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策略_第1页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策略_第2页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策略_第3页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策略_第4页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主动采取措施优化教学实施和作业设计。然而,结合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布置的劳动实践作业并不符合劳动教育实施需求,故而教师应当积极推动“双减”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性、趣味性且具有丰富意义的劳动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一、“双减”概述“双减”指的是通过优化教学实施和作业设计、规范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等手段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与课堂辅导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外生活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现自身发展。“双减”理念是“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产物,其本质在于减负提质,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等手段减轻学生的压力。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落实,“双减”理念逐渐融入各项课程的教学实施与作业设计中,对初中阶段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故而文章针对如何将“双减”理念进一步融入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中展开探讨。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的重要性首先,丰富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兴趣。在“双减”理念指导下优化劳动技术作业设计能有效增加作业类型,使劳动技术实践作业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作业,以更加高效的状态完成作业,感受劳动的乐趣及其带来的充实感、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其次,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在传统的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新时期的初中教育事业发展应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育人实践中,劳动技术实践作业在劳动教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故而优化作业设计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和学校的育人效果,使学生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并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水平,实现综合发展。再次,促进劳动技术课程教师的职业发展。优化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对初中劳动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作业设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劳动教师需要主动改革作业设计观念,整合作业设计所需资源并参考成功的设计案例,确保设计出的实践作业符合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符合学生发展所需,而这也为劳动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最后,推动立德树人在初中阶段教育事业中的落实。在新时期的初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而优化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学生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劳动实践作业并为之尝试,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实现劳育、德育协同开展,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三、“双减”视域下初中劳动实践作业设计存在的短板(一)实践作业目标有待优化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作业目标对教师设计的作业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发展情况。但结合目前状况来看,一些教师在布置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并未设置全面的目标,致使学生只是单纯掌握有关劳动的理论知识,习得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没有实现思维品质、情感价值等层面的发展。究其原因,教师对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定位不准,没有意识到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多重促进作用,在布置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依旧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指导,最终形成的作业目标必然无法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故而劳动技术实践作业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二)作业内容脱离实际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密切关联,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只有贴合生活、切合实际,才能让学生深度融入劳动,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但在现阶段的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过程中,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思路,无从下手,反而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扰和压力,并不符合“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提质的要求。(三)作业类型相对单一现阶段,一些教师布置的劳动技术实践作业以单一类型的作业为主,如家庭作业、社会作业或校园劳动实践作业。一方面,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劳动作业的兴趣;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执行作业任务,缺乏主观层面的思考与劳动体验,未能实现情感价值的发展。与此同时,单一类型的劳动实践作业容易消磨学生兴趣,这就背离了“双减”的初衷。因此,如何丰富作业类型并推动不同类型作业相结合应当成为劳动教师关注的重点。(四)劳动作业针对性不足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劳动能力、思维认知和情感价值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初一阶段的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孩子气,对劳动作业中的任务执行能力不强,而初三阶段的学生则能较为妥善地执行任务,完成劳动作业。与此同时,学生所学的科目也存在一定差异。许多地区的初中学校在初二阶段完成地理、生物两科的会考,初二开始学习物理,初三学习化学。故而不同年级学生所学科目具备明显差异,但教师在布置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并未突出这种差异。四、基于“双减”理念的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优化研究(一)把握作业的价值定位,实现作业目标关照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此,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价值定位应当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形成正确劳动观念的作业。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劳动概念,但对具体的劳动形式认识不足,无法将抽象的劳动概念与具体的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故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重要定位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实现身心协同发展、手脑并用锻炼。其次,这是提升学生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的作业,需要通过劳动技术实践作业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要让学生主动运用劳动技能完成作业任务,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其劳动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最后,这是促进学生劳动精神发展的作业,要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态度,形成团结协作、创新实践等精神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正确看待劳动。在找准劳动技术实践作业价值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科学设置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劳动技术实践作业发挥其应有价值。以“义务植树”这一专题的劳动实践作业为例,作业目标主要包括下述多个维度。首先,劳动观念维度。例如“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植树”或“植树的意义是什么”,主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种植树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劳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做到认同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对接下来的植树实践充满期待。其次,劳动能力维度。例如“了解植树的具体流程”“掌握常用的植树方法”“思考如何提升植树效率以及树苗成活率”等,让学生在参与植树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植树的方法与技能,懂得如何植树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水平。再次,劳动品质维度。要求学生在参与植树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同学通力协作,顺利植好每一棵树,教师可通过布置小组植树任务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驱动。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应当完成固定数量的植树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劳动品质。最后,劳动精神维度。重点在于让学生表达自身的植树实践感受,能够感受植树的意义与价值。例如“通过植树实践,你有哪些感受”“谈谈你对植树实践的新认识”以及“你认为你在植树的过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参与劳动以后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意识到劳动的辛苦与意义,形成认同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精神品质。此外,劳动教师应当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设计和布置劳动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坚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多元发展需求,而后与各单元的主题相结合,找到学生需求与单元主题之间的衔接点,使作业目标更科学、合理,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基于劳动教育生活性特点,推动现实生活融入作业设计中劳动教育具有突出的生活性特点,而且劳动实践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故而教师应当基于这一特点,推动“双减”理念融入劳动实践作业设计中,重点突出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产生更小的作业压力。例如“义务植树”这一单元主要讲解植树的意义、流程、方法、措施和注意事项,但其背后反映的本质是人类要保护生态、爱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实际来看,生活中有许多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象,而且学生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故而教师可以布置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信息、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常见的生活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让学生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来并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措施付诸实践,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拍照等方式记录。教师布置作业以后,一些学生选择用淘米水拖地、用洗菜水浇花,这些都是常见的生活化生态保护措施。而且让学生参与拖地、洗菜等家庭劳动实践,他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清洁各类地面污垢,掌握了不同蔬菜的择洗技巧,提升了劳动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主动参与家庭劳动能使其父母关注到孩子的成长,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学生往往具备更为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意味着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的深度发展。(三)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实现多类型劳动作业融合设计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但现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开展,家庭教育发挥的作用较少,而社会教育几乎不发挥任何作用。因此,在设计劳动技术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劳动教师应当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协同理念为指导,推动家庭劳动实践作业、社会劳动实践作业与校园劳动实践作业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专题以后,教师将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列举家庭和校园中分别有哪些事情属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范畴,而后让学生思考两种情形下的异同点。学生指出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而在校园生活中则要维持好个人区域卫生,避免乱丢纸屑、塑料等垃圾。经过进一步的思考分析以后,学生指出两者的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维持个人卫生,以及保持自律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学生指出在校园生活中,只凭个人的努力难以使整个班级、整个校园保持干净整洁,需要全班乃至全校同学一起努力,才能为其学习营造干净有序、健康卫生的环境,而这需要每一位同学都积极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又例如学习“我们生活的社区(村庄)”这一专题以后,教师将家庭劳动实践与社会劳动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仔细思考并辅助实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协同邻里共建和谐社区,实现家庭和谐与社区和谐相统一,也能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四)关注学生个体阶段差异,推动跨学科劳动实践作业设计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年级存在明显差异,在“双减”视域下的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设计应当突出这种差异,实现劳动实践作业设计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例如在学习完“五泉山——活的课本”这一专题以后,教师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或“保护自然”为主题布置劳动技术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在上述作业中,教师融入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部分知识,而后让学生结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节所学知识,通过网络查询、电话访谈、实地调研等手段获取本地生态保护以及物种数量、物种类别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对信息加以整合利用,了解本地生态保护现状以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付诸实践,提升自身的劳动水平与社会实践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