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春日临池南北朝温子昇光风①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壁,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注:①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风动春树”既表明了雨后初晴,与下句“暮阴”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又照应了标题。B.诗歌前两句点明了节令与时间,春天傍晚时分,树木在风中摇曳,红霞在暮霭中升起。C.三、四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临池所见的独特景观,刻画细致,颇具匠心。D.“徒”“空”两字别有深意,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16.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此语极言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洞仙歌李元膺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霁云散,天气放晴,大地春回,杨柳泛青,传递出季节的更替变化。B.“已失春风一半”,词人借清明景象道出了“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C。末三句呼吁人们早日出门赏春,并提醒人们注意春寒料峭,多加保暖。D.词人对春天的独特见解,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看法相似。16.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探春需早”主张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青岛市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借早春时节梅花渐稀、冰河解冻、东风徐来写季节更替,既指自然轮回,又指人事更迭B.上片“正絮翻蝶舞”四句,写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景,“乱”字将春色无处不在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C.下片“碍”“妨”两字,写了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场景,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D.下片“烟暝”三句描绘了暮色苍茫、酒旗横斜,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老树乌鸦的画面(2)这首词在构思立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苏轼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以推知,苏辙曾经写诗给哥哥苏轼,向他索要骊山澄泥砚。超然客公众号B.本诗前两句通过“举世争称”“百金”等词语表现骊山澄泥砚的坚固与珍贵。C.诗人交代澄泥砚是自己从临潼绣领山获取的,与喜好多管闲事的王夫子无关。D.面对砚台,诗人展开想象,似乎感受到了经火烧制而成的澄泥砚如今余温尚存。16.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注]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注]鲜飙:少见的狂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满天的情景;“丹叶黄花”写经霜后的红叶黄花点明观涛正是秋季。B.“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以及观潮人的欢声雷动。C.“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客帆皆过浪难平”则行船已乘潮而过,江上巨浪还未平息,极言潮水声势之大,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D.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16.结尾两句的意境与前文“气壮山河”之势截然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惠洪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方叹息,为遮拦。也知爱处实难拼。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明的烛光照亮宁静清冷的夜晚,飞蛾围绕烛火四周,像是在采摘花蜜。B.词人怕烛火灼伤飞蛾,驱赶视灯为火的飞蛾,表现了词人对飞蛾的怜惜。C.这首词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整首词表现出含蓄朦胧的文学风格。D.全篇以小见大,理随事出,事理相融(2)词人从飞蛾身上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意趣?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春日临池南北朝温子昇光风①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壁,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注:①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风动春树”既表明了雨后初晴,与下句“暮阴”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又照应了标题。B.诗歌前两句点明了节令与时间,春天傍晚时分,树木在风中摇曳,红霞在暮霭中升起。C.三、四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临池所见的独特景观,刻画细致,颇具匠心。D.“徒”“空”两字别有深意,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16.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此语极言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拟人”错。这两句的意思是:满天云霞映照在璧玉般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嵯峨多姿;云霞散落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中,仿佛片片碎金闪烁不定。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映照在池水中的云霞比作山峰的倒影,将池水比作璧玉,将粼粼波光比作片片碎金,但并未出现拟人手法。

故选C。

(2)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点明节令与时间,正是春天傍晚时分,习习和风,春树摇曳;转而在暮霭中升起一片红霞。这是举目远眺,大处落笔。“嵯峨映连璧,飘摇下散金。”此句暗示“临池”。满天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嵘多姿。“嵯峨”形容云霞高峻。“连璧”表示波平似镜。不久,云霞逐渐四散开去,由深色变浅变淡,池中的倒影也不断变化,在粼粼波光中,万千光点闪烁不定,好似片片碎金。诗人在时光的推移中,描摹丹霞的升起与消散,以临池所见丹霞映照的独特景观,将天上地下变幻不定的景象融为一体,写得极为壮观。

诗的后四句是抒情,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达好友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情。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见鲦鱼从容出游,庄子称之为“鱼之乐”。惠施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这是“徒自临濠渚”和“谁辩游鱼心”的出处。“空复抚鸣琴”和“莫知流水曲”则是用了伯牙与锺子期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锺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这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知音”故事。诗中情感的抒发与景色的描写是密合无间的。春日临池,惜乎没有知音同游,于是有知音难觅的感叹。诗人由临池凝思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濠上的辩鱼之乐。满天云霞似高山嵯峨,满池春水片片碎金,也自然使人联想到高山流水的故事。这样,整首诗上下二段有机组合,浑然一体。

答案:

(1)C

(2)①诗歌前四句写景,构思奇巧。三、四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嵘多姿;云霞四散开去,池中倒影似片片碎金闪烁不定。②以临池所见丹霞映照的独特景观,将天上地下变幻不定的景象融为一体,写得极为壮观而出色,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③后四句用典,化用庄子与惠施、伯牙与子期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叹,抒情含蓄典雅。④情感的抒发与景色描写密合无间,相融为一。【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洞仙歌李元膺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霁云散,天气放晴,大地春回,杨柳泛青,传递出季节的更替变化。B.“已失春风一半”,词人借清明景象道出了“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C。末三句呼吁人们早日出门赏春,并提醒人们注意春寒料峭,多加保暖。D.词人对春天的独特见解,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看法相似。16.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探春需早”主张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并提醒人们注意春寒料峭,多加保暖”理解错误。末三句是说,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不须在意那些琐事,只要抓紧时间,尽情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就可以了。

