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模板_第1页
动态分析模板_第2页
动态分析模板_第3页
动态分析模板_第4页
动态分析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标准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格式的通知〔单元〕动态分析等三个局部〔分析内容及格式见附文。生产骨干主要侧重于井组动态分析;基层队技术人员主要侧重于区块〔单元〕动态分析。3单井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主要包括油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2、动态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对应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10—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井下工具、井身构造〔井身轨迹〕等。二、分析内容1、日产液量变化;2、综合含水变化;3、日产油量变化;4、压力变化〔静压、流压、生产压差〕变化;5、气油比变化;6、对应注水井注水力量变化;7、深井泵工作状况;8、措施效果评价等。三、分析步骤1、概况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3、主要动态变化首先总体上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以下内容。日产液量变化变化态势:主要分析日产液量在分析比照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判定变化的标准〔推举〕为:50t,波动幅度在±8%;12%;20%;10t,波动幅度在±30%;假设日产液量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日产液量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产液量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日产液量呈下降态势。日产液量变化缘由分析日产液量上升的主要缘由有:①油井工作制度调整;②对应油井注水见效;③作业及技术措施的效果;④井下封隔器失效及套管破漏;⑤加药热洗的效果;⑥地面计量器具及流程管线影响等。日产液量下降的主要缘由有:①工作制度的调整;②井下深井泵工作状况变差〔如:漏失、结腊、堵塞等;③油层受到污染〔洗井、作业、开采等过程中产生微粒运移、水锁、润湿反转等;④油层出砂导致砂埋;⑤地层亏空导致能量下降;⑥技术措施效果;⑦地面计量器具及流程管线影响等。影响日产液量变化的根本结论综合含水变化含水变化的主要态势:主要分析综合含水在分析比照阶段呈现的变化趋势〔要求绘制运行曲线变化降三种态势。判定变化的标准〔推举〕为:80%,波动幅度在±3%;60-80%之间,波动幅度在±5%;10%;20%,波动幅度在±20%;假设综合含水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含水运行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含水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含水呈下降态势。综合含水变化缘由分析综合含水上升的主要缘由有:①注水效果〔留意:要结合产、吸剖面分析有无单层突进;结合邻井含水状况绘制水淹图分析有无平面指进;结合地层压力状况分析有无超注;结合水井吸水力量变化及注水井验封测试报告分析注水井有无封隔器失效状况等;②边水、底水侵入加快〔重点分析工作制度及生产压差合理性。如生产压差过大可能导致含水上升加快;③作业及技术措施的效果;④井下封隔器失效及套管破漏等;⑤作业、洗井等入井液导致水锁现象等;⑥其它影响因素。综合含水下降的主要缘由有:①注水效果〔留意:要结合注水井分注及测试调配分析单层突进是否缓减、结合邻井调整分析平面指进是否缓解;结合地层压力变化分析有无欠注等;②技术措施效果;③套管破漏、管外窜等导致生产厚度增加;④深井泵工作状况及工作制度变化〔如:漏失、参数调整等影响〕⑤油层出砂砂埋;⑥其它影响因素;影响综合含水变化的根本结论日产油量变化主要依据日产液量及含水变化综合分析日产油量变化态势及影响变化的主要缘由。压力变化压力变化态势:主要结合测压数据及动液面〔折算流压〕测试分析地层能量状况,其中静压每半年分析一次、流压每月分析一次。压力变化态势主要有三种:上升、平稳、下降。判定变化的标准〔推举〕为:0.8,波动幅度在±3%;0.6-0.85%;0.4-0.68%;0.4,波动幅度在±10%;假设地层压力水平及变化处于上述区间的可以判定地层压力水平平稳;高于变化幅度可以判定地层压力水平呈上升态势;如低于变化幅度则判定地层压力水平呈下降态势。压力变化缘由分析地层静压变化主要考虑注采比是否合理、自然能量发育及利用状况等,其主要用途是分析地层供液力量状况。流压变化主要用于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及评价油井生产压差的合理性等。气油比变化重点对高油气比生产井及变化特别的油井结合地层能量状况、动液面、示功图等变化分析有无地层脱气现象。