动力不足)和“三低”(技术水平低、操作能力低、创新意识低)的问题。农民的发展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现代农业在确立路径、设计模式、制定政策,都必须紧紧围绕农民主体特别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小康这个核心来思考、来展开。3、目标: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中国于1956年提出“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苏联、美、加、澳技术、资本、排斥劳力欧盟的小农场和东亚的小农户为主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农业尽管实现了现代化,若没有政府补贴,在市场化和全球化条件下面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竞争几乎都要破产。发展中国家的教训与经验:

朝鲜与古巴的农业道路

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所遭遇的饥荒及随后的长期粮食安全困境是近年来最不为人所真正了解的农业现代化灾难之一。人们一般都意识形态化地归因于某种政权的统治,理由就是一个控制了一切的政府就必须为粮食的歉收负责。这掩盖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依赖农机和化肥的现代化农业产出水平必然受石油和化肥的供给能力的影响,只要突然地出现这些投入品短缺,产量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朝鲜是依照前苏联的“机械化+化学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农业的,进而形成了对技术、机械、石油、化学肥料以及杀虫剂等农业物资的进口依赖。在前苏联维持经互会体制时期,这种模式使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朝鲜在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实现了城市人口高达70%。但由于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随之是维持前苏联东欧内部换货贸易的“经互会体系”1992年解体,对朝鲜石油、农机设备、化肥和杀虫剂的供应突然急剧减少,而在传统农业生产力条件下靠30%的农村人口从事体力劳动却根本不可能养活70%的城市人口。古巴也曾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古巴面临的挑战甚至更大。在1989年以前,朝鲜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而据估计,古巴有57%的粮食要靠进口,这是因为其农业长期受殖民地种植园经济单一作物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尤其是其国有农业部门主要集中于食糖专业化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大生产。在前苏联解体和美国加紧禁运之后,古巴的贸易损失了85%,而其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石油等)减少了50%以上。在随后发生的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方每天的粮食配给量就是每人一根香蕉和两片面包。现在,古巴的农业包括有机农业、永续农业、城区菜园、畜力以及生物性肥料和害虫管理等多种形式,其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1999年,瑞典国会向古巴颁发了“优秀民生奖”(即人们所讲的“另类诺贝尔奖”)。中国农业现代化缺乏对中国大多数地区小农经济农业的弱势地位和潜在危机的真正理解,才导致了中国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追求前苏联大农场(集体农庄)模式,还是20世纪90年代追求美国大农场模式,都一度造成农业严重的不可持续,甚至已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却仍南辕北辙。(高产、高质、高效)发达地区都不种粮食(产业结构调整)2006—2007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中,几个粮食价格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中国都是人口大国愈益依靠国际市场保障粮食安全也就愈益造成农业主产品价格及其连带投入品价格的“天花板封顶”机制———国际大农场产品价格成为天花板价格并使得大农场国家天然占有定价权现代农业目标: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现代化大致有三个标准:首先,必须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其次,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民全面发展;其三,有利于农业生态平衡和国家食品安全。农业现代化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国家利益导向;第二,市场需求导向现代农业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技术、政策、管理等,乃至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多方面的多学科交叉问题。三、管理机制管理理论:管理机制的构成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的涵义。运行机制主要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运行机制的普遍性。任何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管理机制,是为管理系统运行提供动力的机制。所谓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动力机制主要构成动力机制的构成

内容作用原理利益驱动人们会在物质利益的吸引下,采取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政令推动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威,强制性地要求被管理者采取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以此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社会规律决定的社会心理推动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措施,对被管理者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和激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决定的约束机制

