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关键的生物学过程,对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控制以及许多其他生物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通量测序和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理解日益深入。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蛋白质磷酸化修饰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功能研究以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研究现状的概述。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疾病进程。二、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基本原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状态可以发生显著变化。磷酸化修饰的基本原理涉及到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磷酸基团的共价转移。磷酸化过程主要由两类酶催化:激酶和磷酸酶。激酶能够催化ATP或其他三磷酸核苷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目标蛋白质的特定位点上,而磷酸酶则负责从蛋白质上去除磷酸基团。这两种酶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确调控,包括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状态、细胞周期进程以及外部刺激等。在分子层面,磷酸化通常发生在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这些残基上的羟基基团可以接受磷酸基团,形成磷酸酯键。磷酸化后,蛋白质的结构和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影响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如酶与底物的结合、蛋白质与DNA或RNA的相互作用等。磷酸化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从而影响其酶活性、配体结合能力或亚细胞定位。磷酸化还可以作为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开关”,通过快速可逆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反应来传递和放大细胞信号。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质谱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些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全基因组或全蛋白质组水平上对磷酸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揭示磷酸化修饰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精确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状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等多种生命活动。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细胞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三、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功能和调控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调控机制,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电荷、构象、稳定性、活性或者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细胞生命活动的精细调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功能上,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参与了众多的细胞过程,包括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凋亡、新陈代谢等。例如,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磷酸化修饰可以激活或抑制特定的信号分子,从而改变信号通路的输出。磷酸化修饰还可以影响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与DNA、RNA、其他蛋白质或细胞器等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和细胞骨架组织等。在调控上,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主要受到激酶和磷酸酶两类酶的调控。激酶负责将磷酸基团添加到蛋白质上,而磷酸酶则负责去除磷酸基团。这两类酶通过精确的时间和空间调控,实现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动态平衡。蛋白质磷酸化修饰还可以受到其他机制的调控,如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的交叉对话等。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调控机制,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细胞中的具体功能,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四、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这些进步不仅提高了我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理解,也推动了该领域的深入研究。目前,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使用。其中,质谱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性,成为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研究的重要工具。利用质谱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识别和定位蛋白质上的磷酸化位点,从而揭示磷酸化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除了质谱技术,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等免疫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检测特定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也为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特定基因位点上引入突变,从而研究磷酸化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等光学技术在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动态过程,从而为我们理解磷酸化修饰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理解,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我们有望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提供新的视角。