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梨园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1页
梦醒梨园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2页
梦醒梨园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3页
梦醒梨园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4页
梦醒梨园 新华出版社出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醒梨园

高健张慧禾编著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梦醒梨园/高健,张慧禾编著.--北京:新华出版社,2021.5

ISBN978-7-5166-5837-6

Ⅰ①Ⅱ①②Ⅲ①Ⅳ①

.梦....高...张....红楼梦研究.I207.4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085948号

梦醒梨园

作者:高健张慧禾

责任编辑:唐波勇封面设计:肖特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制作:浙江清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印刷: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

印张:8字数:98千字

版次:2021年12月第一版印次:202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5837-6

定价:68.00元

图书如有印装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p>

前言:红海微澜猜想

数学巨子陈景润陋室寒窗十余载,昼掐夜算,苦心孤诣,终得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红学大师周汝昌八十余年殚精竭虑,深探细究

《红楼梦》,九十高龄尚抱病登“百家讲坛”,直至暮年,方在一篇小

小不起眼之“红海微澜录”文章中,诚惶诚恐、“犹抱琵琶半遮面”

地提出一个与其师胡适稍相径庭之观点,这里姑且称其为“红海微

澜猜想”吧!

这是一个什么猜想呢?

文章首先列举了大量《红楼梦》书中明隐《长生殿》之词语,

指出“更有大量暗隐处”,并进一步指出:“说《红楼梦》与《长生

殿》有关系,绝不只是一些文辞现象上的事情。”表明“自己受徐书

城同志启发”,“早就有意探讨这个问题”,“应研究《长生殿》上下

前后左右,当时都是怎样一个情形,四周都有哪些事情”,而不把

《红楼梦》“孤立地”,“放在真空里去研究”,这便“庶几可望于接近

正确”。

百年红学久困于“曹霑”“雪芹”之死胡同,背离了“正确”

轨道。南辕北辙地走下去,猴年马月能有出头之日?周大师毕其一

生心血在寻觅路径,直到临终他仍在满怀遗憾地表述自己“最后念

想”:“我积累一些东西不容易,我想把成果多留点给后人”。这个

1

梦醒梨园

“猜想”,便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后成果了。

文章在引了曹寅答应为洪昇刻印一部书后所写的一首《读洪昉

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

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曾轻阮籍,穷

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七律诗后点出:

“如将题目、作者都掩隐过,那么我们说这首诗是赠雪芹之作……”

周大师明知此时距“雪芹”出生尚早十年,他只是“此地无银三百

两”地点出《红楼梦》的作者应是洪昉思而已。只惜当夜洪昇返杭

途经乌镇醉酒落水,“捉月”而去,这部“行卷”便从此流落曹家。

这部“稗畦行卷”绝非诗集,早在十八年前,洪昇的《稗畦

集》即由戴普成、朱溶从他一生所集千余首诗中精选了三百余首汇

编传世。他在为褚人获《坚瓠补集》所写序言中曾提及:“余浪游十

余年,以客座所闻,亦欲笔之成帙,而性懒善忘,忽忽暮年,迄无

就绪。”“独是余无用于世,以‘稗畦’名集,不知余之取‘稗’,褚

子名瓠,其寄同异如何?”由此可知,这部“稗畦行卷”应是他“浪

游十余年,以客座所闻”写出的一部自传体传奇。这篇序写于一六

九九年,而一七〇二年,洪昇赴嘉兴请朱彝尊为《长生殿》作序时

曾带去一部《洪上舍传奇》,朱阅后作了“十分悲苦,不忍卒读”之

感评,指出书中一些内容“有涉朝政”,应“藏之深山,投之水火”,

免遭以往戏祸之覆辙,在赠诗中也一再强调“还君曲谱难终读,莫

付尊前沈阿翘”等等。

这部《稗畦行卷》应是经两年修改后的《洪上舍传奇》修改

本,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内容看,其“有涉朝政”之“戏祸”与

“藩灾”,确已藏之“压地银山”,并投之“海啸之水”与“南院子”

大火之中。但匆匆两年是难以尽除的。曹寅生前的八年中,对后四

2

十回作了改写,其后人对通篇作了整编,以“曹雪芹”之名予以刊

出,这应是《红楼梦》产生的完整经过了。原文已失,作者莫名,

“天上人间两茫茫”。如今寻取原文求证已不可能,除非曹寅墓中存

有原稿,忽一日大白天下,其他可能已不存在。我们只能沿周大师

之“猜想”,将《红楼梦》请出“真空”,结合《长生殿》产生之背

景,或许“庶几可望于接近正确”。所有“曹家店”人及“洪家楼”

主,抛却幻想,努力去猜想吧。在这个猜想中,那“嘘气结成的仙

山楼阁”必将散去,而坚石垒成的奇伟建筑必将在红海微澜岸边高

高耸立!

一、时匡顺康

尽管书中一再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但结合《长生殿》产

生时代,再去分析其章句之义便可得出其“明末清初”之背景:

1.“一僧一道”:引自与洪昇同时期的剧作家李玉所作《千忠

戮》剧中明建文帝与程济扮作“一僧一道”逃出南京时所唱“收拾

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句,此句与《长生殿》中李龟年所唱“不提防

余年值乱离”句在当时形成“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轰动

效应。

2.“昌明隆盛之邦”:这是西溪文人赞颂明初洪昇十四世祖洪有

恒之诗:“武昌预兆大明兴,御笔亲题改有恒”之精缩句。他因“洪

武昌”之名犯国忌,被捕南京,当朱元璋亲审后知其名实为“以武

昌天下”后大喜,授“国子监丞”并为之改名“有恒”。这并非名

诗,除专门研究这段历史者外其余无暇去搜记的。“隆盛”为“隆庆

盛世”,这是晚明时期。

3

梦醒梨园

3.“诗礼簪缨之族”:这也是西溪文人记述洪昇十八世祖洪美荫

之“架插千编罗卷轴,堂开三瑞集簪缨”之压缩句,这也是晚明

时期。

4.“温柔富贵乡”:这句引自洪昇《长生殿》第二出唐明皇所唱

[大石引子·东风第一枝]中:“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

句,这已是清初时期。

5.空空道人:洪昇密友释智朴号拙庵大师,俗姓张,徐州人,

十五岁入僧,三十五岁至北京盘山,著有《盘谷集》《盘山志》等,

与洪昇常有唱和,一七〇三年他曾来江南“扫塔访仙”,并带去洪昇

一部手抄本回去评点,王士祯称他为“净金圣叹”。现存的“立松轩

版本”有“拙生藏书”刻印,据说是他所传。

6.葫芦庙:晚明杂剧作家王衡(1501—1604)所写《葫芦先

生》有“没奈何哭倒长安街,弥勒佛跳进葫芦里”内容。

7.“如今有一半落尘”:西溪徽商文人汪然明为柳如是、黄皆

令、林天素、王微等“金陵十二钗”刻过诗文,十二钗中,马湘兰

于1604年即去世,顾横波与柳如是均死于1664年,寇白门、卞玉

京也已去世,其他出家的、死去的、下落不明的如董小宛、陈圆圆、

李香君、杨宛叔等,故以“一半落尘”以概之。

8.曹雪芹:据近期有关专家考证,曹寅(1658—1712)曾有

“雪芹”之笔名,以往只在藏书时用,公开则以“楝亭”“雪樵”名

之,应是为避文网故以“雪芹”名之。

9.雨村:引自一六四七年吴梅村(1609—1671)所写《后东皋

草堂歌》中“寒雨孤村听暝钟”句,此诗为悼念抗清英雄瞿式耜而

··

写,这是顺治时期。

10.东鲁孔梅溪:清初孔尚任(1648—1718)于一六八四年入

4

京为国子监博士,与洪昇同学,一六九九年《桃花扇》脱稿,轰动

大江南北,与《长生殿》形成“南洪北孔”之丰碑。孔为山东曲阜

人,号东塘,其地属东鲁。

11.末世:明亡后先后有福王、唐王、鲁王、桂王“三帝一监

国”之南明。一六四五年五月,福王弘光政权败亡,“榴花开处乱宫

闱”,世称“己酉之难”;一六四六年唐王隆武政权败亡;一六六二

年桂王永历政权灭亡;一六六四年郝摇旗等川东十三家抗清武装败

亡,张苍水就义杭州,至此,南明正式消亡。“二十年来辨是非”之

“末世”宣告结束。

12.“十九日乃黄道之期”……“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

···

中炸供”: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攻下大同、宣化、居庸关、昌平

后,火焚十二陵,便是“炸供”之始。然后“没奈何哭倒长安街”,

崇祯帝“李纨”“宫裁”终于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明朝正式灭亡,

·····

世称“甲申之难”。故“三月十九日”为国之忌日,清代遗民诗人常

以“三月十九日”为题作记,故在此隐去“三月”以避文网。

13.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四名相连谐音为“弗敬摄政”。

····

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1651)拥有重兵,皇太极暴死,他与大

皇子豪格都有继任可能,在孝庄拉拢下,他拥其子福临即位,自己

作了摄政王,成了顺治朝实际掌权人,他极力推行“剃发令”“易服

令”“禁社令”“禁海令”“迁界令”,炮制了“大悲和尚案”“真假太

子案”“童妃寻亲案”,扬州十日屠杀八十多万,江阴三日屠杀十八

万,嘉定全城血屠,仅余四、五人,血流成河,白骨如山,汉族士

民无不切齿痛恨。一六五一年他去世后,继任者鳌拜仍“率祖制,

5

梦醒梨园

复旧章”,不断炮制“科场案”“通海案”“哭庙案”“奏销案”“明史

案”“朱光辅案”等,大肆屠杀汉族士民,民怨鼎沸。《红楼梦》书

中实隐了清初十案,这只有在结合《长生殿》产生背景后方能悟出

其真相:

(1)“科场案”:一六五七年,清政府为报复汉族士民反清斗

争,抓住科场积弊,炮制了江南、河南、山东、山西、顺天五省科

场案,大肆杀戮,其中江南案杀二十人,千百人发配受审。洪昇表

丈钱开宗一家二百余人押京刑部受审,“邢夫人”即由此来。“蟠蝌

··

钗琴”四名相连意为“龙蟠于沮”“文祸起于科场”“家拆散”“擒拿

······

受审”。钱家放还后“一窝一拖”地寄居洪家。“皇商”为顺治帝看

《钧天乐》传奇后骂钱开宗“货殖家风”之实,“胎里带来一股热毒”

是宝钗原型钱凤纶之诗:“荏苒岁月闲,隐痛入骨髓”之具体表述。

(2)“通海案”:一六五九年,郑成功率十七万大军北伐兵围南

京。张煌言克四府二州、二十四县,民心大振。不料郑成功中缓兵

之计,退守台湾,张煌言退守象山,清廷大肆屠杀支持过郑、张水

师之人。“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复明之望已遥,如千

里东风。

(3)“奏销案”:一六六一年继“通海案”后,清廷将苏、常、

润、松、溧阳四州一县未交完上年钱粮的13517名士绅全部黜革监

禁,以示报复。其中不少著名文人如吴梅村、徐乾学、徐文元等,

探花叶方霭仅欠一文钱也遭革职查办,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

传。“林如海”与“叶方霭”同义,“乃前科的探花”即点出“探花

不值一文钱”之史实。洪昇好友宋实颖也涉此案,故他二十年不愿

入科举,即由此引起。

(4)“哭庙案”:一六六一年四月,吴县士民一百余人率千人去

6

孔庙哭诉贪官催逼钱粮致死人命,十八人于金陵“斩立决”,另一百

二十人也被杀,其中有著名才子金圣叹。“哭向金陵事更哀”即隐

此案。

(5)“明史案”:一六六一年,湖州南浔富户庄廷鑨以朱国桢

《明史稿》为底,补入崇祯朝史料,刻成《明史辑略》,其中称清兵

为“贼”,斥明降将为“叛逆”,“十恶不赦”等被告发后,涉者二千

余人入狱,死刑七十余人,凌迟处死十八人,血肉横飞,此案为清

代文字狱首例,此后愈演愈烈。书中以石呆子二十把旧扇隐明代二

十世君王。

(6)“真假太子案”: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朝发生“真假太子

案”,书中以真假宝玉隐此事。洪昇早年写过“秋水荒湾悲太子,寒

云孤塔吊王妃。山川满目南朝恨,短褐长竿任钓矶”诗记述此事。

(7)“童妃寻亲案”:一六四五年,福王朱由崧逃出洛阳,在凤

阳被拥立为弘光帝,其元妃由洛阳失散后辗转至南京寻亲,便有这

“童妃寻亲案”。书中以元妃省亲隐此。

(8)“大悲和尚案”:一六四五年,南京发生一“大悲和尚案”,

一疯和尚与跛脚道人被杀,书中的“一僧一道”也隐此案。

(9)“三藩案”:一六七三年,以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为首

挑起“三藩之乱”,刘进忠、孙延龄,王辅臣、王来嘉、蔡禄先、郑

经群起响应,乱了大半个中国。一六七五年秋洪父“因事获罪”从

福建押解来京。一六七六年经外祖父同仁冯溥周旋,暂释回杭。当

年十月,耿精忠三路兵败降清。一六七九年,吴三桂病亡,清军迅

速平定湖南、广西、陕西、四川,三路大军逼围云南,“三藩”平定

7

梦醒梨园

在望,清廷秋后算账,洪父案重审,流配宁古塔,洪昇抄近路,只

用十五天急赶回杭陪父母北上,幸腊月初三太和殿大火,加之七月

底京都大地震,康熙已发诏“罪己”,这次恩赦十三条,连“三藩”

罪臣也在大赦之列,洪家九死一生侥幸脱难返杭。书中以贾琏二赴

平安州与贾政遇海啸、贾母南院子大火暗隐此事。“投之水火”,洪

昇确按朱彝尊之意见,对“有涉朝政”内容进行修改。

(10)“国恤张乐大不敬案”:一六八九年中秋,京都内聚班为

答谢洪昇,特在他生日献演《长生殿》。该年佟皇后七月十日去世,

此时丧服已除,丧期未尽,给事中黄六鸿弹劾一班南党官员“非时

演唱”,“大不敬罪”。五十多人削职查办,洪昇入狱,枷号示众,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家业振兴之望顿成泡影。