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四、农业发展的管理学分析之二1、现代农业生产运行机制现代农业模式三个异质性很强的不同类型:一是大农场农业,主要是前殖民地国家(美加澳为代表)因彻底殖民化造成资源广大而得以有条件实现农业规模化和资本化;政府对应提出的则是公司化、产业化的农业政策和推进农业全球贸易的话语权。二是小农场农业主要是前宗主国(欧盟为代表)因欧洲人口增长绝对值大于移出人口绝对值致使资源愈益有限而只能实现农业资本化与生态化相结合,并且出现60%农场由兼业化中产阶级市民兼业经营,遂导致一方面其农业没有自由市场体制下的竞争力而政府对应设立多种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与农业生态化高度相关的绿色社会运动从欧洲兴起。三是小农户农业主要是未被彻底殖民化的原住民为主的东亚传统小农经济国家(日韩为代表)因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而唯有国家战略目标之下的政府介入甚至干预———通过对农村人口全覆盖的普惠制的综合性合作社实现社会资源资本化,才能维持“三农”的稳定。迄今,对于农业外部性问题,世界上仍未见单靠市场机制就有效解决的先例———无论是“现代化农业”的负外部性,还是传统有机小农的正外部性,都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农产品价格中反映出来。农业组织化问题现代农业必须实现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主要是宏观区域布局上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而不是微观组织上户均种植规模或单位种植规模。事实上,并不是只有大业主集中搞几千亩、上万亩的园区或万头猪场,即“大园区、大业主”模式,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我们认为,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大基地、小业主”模式在生产组织层面,着力完善以专业合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把农民组织起来,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家庭适度规模种养殖,从而实现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2、现代农业发展动力机制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

2007年提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综合价值属性农业政策的重大转变,需要进一步探寻新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现代农业激励机制发展多功能生态化农业,除了要大力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外,还应配套其他的激励机制:

第一,在生产环节应考虑建立公共财政为主的生态价值补偿机制。这在理论上已无可争议,实践中的最大难点是政府如何克服与分散小农之间过高的交易成本。往往,在交易成本的难题面前,有自身利益取向的政府部门选择与产业资本和农村精英合作,一方面导致公共资源被“精英俘获”(课题组,2009),另一方面无法激励普通农户的环境意识,而生产者自我约束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是非常重要的。环。第二,在社会资源动员方面,可以考虑构建城乡之间的新型“公平贸易”框架,弱化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对原有产业资本主导的营销渠道的依赖,将过去产业资本占有的初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鼓励消费者的“环境友好型”购买决策,从而形成生产者—消费者—环境之间的多重正反馈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必然选择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行为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民现代化涉及众多因素。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考虑,农民现代化应该包括农民素质、农民收入、农民生活、农村生活条件和农村社会保障的现代化等。

(1)实施新农民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新农民培训计划,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新一代农民。建议在农村普及12年免费义务教育,对2010年12月年满40岁及以下农民,进行免费农业生产技术或劳务技术培训。

(2)实施农村小康工程,消灭农村绝对贫困。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的农村家庭,给予“爱心帮助”,包括发放年度小康券;提供教育帮助,包括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助学金;提供免费大病医疗保险,避免因病致贫的现象。

(3)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科学界定“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对其原居民实行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

(4)实施农村城镇化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具备条件的农村集镇,实施农村城镇化工程,按现代城市标准规划和建设。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涉农文件)1982—1986年,

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5个),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第一个是1982年的一号文件,主要就是解决包产到户姓“资”姓“社”的问题。明确认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其它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从此为包产到户上了社会主义的户口。

第二个是1983年的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进一步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批评了长期以来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而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还提出要实行政社分设的改革,为从政、社两个方面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辟了道路。第三个是1984年的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主要是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决定土地承包期从原定的3年,延长到15年。第四个是1985年的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主要是突破了原来的统购统销制度,为在农村扩大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作了大胆的尝试。

第五个是1986年的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在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抓好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后劲,作了重要的部署。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的问题

农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未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长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已经带来了严重后果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的问题

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趋于扩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第五个:2003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意见2003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生产经营收益问题剩余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农民的社会、政治权益问题农民组织化问题农业问题适合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选择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业现代化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问题农村区域三次产业结构问题

农村设施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问题

新型社区建设、政治结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乡村自治模式选择问题农村问题农村社会、文化卫生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城乡统筹、农村社会安全和有序发展问题

第六个: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民增收一是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二是全面推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第七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体内容。“三农”工作指导思想

第一,由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转变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由城乡二元发展转变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农”工作指导思想

第三,由对农民的“多取、少予”向“多予、少取”转变。第四,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第八个: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

第九个: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基本目标: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

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第十个

2008年1月30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主要内容:一、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二、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五、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