五、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与疾病的关系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方面,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例如,在癌症中,许多关键的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修饰状态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又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导致了神经元细胞的死亡和神经功能的丧失。另一方面,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也参与了疾病的进展过程。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影响了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参与了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等病理过程。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导致了胰岛素信号转导的障碍,影响了血糖的调控。因此,深入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与疾病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将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重要性在生命科学领域愈发凸显。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以下是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未来研究方向的几点展望。我们期待更深入的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机制的研究。尽管我们已经对部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过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还有许多细节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磷酸化修饰的特异性问题,即为何同一种激酶能够磷酸化不同的蛋白质,或者同一种蛋白质能够被不同的激酶磷酸化。我们期待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有关,但对这些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精细的研究,找到通过调控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来治疗疾病的新策略。我们还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例如,我们期待开发出更灵敏、更特异的磷酸化修饰检测技术,以便在更复杂的生物样本中检测到更多的磷酸化修饰事件。同时,我们也需要发展新的计算方法,以更好地解析磷酸化修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与其他修饰方式的交互作用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我们知道,蛋白质上发生的修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泛素化、乙酰化、甲基化等。这些修饰方式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因此,我们需要更全面地理解这些修饰方式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仍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方向。我们期待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机制,发现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这一重要的生物过程。七、结论随着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基本过程、调控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高度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其精确的时间和空间控制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理解已经从单个蛋白质的水平提升到了蛋白质网络甚至是整个细胞信号通路的层面。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疾病研究方面,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异常已经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这为我们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然而,尽管我们在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答。例如,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具体调控机制、磷酸化修饰与其他翻译后修饰的交互作用、以及磷酸化修饰在复杂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等。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其在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我们期待未来在这个领域能有更多的突破,为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参考资料: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对蛋白质的功能和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综述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类型、酶促反应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蛋白质糖基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N-糖基化和O-糖基化。N-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的天冬酰胺残基上添加糖基,而O-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添加糖基。这些糖基化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蛋白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蛋白质糖基化的酶促反应机制包括糖基转移酶和糖苷水解酶的参与。糖基转移酶将糖分子转移到蛋白质的天冬酰胺或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而糖苷水解酶则负责去除多余的糖基,以维持蛋白质糖基化的平衡。这些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蛋白质糖基化在生物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和组装,保持其稳定性。糖基化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调节其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糖基化还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蛋白质糖基化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糖基化异常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癌症、阿尔茨海默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与蛋白质糖基化的异常有关。