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C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卷c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啜泣(chud)角色(jiSo)踱来踱去(du6)

B.祈祷(加0)眼翳(yi)前仆后继(pd)

C.贮蓄(chii)羁绊(ji)人声鼎沸(ding)

D.虐杀(nde)翩然(pian)不省人事(xlng)

【答案】D

【详解】

A.角色ju6

B.前仆后继pu

C.贮蓄zh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答案】D

【详解】

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

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

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二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

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

的生活。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

人。

A.轻快点缀感慨

B.轻盈连缀感慨

C.轻盈点缀感染

D.轻快连缀感染

【答案】B

【详解】

“轻快”指(动作)不费力。“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与“柔曼”搭配,选用“轻盈”更

合适。“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连缀”的意思是联结。与“生

活”搭配,选用“点缀”更合适。“感慨”的意思是有所感触而慨叹。“感染”的意思是通过语

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感慨”的主语应为人,不能为“讲话”。因此第三空应选

“感染”。

4.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

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夸张)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

眼前过去。(排比)

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比喻)

【答案】D

【详解】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拟人修辞,“回味”“乐趣”这些词语是人才能有的行为和感

受,骏马和大牛本来不能有,这里用“回味”“乐趣”把骏马、大牛拟人化,故D错误,选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经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匚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

A.“”

B.《》

9999

D.《》,。,,

【答案】B

【详解】

“诗经”是书名,所以前两处应用书名号。第三处语义未结束,所以应用逗号。第四处语义结束,

所以应用句号。“风”“雅”“颂”是并列关系,所以它们中间用顿号。

6.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在山头侵占一寸寸土地,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

成为它的国度。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它是那么灿烂亮丽。试想,若是没有阳光,

只是看着这片花海都有仰天接受阳光的冲动吧。它是那么繁茂,整个天空都为之丰盈;它是

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

A.文中加点的“在”是介词,“侵占”是动词,''满山遍野”是并列式短语。

B.“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这个句子中“金黄的”是定语。

C.“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它的国度。”这个句子是承接复句。

D.“它是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答案】C

【详解】

从“若是……就……”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2),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3),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4),讲信修睦。(《礼运》)

(5)“莲”自古以来便因其清姿素容、淡淡清香、千姿百态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古诗

词中描写莲的诗句有:“,"。

【答案】

(1)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度义而后动

(3)纵一苇之所如

(4)选贤与能

(5)示例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示例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示例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超书于市,因遍读经史

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

征盐船昵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弹,见先生所撰,感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牛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

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日:“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

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承,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

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

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站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多典礼,至于文字训诂、

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

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

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

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手。事母以孝闻,贫无尊今,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

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尊居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

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

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

B.先生往谒谒:拜见

C.称之不置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

【答案】C

【详解】

置:放弃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亚颂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答案】B

【详解】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容甫幼年丧父,喜爱学习。因为家境贫困不能购买书籍,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于是

博览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二十岁时,参加提学考试,列扬州府第一名。

B.当代大儒朱筠学士,卢文昭学士,看到汪容甫所写的文章,都赞叹称赏认为汪容甫是个奇

才。

C.毕沅尚书总督湖广,招有才华的士人。汪容甫前往投靠他,给他撰写了《黄鹤楼铭》,毕

沅把它书写在石头上。

D.汪容甫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家境贫寒没有钱财供养,就靠卖文章来供养,在母亲身边服事

效劳,再繁杂卑贱的事情也不推辞。

【答案】C

【详解】

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把它书写在石头上.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答案】

(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得分点:“先”“以”

“北面”各1分)

(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

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

参考译文:

汪容甫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幼年丧父,喜爱学习。因为家境贫困不能购买书籍,帮

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于是博览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二十岁时,参加提学考试,以《射雁

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诗古文词日益精进。仪征盐船着火,烧死的人不计其数,

先生做《哀盐船文》,航编修(航应为杭,姓氏。编修:古代史官之一,宋代设编修官修国史实

录、会要等,明清翰林院设编修,并无实质职务。命题人审核不注意,这个错误犯得太不应该。)

杭世骏为之写了序,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从此他声明大振。当代大儒朱筠学

士,卢文昭学士,看到先生所写的文章,都赞叹称赏认为他是个奇才。

二十九岁时,开始专心研究经学,侍郎谢墉担任江左提学,特意录取先生为拔贡生。每次考

试,另外写在一张榜上,名字写在诸生前面。侍郎谢墉曾经对人说:我在汪中的前面,凭的是官

爵;如果凭才学,我应当面向北而尊崇他啊!他就是如此受到器重。朱文正公担任浙江提学,先

生前去拜谒,回复朱文正提问并讲述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下的事迹、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写《广

陵对》三千字,博综古今,是天下奇文。毕沅尚书总督湖广,招来有才华的士人。先生前往投靠

他,给他撰写了《黄鹤楼铭》,歙县孝廉方正程瑶田把它书写在石头上,嘉定通判钱站用篆字书

写碑额,当时人把这称为“三绝”

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无不总观通览。于是普遍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

代制度礼仪,对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用自己论说叙录的文补充,写成了《述学》内外篇。他