··

“箕裘颓堕皆由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

··

实在宁”,这些判词均表述了这场戏祸案的实情。书中以“贵人不喜

红香绿玉”“小耗子偷香芋”等情节暗隐此事,“红香”为香盒,“绿

玉”为玉钗,以《长生殿》剧中主要道具指代《长生殿》。以“压地

银山”之大出殡暗隐《长生殿》之结局。

14.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四名相连谐音为“真怜玉环”,

····

以安禄山入侵、李杨爱情破灭隐清朝入主中原,汉族士民“风刀霜

剑严相逼”之国破家亡之悲苦哀怨心绪。这是《红楼梦》一书之主

·

题。故第二回应是全书之大纲。

···

15.“雪雁”“鹦哥”“紫鹃”:安禄山曾赠送杨玉环“雪衣女”

鹦鹉为宠物,林黛玉原型之一的柳如是(1816—1664)在《雨中游

断桥》诗中有“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句。紫鹃由鹦

哥改名而来,即出于此句。

16.秦可卿、秦钟、秦邦业:一六五九年,洪昇十五岁时拜了

8

“浙中三毛,文中之豪”的毛先舒为师,毛初学陈子龙,后学刘宗

周,为典型明末遗民,终生白衣不仕清廷,他引洪昇进入“西泠十

子”圈,在“师友规训”中,洪昇逐渐形成“山川满目南朝恨,短

····

褐长竿任钓矶”之“民族主义甚挚”之思想。毛的女儿毛安芳

······

(1642—1681)系“蕉园诗社”骨干之一,她弟弟毛玉斯系洪昇国

子监学友,四人组成的《长生殿》创作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

部“千百年来曲中第一”的巨制伟作。西溪以秦亭山为标志,故他

们都姓秦,毛安芳虽大于洪昇,但洪昇与毛奇龄以兄弟相称,故她

也比洪昇小一辈,另外作者自称“情僧”,情僧之可人之卿与忠贞之

·

友也寄其意。

17.板儿、青儿:一六四五年三月明将左良玉以“真假太子案”

··

为由率兵“清君侧”,与弘光朝四镇总兵之一黄得功大战板子矶,左

···

大败而亡,其子降清。淮扬兵削,江防大开,清军乘隙渡江“地陷

东南”,扫灭了弘光、隆武政权,扬州十日屠,嘉定、江阴三日屠,

血流成河,白骨堆山,遗民诗人张养重曾有《板子矶》一诗记述

此事。

18.“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洪昇父、祖皆为文官,

未出过什么兵。其曾祖洪瞻祖为一五八八年进士,任过兵科给事中,

巡抚南赣时:“曾斩闽广黠贼千余人”,后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焦大跟的应是这位太爷。

19.“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一六四九年多尔衮

害死其侄儿豪格,并霸占了他的福晋,这属“爬灰”;而他与孝庄太

后两宫合一,则属“养小叔子”。

9

梦醒梨园

20.“养生堂”:一六五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中山北路

建“天主堂”,一六六一年正式启用,这应是中国最早的“养生堂”

了。当年卫匡国去世,葬于西溪新凉亭桃源岭北,一九八二年后

重修。

21.“张金哥”“守备公子”:洪昇于一六六四年新婚之际,根

据嘉定女子王秀文与项准真实爱情故事写过一首《金环曲》长诗,

诗中张金哥原型吞金环被奇医救活,与项准美满结合。书中金哥缢

死,守备公子投水死,却是引柳如是明亡后示刀、绳、水劝钱谦益

殉国之实。绳给了张金哥,守备公子投水,“吞金”给了尤二姐,那

把“刀”给了尤三姐。

22.“粤闽滇浙所有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一六五九年郑成

功与张煌言集兵十五万北伐,海澄守将黄梧及旧部施琅俱背郑降清,

郑成功中缓兵之计退还厦门后收复台湾继续抗清,黄梧受封海澄公,

督造船只助施琅攻台湾,洪昇外祖父黄机系黄梧之弟,故有此说。

23.“我们家接驾四次”:康熙一生南巡六次,分别是一六八四

年、一六八九年、一六九九年、一七〇三年、一七〇五年、一七〇

七年,洪昇死于一七〇四年,故只写经历四次。

24.“元妃省亲”:一六九九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据高士奇《随

辇续集》载:“连日阴雨,车驾临幸武林,天忽晴霁……由昭庆寺乘

马至木桥头,泛小舟赐幸西溪山庄,赐五言诗并御书‘竹窗’二字

恭记。”书中“西街厅下马”,“下舆登舟”,“去舟上舆”等过程与高

所记完全相符。

25.“茗烟”改“焙茗”:杭州西溪盛产茶叶,有“茗烟十里”

