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_第1页
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_第2页
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_第3页
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_第4页
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意义…………………1(一)促进幼儿智力与人格素质的发展…………………1(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2二、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3(一)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具有局限性……3(二)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针对性……4(三)幼儿教师知识的匮乏………………4三、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训练的方法…………………5(一)通过以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培养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5(二)通过专业的音乐知识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6(三)通过选择广泛的音乐种类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6(四)通过传统打击乐活动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8参考文献………………………10大班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研究摘要: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各领域的重要目的。其中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式,音乐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活动等。打击乐活动在目前的学前教育艺术领域活动中是逐渐发展且较为主要的一部分,其本身的打击乐器有较强的亲身体验感及操作感,从而使幼儿的更方面感知觉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幼儿阶段又是培养其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在此阶段结合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十分合适与恰当的。本文通过观察幼儿打击乐活动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可运用的打击乐器、如何更好的进行打击乐活动及在生活中如何进行打击乐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关键词:幼儿;打击乐活动;节奏感一、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意义(一)促进幼儿智力与人格素质的发展1.培养幼儿合作与交流能力幼儿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培养其与他人之间的一种协作关系,使幼儿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并能够促进幼儿个人与社会凝聚力的结合。尤其是合奏形式的音乐,每名幼儿只演奏一个音,集体完成一首曲目,每名幼儿都是不可缺失的一份子,强调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2.培养幼儿创造与表现能力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好阶段。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中也培养了幼儿的表现能力,并且锻炼其反应速度。例如:律动活动的实践性比较强,幼儿的参与程度比较大,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创作与欣赏音乐的机会,启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力,使每名幼儿都可以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满足自我表现。3.培养幼儿身体动觉反应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如果动作不够协调,就不能较好的完成音乐需要展示的动作。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应将节奏活动与身体动作结合。譬如:利用敲击乐器锻炼幼儿的身体肌肉活动。同时,幼儿教育应是通过身体来进行的,人的身体、各项器官、以及神经系统都是进行教育的途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节奏感培养时,应该先解放幼儿的身体感官。4.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的节奏感培养活动中,以幼儿最熟悉的语言入手,能够使幼儿具有亲切感,并便于幼儿理解,降低其难度。在节奏感培养的训练进行结束后,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分享时,也可培养其语言的交流能力。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在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合作、总结活动中的问题,从而想出较好的解决办法。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幼儿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听音乐时需要想象力,并且,在表演音乐剧时也需要想象力,这些都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音乐节奏的游戏中能够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的灵活性,不限制在先前已经确定的结果中,保留想象,发挥想象。并且,幼儿在节奏游戏的学习和演奏中,幼儿需要不断探索,具有创造性。7.培养幼儿人格素质人格一般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一般来说,人格就是人的个性,是一个人普遍的做事模式,是体现一个人性格的一种范畴。陈鹤琴先生也认为音乐教育对幼儿良好性格与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会给幼儿带来愉悦的心情,陶冶幼儿的情操。