注水力量状况变化在准确校验注水计量器具根底上,录用注水指示曲线及分层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注水井吸水力量变化。根本态势:主要有吸水力量增加、吸水力量不变、吸水力量变差等三种形势缘由分析吸水力量变好的缘由:①储层经过措施改造;②井筒状况不正常〔如套管破漏、井下封隔器失效等;③单层突进加剧〔结合油井含水、液量变化进展综合分析吸水力量变差的缘由:①储层受到污染〔如洗井不当、水质不达标、地层结垢、五敏性;②井筒状况不正常〔如井筒结垢、水嘴堵塞等;③近井地带产生憋压现象〔主要在低渗区块中较为常见;深井泵工作状况、技术措施效果——主要在分析日产液量变化中阐述4、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存在问题①地层能量是否得到有效补充和充分利用〔注采是否平衡、地层压力水平保持状况等;②储层是否存在问题〔出砂、污染等;③井筒状况是否存在问题〔套管变形、腐蚀、破漏、窜槽、封隔器失效等;④注水井注水存在的问题〔吸水力量、分注等;⑤产吸剖面是否对应、层间动用是否均衡等;⑥油井工作制度是否合理〔生产压差是否合理、有无提液或掌握含水的必要、有无气体影响、供液缺乏等现象;⑦井下深井泵工作状况是否存在问题〔漏失、结腊、堵塞等;⑧地面集输系统、污水回注系统等是否存在制约生产的因素。生产潜力分析①动态调配水及分层注水的潜力;②储层改造潜力;③卡堵水潜力;④纵向上层间接替的潜力;⑤优化油井工作制度潜力;⑥加强治理的潜力〔加药、热洗等;⑦提高机采效率及泵效的潜力;⑧地面流程改进与完善的潜力。5主要依据分析出的问题及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工作建议。井组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油水井所处区块、构造位置、开采层段〔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射孔厚度、射孔弹型、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2〔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3、生产测试资料:油井饱和度测井结果〔C/O、PND_S、硼中子、钆中子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油水井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井间干扰试井资料。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构造〔井身轨迹〕等。二、分析内容1、注采井组连通状况分析;2、注采井组日产液量变化分析;3、井组综合含水变化;4、日产油量变化;5、压力及压力场〔静压、流压、生产、〔;9、井组调整效果评价等。三、分析步骤1、井组概况2、开采历史〔简述〕3、分析内容首先总体上阐述井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注水井注入力量变化,并分析影响的缘由。重点单井动态变化及缘由分析〔参见单井动态分析〕井组开采效果的分析评价井组连通状况分析〔油层栅状连通图成果表、小层平面图等,初步建立注采井组空间三维立体模型。②绘制小层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等值线图,进一步建立储层模型。注采平衡状况分析①注水量是否满足配注要求100m3/d,波动幅度±5%;10%;30-50m3/d15%;30m3/d,波动幅度±20%;②注水层段是否依据分层注水要求进展注水能量保持及注水利用状况①注采井组存水率地下存水率=〔累计注入量-累计产水量〕/累计注入量×100%;②注采平衡状况注采比:=井组累计注水量/〔井组累计产油量×体积换算系数+井组累计产水量;③地层压力平衡状况〔包括地层平均压力水平的变化状况、不同油井之间地层压力水平的平衡状况。、开采效果评价况,进一步分析油层水淹状况、查找剩余油富集区。有条件的留意利用小层产吸剖面绘制不同小层的水淹状况图,可以使分析更为准确);③井组内油井纵向上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平衡,有无单层突进现象;④井组内油井层内水淹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层内分段水淹特征〔结合电测曲线及储层沉积相进展分析,采油队可以不分析;⑤注采井组综合评价〔采油队主要依据产量、含水、地层压力水公平指标进展判定〕注水效果好: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上升、含水上升较为缓慢;有肯定注水效果:油井产量、油层压力稳定或缓慢下降、含水呈上升趋势;无注水效果:油井产量、油层压力下降明显、气油比也上升明显;注采不合理:油井很快见水且含水上升很快、产量下降快,存在明显的注水优势方向或单层突进现象。