“石坞焙茗”之载。这里暗隐一六七八年康熙开博学鸿儒科,几乎将

所有遗民一网笼尽,连黄宗羲之子黄百家与其弟子万斯同也被许

10

“白衣修史”。除傅山、吕留良、李邺嗣少数几个死不应召者外,大

都入检讨、编修之列,洪昇也被武康县荐入,但“未膺荐举”,可能

因其遗民影响不够大并其父此时正属“三藩”罪臣之列故。

26.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妙玉之原型徐

灿于1656至1658年两次随夫发配盛京,1672年陈之遴病故后,恩

准返乡“发大鸿愿,手写大士象五千四十有八以祈姑寿,晚益皈依

佛法,更紫言氏号,绘写及万卷”。

27.“做了两个和尚了”:洪昇一生确有两次企图出家,第一次

是一六七八年,父亲受三藩案累抄家、没藉,加上大女儿冻饿夭亡,

决心归隐武康,并入乌回山寺求息上人准其出家。但不久武康县荐

举他入博学鸿儒,便卖去东园住宅,全家北上;第二次是一六八九

年,因戏祸斥革入狱,绝望至极,便去盘山寺求智朴准其出家,但

被以“妻儿待米难淹留”劝回。

28.“东西都有阴阳”:中国唯物主义思想起源于北宋张载与王

安石,但直至清初才由王夫之(1619—1692)、方以智(1611—

1671)等完成了阴阳对立之学说。这与晚明徐光启等引入西方物

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分不开。

29.“文死谏、武死战”“有昏君才有死谏之臣”:中国三千多年

封建、奴隶专制帝国根深蒂固,直到清初方由顾炎武(1613—

1682)、顾祖禹(1631—1692)、黄宗羲(1610—1695)、唐甄

(1630—1704)马骕(1621—1673)、颜元(1635—1704)等批判

程朱理学、大胆抨击帝王专制,提出帝王专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

下之法”“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等政治思想,认为“前一世界将没

11

梦醒梨园

落,后一世界将代兴”,这些进步思想比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早得多。

30.“蕉下客”:杭州在清初出现一个有组织、有启事、有作品

传世的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文学团体——“蕉园诗社”,它与后来乾隆

时期苏州的“吴中十子”交相辉映,为中国妇女文学史写下浓重的

两笔。

“蕉园”源于钱谦益“蕉园焚稿总凋零,况复中州野史亭”诗

句,写明宫存放明史之“椒园”被焚情状。

蕉园诗社分两期,“前五子期”由顾玉蕊发起,至钱开宗“科

场案”被杀的一六五七年终止。“后七子期”由顾玉蕊儿媳林以宁在

钱家发还后于一六六五年发起,直至一六九一年还在活动,维持了

四十多年。“前五子”据《湖墅诗钞》之载有柴静仪、林以宁、顾启

姬、钱云仪、冯又令等五人。“后七子”据《国朝闺秀正始集》卷四

载有林以宁、顾启姬、钱云仪、柴静仪、冯又令、张昊、毛媞等七

人。著名女诗人徐灿也时有唱和,但正如黛玉所说:“可见咱们天天

是舍近求远”,一个“舍”字便道出她并未参加诗社活动。书中以

“海棠社”“桃花社”划出这前后五、七之分。“海棠”“桃花”均引

自《长生殿》。

31.“枕霞旧友”:洪昇外祖母顾若璞(1592—1681)家有“卧

月轩”,其作品也以《卧月轩集》命名。“枕霞阁”即“卧月轩”之

对称。顾若璞培养了顾玉蕊、顾长任、顾启姬、黄蕙、丁玉如、林

以宁、冯又令、钱凤婉、钱凤纶等一大批才女,她是“蕉园诗社”

之总后台,也是《红楼梦》中贾母之原型。其外孙女顾长任系洪昇

姑表哥林以畏之妻,她有《谢庭香咏》传世,号“霞笈仙姝”。史湘

云原型顾启姬为其妹,故称“枕霞旧友”。林以畏于一六七八年曾被

荐“博学鸿儒”科,但未试先卒,顾长任也年轻早逝,未参加蕉园

12

诗社。

32.“上学去为这八两银子”:一六七三年,洪昇在历“家难”

后,生活十分艰苦,写完《沉香亭》传奇后已至揭不开锅之惨状,

为减少一张吃饭的嘴及为了国子监每年有八两银子的待遇,他不顾

新年将临,于除夕夜靠朋友资助北上求生,继续他“万国皆穷路”

“去住踪无定”的漂泊生活。

33.“疗妒汤”:明末清初剧作家吴炳(?—1647)系抗清志士,

他参加永历朝担任兵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在衡州战役中被俘后自

杀殉国。他写有《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疗妒羮》《情邮记》

等,时称“石渠五种曲”,这些剧作如今都成名作传世,但当时他的

身份是不会被传播的,因他与洪昇同属“玉茗堂”传人,故洪昇对

他推崇备至,方有此引。

二、地驻临安

《红楼梦》前八十回故事,表面是围绕“长安”与“金陵”展

开,但实际是有另一地点。但这个地点是被隐掩去的。它先展示了

维扬、姑苏、湖州等地,然后提及“大如州”(实为方孝孺之故乡台

州)、若耶溪、天台山、永兴(实为萧山)、兴邑(实为吴兴)、孝慈

县(实为德清孝丰县)。这些均处于浙东,浙西范围。书中提到的

“长安县”“长安府”“长安道”“长安都”,在“地陷东南”处四府合

一地,除金陵外仅有杭州,杭州南宋时为都城,称“临安”,临安与

长安对偶,书中第七回通过凤姐之口:“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的礼已经

··

打点了”直接点出。其他暗隐杭州的有:

13

梦醒梨园

1.“花柳繁华地”:这是引宋代柳永《望海潮》词,这是一首

典型代表杭州之词,“花”即“十里荷花”,“柳”为“烟柳画堤”,

此处隐去“钱塘自古繁华”之“钱塘”。

2.“三生石”:杭州西部下天竺法镜寺畔有一三生石,其他地未

曾听闻,传唐代李源与圆泽法师隔代友情之故事。

3.“灵河”:法镜寺在乾隆南巡前名“灵山寺”其边上流淌的河

称“灵河”

4.绛珠仙草:沿灵河北行,北高峰下一茶坡上高高耸立着清初

大学士黄机之墓碑。这儿是黄家墓地,洪昇之母系黄机之女,其妻

黄蕙系黄机之孙女,另黄机之母为洪氏女,黄蕙嫁洪昇后,一生苦

泪涟涟,父母均早亡故。“天沦之变”后独支婚姻,洪父母遭“三

藩”案累抄家、没藉、家败人散,洪昇因戏祸“断送功名到白头”,

直至落水而亡,才算还泪已尽。

5.“赤霞宫神瑛使者”:孤山北坡盛产赤霞石适作印章,有“西

泠印社”,其石色状如玛瑙,故名玛瑙坡,公元946年建玛瑙寺,南

宋时因扩建四圣延祥观迁往葛岭魏国公洪府畔,洪昇为洪皓后人,

故名赤霞宫神瑛使者。

6.清虚观:杭州葛岭之抱朴道院,建于唐代,南宋时名“玉清

·

宫”,北宋时称“冲虚观”,两名相合为“清虚观”。称抱朴道院因东

·

晋时道学家葛洪曾在此炼丹,他号抱朴子,故名之。这儿距魏国公

府仅两座山门。

7.青梗峰:杭州宝石山上保俶塔系吴越王钱弘俶“纳土归宋”

后,其舅吴延爽为保其根而建,洪昇先祖“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

之“天恩祖德”也在此山峰间,他自称“情僧”,故“情僧根基之

····

峰”即名“青梗峰”。

14

8.太虚幻境:西王母为“太虚圣母”,她掌管天下得道之女子,

杭州黄龙洞在南宋时即为五大祀龙点之一,如今还作为民俗风情园,

主婚姻礼仪之所。

9.有凤来仪:西溪柴庄故有“来凤轩”,1685年被高士奇购去

后,名为“有凤来仪”接待康熙南巡之驾。

10.山子野:朱熹表弟名邱子野,号“芹溪处士”,洪昇1671

年时为孙郁校阅《天宝曲史》时曾用“芹溪”笔名,“邱子野”实意

为“山子野”。另明代散曲家施绍莘(1581—1640)因慕张先故取

“子野”之号。他多写田园风光、山水园林,杭州现还有“山子巷”。

11.“芳园筑向帝城西”:著名西溪文化学者钱明锵先生曾对中

国八大古都及成都等都做过考察,这些帝都西部有大型园林建筑的

唯杭州西溪,其“衔山抱水”,“山水横拖千里外”,并在水中能驶多

只大型棠木舫,这种环境北京颐和园后山水道都无法有,更不用说

“恭王府”、南京“随园”了。

12.“四处三斋两阁一庵”:杭州西溪有“潇湘馆”“蘅芜苑”

“怡红院”“稻香村”之原型“高庄”“花坞”“洪钟别业”“蕉园”等

四处;有“芦雪斋”“紫菱洲”“藕香榭”之原型“秋雪庵”“茭芦

庵”“曲水庵”三斋;及“凹晶馆”“凸碧堂”之原型“西溪水阁”

