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_第1页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_第2页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_第3页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_第4页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湖北卷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通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通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2

ISBN978-7-5166-5676-1

Ⅰ.①通…Ⅱ.①通…Ⅲ.①通山县-地方史

Ⅳ.①K296.3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034952号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者:通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责任编辑:唐波勇封面设计:刘宝龙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010-63077122中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010-63072012

照排:六合方圆

印刷:河北鑫兆源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字数:290千字

印张:24.25彩插:4

版次:2021年5月第一版印次:2021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5676-1

定价:68.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编纂委员会

顾 问 石玉华 陈洪豪

主 任 阮仕祠

副主任 谭家林 廖长河

成 员 赵克胜 阮仕育 金汉南 曹可贤 陈世德 陈德胜

    阮志刚 谢正确 成忠兴 程 涛 刘兴美 程景家

    成 军 赵爱民 张夏生 石裕刚 阮胜利 石桂芳

编辑部

主  编 廖双河

编  辑 廖长河 张善格 陈文忠 谭高声 金良豪

摄  影 徐 辉

总序

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王健会长请我为《全国

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作序,作为一名在老区

序战斗过并得到老区人民生死相助的老兵,回首往

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深感义不容辞,欣然

应允。

中国革命老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伟大斗争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色的土

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

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她是新中国的摇篮,

是党和军队的根。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把自己的

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与中

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我曾亲历过战争年代,

并得到过老区红哥红嫂的救助,切身感受到发生

在身边的一幕幕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在那极其

艰难的条件下,老区人民倾其所有、破家支前,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最后一碗米送

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

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这是当时伟大的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做出巨大

牺牲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1-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

革命新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响应党的号

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本色不变,

精神不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一行爱一行。始终坚持“革命

理想高于天”,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勇于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宣战,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建

功立业,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彰显了老

区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老区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发

奋图强,攻坚克难,老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

在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

党的面貌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区人民既是改革

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艰苦练意志,危难见精神。

老区人民在近百年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

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老区精神: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

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凝心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法宝,也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组

织全国各地老区建设促进会人员克服困难,尽心竭力编纂《全国革

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记录老区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传承红

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一件大事。手捧

-2-

总序

这部丛书的部分书稿,读着书中的故事,倍感亲切,深感这部丛书

具有资政、育人、存史的社会功能,有着重要的时代和历史价值。

它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源头活水,是赞颂共产党、讴歌老区人

民的一部精品力作,是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的丰厚载体,

是一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的宏大文化工程。它必将成为一种文化品牌,为

各界人士了解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提供一部有价值的研究史料。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中了解并牢记这些为党和民族的利益不断奉献

的老区人民,从中得到教益,汲取人生奋斗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弘扬老区精神,铭记苦难辉煌。为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

的贡献!

2019年4月11日

-3-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编写说明

2017年6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全国各地老区建设促进

会启动编纂《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按照“建立中国共产

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大里程碑的历史脉络,系统书写革命老区百年历史,深入挖掘革

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这对于充实丰富中国革命史籍宝库、在新时

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强基固本,对于激励人们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丛书编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

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重要文献为基本依据,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老区人民为主体,以老区发展为主线,体现

历史进程特征,突出时代发展特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相统一、历史真实性与内容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则,书写革命老

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革命史、不懈奋斗史、辉煌成

就史,把老区人民的伟大贡献、伟大创造、伟大成就、伟大精神充

分展示出来,形成一部具有厚重历史特征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力

-4-

编写说明

作。这是一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既为历史立言,又为时代服务,

字里行间流淌着红色血脉、催生着革命激情的传世之作。丛书的编

纂出版将成为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传播红色文化、为革命老

区和老区人民树碑立传的重要载体。

丛书按照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编写体

例确定框架结构;运用时经事纬、点面结合的方式记述史实;坚持

人事结合、以事带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事的关系;采取夹叙夹议、叙

论结合以叙为主的方法展开内容。做到了史料与史论、历史与现实、

政治与学术统一,文献性、学术性、知识性相兼容。

为编纂好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中

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认真组织积极协调,提出政治立场鲜明、史料真

实准确、思想论述深刻、历史维度厚重、时代特色突出、编写体例

规范、篇目布局合理、审读把关严格、出版制作精良的编纂出版总

要求,力求达到革命史籍精品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知识广度、

语言力度,增强丛书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各省(区、市)、市(州、

盟)、县(市、区、旗)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以强烈的使命感、

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认真实施,组织由老区建

设促进会成员、专家学者等参加的十余万人编纂队伍。编纂工作主

体责任在县,省、市组织协调、有力指导、审读把关。各方面人员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为丛

