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_第1页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_第2页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_第3页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_第4页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11篇)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有哪些?事迹材料对于本系统本部门实际的针对性更强,事例叙述更为有用。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大家喜爱!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1)

童朝晖,男,1965年4月诞生,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讨论所所长、主任医师。

他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临床救治与科研工作30多年,多次参加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参加和指导了武汉市及周边城市的20家医院数千人次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又转战其他地区,连续战“疫”250余天。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2)

张颖,女,1970年10月诞生,天津市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她从事疾病防控工作近30年,多次参加传染病现场处置。天津消失新冠疫情后,她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深化一线调查,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先后赴大连、沈阳、瑞丽和六安等地指导疫情防控。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3)

张忠德,男,1964年9月诞生,广州中医药高校其次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

他深耕中医呼吸疾病、急诊重症救治工作33年。2022年,他在救治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痊愈后连续奋战一线。2022年率队驰援雷神山医院,奋战73天,收治患者348例,后奔赴邢台、瑞丽、营口等地支援抗疫。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4)

赵扬玉,女,1963年5月诞生,北京高校第三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

她坚守妇产科医教研30余年,救治大量疑难危重孕产妇。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接到急救电话随叫随到。新冠疫情发生后,驰援黑龙江绥化,多次参与新闻发布会,传播健康学问,指导孕产妇科学防控。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一等奖。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5)

邢锦辉,女,1972年8月诞生,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邢圩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她扎根基层30多年,是当地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她关爱贫困家庭,常常对丧偶、残疾人减免治疗费,对孤寡老人、贫困户实行免费治疗,捐资数十万元,改善山区医疗条件。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每天早出晚归,为村民监测体温,宣扬防控学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6)

吴安华,男,1962年10月诞生,中南高校湘雅医院感染掌握中心名誉主任、主任医师。

他从事医院感染掌握事业35年,为国家培育2万多名专业人才。他是湖南支援武汉的首位医务人员,奋战72天,为120支医疗队近1.5万名医务人员做感控培训。后奔赴东北地区连续指导疫情防控,累计奋战133天。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7)

___,女,47岁,中共党员,___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是___市心脏学会高血压与心衰委员会委员、___市心脏学会胸痛中心委员会委员,2022年度区级“三八红旗手”、2022年度区级“文明服务先进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德本色,驰援湖北武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战“疫”关头,她是执着坚毅的“逆行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___不顾刚刚做完手术二个多月、尚在恢复期,对院党委的好意劝导“置若罔闻”,毅然主动请缨、逆向而行,被任命为___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15名蓟医队员的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吹响集结号,挂帅出征。

战“疫”关头,她是身先士卒的“冲锋者”。___工作的阵地是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设有病床1000张。她每天“披袍挂甲”、“身入红区”,每次“战斗”时间6小时起步,共诊查患者850余人次。治病更要治心,确诊患者心情极不稳定,她发挥己之所长,关心患者缓解焦虑、心理疏导,给患者吃下“定心丸”,制造了“零死亡”、“零复阳”、“零感染”“零投诉”的佳绩。她所在___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被评为“全国卫健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她本人被所在的方舱医院评为“抗疫标兵”。

战“疫”关头,她是红色连队的“守护者”。她所在的连队队员平均年龄30多岁,有的才20出头,是人生第一次经受如此严峻的疫情。作为队长,她不但要“冲锋陷阵”,还担负着带领队员平安凯旋的重托——由于她们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一丝不苟”“谨小慎微”,“神经质”式的战备操作日复一日,她遂愿了领导的嘱托和亲人的期盼。在她的感召下2名同志“火线”入党,让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8)

___,女,中共党员,___区人民医院传染科主任,2022年获得___市优秀共产党员、国家卫生部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她身先士卒,以院为家,55岁的她,干劲不减当年,就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不知疲乏,始终冲在新冠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隔离病房,她坚持每天进入留观病房查房,具体了解病情,纾解患者郁闷焦虑的心情,为每一名患者供应温馨细致的诊疗服务。她对每一位留观患者的状况都了然于心,为专家会诊供应牢靠依据,带领发热门诊的同志们靠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奋战,拼尽全力,悄悄坚守,辛苦付出,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个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23年基层党支部书记,她常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在前,干在先。发热门诊就是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战场,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面对疫情,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场疫情特别严峻的实践中经受住了特别考验,彰显共产党员先锋本色。

作为我院疫情救治专家组组长,她带领着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在医院党委领导下,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不辱使命,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成功贡献着自己的力气。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9)

___,口腔科医师,毕业于郑州高校,2022年7月进入___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至今(期间于2022年9月至2022年8月至郑州高校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修一年),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力量培育,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阅历,工作仔细负责,急躁细致,能够娴熟诊断及治疗口腔内科及口腔外科常见、简单疾病,娴熟把握各种根管治疗术、龋洞充填术、翻瓣术、牙拔除术、口腔麻醉术、清创缝合术、囊肿摘除术以及各类缺失牙的修复术。

口腔科作为一个特别的科室,在门诊工作当中,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多患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恐惊心理重,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就高。针对这种状况,她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力量和服务水平,在与患者的治疗与沟通中,她始终真诚相待、换位思索,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用轻声细语、细致急躁换来了患者及家属的敬重和爱戴。有一名患者在其他地方行牙髓治疗术,因药物未能准时取出引起化学性根尖炎,造成咀嚼痛苦,无法进食,由于始终未治愈而心情感动。来到市医院进行治疗时,___真诚的和患者沟通,反复和患者讲解病因以及留意事项,经过多次换药和暂封治疗,患者痛苦消逝了。结束治疗后,患者特别快乐和感谢,说着“邢大夫,由于痛苦厉害,刚来的时候脾气不好,真心不好意思,特别感谢你不厌其烦的给我治疗,还是你们市医院好。”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专业力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同时,她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常加班加点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特殊是在2022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孕后期即将临产的她始终坚守岗位,家人和伴侣劝她请假待产,然而她却说:“现在正是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由于怀孕不能支援武汉已感到特别圆满,我只能坚守岗位,尽自己力量出一份力,做一点贡献,心里才踏实”。朴实的话语和平凡的行动透露着她对工作的喜爱,诠释着一名医务工无私奉献的内涵。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10)