因此,研究蛋白质糖基化的调控机制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们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蛋白质糖基化的类型、酶促反应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我们也将探索如何通过调控蛋白质糖基化来治疗疾病,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在生物体内至关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它赋予蛋白质特定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不仅在细胞识别、信号转导和细胞代谢等基本生命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还在许多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综述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最早在1936年被发现,然而其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尽管如此,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糖基化修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在肿瘤、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异常被发现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分析、免疫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其中,质谱分析能够直接测定蛋白质糖基化的氨基酸序列和位点,免疫学方法则可以特异性地检测蛋白质糖基化水平。然而,这些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成果方面,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在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可以导致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还参与了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近年来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糖基化组学技术,该技术利用质谱成像和多级质谱技术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进行高通量、高分辨率的分析,从而为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抗体技术也在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糖基化位点的特异性抗体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精确分析。尽管在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目前的研究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可能影响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准确认识。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展望未来,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将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随着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我们有望实现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更准确、更全面的分析。针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将有望为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随着对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的深入了解,我们有望进一步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蛋白质磷酸化: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上的过程,或者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通的调节方式,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蛋白质磷酸化主要发生在两种氨基酸上,一种是丝氨酸(包括苏氨酸),另一种是酪氨酸。这两类酸磷酸化的酶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也有少数双功能的酶可以同时作用于这两类氨基酸,如MEK(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kinase,MAPKK)。丝氨酸磷酸化的主要作用是变构蛋白质以激活蛋白质的活力,主要是指酶活力。而酪氨酸磷酸化除了在变构以及激活该蛋白的活力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结合蛋白提供一个结构基因,以促进其和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而形成多蛋白复合体。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再进一步促进蛋白质的磷酸化。周而复始,由最初蛋白质磷酸化所产生的信号就一步步如此转下去。如果最初产生的是一个刺激细胞生长的信号,此信号便最终转入细胞核,导致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因此,酪氨酸磷酸化和多蛋白复合体的形成构成了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几乎所有的多肽细胞生长因子都是通过此途径来激活细胞,刺激细胞生长。因而催化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酶,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s)是成为信号转导机制和控制细胞生长的关键分子。酪氨酸激酶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肿瘤的发生和生长中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抗肿瘤药物的研制都着眼于此类分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蛋白质结构的细节了解得越多,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分类范围了解得也就越广。蛋白质修饰包括糖类、脂类、核酸、磷酸、硫酸、羧基、甲基、乙酰基、羟基等功能基团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的连接。蛋白质经过修饰,在结合、催化、调节及物理性质等方面都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蛋白质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内容,在酶和其它重要功能分子活性的发挥、第二信使传递和酶的级联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磷酸化是在一系列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本节主要介绍蛋白磷酸激酶的分离与分析和磷酸化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1)细胞内的信号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共价结合ATP所提供的磷酸基团;另一类则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通常以GTP取代GDP。