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延庆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曾任湖广参政,礼部尚书等职的陶凯自称“耐久道人”,明太祖认为他不署朝廷官爵而署别号,是“轻君路而美山野”,后找借口将其下狱处死。明太祖此举A.是因为其出身贫贱,不理解文人志趣B.是为钳制士人思想,以强化专制统治C.一改宋朝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方针D.意在打压士人风骨,以加强中央集权2.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3.张治中将军在一次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晚宴的背景最有可能是A.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D.国民党全面进攻取得成效4.20世纪90年代,不仅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而且前东欧各国家也相继融人到全球贸易体系之中。这一-现象表明A.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 B.关贸总协定显现成效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世界市场统一体形成5.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北方人口南迁6.《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A.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B.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的要求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集原有各国法律之大成的特点7.《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史实结论A1954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成为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A.A B.B C.C D.D9.有人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最终完成10.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11.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奥匈帝国1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局势剧烈的变化动荡 B.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13.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然而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成为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材料反映A.商人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主力B.社会变迁改变商人与教育的关系C.近代教育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推动政治改良14.展望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其定义为欧洲人捍卫多边秩序的一-年,她提到:“两次世界大战所留下‘血的教训’表明,国际合作的确定性正面临压....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欧盟各国的合作要建基于过去历史教训B.新形势下德国在欧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C.多边秩序背景下欧盟各国难以独善其身D.为避免欧洲冲突欧盟各国应该紧密合作15.据统计,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一贸易额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B.日内瓦会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密切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6.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7.二战后西方历史研究中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选民登记、税单、病历记录、藏书目录等“史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视角也从传统“政治史”转向社会生活、家庭结构、经济生活等方面。历史研究的上述变化A.取代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 B.保证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C.体现不同学科间融合趋势 D.根源于新发现的“史料”18.“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材料描述的是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9.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20.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石油输出国等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 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旧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D.殖民体系最终瓦解21.1787年美国宪法原文中并没有使用“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凡是涉及奴隶的地方,宪法使用“所有其他人口““服劳役的人”“现在某些州存在这样的人口”。但是,宪法中又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这些条款A.旨在消除南北方的矛盾 B.宣扬了美国优先的思想C.说明宪法条文的倾向性 D.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22.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23.天津开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毡以外,其余的都用来沤粪,而大量的骆驼毛,则全部扔掉,任其随风飘扬。至于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可是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辫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开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兴发展为商业大都会D.北方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4.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25.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呼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当时新中国A.初登国际舞台 B.恢复联合国席位C.加入世贸组织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6.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B.C.D.27.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8.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A.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B.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策C.宜告了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成D.体现了西欧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29.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祇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旅行者、传令者、运动员的保护神;既是幸运、贸易、获利和辩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这表明古希腊宗教A.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保障了民主制的运行 D.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30.商代出土的青铜器,礼器居多,大多凝重庄严,配以繁缚、神秘的饰纹。然而,西周中期以后的青铜器,食器组合渐趋增多,形制较前期简便,饰纹也趋于简化,渐渐失去神秘意味。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岀现C.治国理念的转变 D.工商食官的衰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一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0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涨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o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原因有哪些?(2)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材料二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o……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3)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材料三(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o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4)法国启蒙思想曾对近代前期中国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3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材料一(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三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早期的典当是多数穷苦百姓资金周转、救急告贷的选择之一。唐代质典开始走向世俗社会,北宋时搠,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至明中后期,嘉兴出现了民办的米典当,佃农可以以来质钱。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质库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具备了货币资本的某些特征。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吸引了不少官僚资本的介入,典当铺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摘编自朱海城《变与不变,典当业的长吋段考察》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支票账务系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平、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命,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摘编自薛金福等《货币的力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典当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和古代中国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表明明太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首先尊重朝廷官爵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对士人思想的钳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正确;材料中明太祖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理解文人志趣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未反映明太祖要求以文治国的方针,C排除;材料表明明太祖要求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D排除。故选B。2、C【解析】

所谓“现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应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弱,或者是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现象,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力,并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从而制约宰相,加强皇权,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故选C;社会流动更趋频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社会上的表现,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文化上的表现,排除B;货币经济地位提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3、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方针,这主要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有关,故C选项正确;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时期蒋介石尚未出任国民政府主席,故A选项错误;此时抗日战争以结束,处于解放战争前夕,故B、D选项错误。4、C【解析】

世界各国降低关税税率和东欧国家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反映了世界各国联系加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故C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弃,而且至今--些国家仍在推行贸易保护,排除A;关贸总协定主要针对参与国,东欧国家并非此协定的参与国家,不能说明其成效,排除B;材料现象只能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是统一体的形成,且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体,排除D。故选C。5、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戎氏墓志的变化反映了戎氏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变化,体现了其汉化历程,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现象体现宗法观念,但不能反映其影响广泛,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唐代统治区域扩大,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唐代人口迁移趋势,排除D项。故选C6、B【解析】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反映了《汉穆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奴隶主的信息,排除A;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D【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日本的《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与《二十八年海战史》的不同,由于所处的认识立场,两者的认识存在着冲突。故D正确。考点: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立场【详解】8、B【解析】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9、D【解析】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德国“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D正确;A是巨变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0、C【解析】

