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全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全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全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全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4单元全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成长的活动。为此,

教育惩戒必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不能只惩不教,要一边惩一边教,一边

罚一边引导。因此,我们要重视修复性惩戒,反对报应性惩戒。

报应性惩戒的对象是失范行为,它的目的是报复失范行为。报应性惩戒强调

罪责相当和依规施罚。在教育中运用报应性惩戒,会导致教育惩戒主体重惩罚,

轻教育:只注重按规施罚,不注重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失范行为,失

范行为有何伤害,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弥补自己造成的伤害。

修复性惩戒致力于让做出失范行为者及相关利益者协同一致,修复失范行为

造成的伤害。修复性惩戒的对象是失范行为造成的伤害,它的目的是修复伤害。

修复性教育惩戒除了问责学生,强调学生担责,还强调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失范行

为的危害性,并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修复自己造成的伤害。

在这种修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明晰了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担责,还明晰了如何

才能成为一个积极的主体,承担起主体的责任;不仅充分感受到了失范行为所造

成的伤害,还学会了如何协同各方修复伤害。在这种修复中,教育惩戒成了名副其

实的教育手段,而非教育目的,它不仅在“惩”,也在“教”,而且重在“教工

要推进修复性惩戒,首先要做到严爱结合。爱和严是个有机体。只有怀有爱,

教育惩戒主体才不会忘却教育惩戒的初衷,才不会只惩不教,或者多惩少教。只有

怀有严的要求,教育惩戒主体才会高标准要求学生,才不会因为一味地爱护而放

纵学生。教育惩戒主体只有既热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和受教育者建立起

融洽的教育关系,才会帮助学生积极担责,协同各方力量,致力于修复伤害。其次,

并用惩戒和表扬。惩戒之后,在学生能够正确反思,并修正行为,降低甚至修复自

己造成的伤害之后,应给予适时的表扬。适时的表扬,既表达了教育惩戒主体对其

的关爱,实施了正强化,巩固了学生改正后的行为,也传达了教育惩戒主体的引导

方向。最后,适时消除惩戒记录。在修复性惩戒中,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因此,为了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消除不良记录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更好地

促进学生成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消除学生的惩戒记录。比如中小学生的教育惩

戒记录,可以在其高中毕业之后删除;大学生的教育惩戒记录可在学生改正行为

一段时间之后,由学生申请撤销。

(摘编自《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材料二

惩戒是教育的刹车,教师没有惩戒的权力,就如同让教师去开一辆没有刹车

的汽车。对那些缺乏规则意识和边界精神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度的惩戒,犹如

给失控的汽车及时踩上刹车。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初衷,不是让教师利用身份优势

和手上的权力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惩罚、人格上的矮化和精神上的鞭笞,而是帮

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伴随着社会变迁,公众对“暴力育人”的观念越来越不理解与认同。在“为

了学生好”的目标的遮蔽下,少数教师对学生拳脚相加,这样的“暴力育人”,不

仅给学生带来了身体上的疼痛,还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甚至会给学生留下心理

阴影。当学习成绩成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时,一些教师难免会变得势利起来。那些

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各种优待,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成为‘‘眼中钉发生在陕西商丹

高新学校的“恶语老师”事件中,涉事教师虽然没有体罚某成绩不好的学生,却对

其恶语相向,长期辱骂、孤立该学生,对该学生污名化。教师惩戒权一旦被滥用,

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痛苦,是学生的一种不幸。给教师惩戒权戴上“紧箍咒”,

避免教师“任性而为”,依然是一道现实的考题。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传

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教师作为除家长之外与学生接触较

多、社会互动较频繁的群体,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技能的职责,还承担着教育和

引导学生建设健康的、丰盈的精神世界的职责。''惩戒是教育的刹车”,对学生们

的失范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本质上是为了让他们重回正轨。

赋予教师惩戒权,不是让教师自说自话,教师惩戒权也同样需要规则与边界,

需要戴上“紧箍咒”。那种“我想怎样就怎样”“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

的想法,显然背离了时代潮流,也不契合新型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失范行为更容易被捕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

师,要对职业多一些敬畏,对学生多一些仁爱之心,使用惩戒权要更加审慎。毕竟,

频繁刹车、任性刹车,许多时候不是汽车的问题,而是司机的问题。

(摘编自《“惩戒是教育的刹车”教师惩戒权需要规则与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本质上能促进学生成长,而教育惩戒也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所