(2)这两种胞内信号蛋白的共同特征是,在信号达到时通过获得一个或几个磷酸基团而被激活,而在信号减弱时能去除这些基团,从而失去活性。在信号中继网中,某个信号蛋白磷酸化通常造成下游的蛋白依次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级联反应。(3)蛋白质的磷酸化主要集中在肽链中的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这些残基上具有游离的羟基,且本身不带电荷,当磷酸化作用后,蛋白质便具有了电荷,从而使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引起蛋白质活性的变化,这也是蛋白质磷酸化的意义所在。蛋白磷酸激酶是能催化磷酸基团从磷酸供体转移到受体蛋白的酶,通常ATP的γ位磷酸(或其它三磷酸核苷)为供体。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根据受体氨基酸的特异性,将蛋白激酶分为以下几类:前两类酶最常见,许多蛋白丝/苏氨酸或酪氨酸激酶已被纯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克隆出100多个蛋白激酶的基因。有些已通过测定其核苷酸序列而推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在很多情况下,克隆的酶基因产物氨基酸受体特异性不能被直接测定,一般是通过序列分析与已知特异性的蛋白激酶比较而得出。所有已知的丝/苏和酪氨酸蛋白激酶都有一个共同的催化结构域(约270个氨基酸),通过催化结构域的序列同源性比较,可将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分成若干亚家族。蛋白丝/苏氨酸激酶家族较酪氨酸激酶家族大。还有许多有关His,Lys和Arg特异性磷酸化酶活性的报道,但这些酶未被纯化,其分子结构也不清楚。蛋白激酶的纯化分微量纯化和大量纯化两种,前者通常应用在特殊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后者一般应用于特殊的组织器官。微量纯化的优点是克隆化的细胞株具有均一的细胞类型并处于同步的细胞周期,细胞内成分可被放射性同位素特异标记,在细胞培养时加特殊因素可研究细胞内某些感兴趣的途径。缺点是原料少,纯化出的蛋白量有限。对某种新的蛋白激酶的物理特性一般并不清楚,因此对未知蛋白激酶的纯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为了从有限的原材料中纯化蛋白激酶,通常采用的策略是:①在进行高效的亲和纯化以前采用传统的色谱方法去除含量最多的杂蛋白;用于去除大量杂蛋白的传统色谱技术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疏水和凝胶排阻色谱。这些技术在许多有关蛋白质纯化的书籍中都有详细介绍,酶纯化的理想方案应在各步骤间不经透析即能进行顺利过渡。如离子交换步骤以后进行疏水色谱;凝胶排阻色谱放在最后使蛋白质和盐分子分开,但要注意在凝胶排阻介质中加入2~5mol/L盐以防酶非特异地与介质结合或聚合。检查酶在离子交换和疏水柱上的结合和洗脱行为的最简单方法是根据酶的理化特性将少量介质与少部分蛋白激酶在合适的pH下混合,然后变化离子强度后分析上清中酶的活性。完成以上纯化步骤后,可以进行亲和纯化(常用的亲和配基为三磷酸核苷、底物或效应物分子)。通过高效亲和纯化手段使蛋白磷酸激酶达到104~106倍数的纯化,才能使产物达到均一。为了自培养细胞或组织器官中纯化蛋白激酶,通常选用惰性系统,如Pharmacia的FPLC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是具有很大的内在惰性,并具有保持大分子生物活性的特点。该系统在一个单元内含有单一的硬件,可在冷室和室温操作。可采用快速的梯度(40~45分钟)形式和较广适用范围的高效凝胶和柱系统。这是因为在此条件下多数蛋白质不与树脂结合,包括能使激酶失活的磷酸酶。然而,许多激酶尽管其表现等电点≤5,但在中性条件下仍可与MonoS结合,这可能是由于其磺酸基与ATP或底物分子结构有些类似。大体积抽提物可用泵直接进样,并进行连续两次的离子交换分离。FPLC预装的凝胶排阻柱可在30分钟内完成分离,较传统凝胶快得多。但由于柱填料粒度小,上样体积不超过200μl,样品量不超过5~10mg,纯化量较小有些性质难以鉴定,因而需多次纯化。Pharmacia引入一种新的介质(SephacrylHR)较传统的超细胶流速快5倍,这些凝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凝胶过滤色谱的时间。在完成亲和纯化后,酶的纯度可用SDS检测并定量测定其比活性。①末端标记的三磷酸核苷核供体(通常是ATP,有时用GTP)中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或肽底物上;前者通常在溶液中进行,酶和底物均在液相中。后者为了去除游离的标记核苷酸,通常需要用三氯醋酸沉淀、SDS分离或使标记底物结合于纤维素膜上。有时可将酶或底物固定于固相载体上,如蛋白质混合物经SDS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封闭,放入含有酶和标记ATP的溶液中。或者更进一步,设计一个蛋白激酶分析系统(酶活性的原位分析),将蛋白激酶和它的底物均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这一方法可与标准的液相分析方法达到相等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其分析原理是含有蛋白激酶活性的样品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点滴或真空抽吸),然后将滤膜浸入合适的蛋白底物溶液中,底物蛋白质与剩余的膜结合位点结合,然后加入同位素标记的ATP,作用一定时间后洗去膜上未反应的ATP并终止反应,参入物经放射自显影或液闪计数定量,与膜结合的酶和底物均具有一定的运动性,两者反应的定量值代表磷酸化的程度。试剂:缓冲液A25mmol/LTris,1mmol/LEDTA,100mmol/LNaCl,pH0缓冲液B25mmol/LTris,1mmol/LEDTA,200mmol/LNaCl,10%甘油酪蛋白激酶Ⅱ底物水解或部分脱磷酸的酪蛋白10mg/ml溶解于缓冲液A中。酪蛋白激酶Ⅱ反应混合物25mmol/LTris,pH5,100mmol/LNaCl,10mmol/LMgCl2,1mmol/LDTT,1μmol/L〔V-32P〕ATP(100Ci/mmol)用缓冲液B(含1mg/ml牛血清白蛋白)将样品稀释到合适的浓度,膜上每个点所加的样品其激酶活性在5~50pmol单位(1pmol单位代表每分钟转移1pmol32P的酶量),当酶比活性在1μmol/min·mg-1时则每个点应加纯酶5~50ng;用微量加样器加1~5μl样品于膜上方格中央,待液滴消失后将膜面对含有缓冲液A(包括1~10mg/ml的底物)的Parafilm封口膜(贴于玻璃平板上),在湿润环境中23℃作用30分钟。大片膜可密封于塑料袋中;在100ml缓冲液A中洗膜并置于一新的Parafilm膜上(加有反应混合物溶液25μl/cm2),23℃作用5~30分钟;用缓冲液A100ml洗膜4次,空气干燥后进行放射自显影。或切成方块进行液闪计数定量。该方法在应用时最常见的问题是硝酸纤维素膜过载(指总蛋白或酶活力单位)。硝酸纤维素膜结合BSA的线性范围可达50μg/cm2(相当于每斑点5μg),而结合容量可达500μg/cm2,如果样品本身造成蛋白质超载,则应降低稀释液中的BSA浓度。同时应注意不要加过量的酶,因为超过50pM单位即超过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可能影响硝酸纤维素膜邻近斑点的检测。该方法用于其它蛋白激酶检测时应适当变换测定条件。因蛋白激酶活性的斑点印迹方法与标准的液相方法在灵敏度、检测范围、线性等方面相当,所以可以代替后者进行常规检测。也在天然凝胶电泳和转移电泳后分析蛋白激酶活性的分布,可用于分析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表达的变化、cDNA克隆分析和突变体分析。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对于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具有关键作用。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异常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对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研究具有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