和“西溪草堂”;另有“拢翠庵”之原型“随喜庵”。如此完整之大

观园原型,只可惜初建者并无《红楼梦》意识,在打造时对原型进

行了无意识的破坏,尽管如此,她还是给后人展现了大观园的风貌,

并引来东北学者土默热的关注。

13.仁清巷:杭州地名特点,坊巷连称,此为仁孝坊清平巷之

15

梦醒梨园

合称。洪昇世祖洪美荫在此曾刻印《清平山堂话本》。

14.养生堂:杭州中山北路于一六五九年便建有“天主堂”,康

熙于一七二〇年禁止传教,这应是中国最早的“养生堂”了。

15.东府:洪昇自一六七一年,二十七岁时便避父亲大杖,逃

出西溪至庆春门旧宅与父母别居达四十余年。他写的“故苑景全非”

诗中有“潮鸣留古寺,辇路草霏霏”句。其故苑应靠潮鸣寺不远。

···

洪昇于一六七八年卖去东府北上,至一六九一年回杭后此宅已“园

经三主易”了。

平安州:平安为福,即为福州。

三、梦圆洪楼

洪昇生于一六四五年七月一日,时“甲申”“乙酉”两难已过,

“扬州”“嘉定”“江阴”三屠血流成河,“风刀霜剑严相逼”,隆武黄

道周殉国,永历朝瞿式耜就义、张煌言杭州被杀……

一六七一年,洪昇因不赴科举八股,遭大母及父妾挑拨,遭

“天伦之灾”,逃至庆春门东府避居“惊心四十秋”。在此写了《沉香

亭》后三易其稿成《长生殿》。“造衅开端实在宁”,“家事消亡首罪

宁”,从此埋下祸根。

一六七五年秋,洪父遭三藩牵累,抄家、没藉,披枷扛锁,

“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直至一六七九年七月北京大地震及太

和殿大火方侥幸遇赦,九死一生而回。

一六八九年,洪昇因“国恤张乐大不敬案”斥革入狱,“断送

功名到白头”,“箕裘颓堕皆由敬”,洪家百年望族从此“忽喇喇似大

厦倾”,“转眼乞丐人皆谤”,苦不堪言。

以上便是洪昇一生之“一番梦幻”,“三大灾难”。其间还发生

16

过一六八三年北党领袖之一余国柱为拉拢他,赠银千两,以此赎出

一个十八岁小戏子邓雪儿,此举惹得发妻黄蕙大哭大闹,引发家乱,

直至一六八五年写了《织锦记》后才予平息。这“三灾一乱”“三藩

案”“大不敬案”均涉朝政,经朱彝尊建议“藏之深山,投之水火”,

用“压地银山”之大出殡及“贵人不喜红香绿玉”之花红柳绿省亲

掩隐而过。唯“天伦之灾”及妻妾内乱属私家事,尽可大写特写,

故全书浓墨重彩任意挥洒,细致入微。

(一)天伦之灾:作者通过以下九个步骤予以详尽表述:

1.第二十五回贾环:“因一沉思,计上心来,故作失手,将那

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只一推……”

2.同上回赵姨娘:“了不得,了不得,提到这主儿,这一份家

私要不都叫他搬了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3.同上回贾母:“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这会子

逼死了他,你们就随了心了。”

4.第三十三回贾环:“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

屋里,拉着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了。”

5.同上回“贾政一见,脸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

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

打死!’”

6.第三十四回袭人:“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竞还叫二爷搬出园

外来住,就好了。”

7.第七十三回宝玉“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

8.第七十四回探春:“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百足之虫,死

17

梦醒梨园

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9.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适迁挪,暂且挨

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才心净。”

洪昇二岁便被清军赶出西溪,至庆春门东府,直至一六六四年

与黄蕙结婚后方回西溪,在这里度过“蕉园诗社”一段短暂的美好

时光,一六六七年其生母去世,家乱迭起,钱氏夫人勾结姨娘挑拨

其父“大杖”之,一六七一年逃出西溪,南来北往四十余年,直至

一六九五其父母去世,家乱方缓,他葬了弟妹遗骨,但也未回西溪,

仅在孤山搭“稗畦草堂”苦度余生至一七〇四年落水身亡。这场家

难深缠了他的一生,体会深刻,故能细致入微地予以详尽描述。

(二)三藩之灾

一六七三年吴三桂为首挑起“三藩之乱”,乱了大半个中国,

洪昇家乡杭州被耿精忠一度侵入,他于一六七五年春曾来杭探平安,

回家后不久,其父即由福建押解入京关“萧寺”,“因事获罪”。什么

罪?洪昇所有的诗文均未明确过,只在一出《回龙记》传奇旁敲侧

击地替父鸣过冤。他上下奔告,在外祖父同窗冯溥周旋下方暂释其

父。一六七六年十月耿精忠兵败降清,一六七九年,清军在吴三桂

死后一举平复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三路大军围逼云南,“三

藩”指日可平。其父在清廷“秋后算帐”被判充军宁古塔,风烛残

年肯定有去无回,洪昇急抄近路返杭,仅十五天便到后陪父母北上,

当年七月底京郊三百里大地震,康熙已下过“罪己诏”,洪昇与父母

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忽逢腊月初三太和殿大火,康熙急下十三条

大赦令,洪父母侥幸遇赦脱险,在路上走了近两个月平安返回,这

便是洪家在“三藩之灾”中的全过程。这些都在贾琏二赴平安州过

程“投之水火”之中了。

18

1.第六十六回隆儿说:“老爷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要遣二爷

··

往平安州去,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

2.同上回“且说贾琏一日到了平安州,见了节度使,完了公

事,因又嘱咐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

··

一六七六年十月,福建耿精忠三路出兵皆败,无奈于十月降

清,同时,广东尚之信也降,“三藩”去了二藩。

3.第六十八回“话说贾琏起身去后,偏值平安节度巡防在外,

约一个月方回”,“及至回来相见,将事办完,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

···

的限了。”

一六七九年,清军在吴三桂去世后,三路逼攻湖南、四川、广

东,围困云南,三藩败势已定,洪父母被判充军宁古塔,洪昇抄近

路仅走了半个月至杭州,陪父母北上,一个多月后遇赦而回,这前

后“将近两个月的限”,贾琏二赴平安州实为洪昇两次回杭探平安。

4.第七十回“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糟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

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如此算去,至七月底

···

方回。”

一六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京郊近三百里大地震,三河、平

谷、宛平、通州、良乡,民居十倒七八,东至沈阳,西至安阳,死

伤无数,积尸如山。康熙帝急发“罪己诏”大赦天下,但这次并未

惠及“三藩”罪臣。

5.第三十九回丫鬟回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了,不相干,

已经救下去了。”贾母最胆小的……只见那东南角上火光犹亮。贾母

唬得口内念佛,又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贾母足足地看着火光熄

19

梦醒梨园

了,方领众人进来。

一六七九年深秋,洪昇父亲案被重新审理,此时清军三路大军

逼攻云贵,西洋大炮击败夏国相主力军,攻下南宁后直围云南,胡

国柱、马宝均败退孤城,“三藩”败局已定,清廷“秋后算账”,判

洪父母流放宁古塔,此时黄机已特召回朝,复任吏部尚书,连女婿

都救不了,可见案情之重,洪昇在京求告无门,便急跨岱山,渡黄

河,过长江,只用“旬日余”便到杭州,陪父母北上近一个月,腊

月初三忽遇太和殿大火,火自西御膳房烧至西斜廊、东斜廊、正殿,

足足烧了六个时辰,此时的康熙在七月底的大地震下大赦令后又下

“恩款”十三条,“口内念佛”,连三藩罪臣也都赦免了。洪昇一家在

路上走了一个月后,遇赦而还,“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的限了。”