__,女,__年10月11日诞生,党员,高校本科,医学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门急诊科科主任、基层党支部书记。

1、组建发热门诊,制定管理制度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从1月18日起开展发热门诊接诊工作,由于我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虽然有发热门诊但从未接诊过一例发热病人,所以发热门诊的工作是从零开头。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门急诊科的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勇挑重担,担当发热门诊工作小组组长,在医院领导的坚决支持下从组建医护人员就位发热门诊岗位和发热预检分诊岗位;到预备各种物资;到挑灯夜战以最快的速度依据防控指南制定动身热门诊的各项岗位职责和流程,应急预案等并做好人员岗前培训,要求防控各项学问做到全员全掩盖培训。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发热门诊开头接诊发热病人,准时做好了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和诊治工作。

2、做好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支部书记,带头讲政治,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面对疫情冲在最前面,带领科室的党员、入党乐观分子,乐观要求入党的群众,乐观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还进展支部一名群众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更多的党员同志主动要求到我们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岗和发热门诊医生岗位来,党员冲在一线,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有信念打赢这场抗击疫情攻坚战。

3、坚守一线,带病坚持工作。发热门诊的工作,从最开头的零阅历到理顺工作流程,总结阅历教训,修改工作方案,协调发热门诊的各项工作,这需要组长的坚守和坚持。疫情防控期间正值春节假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医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典型事迹(篇11)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

在我国,400多万名医生每天都在为守护生命苦战!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病魔的厮杀;每一次的抢救,都是与死神的争夺!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日前,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共同推选出10名“最美医生”和1支“最美医生团队”,他们生动地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仁术济世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把爱心奉献给渴望光明的患者”是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魏文斌的不懈追求。

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魏文斌带领眼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治疗驱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英勇地闯入眼底手术禁区——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黄斑区”,在眼科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对于吉林高校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饶明俐来说,“我就喜爱当医生,当大夫是我这辈子最欢乐的事,假如有来生,我还要当大夫”。

今年88岁高龄的饶明俐,始终深耕于神经内科领域。行医60余年,在我国神经内科领域早已名满天下,耄耋之年本可以颐养天年,但她仍坚持每天出诊。

中国卒中学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中这样评价:治病救人是她生活中最大的欢乐,为此她甘愿付出一生,无怨无悔;人们授予她名医的称号,是全面确定她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无私的人品。

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柴嵩岩,行医70载,坚持“心不如佛者,不行为医;术不如仙者,不行为医”的信念,为很多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的妇女送去健康,被渴望孩子的家庭誉为“送子观音”。

近30年来,柴嵩岩先后师带徒10人,培育了一支在业界享有盛誉的中医妇科团队,带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同时,她总结梳理70年积累的临证阅历,指导同学撰写《柴嵩岩中医妇科精粹丛书》,惠及后人。至今,她仍坚持每周出诊四次,年门诊量逾万人次。

在健康扶贫的征程中,有一支“最美医生团队”,他们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通过签约服务管理、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对口支援帮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方式,深化基层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增加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力量和可及性。多年来,这支健康扶贫团队提升了贫困地区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供应坚实的健康保障。

甘于奉献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安静,4.2万名医护不顾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奔赴疫情最为严峻的荆楚大地。

“从投身护理工作那天起,我就想好了,此生要用爱心和双手,为天下患者服务。”西安交通高校其次附属医院主任护师杨惠云说。

2月7日,西安交通高校其次附属医院接到组建130人国家医疗队指令,杨惠云毫不迟疑,主动请缨。经过筛选,杨慧云入选医疗队并担当副队长。2月9日凌晨,这支医疗队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该病区收住48名重症病人。

杨惠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连续工作4~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脸上留下的是护目镜深深的勒痕。哪一床病人缺鞋子,哪一床病人没吃的了,细小之事,杨惠云都记挂心上。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在各地医务人员从四周八方奔赴湖北时,还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坚守当地,死死护住了当地百姓的安危。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蔡卫平,30多年来,始终战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先后参与了非典、禽流感、登革热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收治工作,在感染非典的状况下仍坚持指导临床治疗,为广州市、广东省胜利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作出乐观贡献。

今年,蔡卫平又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作为广东省抗击新冠专家组的成员,医院隔离病区总负责人,蔡卫平肩负着“指挥官”和“战士”的双重身份,不仅战略部署快速,治疗上更是胆大心细,不断优化治疗策略,救治了许多患者。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医生王锦萍,是村民们信任的“海岛120”。为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王锦萍放弃和家人春节团聚,除夕当天便背着药箱回到吉钓村,24小时在岗,保障着近600名岛民的健康和平安。

勇攀高峰

为了救死扶伤,医学探究从无止境。

有一位家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蒙宜乡的藏族姑娘,全家6口人,其中有4人因罹患被称为“虫癌”的肝包虫病去世,而她也未能幸免。

为了救治这个年轻的生命,四川高校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王文涛打算到当地医院开展手术。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王文涛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患者肝脏及其四周重要血管已被包虫吞噬殆尽!强忍着高原反应,经过15个小时的手术,王文涛最终完成了这台世界巅峰级的肝脏外科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