又精通《春秋》,著有《春秋述义》,见识不凡,卓然不群,大家都说这是唐以来所未有的。他写

文章以经、史为根柢,用汉、魏文学培育教化,不沿袭欧、曾、王、苏之派,而是取古人作准则、

规范,所以成就卓越见解独到,自成一家之言。

他秉性朴实正直,仪容举止不加修饰,痛恨当时人秉持的阴阳学说各类禁忌、佛家道家神怪

之说,不遗余力地斥责这类学说。但是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文章诗歌,却对此称赞不已。他侍奉

母亲十分孝顺,家境贫寒没有钱财供养,就靠卖文章来供养,在母亲身边服事效劳,再繁杂卑贱

的事情也不推辞。他在知心的老朋友去世后,对他们的慰问比生前还要多,这大概是他性情厚道

成这样了吧!本文由南京深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刘长军翻译,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五十一岁,在

杭州西湖上去世。

先生,是我父亲所推许佩服的人。他的学识他的品行,我在父亲那里听说很久了。但先生对

我所说的《尚书》训诂,大加奖励,认为我是个不死读书,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的人,对我又

有知己之感。我虽不擅长写文章,尚且想约略举其大概,扼要记述下来,来告知后世的人。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13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②。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①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尻之

东,故称“左省②珂:马铃。

12.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描绘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

的鸟儿飞鸣而过。

B.颔联为实写,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

颂圣味道,语意含蓄双关。

C.“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在结构上是由写

景到写情的过渡。

D.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戛然而止,

有悠悠不尽的韵味。

【答案】B

【详解】

“实写”错,颔联为虚实结合,上句为实,下句为虚。

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起句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B.颔联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C.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D.明晨上朝,冷静地探问夜漏几何。

【答案】D

【详解】

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

五、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

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

和谐统一。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应生活的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

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

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

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对文艺传递

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

艺术美作为人的创造,细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它实际上是由作品的情、意、象所蕴涵

和传达的真、善、美而显示自身的价值。文学艺术形象总寄托和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列

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形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别人

我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所说的“诗言志”,“志”在古代也包含思想与情感的意思。艺

术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一般地说,主流都是向善的,是有益于使人类变得更善良、更美好、

更崇高、更进步的思想情感。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

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胜于、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

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形成文学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心理机制,使读者和观众

产生美的愉悦感。

对于文学艺术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前人也有过许多的论述。我国古代的

《毛诗序》论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很多外国作家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古希腊时期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剧本《蛙》中,就借

埃斯库罗斯之口提出:“教训孩子的是老师,教训成人的是诗人。”雨果也说:“为艺术而艺

术固然美,但为进步而艺术则更加美」文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化人”的功能,也即

道德熏陶和教育的功能。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都跟文艺的真善美密切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

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在当今时代,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

派的美。我们的文艺家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主导的光明面,表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必须看

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表现善必将战胜恶;必须帮助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

中的美、人们心灵中的美,并通过典型的集中、概括,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理想的美。

(摘自杭迪《习近平: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材料二:

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

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

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

书记这段论述对新时代文学做出了全方位的展望和期待,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崇高风格

的重倡与张扬。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

他认为崇高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美或壮美,这种美来自主客观的融合: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使

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

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

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在郎加纳斯看来,“崇高”的基本内涵,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

“伟大心灵的回声就文学而言,崇高之美是通过文学风格体现出来的,即崇高风格。郎加

纳斯的崇高美学阐发了文艺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风格有着久远的传承。庄子散文的崇高风格基于其哲学的滋养,

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自然万物的宏大形象以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

格。屈原的诗歌充分展现了崇高风格的美学魅力,折射出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

对国之衰微、民之疾苦的沉痛忧患。司马迁曾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回应

了郎加纳斯的观点:言辞的伟大来自思想的深邃。杜甫诗歌亦具崇高之美,诚如刘熙载所论

“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杜诗的崇高之美,不惟来自对大自然阔大形象的捕捉与抒写,更来自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和对国运沉沦的忧愤。杜诗无疑诠释了崇高美学的根本特征: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崇高美学在当代文学的演进中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而且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禁区新

时期以来理论者虽然“成功”解构了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但并没有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时

代诉求的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学。理论者从中国传统的作品中汲取英雄主义元素,并让人物经

历古代或现当代事件,将其组构为“新的”崇高美学,这样的美学不可能蕴蓄思想的深度与

博大,更不可能是作家“伟大心灵的回声”,所以,这样的美学是伪崇高美学。商品意识形态

主导下的文学更与崇高美学无关,郎加纳斯指出,一个作家如果被金钱和享乐的贪求所腐蚀,

“他们灵魂中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

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

(摘自安涛《新时代文学呼唤崇高风格》)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艺术作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

和谐统一。

B.文艺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传递真与善,这是文艺作品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主要表现。

C.在西方美学史上,郎加纳斯对崇高美学的论述既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具有超越时代

的意义。

D.郎加纳斯认为,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对人潜移默化,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审

美理想和情趣。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以偏概

全。原文“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C.“也是最深

刻的”错。原文“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

D.“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情趣”错。原文“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使人

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

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

所形成的伟大心灵”,选项没有提到原文所说的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否定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故选B

15.两则材料画横线的句子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试分析其作用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材料一引用习近平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