幼儿的音乐活动也直接帮助着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老师进行教授的,但态度与情感是需要环境孕育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正是帮助幼儿良好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1.培养幼儿音乐识读能力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识读能力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是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做铺垫。在节奏识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童谣、打击乐器等方式进行学习,学习不同的节奏型的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比较容易的就掌握音乐的基本表达。2.培养幼儿音乐声响记忆力与内心听觉能力在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活动中,通过对各种节奏型以及乐谱的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中,幼儿将乐曲中的旋律、演奏形式等信息进行记忆。起初为短时记忆,随后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进行曲目的创编时,再次加深了幼儿对节奏的听辨能力。多次进行这种形式,对提高幼儿的声响记忆力和内心听觉能力更有效果。3.培养幼儿节奏感知能力要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应先掌握基本音乐概念与技能,譬如:音高与节奏。在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期时,应设计多样的节奏训练的内容,将各个要素相结合,扩大培养节奏感活动的范围,使幼儿在充分发挥其感知觉,感受音乐美,从而得到较好的节奏综合感知能力。4.培养幼儿节奏知识迁移能力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基础部分。通过节奏与乐曲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等活动的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歌唱与表演能力,提高幼儿对各种掌握的知识以及经验的总结能力,在探索中持续总结与累积解决问题的方法,慢慢地发展幼儿的节奏迁移能力。在幼儿园大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的局限性1.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与语言的结合幼儿在学习时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先熟悉乐曲整体再熟悉其旋律。因此,幼儿熟悉了语言部分后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比较迅速的阶段,利用好语言的形式会更便于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在实习时,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察,并且我与幼儿园的Q老师进行了沟通,我发现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很多都限制在音乐活动内部开展。但对语言与音乐活动的结合一般是没意识的。Q老师每一次进行的音乐活动,如果均与语言结合,大多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对结合的可实施性也局限于目前的活动模式、内容与水平,不能对语言与音乐两个因素的原理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联系进行分析。2.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实习时,在与Q老师、CC老师沟通时,两位老师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各种节奏,并且这些长短和强弱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表现。像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嘎”、切菜声、不同人走路的节奏都不一样。但教师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活动中,十分缺少通过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幼儿节奏感的这种方式。因此,幼儿的节奏感并没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3.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与幼儿情绪感受的结合实习期间,Q老师还主动搜索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通过Q老师与CC老师的探讨,就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要点达成了一些共识。音乐节奏感作为个体对音乐节奏的主观体验,虽能通过外显行为表现,但最终强调幼儿对不同音乐节奏的情绪感受。一次完整的音乐活动不只是唱歌、跳舞,还可以包括声势、律动、欣赏和打击乐等多种活动内容,音乐教学也应当在气氛热烈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在可控范围内让幼儿尽可能地动起来。但日常Q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中,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幼儿的情绪与音乐的结合,也没有想过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与其情感体验相结合。Q老师和CC老师看过那些视频后オ发现,原来培养好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对幼儿情绪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Q老师说:“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所用到的教学方法,仔细想想,很多地方都没有处理好。”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针对性1.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针对性的活动实习期间,我询问Q老师和CC老师,N园是否有专门针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活动时,两位老师们回答得模棱两可。