以,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B.报应性惩戒和修复性惩戒的对象和目的都不同,要做到后者,就要严爱结合,并

用惩戒和表扬,并适时消除惩戒记录。

C.适时消除惩戒记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同阶段学生的

惩戒记录可以视具体情况消除。

D.教师对学生要怀有爱,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除传授知识、技能外,还要教育和

引导学生建设健康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应性惩戒轻教育,重惩罚,不注重引导学生弥补自己造成的伤害,所以这种惩

戒遭到反对。

B.教育惩戒主体不能忘记教育惩戒的初衷,要高标准要求学生,并和学生建立融

洽的教育关系。

C.大多数教师之所以优待部分学生,歧视另外一些学生,是因为他们把学习成绩

当作单一的评价标准。

D.惩戒是让有失范行为的学生重回正轨,因此,教师使用惩戒权时要审慎,要有规

则和边界。

3.下列说法中,和材料二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犯了过错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这并非为了体罚他们,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

地成长成才。”

B.“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过失

负责,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C.“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对他来说是有害的,孩子通常不

需要娇养,他们要能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D.“凡是必须使用教育惩戒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教育惩戒能够有益处的地方,教师

就应当行使教育惩戒权。”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教育惩戒”下定义。(4分)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6

分)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散落在乡间的诗人

刘星元

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

学校的教师清一色都是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

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

关校长来我们这里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

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

园。我们像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

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

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

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

更让我觉得关校长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

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

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

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

长提笔运力,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

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

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来的字,似乎比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

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

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

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

着我笑了笑,我感觉他们似乎是在赞赏我呢。

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准备

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

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

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

家请得动关校长。

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

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

弃。父亲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

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

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

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

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是非得用“光阴似箭”,

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

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

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

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

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

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

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

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

向着孩子唱。

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

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

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来表达。

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

“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

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

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

了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

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我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

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

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

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自故乡。也就

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

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

少呢?

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校长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

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为了请生活清苦的关校长到自己家做客,乡民们会准备一桌好菜,但没有哪一

家能请得动关校长,突出了关校长的优秀品质。

C.作者借关校长的诗句来形容他像“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这既是对他诗

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

D.“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这句话凸显

了关校长在作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四段关校长写喜联这一情节,既有细节描写,又通过周围乡民和“我”的

反应,从侧面突出了关校长的形象。

B.文章第七段引用大量诗句,既突出了关校长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又增加了文

章的文化韵味,富有诗意。

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

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

D.文章以“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这一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突出了人物形象,

深化了文章主旨,意味悠长。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9.请结合全文,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孙休即位,从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

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节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谏日: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

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

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

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

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连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

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

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昔高宗修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崇德以退更尊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

消,下追二君攘灾之道,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

又北敌注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

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由旱啻勤身苦体,拓土万里,虽承天赞,实由人力也。余庆

遗祚,至于陛下,陛下宜勉崇德器,以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

功勤,轻难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毅函之阻,德化不

修,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氏据三关之险,

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

此当世之明鉴,目前之炯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鉴世变,丰基强本,割情从道,

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

,书妻,,皓深恨之。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成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

责。玄见送南州,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收付

酒藏,掠考千所,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并下诏诛玄子孙,是岁天册

元年也,邵年四十九。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邵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途/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

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B.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在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

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C.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途/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

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D.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在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猬发雷

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主要负责修

史。

B.荧惑,古指火星,因其荧荧似火,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故称。

C.大皇帝,是三国时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的谥号,孙权称帝后,曾派大将卫温率部抵

D.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是对西周成王、康王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的赞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邵心怀国事,忠诚贤良。他资历颇深,出任过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朝中要职,

还肩负过辅导太子的重任,忠心耿耿。

B.贺邵为人刚正,直言敢谏。尽管孙皓残暴骄横,但贺邵见国家政事一天天地衰败,

仍毅然上书,直言不讳,切中时弊,因而遭受忌恨。

C.贺邵旁征博引,说理有据。他立足现实,将高宗、宋景、秦皇的伟绩与孙皓的种

种不端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对孙皓提出警示。

D.贺邵不幸罹病,惨遭杀害。他身中恶风,口不能言,离职数月,却被孙皓怀疑装病,

因此被拘押,并遭受严刑拷打,最终被杀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海之困穷,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