书编纂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丛书编纂工作还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

部委、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

各界也给予了热情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首长,对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十分关注,

对老区人民怀有深厚情感,欣然为发展史丛书作总序。

-5-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丛书由总册和1599部分册(每个革命老区县编纂1部分册)组

成,共1600册。鉴于丛书所记述的史实内容多、时间跨度长和编纂

时间紧,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9年4月

-6-

目 录

目录

CONTENTS

总 序…………1

编写说明………………………4

概 述…………1

第一编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3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对通山的影响 ………………3

第二节 鄂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成立 ……………6

第三节 通山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民众运动 …10

第四节 通山“五二一”惨案与反夏倒鲁斗争 ……14

第二章 通山工农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

第一节 通山秋收暴动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建立 ………19

第二节 通山农军战略转移与赤色区域的创建发展 ………………23

-1-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第三节 红五纵队转战通山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6

第四节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在通山 …………………29

第五节 三次反“围剿”与苏区建设的全面展开 …31

第六节 粉碎第四次反“围剿”与通山中心县苏区的建立 ………35

第七节 红十七军在通山成立 ………39

第八节 苏区保卫战与坚持游击战争 ………………41

第三章 创建抗日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47

第一节 党组织的恢复与新四军大畈通讯处的活动 ………………47

第二节 侵华日军在通山 ……………50

第三节 中共阳通县委与抗日游击战的开展 ………53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55

第五节 南下支队与湘鄂赣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58

第六节 山口铺大捷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61

第四章 反压迫争民主斗争和迎接通山解放………………65

第一节 通山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 ……………65

第二节 解放通山与建立人民政权 …………………68

第二编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五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完成………73

第一节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 ………73

第二节 开展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76

第三节 实行土地改革和各项社会改革 ……………78

-2-

目 录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80

第五节 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83

第六节 贯彻执行统购统销政策 ……85

第七节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8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92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92

第二节 富水水库兴建和库区移民安置 ……………95

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的全面开展 ……………102

第五节 大规模掀起“三治”工程建设 …………104

第六节 工业建设与交通运输、农电事业的发展 ………………107

第七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壮大 ………………111

第八节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113

第三编 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七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新局面的开创………………119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拨乱反正 ……………119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123

第三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127

第四节 机构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137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142

第一节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42

-3-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第二节 政策扶持及科学发展畜牧业 ……………146

第三节 推广高产高效水产养殖业 ………………149

第四节 林权改革和打造“湖北省绿化模范县” ………………151

第五节 富水库区大力发展柑橘生产 ……………154

第六节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58

第七节 国有工业的逐步转轨 ……161

第八节 石材产业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兴建 ……163

第九节 “八七”扶贫攻坚 ………168

第十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170

第十一节 旅游业的兴起 …………173

第十二节 科教文卫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176

第十三节 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和全国招聘人才 …182

第十四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87

第十五节 洋都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 ……………189

第九章 继续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193

第一节 工业企业改革改制与工业的快速发展 …193

第二节 大畈核电项目的争取与前期工程建设 …196

第三节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00

第四节 商业体制改革和市场的日益繁荣 ………203

第五节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207

第六节 招商引资的全面开展 ……212

第七节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215

第八节 扶贫开发与扶持库区人民脱贫 …………221

第九节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225

-4-

目 录

第四编 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十章 凝神聚力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233

第一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33

第二节 “绿满通山”行动与通山的林业生产 …239

第三节 扩大项目投资全力发展工业 ……………243

第四节 经济开发区、南林工业园的兴建 ………246

第五节 新兴能源的开发利用 ……249

第六节 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53

第七节 打造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的通山样本 ……256

第八节 路网桥梁建设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 ……………259

第九节 电力、通讯网络建设与发展 ……………263

第十节 房地产开发与住宅小区建设 ……………267

第十一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269

第十一章 同心筑梦迈入小康社会新征程………………273

第一节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与城市管理 …………273

第二节 新农村与特色小镇建设 …………………276

第三节 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281

第四节 富水库区退渔还湖 ………285

第五节 扶贫攻坚的通山实践 ……287

第六节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291

第七节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 ……294

第八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97

-5-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第九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00