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11、D【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德国和另外两个国家(奥匈帝国、意大利)一起组建了同盟国,故D项正确;A和C是协约国,B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2、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此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挽救内忧外患的中国,并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陈独秀形成这一认识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关键因素;B选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它与材料中陈独秀批判资产阶级政治共和制度不符;D选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缺陷,并未使其形成建立劳动阶级专政的国家思想,不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关键因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B【解析】

材料反映了商人与教育的关系经历了从“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到“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的变化,而“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则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商人在教育近代化中的主次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教育阻碍商品经济,且教育的近代化总体上来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政治改良”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错误。14、B【解析】

依据材料“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默克尔表示德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德国在“国际合作”的欧盟中起主导作用。B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只表述了国际合作的压力,不代表难以独善其身,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国想要在欧盟中地位,并非仅仅是表达合作,D排除。故选B。15、A【解析】

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认可度提升,因此与这些地区的贸易额上升,选项A正确;日内瓦会议并未涉及亚非地区,排除B;苏联、东欧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中亚非地区指的国家不一致,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6、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可知此应为辽沈战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徐州一带、C项发生于北京、天津一带,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攻占锦州”不符,故排除;D项开始于1949年4月,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48年10月”,故排除。17、C【解析】

二战后史学发展如计量史学,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非传统意义的“史料”进行研究,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体现不同的学科(计算机、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等)与历史学科的融合,C正确;A中“取代”表述绝对,排除;历史研究虽然借助计算机技术,但是研究者对材料的处理选取,结论的得出仍然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排除B;这种历史研究改变的根源还是在于新技术手段的发展,这些“史料”也并非是新出现的,排除D。18、C【解析】试题分析:秦代丞相位高权重,拥有决策权,若丞相考虑不周,见解有所偏颇,无需“中舍之杂判”和“给事之驳正”,故A项错误;汉武帝任用身边的亲信组成决策班子“中朝”,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外朝”抗衡,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及“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C项正确;明朝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9、A【解析】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反映了民众之心理不符合革命的形势,说明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故A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故B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C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仍然曲折,故D错误。故选A。20、C【解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亚非拉独立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一系列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这一状况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崛起,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从而冲击着当时的两极格局,故选C;材料中的各种组织并不都是经济组织,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错误;殖民体系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D错误。21、D【解析】

1787年美国宪法中虽然“奴隶”或“奴隶制”这样的词,但是却有“五分之三条款”“逃奴条款”和“奴隶贸易条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条款实际上默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D正确;1787年宪法不是为了消除南北方的矛盾,故A错误;材料和美国优先的思想没有关系,故B错误;这些条款体现的是对奴隶制度模糊性,不能体现出倾向性,故C错误。22、A【解析】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均是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的斗争,说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故答案为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23、A【解析】

材料“天津开埠以前”“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开埠前、后“羊毛”“麦秆”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沤粪”“扔掉”“烧火做饭”变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A项。B项,农产品出口不能代表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天津成为商业大都会,排除;D项,题干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而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24、A【解析】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无法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曲解材料含义。25、A【解析】

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26、B【解析】

根据材料“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可知宋曹所述字体为笔画详备、结构严整的楷书,结合所学选择B选项;选项A的字体为小篆,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与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A选项;选项C的字体具有行云流水、飘逸易识的特点,是行书的代表,故排除C选项;选项D的特点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属于草书,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书法的各特点,需掌握各种书法的特点与形式。27、D【解析】

闭关政策实施根源是由于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影响,让统治者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故D正确;“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道统”是目的,不是实行此政策的根源,排除A;B项是闭关锁国实施的具体政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体现的是对南夷的看法,说它贪得无厌,排除C。故选D。28、D【解析】

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独立与苏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相互交流和接触,这体现了欧洲经济复兴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愿望,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A错误;法国是战后初期冷战政策的受益者和支持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成,C错误。29、A【解析】

依据材料“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并结合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可知,赫尔墨斯神祇的地位、作用与古代希腊的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紧密相连,表明古希腊宗教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A正确;“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不代表仅仅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错误;赫尔墨斯神祇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不代表整个宗教都是保障民主的运行,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希腊的民主只针对公民,对非公民不给与公民权,D错误。故选A。30、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青铜器纹饰神秘意味渐淡,而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多为礼器,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变化反映了周代政治伦理相对于商代更加世俗化,即治国理念的转变,故C正确;分封制不是纹饰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儒家思想在西周并未出现,排除B;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并没有衰败,故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原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制度的压制;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3)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4)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

(1)一问结合明清启蒙思想家的相关代表人物进行回答即可;二问根据材料一“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结合所学从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及思想进行分析阐述。(2)结合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可知,启蒙思想们提出了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政治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发生的重大政治、思想、经济革命事件分别为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及工业革命。(4)一问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前期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兴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二问根据材料四“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实行民主共和制,推翻了君主专制体制。32、(1)《权利法案》传承: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创新: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或议会主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核心要素君主立宪制,解释会在王上,主要侧重于政治制度的创新)(2)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或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或者民主共和制)。影响:确立和保障了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表现: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专制传统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使得这种政体缺乏必要的条件;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解析】

(1)“法律文件”,由材料一信息“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理解”,根据材料一信息“(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继承和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制角度理解传承;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角度理解创新。(2)“政治制度创新”,依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