(2)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乃共谱邵与楼玄谤毁国事,俱被诘责。

14.贺邵认为作为帝王,孙皓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

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节选)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请。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娇闺。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谢客,谢灵运,南朝时山水诗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状态,“晨趋”“夕待”正是诗人入官以来的形象

写照。

B.三、四句写诗人博览群书,深入钻研其中奥妙轻松自如,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

C.诗人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

D.这首诗一反李白常有的奔放激情和奇特想象,语言平实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16.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⑵《蜀道难》中写蜀道蜿蜒曲折的特点的句子是

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一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

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

它看上去病恢帙的,单细不说,草色M坂为黯淡。赖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尿

出开会,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

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

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地

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

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

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

口清水,“噗一一”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

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宜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

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一一”

B.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一一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

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C.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噫亮而拉长的一声:“信一一”

D.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

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一一提壶开水来。”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所运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原来是一棵小草长出来了。”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仿写两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

式与例句相同。(4分)

示例:送别诗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

22.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

贯,不超过70个字。(5分)

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

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

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

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

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在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

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和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

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单元检测答案全解全析

1.A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教育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针对“修复

性惩戒”而言的。

2.C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一些教师”,选项中的“大多数教师”扩大了范围。

3.C材料二在论述赋予教师惩戒权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教师惩戒

权需要规则和边界,而C项针对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

4.答案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分为修复性惩戒和报应性惩戒两类,能对学

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能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解析所下定义要能突出“教育惩戒”的特点、作用等,其定义的要点主要从材

料一中提取。如材料一第一段中的“必须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和第四段

中的“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教育惩戒的作用;材料一第一段中的“重

视”“反对”等体现了教育惩戒的分类;材料一第三段末尾的“教育惩戒成了名副

其实的教育手段”体现了教育惩戒的特点。对上述要点简要概括即可。

5.答案①论证结构上,逐层深入。先论述教育惩戒的必要性;然后以此为基础,

辩证地论述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规范问题,强调教育惩戒要有规则和边界;最后发

出号召,提出教师要心存敬畏和仁爱之心的观点。②论证方法上,运用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解析材料二开头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教师惩戒权这一话题,然后从赋予教师

惩戒权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来分析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论述教育惩戒权的使用规范问题。结尾部分照应开头,发出号召:教师应多一些敬

畏,多一些仁爱之心,慎用惩戒权。论证方法上,既有举例论证,又有引用论证和比

喻论证。

6.C”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表述有误。文中的“他注定不是园丁或

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体现的是他作

为诗人和教师的价值和牺牲。

7.D"议论、抒情”错。“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没有抒情,是以议论的形式作

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答案①传统教育精神博大精深,代代相承;②暗指“我”受到关校长的教诲,

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我”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判断句中使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还要分析其表明了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等。本题

中的画线句写的是“我”在曲阜明清走廊看到孔子语录时内心的感受,表明孔子

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代代相承。“我”之所以能领悟这个道理,是因为“我”是

关校长的学生,也就暗示出“我”受到关校长的教诲,也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

在情感上,画线句表现了“我”对传统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

9.答案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

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的教育和关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

④从对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的高度,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

含了对关校长的诗人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遗憾之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

可)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意

义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意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明确标题中蕴含的

作者的观点态度。''散落在乡间的诗人”指的是关校长,他不仅是校长,是老师,

还是诗人,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这是“我”偶然在一本诗歌集

中发现的。“散落”表明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隐含了对关校长的诗人

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遗憾之情。“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

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表明得到关校长教育和关爱的学生,并未真正

了解他。从表达主旨的角度分析可知,文题也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

10.C根据文意可知,“发雷霆”的主语是“陛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两项;“耳”常用于句末,表停顿,其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A汉时中书令掌传宣诏命,“负责修史”的是“太史令”。

12.C文中提到了“高宗”“宋景”的伟绩,但并未提及“秦皇的伟绩”,提及“秦

皇”时,说的是其“者秦皇……法政苛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

稷倾覆”。

13.套案(1)陛下您不依靠自己的威势德政,却依仗敌人不来侵犯,忽略国家的

艰难窘迫,(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胜的关键啊。

(2)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皇上宠信的人都很畏惧他。(那些人)就共同诬陷贺

邵与楼玄诽谤诋毁国家政事,贺、楼二人都被孙皓责问。

解析⑴“恃”,依赖依仗;“怙”,依靠,依仗;“困穷”,艰难窘迫。

⑵“惮”,畏惧;“谱”,诬修;“诘责”,责问。

14.答案①虚心求过,善于纳谏;②爱惜贤才,宽厚包容;③修己崇德,远离奸佞;