第十节 助力老区建设 ……………303

第十一节 全民动员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306

结束语………………………313

主要参考书目………………317

附录一 大事记……………319

附录二 英烈谱……………343

附录三 通山县主要革命遗址……………361

后 记………………………364

-6-

概 述

通山县位于幕阜山脉中段北麓,长江中游南岸,东邻黄石市

阳新县,南界江西省修水县、武宁县,西接崇阳县,北与咸安区毗

邻。县域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2680平方公

里,折合402万亩,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44%,占咸宁市总面积的

27.2%,居全市6县市区之首。2019年,通山县辖通羊镇、南林桥镇、

黄沙铺镇、大畈镇、洪港镇、九宫山镇、闯王镇、厦铺镇、大路乡、

慈口乡、燕厦乡、杨芳林乡共8镇4乡,1个风景区(九宫山),1

个县经济开发区及19个国营林、茶、果、渔、畜牧场。下辖187个

行政村,18个社区,1753个村民小组。

通山为鄂南低山丘陵区。东为富水河流域,中部丘陵、盆地交

错分布。山地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78.6%。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由西向东缓降,最低点是慈口乡与黄石市阳新县交界处的富水河底,

海拔为20.13米。南为幕阜山脉中段,北为大幕山脉,东为白茅山、

虎旗山,西北为郭家岭、龙岭、界水岭、楚王山等山脉。境内以富

水为主流,厦铺河系富水上游,发源于三界尖。县境内溪沟纵横,

河网密布,河道总长800余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0余米。

主要河系5条(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通羊河、黄沙河),流

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集水注入富水水库。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富

-1-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水水库),中型水库3座(石门、雨山、石门塘),小型水库75座。

全县可供开发的水能点182处,水能蕴藏量为11万千瓦,可供开发

的有7.5万千瓦。

域内春秋时属楚,秦为南郡地,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时属

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时属江南道鄂州永兴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通羊、

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属武昌郡鄂州,立县治所于通羊镇。开宝

八年(975)属江南道。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

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通山县。崇宁

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

翌年复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十九年属江

西道,三十年属湖广行省兴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

九年改隶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三年(1664)直属武昌府。民国元

年(1912)属湖北省第一区,3年改属江汉道,16年直属湖北省辖,

21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

年5月17日通山解放,归属湖北省大冶专署,1952年6月改属孝

感专区。1958年11月通山、崇阳、通城三县合并为崇阳县,次年3

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1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

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1999年3月咸宁撤地设市,通山隶属咸宁市。

通山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通山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5月,国民党军

夏斗寅部勾结反动县长鲁秉诚及地主武装,制造骇人听闻的“5·21

惨案”,杀害了刘昌恕、黄中策、陈钟、郑芝藩、吴斌、夏文杰、陈

世太和袁晓南等优秀的工农革命领导人,捕押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百余人。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夏桂林、叶金波等共产党人重建农民

-2-

概 述

协会,高举“反蒋、反夏、倒鲁”的革命大旗,不屈不挠,继续战斗。

当年8月,通山县委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农民自卫

军发起秋收暴动,一举攻占县城,首建县工农革命政权。

1928年9月,彭德怀率平江起义军进军九宫山一带开展革命活

动,全县人民深受鼓舞,抗租抗债斗争十分活跃。从1932年起,先

后有鄂东南道委及苏维埃政府、修武崇通县委及苏维埃政府、龙燕

县委及苏维埃政府、通山中心县委、龙燕中心县委、龙武县委及苏

维埃政府、咸蒲崇通县委及苏维埃政府、河北(富水河以北)工作

团、修武通县委、河北地区特委、咸蒲崇通中心县委、胡梓县委、

湘鄂赣省委驻西北代表团及省苏维埃驻西北代表团办事处、龙武通

工作团和南山工作团、鄂南独立团、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及部

分边境县的游击队驻本县境内,他们在领导苏区人民开展土地革命、

反经济封锁和反“围剿”的斗争中,与驻地人民同甘共苦,为革命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鄂东南和湘鄂赣边区的党政军机关多次设在境

内,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李灿、王首道、王震、傅秋涛、萧克、

何长工、程子华、江渭清、钟期光等老一辈红军将领在通山留下了

光辉足迹。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通山占领区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全县近