洪昇在接受了朱彝尊“藏之深山,投之水火”的修改建议后,

果然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将“三藩之灾”投之“海啸”之水、“太和

殿”之火,但他绝口未提“近郊三百里”地震,只以“海啸”掩过;

“西御膳房”“东斜廊”大火,也用一个“南院子”予以掩饰过去。

用心可谓良苦之极。

(三)“大不敬”祸

一六八八年,《长生殿》脱稿,这一年其执师毛先舒去世,毛

安芳早在一六八一年“享强寿”而亡,毛玉斯也成“亡友”。这段时

间洪昇经历数次大小殡葬,如一六八一年陪好友王泽弘送仁孝、孝

昭两皇后灵柩入昌瑞山陵;毛安芳、毛玉斯之殡葬,外祖母顾若璞

去世,外祖父黄机去世,二弟洪昌夫妇去世,一六八九年七月又陪

李天馥送过佟皇后之大出殡,至当年八月,丧服已除,丧期未尽之

时,京都《内聚班》感《长生殿》之“获赏赐多矣”,提议在他生日

期间演出《长生殿》以表谢意。洪昇忽略了下列情形:(1)八月十

20

五虽除丧服,但“尚在服中”,京师禁乐。(2)康熙在统一全国后,

意欲清除仇视清朝之思想,取院本阅后“以为有心讽刺,大怒,遂

罢赵职,而洪昇编管山西”。(3)康熙在罢去北党明珠、余国柱之职

后,正欲摆平南党,恰观剧者大多属南党,故所涉五十余人立遭削

职,“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其实质在此。不久

“南党”领袖徐乾学、高士奇、王鸿绪等也相继被罢职,南北党争终

告暂平。(4)北党成员黄六鸿因遭赵执信羞辱,正欲伺机报复,便

抓住赵属观剧者予以“弹劾”,成为这场戏祸之导火线,连北党成员

查慎行、陈奕培也牵连其间。

这场“国恤张乐大不敬案”在当时属大案要案,属“有涉朝

政”情节,洪昇在修改中也是用“藏之深山”“投之水火”之手法予

以掩隐:具体做法一是在第十四回中用“压地银山”之大出殡,象

征《长生殿》之最后结局;二是第十八回中以“贵人不喜红香绿玉

才改了怡红快绿”,用《长生殿》中主要道具“香盒”“玉钗”代指

该剧,并以“贵人不喜”四字概括了《长生殿》之结局。《长生殿》

····

虽当时未禁演,但凡演全剧的剧团必散,即说明“贵人不喜”之缘

由。三是通过第十一回与第十八回两场戏直接点出《弹词》与《乞

巧》二场戏;四是通过第五十八回:“上回所表的老太妃已薨,凡诰

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赦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

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直接点出一六八九年那场“戏祸”

之背景;五是通过十二官的解散及此后再无戏文,表述《长生殿》

虽未禁演但凡演全剧者必散之结局;六是通过引用与李杨故事有关

的诗予以暗示,如李商隐《马嵬》诗,罗隐《牡丹花》诗,苏轼

21

梦醒梨园

《海棠》诗、杜甫《秋兴八首》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村十首》

《曲江对雨》等,另宝琴十首怀古诗中也有一首“马嵬怀古”诗;七

是大量引用诸如《天宝曲史》《隋唐演义》《杨太真外传》《长恨歌

传》等文中有关李杨故事情节,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三百多条,如

“菊花诗”与“女儿歌”均化自《隋唐演义》中武则天等六人唱和美

人诗。笔者在《梦醒梨园》一书中已具体一一给予注释,在此不多

列举了。

(四)妻妾家乱

妻妾家乱是一夫多妻之痼疾,《长生殿》剧中已表现了杨妃与

梅妃、虢国夫人之间你死我活之争斗。一六八三年,洪昇从杭州处

理家事返京经苏州,以北党领袖余国柱所赠千两白银赎出一十八岁

小戏子邓雪儿,此举引发黄蕙大吵大闹,洪昇夹在中间乱了方寸,

最后于一六八五年写的《织锦记》传奇平息矛盾,终达“大妇调冰

弦,小妇啭歌喉”之理想境界。其实,洪昇很清楚,这种调和是虚

假的,正如他在《织锦记》自序中所写:“余撰此记,凡苏之虐焰,

赵之簧舌,皆略之不甚写,弋矛之事,风雅出之,皆为后来三人复

合之地。”《红楼梦》中洪昇否认了这种复合之真实性,故大写凤姐

之“虐焰”,三姐之“簧舌”;凤姐“性急”,“急欲求获二姐”“苦加

捶辱”,大写“陇禽”(书中为“善姐”“秋桐”)之献媚、挑唆、挫

辱尤二姐等情节。书中先通过第四十七回贾赦“五百两银子,买了

一个十七岁女孩子”挑起事因,接着从第六十三回、六十四回、六

十五回、六十七回、六十八回至六十九回,通过七回篇目详尽地写

了凤姐之酸辣尖刻、蛮横无道、狠毒刁泼,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洪昇的《长生殿》产生也得益于黄蕙之容忍大度,邓雪儿之聪

慧天分,她们对这部戏实是功不可没。《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

22

巨擘”,其音律无一字不慎,其曲极讲究,本色行当,曲文与曲律如

此完美统一,古今传奇唯此一剧,汤显祖之《牡丹亭》不便演唱引

起沈璟等攻击。而洪昇藉邓雪儿之试曲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雪儿

之功大不可没,况她还为二弟洪昌作了“继户嫂”,为洪家传宗接代

作了贡献,至于“畸笏叟”之评点是否确实,这有待进一步研究了。

综上所述,洪昇一生历三灾、一乱、两社、七戏,《红楼梦》

前八十回很圆满地表述了这“一番梦幻”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

右右所发生的各种情形。

四、细微辨真

“于细微处见精神”,作家在主题立意明确后,主要凭细节取

胜,一些别人没有掌握也无法掌握的细节,便成了他的撒手锏:关

羽的青龙刀、张飞的丈八蛇矛、秦琼的双金锏、李逵的板斧……只

要见到这些,还怕找不到人?

1.“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洪昇于一六九四年在孤山搭“稗

畦草堂”开始悼红,他与真隐士林和靖的墓朝夕相伴,对其后人林

净因成为日本馒头鼻祖之细节自然不陌生,信手拈来便成“馒头庵”

之来由。但其他人是很难知晓的,连杭州市市长钟伯熙,直至1986

年赴日访问,有一川岛英子忽提出来杭为其先祖立碑,钟市长方知

日本有个“林神社”每年来杭祭馒头鼻祖林净因,钟市长以住只知

林和靖梅妻鹤子并无后人,便委托宋史专家林正秋费二年周折,跑

遍浙、闽、粤,方得知林和靖哥哥之子认其为后,该支有一林净因

于1350年随日僧赴日,成天皇馒头专家,被尊为鼻祖,其后人每年

23

梦醒梨园

来杭祭先祖,现代信息发达,尚有此曲折,况当时闭塞社会,谁能

获悉此情?