④勤身苦体,光大前烈;⑤爱民养士,重视教化;⑥以史为鉴,丰基从道。(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

解析要从贺邵的话语中提取相关信息,要注意题干中的“使国家强盛起来”的

限制条件。如“兴国之君乐闻其过”,即要虚心纳谏;“梦寐得贤”则是说要爱惜

人才;等等。

[参考译文]

贺邵字兴伯,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孙休即位,贺邵从中郎升任为散骑中常侍,出京

都任吴郡太守。孙皓时期,他入朝为左典军,升为中书令,兼任太子太傅。孙皓凶

狠残暴,骄横自负,国家政事一天天地衰败。贺邵上奏进谏说:“我听说振兴国家

的君主乐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错,荒唐的君主乐意听到别人对他的赞誉;乐意

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的君主,他的过错会日益清除而福运降临;乐意听到他

人赞誉自己的君主,他的声誉会一天天地减损而灾难来临。所以古代的君主,作揖

礼让以进用贤人,虚怀以寻求己过,将帝位比作乘坐着飞奔的车,装饰虎尾来警戒

自身。至于陛下,施行严厉刑罚以禁止直率的言辞,罢黜善良人士以拒绝忠谏贤臣,

不明白毁谤与赞誉的实质,沉迷于亲幸的人的话。从前高宗思念良佐,梦寐以求得

到贤士,而陛下似乎将求贤丢在了脑后,忽视贤才如同遗弃无用之物。原常侍王蕃

忠诚恭谨于公事,才干胜任辅弼,因喝醉了酒就加以诛杀。近来鸿胪卿葛奚,是先

帝时期的旧臣,偶尔有些违忤,不过是酒醉以后神志不清时说的话而已,酒过三巡

后,不再忌讳礼节,陛下却大发雷霆,说他态度傲慢,让他饮下味道醇厚的酒,以致

中毒身亡。自此以后,国内人士伤心,朝廷大臣失望,做官者以退职为幸运,居朝者

以外任为福气,这确实不是用来保持并发扬光大宏伟功业,兴盛道德教化的情势

啊。

从前高宗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消除野鸡投鼎的异象,宋景公崇尚德行以消退火星不

祥的变化,希望陛下上能怕上天的谴责、警告,下能追高宗、景公攘除灾祸的德行,

整顿澄清朝中的官员,表扬录用有才德的人为官,放逐驱退奸佞的小人,抑制剥夺

邪恶者的权势。

此外,北方强敌虎视眈眈,窥伺我国的盛衰,陛下您不依靠自己的威势德政,却依

仗敌人不来侵犯,忽略国家的艰难困窘,(这)实在不是长远的谋略和朝廷克敌制

胜的关键啊。从前大皇帝勤劳辛苦自身,开拓万里疆土,虽然蒙受上天的相助,实

际上主要靠人的努力。遗留下来的福祚,直到陛下,陛下应努力崇尚德行操守,来

发扬光大前人的功业,关爱百姓,培养人才,保全先王的法度,怎么可以忽略显扬

祖上的功劳,轻视难以取得的大业,忘却天下的不振,废替兴衰的巨变呢?我听说

否泰无常,吉凶由人争得,长江的险阻不可长久依赖,如果我们不加强防守,一叶

小舟就能渡过。从前秦国创建皇帝的称号,占据嵋山、函谷关的险要,但不修行德

行教化,法律和政令苛刻残酷,毒害殃及百姓,忠臣闭口无言,因此陈胜振臂一呼,

国家覆灭。近者刘氏占据三关险隘,坚守重山固防,可以说是险固的城池,传之万

世不朽的大业,只因授任不依贤能,一下子便丧国灭亡,君臣被绳索系颈,一起成

为俘虏。这是当代的明显的鉴戒,眼前的明白的鉴戒啊!希望陛下远考前代之事,

近鉴当代之变,扩大基业,强固根本,割弃私情,遵循道义,那么成康之世的政治局

面就会形成,而圣明祖辈传下的福运就会隆盛。”