万人惨死在侵略者的铁蹄下。驻县国民党爱国官兵多次展开保卫战,

抗击日军野蛮的侵略。人民不甘屈辱,对日军灭绝人性的暴行深恶痛

绝,不断掀起爱国救亡高潮,以大刀、土铳痛击日军,引火炸毁日军

设于南林桥的军火库。1945年6月,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

下支队一部同咸通阳抗日挺进总队和山口铺人民一道,歼灭来自咸宁、

通山、崇阳3县“分进合围”大扫荡的日伪军400余人。抗日战争胜

利后,全县工人、农民、商人、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反独裁、反压迫、

-3-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反内战”呼声四起,纷纷组织起来,与封建地主阶级、反动官僚资本

家开展斗争。1949年5月17日,全县人民终于在斗争中迎来了解放,

结束了灾难深重的历史,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富有光荣传统的通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为摆脱贫困与落后,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通山,坚持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此基础上,县委、县人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

领全县人民在国民党留下的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铺开蓝图,重

振山河,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29年

的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在土地改造、水利设施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

础;工业已初步形成以造纸、食品为主的轻纺工业,以水泥、大理

石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工业硅、精锑为主的冶炼工业等几大支柱,

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五五”

计划实施期间,通山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并未摆脱大起大落的

增长模式。198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058万元,工业总产值

2475万元,全民总产值1598万元,集体总产值87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

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全面

推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

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兼并破产、产权转让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同时对计划、物价、商业、财税、金融、劳动、

科教文卫等方面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深化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流程,

-4-

概 述

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对外开放向深度广度拓展,创办

工业园区,大力推动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快速发

展,打造了九宫山、隐水洞等一系列旅游景区,通山实现由农业大县

向旅游强县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52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1亿

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5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2亿元。按常住

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850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12亿元,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7.07亿元。

“十三五”期间,通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和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乘势谋发展,开启新征程,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山通水富、

绿色发展”新篇章。全县紧扣“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目标,围绕

发展抓投资,围绕投资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优环境,

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十三五”时期,通山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践行“创新驱

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接轨武汉城市圈,

融入中部崛起大格局,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产业空

间优化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着力构建“一核、一区、一带”

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一核”是强调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将中心

城区打造为县域第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重点打造石材产业城、核

电配套、设备电子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农副产品等产业园区,

形成较为综合的产业体系。“一区”是依托咸通高速、杭瑞高速双

高速入口的交通区位条件,以及县域重要交通门户的空间优势,将

南林桥镇打造为县域第二产业集聚区,主要承接武汉市的区域外迁

-5-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企业。该镇以冶金、建材、化工、森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一带”

是中心城市—南林桥这一产业集聚发展带,通过G106国道串联现

有工业,推动县域相关产业向这一发展带集聚,以大盘垅、赛钻石

英等冶金产业为主。基于通山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在九宫山镇、

大畈镇、洪港镇、黄沙铺镇、闯王镇等城镇产业发展镇级工业集聚区。

随着富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富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打造,通山正

以矫健的步伐,从旅游大县走向旅游强县。

通山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抛开父母,抛开妻儿,一心

跟着红军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只求革命成功”的英雄气概

和“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传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山人民为老区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要用

翻身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拼命精神,立足苦干实干,落实扶贫攻坚,

加速老区人民生活奔小康。

“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知道:通山的改革

正步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攻坚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通山人民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还有无

数的艰难险阻。我们也相信:通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始终牢记习近

平总书记的教导:“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

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正信心百倍地率领着通山人民高举“建设老区

通山、发展红色通山、打造幸福通山”的旗帜,坚持苦干实干促发展,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奋力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通山历史新篇章!