故选C。

(2)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人将梅花拟人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由“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可知,诗歌运用对比,将早春景物的小艳疏香与清明时节的百紫千红进行比较,表明早春为一年春景最佳时节。

由“小艳疏香最娇软”“早占取韶光共追游”可知,诗歌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主张。

答案:

(1)C

(2)①选取早春有代表性的意象“柳”“梅”,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早春之景。②对比,将早春景物的小艳疏香与清明时节的百紫千红进行比较,表明早春为一年春景最佳时节。③直抒胸臆,“小艳疏香最娇软”“早占取韶光共追游”直接表达作者主张。

译文: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人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青眼”一次,以示柳对人的好感。”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人将梅花拟人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娇软”也一样,只是“娇”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人劝人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人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人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借早春时节梅花渐稀、冰河解冻、东风徐来写季节更替,既指自然轮回,又指人事更迭B.上片“正絮翻蝶舞”四句,写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春景,“乱”字将春色无处不在的特点传神地表现出来。C.下片“碍”“妨”两字,写了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场景,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D.下片“烟暝”三句描绘了暮色苍茫、酒旗横斜,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老树乌鸦的画面(2)这首词在构思立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构思立意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传达出无法欣赏朗月繁花的惋惜与伤感”错误。“碍”字和“妨”字,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故选C。(2)①构思上,作者不采用一般词作以上下阕断开的常法,中间从“金谷”起一直到下阕“飞盖妨花”为忆昔,构思巧妙。②立意上,全词咏今忆昔,在反衬中婉转地表达作者政治失意的慨叹和思归之情。答案:(1)C(2)①构思上,作者不采用一般词作以上下阕断开的常法,中间从“金谷”起一直到下阕“飞盖妨花”为忆昔,构思巧妙。②立意上,全词咏今忆昔,在反衬中婉转地表达作者政治失意的慨叹和思归之情。译文:淡雅的梅花已渐渐稀疏,结冰的河水开始溶化。想当年在金谷园同好友游春,雨过初晴后轻踏细软平沙,当时柳絮翻飞彩蝶舞。柳下桃花正娇媚。更难忘在西园夜饮奏胡笳,华灯辉煌遮住了月色。如今园林春色虽依旧,故地重游真让人嗟讶j暮色苍茫中酒旗也横斜,不见往日的繁华,只剩下一点思归的心愿,去到海角天涯。赏析:此词追忆昔日在洛阳游赏名园的盛况,因而思归心切。上片着重写景,生发出对昔日春游的怀念。起头三句,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春天悄悄地来了,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政局变化,直贯结句思归之意。“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实以“长记”两字领起,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也同样内。“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长记”之事甚多。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故人们每以金谷。但词里,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这三句,适值新晴,漫步繁华的街道,非常轻快。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都将命乞花,不觉误随车,垂鞭直拂五云车,遥指红楼是妾家,东风斜揭绣帘轻。消息未通何计是,依稀闻道太狂生。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写春景,正面形容浓春,人这种环境之中,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下片着重写情。换头“西园”三句,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西园借指西池,飞盖相追随,列宿正参差,继以朗月,以游后园,参从无声,悲笳微吟,文学托乘于后车,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听乐,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车水马龙。“碍”字和“妨”字,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兰苑”二句,暗中转折,点明怀旧之意。追忆前游,而“重来”旧地,感慨至深,只见烟暝旗斜,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极目所至、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这时候,仕途蹉跌,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用昔日之欢乐。风格含蓄厚重。【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苏轼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以推知,苏辙曾经写诗给哥哥苏轼,向他索要骊山澄泥砚。超然客公众号B.本诗前两句通过“举世争称”“百金”等词语表现骊山澄泥砚的坚固与珍贵。C.诗人交代澄泥砚是自己从临潼绣领山获取的,与喜好多管闲事的王夫子无关。D.面对砚台,诗人展开想象,似乎感受到了经火烧制而成的澄泥砚如今余温尚存。16.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C

自己获取的、喜好多管闲事、与王夫子无关,均不符合诗歌的意思。16.

①最后两句诗,苏轼表示这个澄泥砚自己已经用不到了,最近自己想学习班超投笔从戎;(2分)②运用典故,表现了苏轼弃文从武,报效国家,建功封侯的志向与选择;(2分)③这一选择体现了苏轼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昂扬自信,豪情勃发。(2分)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涛朱庆馀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注]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注]鲜飙:少见的狂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落霜飞”写木叶落尽、霜飞满天的情景;“丹叶黄花”写经霜后的红叶黄花点明观涛正是秋季。B.“鱼龙气”“雷鼓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涨潮时的磅礴气势以及观潮人的欢声雷动。C.“川渐满”写出潮势之大,“客帆皆过浪难平”则行船已乘潮而过,江上巨浪还未平息,极言潮水声势之大,突出浪潮之多,一浪接着一浪。D.尾联诗人的视角由观涛转向城郭,目之所及,秋意无限,生出无限遐思。16.结尾两句的意境与前文“气壮山河”之势截然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15.B.“……以及观潮人的欢声雷动”错误,由原文“晴雪喷山雷鼓”可知,此句写潮水如晴日雪水自山间喷薄而来,发出雷鼓之声。可见“雷鼓声”是潮声不是欢呼声。16.结尾两句写自己在高楼晓望,杭州城中一片红枫黄菊,秋色如画,表现出杭州城秀美的一面,与前文雄伟大潮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映衬钱塘大潮的壮美;以景结情,写出心中无限的情绪,化为笔下的丹叶黄花之景,含义无尽,回味无穷。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惠洪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方叹息,为遮拦。也知爱处实难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