Q老师说:“一般是用不同节奏的音乐训练幼儿的习惯。比如,《睡眠曲》的节奏比较慢,用来提示幼儿睡觉;反之,用一些节奏较强的音乐提示幼儿去进行下一项活动。”Q老师也举例说了一些事例,“在户外活动时,只要放《大雨与小雨》,幼儿便能马上集合,提高了效率。”因此,N园大班教师将不同节奏的音乐渗透进幼儿的生活中,用来训练其进行各种活动。而且,在幼儿园时,N园大班幼儿也会自己制作一些小乐器,比如:将绿豆放进小瓶子中,作为打击乐器。虽然这些都能影响着幼儿的音乐感知,但却缺少针对性。2.幼儿园大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缺少针对性的音乐素材据我对N园所实习的班级中的观察,活动区域出现的音乐素材种类较多且较乱,不成体统,节奏感培养的效果自然也不够明显。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中,首先应选择节奏明显的曲目,幼儿较易听出并做出反应,尽管乐曲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安静的,但幼儿都能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其节奏;另外,音乐素材的选择也应规范专业,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使用。音乐素材较完善才能使得幼儿更好的投入到音乐中,利用素材进行学习与感受。幼儿教师知识的匮乏1.教师对音乐节奏感概念的模糊混淆通过和实习班级的Q老师和CC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Q老师和CC老师对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核心概念不是很清晰。我询问到她们时,她们的回答很模糊,似答非答。我认为教师只有在清楚了什么是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有效的培养方法。Q老师和CC老师在阅读相关资料后,记录下对概念的理解,并和我进行了沟通。Q老师说:“之前认为节奏是一种天赋,所以视幼儿舞跳的好、歌唱的准为节奏感好。现在明白了幼儿的节奏感是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进行培养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节奏,音乐节奏仅仅是一部分,幼儿在指定的音乐情境中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体验、记忆、模仿与创造等行为都是幼儿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表现,它包含了认知、情感与技能多个方面。”2.教师的理论知识不够充实实习期间我去帮助别的班级的老师准备教具时,我又询问了那位老师关于节奏感概念的问题。我发现,这位老师不仅是对节奏感概念模糊而且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知道这个概念。我认为专业要求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要有成体系的观念,并且始终揣摩推敲。同时教师要具备各种专业的能力,譬如:对音乐素材的分析与提取的能力,依据音乐内容设计游戏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与音乐表演的能力等。不能仅仅只有技能而不充实理论,技能的实践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三、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节奏训练方法(一)通过以幼儿为主导,教师引导培养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1.打击乐活动游戏化训练的意义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应从适合幼儿的游戏方式进行,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比如:表演游戏是表现人物的情绪情感;模仿游戏的“请你跟我这样做”;竞赛游戏“丢手绢”,一边歌唱一边走。以上各种游戏都可以作为设计音乐游戏的一种思路,并且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游戏变成让幼儿能够始终喜爱的游戏形式。因此,无论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够使幼儿有好奇心并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都可以成为幼儿活动“游戏化”的方式。2.打击乐活动游戏化训练的实践游戏化的幼儿园打击乐活动通常不是从倾听音乐开始进行,而是从表演开始,这种游戏型的表演可以是故事,但最后一定要停在身体动作上。起初没有乐器进行演奏,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来熟悉曲目,随后进入打击乐演奏。3.打击乐活动游戏化训练的分析与总结游戏化的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音乐曲目,不管是歌曲游戏化,还是乐器游戏化,其方式均与欣赏活动一样。欣赏活动中的身体动作表演在音乐表演中的起初阶段进行,最后进入到演奏。首先是游戏化还原教学,其次是游戏化提升教学。(二)通过专业的音乐知识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1.感知觉相结合训练的意义音乐感知力是一种辨别能力,它既包含辨别音色与音高等能力,也包括体验与感知的听觉能力。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学习的一种基本的能力。2.感知觉相结合训练的实践选择一首歌词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主要打击乐器是鼓。起初教师敲击大鼓小鼓,吸引幼儿的听觉,并且让幼儿想象运动会时的场景。随后,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有何不同。通过教师分别敲击大鼓和小鼓的鼓面,引导幼儿说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强弱有什么样的改变,从而使幼儿对乐器鼓产生好奇。教师同时也可以交替着、有节奏地敲打大、小鼓,大鼓的节奏为“咚咚”,小鼓的节奏为“咚咚咚”,不断地向幼儿渗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型,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激发幼儿用不一样的力度展示鼓声的强弱。随后,幼儿在自己打鼓时可以更直观地借助联觉感受节奏。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节奏图片,让幼儿自行排列,在排列过程中幼儿便很自然的创编出一组节奏。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用打鼓的方式来演奏这组节奏,借助联觉既让幼儿感受到了节奏,又促进了幼儿创编节奏的能力。3.