-6-

第一编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通山县在鄂

东南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域内青年学生华鄂阳、陈定远,是中

共党组织成立之初被选派出国留学的优秀骨干。1925年6月,通山

境内成立鄂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委员会。从此,

通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伟大的革命事业。1926年11月,

建立中共通山县部委,并于年底帮助改组国民党通山县党部,通山

实现国共合作,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民众运动蓬勃发展。但革命运

动触犯了剥削阶级的利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5月国民

党叛军夏斗寅一部窜至通山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

震惊全省的“五二一”惨案,董必武高度重视并派兵对叛军进行了

镇压。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激起通山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纷纷组

建农民自卫军,为武装暴动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 五四爱国运动对通山的影响

通山人民勤劳勇敢,富有光荣革命传统。据地方史志记载,从

元朝末年至清朝数百年间,通山农民曾多次揭竿而起,起义军曾几

次占领县城。

-3-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近代,在参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县境新庄坪人石瑛、

杨芳林人黄振中是典型代表。石瑛,字蘅青,曾留学英国。1905年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禁烟运

动委员会主任,主持湖北同盟会支部工作。黄振中,1907年参加反

对清王朝的斗争,为“日知会”会员。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侍卫武官。他们参加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直接影响着通山人民。1916年,王从纵、金华衮率部攻占通山县城,

通山人民经受了护法讨袁战斗的洗礼。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着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

文化运动,直接影响着通山社会各阶层。当时,许多人思想封建守

旧,但在封建经济与资本剥削日益相结合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

人已经感到:仅靠过去传统教育,在私塾、经馆里让自己子女“尊

孔读经”是培养不出出色的继承人来发展自己家业的,只有让他们

上“洋学堂”“喝洋墨水”才能应酬洋人,走进官场,继续把持地

方政权与垄断地方经济。为此,一些有钱人不惜巨资,争先恐后地

把子女送到外埠读书,学习政治、经济、军事。如杨福堂、李大盛、

谢绍堂就让自己的儿孙进湖北政法高等学堂、博学书院、陆军学堂

深造。一些中小地主和有余钱的人家为了改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也纷纷送子女到外地求学。在五四运动发生的一两年里,通山到武

汉与外地求学的青年学生猛增至100余人,形成通山一代新文化人。

他们中间主要有:夏道辉、华鄂阳、陈定远、李兆庚、许月朗、阮

瑞香、陈珍、朱怀锵、夏文杰、舒步程、舒鹏志、涂宗夏、叶淑如、

谭英鸿、成子英、成振斋、朱庆泰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激起了

许多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愿望。通山县在外地受

-4-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到过高等教育与五四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从自己的营堡里冲出来,

成为革命的积极分子。如夏道辉、华鄂阳、陈定远、涂宗夏、谭英鸿、

成子英、阮旦明等人,有的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的秘密地参加

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利用寒暑假回县或探亲访友之机,或用举办文

化补习班的方式,宣传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武汉工人与学

生斗争情况,以传播革命思想。

华鄂阳,又名华允臣,通山县燕厦上畈人,1895年出生于一个

富裕家庭。6岁入学,1914年入湖北省政法高等学堂学习,1919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参加共青团,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

李富春等同为一个支部,并担任共青团旅欧支部书记;1924年被选

送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担任

中共旅莫支部小组长。陈定远,通山县厦铺畈上陈人,1897年出生,

1924年加入共青团,当年10月与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周达文

同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为中共党员。

五四运动后,通山进步知识分子纷纷在城乡办学校,宣传新文化,

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好的是通山私立镇南中学(全称为湖北省通

山县私立镇南中学),学校位于通山县城南门内。

镇南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人李兆庚任校长。李兆庚,通

山县西坑潭人,毕业于汉口博学书院,受五四运动新文化影响,思

想比较激进,毕业后回县担任县学务筹办员。这位出身富豪之家(祖

父是通山大财主李大盛)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决心拿出自

己的家财筹办一所中学。

镇南中学于1923年开始等办。筹办期间,李兆庚得到了同籍好

友张金鸾、夏道辉等人的支持。张金鸾,通山衢潭人,毕业于国立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时为湖北省教育、实业两厅科员、教育咨议。

-5-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通过张金鸾的疏通,通山县私立镇南中学在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和