章表呈上后,孙皓非常怨恨他。贺邵敬奉公事忠贞正直,受皇上宠信的人都很畏惧

他。(那些人)就共同诬陷贺邵与楼玄诽谤诋毁国家政事,贺、楼二人都被孙皓责

问。楼玄被押送到南州,贺邵受到原谅官复旧职。后来贺邵中风,嘴不能说话,离

职几个月,孙皓怀疑他是假装有病,将他拘捕关在酒窖里,拷打一千多下,贺邵始

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杀死,家属被流放到临海。孙皓同时下诏诛杀楼玄的子孙,

这一年为天册元年,贺邵时年四十九岁。

15.B“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错。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

是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16.答案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边垂

钓。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去隐居山林的理

想。(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谢人间”“投钓”等体

现了诗人对功名的态度以及功成名就之后的归隐之意。

17.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8.CA.表示说话中断。B.表示总结上文。C.和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表示

声音的延长。D.表示话题的转变。

19.答案①画线句中把野草比作鹅毛笔,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野草和鹅毛笔

都给人以毛茸茸的感觉,在外形上相似,而且它们所处的环境一一花盆和笔筒,也

有相似点;③得到阳光和水后长得直立茂盛的野草和笔直地插在笔筒里的鹅毛笔

在状态上相似。

解析要紧扣“相似性”答题,即分析本体和喻体哪些地方相似,或者是外形,或

者是状态,等等。

20.答案①情感的强烈程度不同:改写后的句子情感平淡,仅描述一个事实;而

原文情感强烈,写出了“我”看到小草时的惊喜。②句子特点不同:改写后的句子

是陈述句,原文是感叹句。③新颖程度不同:改写后的句子用“长”,用语平常;

原文用“飞”,用语新奇。

解析先要注意二者的区别;然后从二者的不同之处入手,即从句子特点、情感的

强烈程度和用词等方面进行分析。

21.答案(示例)(1)思乡诗是月夜楼头的一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

人惆怅又凄婉。

(2)怀古诗是古城墙下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伤。

解析所写内容要围绕“诗”展开,可以是边塞诗、田园诗、怀古诗等等,要写出

这些诗歌中的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所展现的氛围的特点以及给人的感受。

22.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

疑等功能实时交互,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课堂形式。

解析首先确定句子主干一一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从其他几个句子中

提取能够体现空中课堂特点的词语,并将其补充到句子的主干之中,最后组成一

个单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3.写作指导本题属于“限定情境+限定身份+限定文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重点考查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材料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紧扣“文化的

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综合欧文、珍妮、西塞的话,不难发现,命

题人强调的是文化在交流、碰撞与融会中得到创新、发展与繁荣的过程,各国要

积极吸纳他国文化的精华,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高中生要有

开放的胸怀,积极吸纳不同文化,提升文化认识,促进文化发展。

学生在构思时必须完成身份替代,即设想自己就是文佳,在完成采访之后,综合几

位小组成员的游学体验和对我国文化的认识,紧扣“文化交流发展”,写一篇总结

性的发言稿。写作时,既要体现主人翁的身份,又要放眼世界,站在公允的立场,

保持理性的态度,以中国文化为例来分享对不同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另

外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有观众感,态度诚恳,语言得体。

最佳立意:①文化无国界,交流促发展;②文化需交流,互鉴促繁荣;③要以开阔的

胸襟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④交流碰撞,美美与共;⑤文化交流既要走出去,也要

请进来;⑥从世界优秀文化中寻找灵感,促进本国文化发展;⑦文化交流缔结国际

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

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

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

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

色文化形态,即便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嬉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

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

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

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传

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

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的追捧,

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

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

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

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

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

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

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

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

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

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

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

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

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

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

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

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

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

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

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

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

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

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才能更

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

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

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

(“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

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

宗教具有I那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

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

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

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

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弓I。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

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

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

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

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

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

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

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

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

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

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

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

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金黄的稻束㈤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

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

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

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

移变化,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一一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

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

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

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8.“金黄的稻束”有何象征意义?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是如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

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

于览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塞敕撰《唐书》,而《歹!j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

当书。公曰:“宋公于撰,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

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据拾以罪。时

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

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

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

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

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选自《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

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

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花,朝廷无所稽疑。首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

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H

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

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

则其人可知。方仁亭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

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

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

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

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

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

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

学员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宋时称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

名称为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

《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仁宗,我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

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

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

获免;陈烈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魏公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众议

不合之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有“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

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文: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⑵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3)姜夔《扬州慢》中“,"两句,以草木繁盛来反

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

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I;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