感知觉相结合训练中教师应注意的方面教师可以将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分为两组,两组幼儿进行交替演奏,从而使幼儿利用自己的听觉、视觉等其它感知觉感受强弱节奏带来的音乐色彩的变化。同时,教师在组织此类感知觉相结合的训练活动时,要注意在引导过程中将自己的说话音量放低,给幼儿充分的空间去体会节奏起伏的变化,从而加深幼儿的体验过程感受,对节奏与旋律产生深刻的印象。(三)通过选择广泛的音乐种类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1.民歌打击乐活动训练的意义民歌的内容表现为民歌题材的丰富性、真实性、通俗性;民歌歌词的朴实性、情境性、天真性、地方特有的风情性,以上民歌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容美为幼儿的审美提供了丰富的感知体验以及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审美想象。民歌的形式表现为民歌丰富多样的曲调变化、快慢变换的节奏变化以及张弛动态的旋律。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幼儿能够认识几种普遍的民间打击乐器,如:腰鼓、锣、铍、手鼓、双向筒等。同时,试着用自然自制乐器能够加强协作表演的意识。并且,幼儿能够深入感受民歌的美,发展幼儿初步的民族情感大班幼儿音乐感受力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记住更多歌词,音准也有很好的发展,更喜欢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了一定的创造力、改编创编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各种类型民歌活动都应该开展,包括专门的民歌音乐活动和滲透性的民歌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幼儿的民歌年龄阶段教育特点应该作为制定民歌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2.民歌打击乐活动的实践准备《小草地》音乐、图谱一份、铃鼓、沙锤,教师运用游戏导入,让幼儿跟随音乐入场,边拍手边跺脚。熟悉乐器,随后进入节奏练习。教师出示鼓、沙锤,让幼儿自己玩一玩,探索不同的玩法。听乐器,让幼儿自己试着跟着音乐节奏打击乐器,自由演奏。幼儿看图谱,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谱进行打击乐练习,进行集体演奏。随后进行多形式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组表演。所有幼儿一起表演《小草地》打击乐,喜欢跳舞的幼儿,可以自由舞蹈。一起感受民歌打击乐的美妙。3.民歌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应具备的技巧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改编民歌。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有以下特征: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性,幼儿理解事物的本质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和自己动手操作;动作的发展主要为大肌肉的发展,这促使幼儿不知疲倦的从事各种类型的活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词汇量迅速增加,已经能过掌握各类词汇,乐于与人沟通;这个阶段幼儿特别喜欢玩各种类型的游戏,这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在改编歌词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能力以及需要等身心发展特点,这样オ能充分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融入民歌活动。通过以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为依据对民歌进行改编,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学习思维方式,这样的歌词对幼儿来说更有趣的和易于识记,幼儿能够迅速融于这样的民歌音乐活动;另一方面,幼儿能够从这样欢快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这对幼儿来说是新奇的。其次,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改编民歌。不同的地域有着蕴含其独特文化的民歌,有些民歌的传唱可能对孩子的常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孩子不了解歌词内容势必会让其学习这首民歌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幼儿教师在将其他地区的民歌引进的同时可以将歌词内容稍作修改,改为幼儿耳熟能详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更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民歌的兴趣。(四)通过传统打击乐活动进行幼儿节奏感训练的方法1.通过小型打击乐器训练一是通过发掘乐器本质的音色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节奏与音乐中的时值,三角铁持续的音值较长;铃鼓的表演音效可以随时变化;沙蛋又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散响类乐器;木盒的声响具有颗粒性。沙蛋对应四个十六分音符、木盒对应前八后十六音符、铃鼓对应前十六后八音符。选用一首具备这三个节奏型的儿歌,幼儿通过数拍子就可以完成儿歌。二是要发挥打击乐器可以训练节奏感的能力,沙蛋虽然比较受幼儿的欢迎,但却不是理想的训练幼儿节奏感的工具。可以让幼儿用手敲击鼓面演奏点状的节奏,得到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找到三个动物形象卡片,如小兔、小猴、小鸡,其中小兔用手张开的手势敲击鼓面,小猴用拳头的手势敲击鼓面,小鸡则可以摇铃。不同的表演方式可以锻炼幼儿肢体的活动,还使幼儿对一种乐器有了不同的操作形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2.通过无节拍的节奏变换打击乐器训练节奏快慢、强弱的变换是节奏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时间和力度也是构成节奏的两个不可缺失的主要关系。幼儿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强弱、快慢的节奏,像火车的声音、说话的音量有小到大等。使幼儿使用打击乐器之前应先让他们有个熟悉乐器的过程,将各种类型的乐器拿出来让幼儿先进行熟悉,如木鱼、沙锤、手鼓等,让幼儿尽量选择可双手拍击的乐器类似于拍手,比较方便幼儿掌握。随后,以故事或者游戏的形式进入活动,将他们新得到的打击乐器起一个新的名字,幼儿便会自己尝试去探索这个“新伙伴”的用途。