湖北省教育厅备案,张金鸾还应邀担任该校名誉校长。夏道辉,通

山人,毕业于中华大学,时为国民党通山县党部委员长。

由于夏道辉的关系,私立镇南中学的创办得到通山地方政府与

各界人士的支持。为了加强这所中学的师资力量,夏道辉还介绍两

位同窗好友魏书、余子静来通山镇南中学任教英语与数理化课程。

镇南中学于1924年8月23日开学。第一届招收学生40人,编

为一个班,又称第一班,修业期为3年,1927年1月4日毕业。这

届学生来自全县各地,他们中间有陈钟、夏子菁、江福来、叶金波、

陈兆秀、吴礼执等人。

镇南中学是通山县第一所初级中学,又建校于五四运动之后,

校长李兆庚推崇新文化,办学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用李兆庚当时

的话说,他创立新校,“为的是熏陶英俊,蔚为国华”,将来学生

走上社会后以“尽国民之天职,奋爱国之精神,发扬民气,伸张国威”。

因此学校的政治空气比较活跃,学校“第一班”办的《楚光壁报》,

公开宣传中华英烈事迹与民主革命思想,在山城群众中留下了深刻

影响。

除私立镇南中学外,还有乡村知识分子郑芝藩、陈炳林、陈叔卿、

阮旦明、阮正国等人在湄港、排楼、西岸、黄沙、大畈等地办的小

学堂,这些学校实行男女兼收,教授语文、数学、体育、唱歌等课,

把新文化信息带到了深山之中。

第二节 鄂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秋,出席一大的湖北共产

-6-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义小组代表董必武、

陈潭秋回到武汉,建立

了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

会(简称武汉区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组成中国劳动书记组合

部汉口分部、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湖北地委,

领导湖北及武汉地区的

工人运动与青年学生运

动。1923年党领导的

二七工人大罢工和黄石鄂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地——通山县镇南中学

下陆铁路、大治工矿区

工人的罢工斗争,震撼着鄂东南大地。

为领导各地革命斗争,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武昌地委)

于1924年成立。地委委员长陈潭秋关心鄂东南各县人民的斗争,派

出一批共产党员到鄂东南各县建立党的组织,被派来通山县从事建

党活动的是地委特派员魏书。

魏书,又名魏象如,汉川县养鱼铺人。1923年在武昌参加中国

共产党,1924年武昌中华大学毕业,经武昌地委同意,由学友夏道

辉举荐应聘来通山担任镇南中学教员,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到通山建

党。魏书到通山后,在镇南中学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主张,培养革命积极分子,做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的准备。

魏书在镇南中学任教期间,担任该校第一班的级任导师。他态

度温和、平易近人,又能把无产阶级革命道理与通山的社会实际情

-7-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况巧妙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向班上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

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魏书在学业上造诣很深,讲课深入浅出,

深受学生欢迎。魏书把要求进步的学生组织起来,阅读革命书籍《共

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进步书刊,举行读书会、讨论会,

组织学生办《楚光壁报》,宣传中华英烈事迹与民主革命思想,以

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1925年的五卅运动,激发了全国青年学生

的爱国热情,魏书不失时机地在镇南中学发展阚禹平、陈钟、夏子菁、

吴礼执、吴斌、叶金波、江福来、陈兆秀等10余人入党。6月,经

中共武昌地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委员会,陈钟担任

支部书记。

陈钟,又名陈天碧,1904年生,通山西泉人,9岁入私塾,15

岁辍学务农。1924年考入镇南中学担任第一班班主席。他学习成绩

优良,遵守纪律,团结同学,思想进步,是魏书的好助手。

镇南中学党支部的建立,是通山人民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镇

南中学支部建立后,在武汉地委和特派员魏书指导下开展工作。

继五卅惨案之后,英帝国主义在汉口制造六一一惨案。湖北军

阀萧趯南公开为帝国主义掩盖罪行,强迫武汉地区各大中学校提前

放假,将学生遣返原籍。地委书记陈潭秋要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积

极分子回县后参加当地斗争。7至8月份,镇南中学支部党员与在

汉读书返回原籍的学生一道进行活动。

1925年冬至1926年春,镇南中学党支部的全体共产党员遵照

中共武汉地委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在农民中吸收党员的指示,利用

寒假与春节时间,以打狮子、玩龙灯为名,借拜年、走亲戚的机会,

在农村中发展党员30余人,建立了焦夏(组长夏桂林)、西坑(组

长江福来)、牌楼(组长陈世太)、泉港(组长许金门)、杨芳林(组

-8-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长吉孟来)、石门(组长夏家寿)、九宫(组长朱正时)、宝石(组

