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_第1页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_第2页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_第3页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_第4页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爱好,培育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品尝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打算: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宠爱,你们喜爱古诗吗?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爱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爱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三、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沟通搜集到的资料,老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岸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爱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爱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老师巡察与学生交换看法。

2、汇报学习状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气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家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相互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沟通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起先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探讨: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呈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酷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四、总结延长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很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思念家乡

何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第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正确读记“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等词语。

其次个.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宠爱之情。

第三.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视察、专心倾听山雨的,接着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特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打算:

1.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美丽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视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朗读“导读”。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视察后为我们描绘的漂亮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示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课件)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奇妙、优雅、分辨、清爽、欢悦、嘹亮、凝合、奇异无比

轻快: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宛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依次来描写山雨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日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依次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探讨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明显因而放纵

(“明显”写出了猴子放纵的缘由,“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缘由)。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索: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

②探讨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急?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急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探讨思索题:船长看到危急状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其次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缘由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缘由?

④这一天“一帆风顺”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仿照”“一帆风顺”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跳水

逗拿吩咐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放纵追救↖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困难,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爱好,提高朗读实力。

2、学习用留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化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育学生说话、想象实力及创建性思维,学习船长紧急中坚决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改变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坚决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竞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挚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竞赛还要好玩、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个方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沟通:你用什么方法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的上学方式和今日的不同。

2.大胆想象,能与同学沟通将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的上学方式和今日的不同。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能与同学沟通将来的学习生活可能的样子。

教具打算: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2155年时,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玛琪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妙的将来吧。

二、自主阅读读,检索信息

1.快速默读课文,讲解并描述在作者的想象中,将来上学方式和今日有什么不同。

2.学生沟通。

①“呀!”托米说,“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多奢侈呀!我们的电视屏幕肯定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了,可它还能接着给我们别的许很多多书看,我可用不着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这个荧光屏上,全部的课文都现出来了,还跟着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让她厌烦的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像编程序似的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她还只有六岁的时候,妈妈就让她学会用这种语言和机器老师对话了。

3.玛吉喜爱将来的学习方式吗?找到相关语句。

玛琪悲观极了,她原来希望他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师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4.你喜爱将来的学习方式,还是现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觉得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合作沟通,绽开想象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将来生活还会发生哪些改变?

2.学生沟通。

(学生不再须要每天到学校上课、每个人都是一个空间穿梭机,可以穿梭到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沟通可以用代码,或运用脑电波干脆沟通......)

3.把你想象的将来生活画下来,做成一张海报。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沟通了将来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读完《他们那时候多好玩啊》文章,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记录在写作本上吧!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相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看清型近字字形,并组词;能摘录文中一、二句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能向四周同学举荐。

4、知道瑞士的日内瓦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激发学生酷爱自然、酷爱和平的情感。

5、能介绍一个自己了解的旅游景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旅游胜地”、“白雪皑皑”等词语的意思。

2、会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找近意词,看课后注释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到过什么地方呢?(生沟通。)

2、今日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到世界旅游胜地——瑞士的日内瓦去旅游一番。

3、出示课题:23、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指名读课题、齐读)

4、质疑:读了课题,你在想什么?在“令人神往”这个词语上打“?”

二、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日内瓦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带着这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们想去这个地方吗?那就请你们读读课文,亲自去感受一番。读时,请大家做到:(出示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圈划不理解的词语,想想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理解?

3、学习生词

(1)出示生字新词。(齐读)

(2)重点指导“皑”的字型,书空“皑”的右下部分。3)考考你视力:请看清字型,然后组成词语。

瑞()纳()椅()撞()端()呐()绮()幢()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板书这些词语:

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

师:这些词语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呢?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寻求方法来解决。

三、朗读感受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巡游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好吗?

2、日内瓦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节(重点读好“碧波青山”、“风光绮丽”)。

3、师:是啊,日内瓦碧波青山、风光绮丽,一个多么令游人神往的地方

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着老师介绍,一边脑海里显现出这样的画面。(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2节)

4、师:你看到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课文是怎样用美丽的语言来介绍这些景物的?小组读读第2节,然后选取一二句你喜爱的句子再读一读,写一写,再向四周的同学举荐。(完成课后练习二)

6、沟通,依据学生举荐或老师自荐的句子指导朗读。

(1)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部,,,,如同翡翠铺成。(自由读、个别读等)

其中渗理解词语的方法:请学生联系课题,读读这句句子,知道“令人神往”的意思就是“令人憧憬”从而得出可以联系上下文找一个近意词来理解的方法。

(2)湖的南岸,白雪皑皑的山峰,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妙的别墅掩映其间。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出示有关媒体或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白雪皑皑”,然后查字典理解“皑”字的意思,最终请学生想象并表达“白雪皑皑的山峰”是怎样的景象?从而得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查阅工具书或结合实物。

(3)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人们就会把它抱进怀里,送到医院。(个别读,齐读)师:你从哪些描写中,能看出“和平”、“华蜜”?请大家默读课文其次节,边读边圈划有关词句)

①学生沟通。

②师小结:日内瓦人民酷爱人民,爱护自然,大自然也给他们带来了和平的环境,华蜜的生活,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就是“和平华蜜”。

7、师:学到这里,我们的旅程也该结束了,离开这么美的地方,我真有点儿恋恋不舍,你们呢?让我们再阅读一回那里的美丽风光。(齐读第一节,引读其次节)

罗纳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湖的南岸,,,,湖中,,,,

8、练习说话: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日内瓦的感受。(同时理解“旅游胜地”的意思。

9、齐读课文第三节,然后完成填空练习。日内瓦是(),还是()。日内瓦既是(),又是()。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6

1、学习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抖动、南国、应接无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作文实力。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探讨、小组沟通、理解重点句。

3、视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实力训练。

4、质疑问难。

3课时。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状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读准字音:

“颤”读chàn;“应接无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⑵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抖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无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索: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妙景象;其次次,是在其次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喧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探讨

我们把作者两次巡游“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挚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其次段(5~9自然段):写我和挚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其次天早晨,“我”和挚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其次课时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挚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接连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非常幽静。从“没有波浪”、“安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其次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溢朝气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索:

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线划出来。

3、小组探讨、相互沟通: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很多株茂密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很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望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数不胜数。”

⑵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很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抖动。”

4、图文比照,学生沟通、老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数不胜数”的缘由。

5、指导朗读:

培育学生体验“美”、观赏“美”的实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态、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索: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挚友们其次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探讨,老师适时点拨,再读思索: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像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特别上口。

⑵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喧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妙情趣和开心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改变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开心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慢慢靠近榕树了”到“这漂亮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巡游路途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