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的积极的点,鼓励幼儿去试着看看这些乐器能发出什么声响。有的幼儿可能会在鼓面上用手划来划去,有的可能会用沙锤到处的敲等。这是教师应制作一个方便使用、可以伸缩的玩具,缩起来时幼儿就看不到玩具了,伸出来时,玩具会随着拉伸的快慢而快或慢的出现在幼儿的面前。(玩具的选择要是幼儿比较熟悉的)随后,一位教师将幼儿的“新朋友”以不同的快慢程度来回的收缩,另一位教师依据收缩的速度打击出强弱或者快慢的节奏,“新伙伴”在消失的时候表演就停止了,节奏的快慢或强弱变化与“新伙伴”出现和消失时的速度相联系。幼儿了解后当他们的“新伙伴”出现时,幼儿可敲击手中的打击乐器,等“新伙伴”消失了,幼儿马上停止,整个过程使幼儿的打击乐器的声音就会出现从慢变快或者从弱到强的节奏。可以反复操作,让幼儿完全的体验这种节奏感。3.通过语言文字打击乐活动训练这一类训练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从而模仿语言的长、短音。例如,金属类乐器有延续音,可以用来模仿语速慢的语言;而木质类的乐器比较轻短,可以用来模仿语速较快的语言;鼓类和散响类声音不太适合运用在语言节奏中。语言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尽量选择幼儿比较了解、熟悉的内容,并且要尽量形象生动的语言。譬如,字和词的选择可以选择熟悉的小伙伴的名字或者小动物的名称等;句子可以选一些幼儿比较清楚的儿歌,类似于《小老鼠上灯台》等。4.通过肢体打击乐活动训练在这类节奏训练中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声势动作相对来说适合幼儿进行操作,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方便幼儿学习其他节奏相关内容。幼儿可以将身体上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音高,可以使幼儿直观的区别音高。例如,双响筒敲击出来的声音是一高一低的,幼儿很难进行分辨,但可以在敲击短筒时拍打肩膀,长筒时拍打大腿,从而帮助幼儿更直接的理解声音的高低。还可加入游戏或儿童故事,搭配合理的解说,使得每个声势动作都能与对应的打击乐器的表演内容结合起来。例如:拍手代表敲鼓,跺脚代表三角铁等。可先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之后幼儿独立进行。同时,幼儿的身体也可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身体做出一种节奏型,再用打击乐器敲击出这种节奏型。譬如,跺脚做出某个节奏,用打击乐器仿照出这种节奏。图1像图一中,第一小节拍四下手,第二小节拍两下大腿。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第二小节变化时的表现,能否完成并准确完成。帮助幼儿感知不同节奏的变化。5.通过噪音打击乐活动训练这类打击乐不仅能增强节奏感,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手和口的协调能力,但是却是和念儿歌是区别开来的。噪音打击乐活动是模仿声音的节奏或内容,比如说:“哒哒哒,喵~”,而念儿歌是朗读。模仿声音学习节奏是一种新的模式,例如,将两个八分音符比作小鸟,则是“吱~吱~”,并且幼儿只需要模仿声音而不需要做动作。随后,将这些模仿的声音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加强记忆节奏型。这种类型的训练只适合模仿节奏,不适合学习节奏型,多以加强节奏感为主。6.通过生活打击乐活动的训练幼儿学习不同的节奏型,难免会觉得无聊,无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转变为学习节奏的素材,如幼儿经常玩的玩具或者生活中的日用品等。可以放置两个纸团和一个横着放置的吸管用来展示一段关于短-短-长的节奏,幼儿运用起拍手的方式时就是,12拍手,34拍空。将某个反复的节奏片段应用到音乐中,加强幼儿的节奏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多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用品来制作乐器,幼儿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可以较快的掌握所学内容并且易于幼儿的操作,从而训练节奏感。生活中可以制作成类似鼓类的乐器有水桶、脸盆等,有较大空间的用品;可以将桶内或者空瓶内装入一些绿豆、红豆等,用来制作成类似散响类的打击乐器。因为不同的音色可以使幼儿模仿出不同的且比较真实的打击乐器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这些自制的生活打击乐器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带着这些好奇更好地进行节奏感训练。设计此类打击乐活动的节奏训练时,还要通过高中低三种音来进行节奏的训练。高音部比较适合敲打比较稳定节奏的节拍;低音部比较适合敲打曲风较为固定的节拍;中音部就是比较基本的节奏型内容,这样的节奏训练就更加的真实且有趣,对于幼儿来说还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对于其节奏感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参考文献:[1]史凤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3.[2]胡云霞.如何在音乐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J].北方音乐,2018,9:2-3.[3]包惠芬.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4.[4]林怡君.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1-6.[5]万磊.浅谈幼儿打击乐教学活动指导策略[J].黄河之声,2018,10:2-3.[6]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0-120.[7]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8-159.[8]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1-133.[9]刘瑜.儿童音乐节奏训练的探究[M].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7:36-39.[10]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0:51-55.StudyontheCultivationofRhythmSenseinPercussionMusicActivitiesofLargeClassChildrenZhangZhi-yuanAbstract: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children'sbodyandmindisanimportantgoalinallfieldsofpreschool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