长舒汉诚)、郑家坪(组长乐厚华)等9个党小组。这些新发展的

共产党员,大都是农村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

雇农出身的夏桂林,是焦夏“长生会”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冬,

经吴斌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与夏元清、夏子菁、王双

庆等人一道在焦夏一带领导农民运动。

郑芝藩,湄港上郑人,出身于自耕农家庭,早年求学于武汉,

20年代初在湄港教小学。他为人忠诚正直、思想进步,教学之余经

常到镇南中学借阅书籍,通过阚禹平介绍认识了魏书。经过一段时

间的交往,魏书认为郑芝藩忠诚可靠,介绍他阅读马克思著作与有

关革命理论的书籍。1925年冬吸收他为共产党员。郑芝藩的妹妹郑

芝珍受其影响,亦参加中国共产党。

宋正时,通山横石潭朱家舍人,1876年生。这位年将半百的老

贫农,几十年来,他亲身经受了封建山霸的剥削和官兵土匪的欺凌,

对土豪劣绅抱有深仇大恨。1926年春节期间,共产党员陈兆秀回到

横石,借拜年机会看望了这位老人,秘密地向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当天深夜,朱正时叫起已成年的儿子、女婿,在火炉边向党表示了

他一家人死跟着党干革命的决心。经陈兆秀介绍、党支部批准,朱

正时及其儿子朱应禄、朱应乾、女婿程怡坤等人加入了共产党。

此外,贫农出身的乐厚华(郑家坪人)、戴德昌(芦坪戴人)、

夏家寿(石门人、木匠出身)、成其福(三宝殿人)、舒汉城(宝

石河人)、吉孟来(杨芳林人)、陈世太(牌楼人)、程庆希(九

宫人)和造纸工人许金门(泉港人)等,都是通山最早的农村党员。

在后来的革命中,他们为通山人民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农村发展组织过程中,镇南中学支部成员都作出了努力。其

-9-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中最突出的是叶金波。1926年2月,镇南中学支部为了组织民众有

效地反对通山头号豪绅杨福堂的斗争,决定派人到田东、石宕发展

党的组织。叶金波毅然辍学,接受组织派遣返回家乡石宕,在城郊

发展党员,组织农协会与自卫队。叶金波在石宕叶办了一所新学堂,

招收当地青少年30余人,白天学文化,早晚习武术,并以在校学生

为骨干秘密组织“习武会”。“习武会”逐步由学堂向社会发展,

成为郑家坪一带的群众组织。接着,叶金波在“习武会”优秀会员

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建立了党小组。

1926年4月,中共镇南中学支部共产党员发展到60余名,并

在全县各地建立了党小组。党领导的各项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兴

起。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县的民众运动,地委特派员魏书专程赴武汉

向中共武汉地委汇报通山工作。经武汉地委批准,建立中共通山县

特别支部(简称通山特支)。地委增派张乾惕、黄中策(原作黄中

色)以省党部、省农协特派员身份来通山,参加特支的领导。6月,

中共通山特别支部执行委员会由陈钟、魏书、张乾惕、郑芝藩、黄

中策5人组成,特支书记陈钟、组织委员魏书、宣传委员郑芝藩、

民运委员张乾惕、农运委员黄中策。通山特支建立后,又组织了县

总工会筹委会、县农民协会筹委会与妇女协会筹委会,在特支领导

下开展民众运动。

第三节 通山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民众运动

1926年6月,中共通山县特支建立后,在领导农民运动、驱逐

陆云团、迎接北伐军等活动中,取得重大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党在

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至11月,全县党员发展至100余人,在学校、

-10-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工厂、农村中建立了党的支部、小组。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根据