2.水月院:杭州保俶塔下,南宋时高宗赐杨业玄孙杨存中一水

月院,并亲题匾额,洪昇先祖洪皓在不远处也赐有“集芳园”御花

园,这些建筑元明后完全荒芜,了无踪迹,只有享“天恩祖德”之

后人方略知一二,我们从最近文史专家从美国带回的南宋画院《西

湖繁胜全景画卷》上才知悉,这才应是“水月庵”之原型。他人岂

能得知?

3.邢夫人:一六五八年,钱开宗被杀,全家二百余人押京受

刑,放出后“一窝一拖”地寄居洪家,钱开宗之妹嫁洪起鲛,成洪

昇后母,她受过刑,故取此名。

4.“爱呀厄地去”:史湘云之原型为顾启姬,清初著名才女,她

说话咬舌,掷色子总喊“么爱三”,并嫁夫鄂幼舆,两口子说话可不

“爱呀厄地去”,这些细节外人很难获知。

5.仁清巷:杭州地名坊中有巷,洪昇先祖洪美荫在仁孝坊清平

巷开过刻书坊,所刻《清平山堂话本》至今流传不息,坊巷相连则

称“仁清巷”。

6.“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村名”:

洪昇表哥沈汉嘉之先祖沈诸,南宋时在西溪开过“九间楼”酒

家,宋高宗来此,并赐书:“不为酒税处”,沈家从此借酒业发达,

故为“正村”名。

7.“柴门临水稻花香”:这句诗引自唐代许浑之“野门临水稻花

香”,洪昇表嫂柴静仪之“柴庄”于一六八五年后被高士奇购去,柴

之子沈用济系洪昇门生,长期在红兰主人岳端门下作幕客,岳曾有

“柳下柴门傍水隈,夭桃树上又花开”赠诗。洪昇为岳端《扬州梦传

··

24

奇》作过序,与岳端关系较紧密,故而得悉此情。

8.鹦哥改紫鹃:洪昇对柳如是《雨中游断桥》诗中“看桃子夜

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应熟悉,柳曾长期居西溪,并由汪然明

刊刻诗文。

9.“神武将军冯唐”:西溪名人冯梦祯曾住“西溪草堂”,其子

冯云将、孙冯千秋,“云将”化为神武将军,“千秋”化为“紫英”

著名的冯小青故事也发生在他家中,故书中黛玉、香菱、宝钗、妙

玉等均有冯小青早年遇尼之影子,“舍我罢”即源于此。

10.秦可卿之托梦:西溪曾流传一王世贞任知府时梦洪皓托梦

于他,此梦在书中化为一是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之灵嘱托;二是秦

可卿托梦给凤姐叫她多置田庄、房舍等产业。

11.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这句诗实为

唐代著名诗人钱珝所写,此诗系名诗,学诗者几无不知,作者引宝

钗的话,实际仅表明宝钗之原型钱凤伦为钱珝之后人,为避名讳故

编造一个连《全唐诗》中都查不到的“韩翊”应付了事,其内情只

有洪昇知道。

12.枕霞阁洪昇之外祖母顾若璞(1592—1681)家有“卧月

轩”,培养两个儿子黄炜、黄灿成材,她培养了一大批女诗人如顾玉

蕊、顾长任、顾启姬、柴贞仪、钱凤伦、钱静婉、冯娴、柴静仪、

柴云仪、姚令则、李端明、丁玉如、毛安芳、林以宁、黄蕙等等,

以“枕霞”对“卧月”,故可写出另一“十二钗”故事。这只有洪昇

知道了。

13.张金哥:洪昇早年写过一首长诗《金环曲》,写嘉定女子王

25

梦醒梨园

秀文坚贞不一故事,嘉定三日屠惨绝人寰,而嘉定人战死到最后一

人之不屈精神为洪昇敬仰,故以此诗表述之。

14.三瑞:书中有周瑞、双瑞、瑞珠“三瑞”,洪家先祖“堂开

···

三瑞集簪缨”“诗礼传家”,“三瑞堂”是洪家之文化象征,但贾瑞是

假的,故不属“三瑞”。

15.斯斯文文的:洪昇的老师为毛先舒,书中以“营缮郎”秦

邦业称之,其子毛玉斯系洪昇学友、知己,故名秦钟,“毛玉斯”之

斯,化为“斯斯文文”,而其姐毛安芳因有《静好集》传世,“静好”

即可人之好友,以“可卿”称之。

16.潇湘妃子、蘅芜君、稻香老农、蕉下客、枕霞旧友之源:

黛玉之原型之一为林以宁,她号“凤箫楼”,故名潇湘妃子;宝钗原

型之一为钱凤纶,她号“古香楼”;李纨原型为柴静仪,她号为“凝

香室”且居稻香村,年龄最长,故名老农;探春所居“秋爽斋”为

诗社创立之地,故名“蕉下客”,即为“蕉园诗社”会客之所;“枕

霞旧友”原型为顾启姬,她师学其姐顾长任,长任号“霞笈仙姝”,

她们又同为“枕霞阁”传人,故称“旧友”。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洪

昇以表兄弟身份混杂其间,成“绛洞花主”,故有此详尽描写。他自

己也有“啸月楼”之号,其首部诗集也以此为名。

17.王子腾、王子胜:一六四五年,浙江总督张存仁上书顺治

建议恢复科举制,当年,黄机即中举人,一六四七年,又考中进士,

授庶吉士,已成储相,不久便由弘文院编修任礼部侍郎,一六六七

年转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至一六七九年转吏部尚书,可谓飞黄腾

·

达,故名“王子腾”,只是降为儿子一辈。其兄黄梧,降清后封为

“澄海公”,掌管东南沿海海务大权,可谓“胜于蓝”,故名其为“王

·

子胜”。

26

18.妙玉:原型为明清著名才女徐灿,她才比李易安,随夫陈

之遴流放塞外几十年,返家乡海宁后皈佛门,手写大士象五千四十

有八“以祈姑寿”,她与西溪钱家有通家之好,故洪昇“亲见亲闻”

了她“寻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之实情。

19.马道婆:杭州葛岭抱朴道院曾有一马道婆,传她挖出一石

匣,一渔人食其中丸药后活过百岁,故名声大振。

20.清虚观:抱朴道院,宋哲宗时名“冲虚观”,宋理宗时赐名

“玉清宫”,不熟悉其发展历史难能知晓其名之来源。

21.张道士:杭州天目山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34—156)诞生

地,他系张良九世孙,唐代即有张公洞,如今还有遗存,但宋元之

前无人知晓,元末明初,张之后裔张正常撰写其家谱《汉天师世

家》,1376年由宋濂作序正式明确,故洪昇能知悉其“大幻仙人”

“道录司”掌门人、“终了真人”“神仙”等一大串身份,其他人难以

搞清此事。

22.葬花吟:一六九四年,洪昇专程赴苏州“桃花庵”拜谒唐

寅墓,并写诗四首,其中有“颇学吴趋年少狂,逃禅垂老悔词场。

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第三十六回中,通过宝玉“不

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表达了此意。而唐寅的《一年歌》《桃花庵

歌》七十四回《桃花行》较完整地表述出来。黛玉的“葬花”也引

于写唐伯虎之《六如居士外集》中描述唐伯虎:“有时大叫痛哭,至

落花,遣小厮一一细捡,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

送之。”