4、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存在问题①注采对应状况是否正常合理〔是否存在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等现象;②注水井工作是否正常〔吸水力量变化、分注状况变化等;③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④井组层间动用状况是否均衡〔有无单层突进、两个剖面不对应状况;⑤平面上水线推动是否均匀〔有无优势水驱方向、采油强度是否均衡;⑥油井有无不正常生产〔参见单井分析;潜力分析①井网调整的潜力〔;②注水井分注及动态调配水的潜力;③油井技术措施潜力〔卡堵水、酸化、压裂等储层改造;④井组内不同油井生产工作参数的调整潜力;⑤井组日常治理的潜力〔加药、热洗等。5主要依据分析出的问题集潜力提出切合实际的调整工作建议。区块〔单元〕动态分析模板一、收集资料1、静态资料:主要区块所处区域位置、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注采对应状况以及连通状况、储层物性〔电测解释成果: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及有效厚度等。2、动态资料:区块〔单元〕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压力〔静压、流压、注水井注水量及注水压力、气油比等。产液剖面测试成果、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成果、注水井分层测试成果、示功图、动液面、地层测试资料、油气水性分析资料、流体高压物性资料〔如密度、粘度、体积系数、饱和压力、原油组分分析等、井况监测资料〔井温曲线、电磁探伤、井下超声波成像、多臂井径、固井质量SBT。4、工程资料:油井工作制度〔泵径、冲程、冲次、泵深、井下生产管柱组合及下井工具、井身构造〔井身轨迹〕等。二、分析内容1、开发状况的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等。2〔存水率、注水量、分注合格率、水质状况、水线推动状况、水驱采收率、含水上升率及含水上升速度、油砂体〔砂层组〕水淹状况等指标的合理性。3、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单元总体平衡状况、纵向上分小层注采平衡状况、平面上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等。4、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注采系统的调整、层系的调整、油水井工作制度的调整、储层改造、油水井措施等。三、分析步骤1、概况主要阐述储量探明及动用状况、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状况、油井数、开井数、日产液、日产油、含水、采油速度、注水井开井数、注水量、注采比等。2、开发指标的分析评价主要分析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平均单井日产液、平均单井日产油、采油速度、注水量、自然递减、综合递减含水上升率等开发指标与打算部署之间的差异。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3、主要动态变化及开发调整效果分析评价首先总体上阐述近期区块〔单元〕日产液、日产油、含水、压力等变化态势,简要分析变化的缘由。分析重点井组动态变化,简要阐述分析变化的缘由〔具体参见井组及单井动态分析。开发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水驱状况〔注水单元:①水驱掌握程度,定义为油井中与注水井连通层的厚度与射开的总厚度的比值〔厚度指有效厚度,如无有效厚度可用砂层厚度作为参考。②水驱动用程度,定义为测试的油水井全部吸水、产液层厚度与总测试厚度比值〔厚度指有效厚度,如无有效厚度可用砂层厚度作为参考。③水驱指数〔或存水率〕其中:地下存水率=〔累计注入量-累计产水量〕/累计注入量×100%④注水量、分注合格率、水质状况等其中: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井流压-注水井静压〕注采平衡及压力平衡状况〔注采单元〕①单元总体注采平衡状况②纵向上分小层注采平衡状况③平面上注采平衡状况及压力场分布状况等水淹状况状况,进一步分析油层水淹状况、查找剩余油富集区。有条件的留意利用小层产吸剖面绘制不同小层的水淹状况图,可以使分析更为准确);水驱效果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图版法、含水上升与理论曲线比照等方法评价分析区块〔单元〕水驱开发状况①水驱采收率〔主要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分析采收率状况,使用时要求油藏综合含水高于50%;②含水~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与图版进展比照来进一步分析水驱状况;③含水上升率及含水上升速度其中,含水上升率=〔阶段末含水-阶段初期含水阶段的采出程度;④运用相渗曲线及分流量曲线分析含水上升的合理性〔方法:利用分流量曲线回规出理论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再与区块实际含水上升运行曲线比照,进而分析含水上升是否合理。稳产或递减状况。4、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分析的关键是储层非均质性、开发方式的不均衡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