上级决议,决定建立中共通山县部委(党的五大后改称中共通山县

委),并派省党务特派员万家佛到通山,负责组建通山县部委。

万家佛,原名万正道,孝感县腊子沟人,生于富裕人家,在省

城读书时入党。他到通山后,在魏书、陈钟等人的积极努力下,于

11月下旬组成中共通山县部委,万家佛、魏书、郑芝藩、黄中策、

陈钟5人为县部委执行委员,书记万家佛,组织部长魏书,宣传部

长郑芝藩,民运部长黄中策,青年部长陈钟。部委机关设在镇南中学。

12月初,中共通山县部委举行第一次执行会议,会议按照党的

三大提出的国共合作决议案的有关规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

名义加入国民党,与通山国民党进步人士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通

山县党部,并正式成立通山县农民协会、通山县总工会、通山县妇

女协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通山总支委员会、通山县商民协会、

通山县农民自卫军总部。

北伐战争后,通山境内各级中共组织注重发展党员,壮大党的

组织,各地的党小组逐步发展成党的支部。在一区城郊活动的郑家

坪党小组,1926年11月与城关地区党组织合并,建立城关党支部,

党员10余人。二区寺下、余长畈等地,1927年1月建立党支部,

党员10余人。三区南林,除石门党小组外,特支还派人在南林、大

港发展党员,并于1927年1月建立党支部。四区1926年10月建立

山口铺党支部,党员10余人。党支部建立后,在龙岭、犀港、杨城

山等地建立了党小组。五区西坑潭的党组织活动最为活跃,共产党

员除了陈钟、阙禹平、吴礼执等人在县城外,还有20余名党员在农

村活动。1926年10月,组成了西坑党支部。六区厦铺,除建立冷

水坪党小组外,特支还派人在厦铺、藕塘等地发展党员,并于1927

-11-

通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TONGSHANXIANGEMINGLAOQUFAZHANSHI

年1月建立厦铺党支部。七区牌楼一带,泉港党小组组长许金门与

庚申畈共产党员陈世太、陈炳林等到沉水山、下株山、坳头、学堂吴、

港背等地发展10余人入党,并于1926年12月建立牌楼(富有)党

支部。八区杨芳林,党小组组长吉孟来与共产党员吴栋梁等人深入

各村,发展贫苦农民与乡村知识分子入党,并于1926年10月建立

党支部。九区宝石,党小组深入农村发展党员,并于1927年1月建

立党支部。十区横石潭一带,除有较早的九宫党小组活动外,特支

还派人在程许、坑口、横石潭等发展10余人入党,并于1926年10

月建立横石党支部。

燕厦位于富水河南岸,泛指沙店、三源、燕厦、洪港、杨林等地,

旧属阳新上迁、下迁、宣教三里与龙港、排市等地,合称河南地区,

为阳新南乡。清末民初,燕厦先后有石瑛、华鄂阳留学国外,石瑛

是国民党元老,华鄂阳是鄂南著名革命烈士。1925年,建立中共燕

厦党小组,1926年建立燕厦区农民协会。共产党员华鄂阳、郭伟钦、

成子英,是燕厦大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

五卅运动发生后,华鄂阳奉命回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

社会工作。不久,他回到家乡,在燕厦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他在家乡活动数月,发展郭伟钦、华伟文等人入党,建立南洞党小组,

组长郭伟钦。

成子英,燕厦文宣村人,1906年生,1921年赴汉求学,1925

年经罗伟、曹大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湖北农民运动

蓬勃发展。成子英参加省农民委员会举办的农运干部训练班,学习

结业后被任命为省农协会特派员,派往阳新县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成子英先回到家乡文宣村,在当地组建农民协会,并与郭伟钦领导

的党组织与农协会取得联系。

-12-

第一章 通山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黄沙铺、大畈镇是阳新县属吉慈区的两个较大集镇。吉慈区旧

称吉口里,这一地区远离阳新县,而接近通山县境。在通山镇南党

支部建立前后,这里有了党的活动,1926年春,先后建立黄沙党小

组与大畈党小组,分别由阮旦明、谭英鸿任党小组长。

阮旦明是黄沙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1901年出生在黄沙甘棠坳

一个寒儒家里。1924年在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1925年受党组织派

遣从返回家乡,与阳新县派在吉慈区活动的共产党员曹大骏、谭英

鸿等人接上关系,负责在黄沙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并于1926年春建

立黄沙党小组。阮旦明又与梅田的明美轩、陈是成等人取得了联系,

梅田发展党员10余人,组成梅田党小组。

在黄沙党组织发展的同时,谭英鸿在大畈白泥建立党的小组。

谭英鸿,大畈白泥高坑人。1905年生,1921年考入武汉陆军学堂读书。

1923年,他参加阳新在汉学生组织的“青年促进会”,经常与曹大骏、

罗伟等人一道阅读马列著作,研讨反帝反封建的政策与策略。1925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与曹大骏一道到大畈一带建立党的组织。10

月,北伐军克武昌后,大畈地区已有共产党员20余人,并组成大畈

党支部,领导白泥、九门、长滩、礼湖、大畈党小组。

通山县党组织建立后,在中共武汉地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

党的四大精神,深入全县各地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据不完全统计,

1926年上半年通山各地建立的农协会共有24个,农协会员数千人。

其中活动开展得较好的有焦夏、石门、郑家坪、西坑潭、泉港、牌楼、

湄港、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