还有许多仅为洪昇所“亲见亲闻”,而别人难以知晓之细节,

27

梦醒梨园

此文不多引了。

河北聂树斌“强奸杀人案”执行死刑二十多年后,在现场人

证、物证均不存在情况下,仅凭一段只有班组长知晓之时间误判与

现场一把聂本人未招认之小钥匙即可推翻原判予以平反昭雪,可见

细节之重要。《红楼梦》中如此众多仅洪昇可知而他人难以知晓之细

节,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吗?当然聂案一重要作法是由河北转

山东法院重审,排除了以往习惯势力之干扰。蔡元培先生一再强调

“不取苟同,多歧为贵”之原则也是红学发展之重要基础之一。做学

问很苦,好不容易挖出一点东西总难舍难割,这也是常理,但当一

种不同观点提出后,即便是处于主流文学地位,也应认真听取,更

不能拒之千里。

百年红学在对曹霑的研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后,如今很清楚已

拐进死胡同,周汝昌先生慧眼识得《长生殿》与《红楼梦》之间存

在微妙关联,提出这个“红海微澜猜想”,这对红学研究提出方向性

问题,值得全体红学家们深思,愿我们共同努力,使这个世界文学

史上的奇谜会有破解之可能。并“庶几可望于接近正确”,一座奇伟

之红楼将由坚石垒成,而那泡沫凝成的仙山亭阁必将烟消云散!

本书注释仅限《红楼梦》前八十回。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前能

先将《红楼梦》原文按十二回为一章先粗略浏览一遍后,找出所注

章句之所在位置,然后再参照注释内容去思索其合理性,尤其涉及

《长生殿》内容的,不妨仔细揣摩一番,如此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28

目录

第一章青梗宝鉴………………1

(第一回至第十二回)

注一至注一四一

第二章银山香玉………………30

(第十三回至二十四回)

注一四二至注二百一十二

第三章金玉木石……………43

(第二十五回至第三十六回)

注二百一十三至注二百五十七

第四章棠菊初咏………………52

(第三十七回至第四十八回)

注二百五十八至注三百二十四

第五章桃花后吟………………65

(第四十九回至第六十回)

注三百二十五至注三百六十八

第六章锦残二尤………………73

(第六十一回到第七十二回)

注三百六十九至注四百十一

梦醒梨园

第七章抄园戕花………………83

(第七十二回至第八十四回)

注四百一十一至注至四百六十二

未结束之结束语………………93

参考书目………95

第一章青梗宝鉴

(第一回至第十二回)

(1)甄士隐

实为“真隐士”。孤山系北宋著名隐士林逋“梅妻鹤子”,“布

衣不肯换朝衣,真隐真清独我知”(元代王庚赞诗)之地。他属真隐

士之典型,唐代司马承祯曾指引柳浑如何入终南山做假隐士,与林

逋同时也有钟放走“终南捷径”之例,这便才有真假隐士之分。

明末清初改朝换代,大批文士不与清廷合作,“止而不仕”,或

杀身殉国或削发入僧,但大部分人啸居山林,渔樵为生,隐忍苟活。

书中所提许由、务光、严光、蒋诩、陶潜、唐寅等均属真隐士。

(2)一番梦幻

作者在经历了“家难”“藩灾”“戏祸”“家乱”四场灾难后,

最后抄家、没籍、革职、无家可归,只能在孤山搭草棚苦度余生,

时年四十七岁,恰“半生潦倒”,“一事无成”。

(3)当日所有之女子

孤山有苏小小、冯小青墓,断桥边有柳如是写过的诗文传世。

这勾起作者对金陵十二钗写西湖诗的回忆,但经“细考较量”的是

陈圆圆、李香君、顾横波、寇白门、卞玉京、董小婉还有“才比李

易安”的徐灿等,而与他们考较的是吴三桂、洪承畴、谢三宾、钱

1

梦醒梨园

谦益、吴梅村、侯朝宗、龚鼎孳、陈之遴、这些“堂堂须眉”。王国

维曾写过“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学士几须眉”来赞柳如是,作者

也是以“愧则有余”来赞柳如是的。

(4)天恩祖德

孤山对面的宝石山,上面的保俶塔是吴越王钱弘俶“纳土归

宋”后其舅建造来保住钱家之根的。作者家族的根在山腰间的葛岭,

南宋时“父子公侯三宰相”之府第即在那儿。山后的西溪,则有

“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的御赐洪府,这些“天恩祖德”自然勾起这

个情僧对根基的崇仰和自豪。

(5)师友规训

孤山西边的西泠桥是作者执师陆繁弨与毛先舒引他进入“西泠

十子”们常活动之地,有“三陆”“三毛”“三丁”的慷慨悲歌,也

有他的忘年友徐继恩,张竞光的嬉笑怒骂,是他们将遗民的壮怀激

越情绪感化得他热血沸腾,方能写出《长生殿》这样的时代壮歌。

(6)半生潦倒

1645

作者生于年,经一番磨劫,南北颠簸至返回杭州时已四十

七岁,恰“半生潦倒”。

(7)闺阁昭传

中国历史上女诗人总计四千多,而清朝竟达三千七百多,占了

百分之九十多,作者抓住这一历史特征,生动描述女诗人的风采,

正是弥补了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8)贾雨村

明末清初国破家亡之际,不少文人均以“村”为号,示其渔樵

为业,不与朝廷合作之态度,如吴伟业之“梅村”,杜濬之“茶村”,

戴重之“河村”,潘高、缪永谋、吴宗汉、萧诗、董说之“南村”,

2

高士奇、程岫、陆廷抡之“江村”,钱退山之“东村”,郑梁之“寒

村”,沈进之“蓝村”,邱石常之“楚村”,王式丹之“楼村”,吕留

良之“晚村”,裘琏之“蔗村”,李澄中之“渔村”,梁清标之“棠

村”,李煦之“竹村”等等,“雨村”引自吴伟业《后东皋草堂歌》

中“平泉独乐荒榛里,寒雨孤村听溟钟”,系悼念抗清英雄瞿式耜之

··

壮歌。但这个“雨村”却是假的。

(9)女娲补天

引自《列子·汤问》中“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

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传说这故事发生在天台九

遮山,如今仙女浴池边还有那块“弃石”在低头怨恨。他曾偷藏女

娲九个女儿洗浴时的衣裙,使之留在当地嫁人以报复女娲……

(10)青梗峰

实为情僧根基之峰,宝石山葛岭系洪家发迹之地,根基所在,

故名“情根峰”。《长生殿》第五十回“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

相共”。

(11)一僧一道

引自清初李玉所作《千忠戮》传奇中建文帝与程济所扮“一僧

一道”逃出金陵,不知所踪。剧中建文帝所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

担装”一句与作者《长生殿》中李龟年所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

句在当时形成“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轰动局面。

(12)昌明隆盛之邦

明初西溪出了个“洪武昌”,因“洪武”与年号相忌被捕押南

3

梦醒梨园

京,当朱元璋得知其意实为“以武昌天下”后大喜,封其国子监丞

并亲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