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_第1页
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_第2页
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_第3页
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_第4页
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必修上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过关检测AB卷(原卷+解析4份打包)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而同样在这100多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三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解析:D

解答:D项,强加因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与乡村文化日渐衰落不构成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C.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解析:B

解答:A项,“从1840年开始的”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可以追溯到近代”;C项,“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错误,文中无此信息;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江苏省连云港市区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D.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解析:C

解答:由材料二开头第一句“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推行乡村记忆工程”。C项,强调的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问题,而非“推行乡村记忆工程”。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

参考解析:材料三采用的是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先提出“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的观点,然后从三方面论述新乡贤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的作用——启蒙、引导和指导作用,“燎原”作用,“聚合”作用。

5.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解析:①国家(政府)要把振兴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②做好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推行“乡村记忆工程”;③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保护好传统村落;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反哺和助力振兴乡村文化,每个公民要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己任,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儿,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着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画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了片刻,以便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进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呼呼,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

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在金秀和兰香回来时,孙少平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们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孙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解析:C

解答:此时的孙少平并没有受到刺激,而且,离开时也不是“悄悄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是他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画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解析:B

解答:这个句子是心理独白,属于心理描写。

8.从文中可以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参考解析: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②和妹妹们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③晚上给妹妹们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参考解析:①“平凡的世界”在文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②“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选自《战国策·赵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解析:B

解答:“恐惧”“慑伏”并列作“弊邑”的谓语,应在“慑伏”后断句,排除A、D两项;“饰车骑”“习驰射”句式一致,应在中间断开,排除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与现在专指“山东”含义不同。

B.“西举巴蜀”中的“举”与“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举”含义不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甲子,是干支纪年。把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解析:D

解答:D项,“甲子”在文中是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解析:D

解答:“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张冠李戴。结合“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可知,“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的是奉阳君,不是赵武王的父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参考解析:(1)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

(2)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见面以后结为盟友。

14.外交政策的改变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判断。请简要概括文中赵王改弦更张的原因。(3分)

参考解析:①张仪游说得力。张仪谋划得当,软硬兼施,让赵王最终以臣服换生存。②当下形势所迫。苏秦已亡,楚、韩、魏、齐四国已就连横达成共识,赵国失去盟友,孤立无援。秦、齐、韩、魏四国大军已兵临城下,张仪以势压人,给赵王下了最后通牒。③赵武王主动臣服。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赵武王主动求和才能保全家国。

参考译文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王说:“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秦军不敢出函谷关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便修缮铠甲,磨砺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我们。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大王听信合纵政策,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颠覆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被车裂于齐国集市。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见面以后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为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听从师傅,不能参与国政。先王去世的时候,我尚年轻,执政为时不久,但对合纵本来私下就怀疑。认为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才打算重新考虑,改变政策,向秦割地以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派车)到秦国去,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割让河间之地献给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宴西楼①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巾冓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意愿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袭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巾冓: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半空的形象。

C.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

D.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解析:A

解答:A项,“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错误,次句也是眼前的实写。

16.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参考解析: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③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女演奏妙绝入神的诗句是“,”。

(2)《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岁月如梭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解析:(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①。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②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③,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析示例:①国色天香②鸟语花香③挥毫泼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参考解析: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解答: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由……集成”“有……五种颜色”,两种句式杂糅;二是语序不当,数量词“一株”可放在动词“有”后面;三是成分残缺,谓语“发现”缺少宾语中心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参考解析: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意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①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蔚为大观。②《梦华录》中的三娘更是手艺精妙,③几十道茶点被剧里剧外的“老饕”们跃跃欲试。④据记录北宋开封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显示,⑤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饮食。⑥《清明上河图》中的饮食铺子,有豪华酒铺,有高档脚店。⑦“脚店”是歇脚之店,为宾客起到茶歇休闲的作用。⑧另外,还有一般小铺和街头小吃,可谓类型多样、定位明晰,⑨使得消费汴京的达官贵人和市井百姓皆有满意的去处。

据专家介绍,我们现在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时开始的,此前,⑩。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餐,是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结果。古代一般夜晚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北宋开放了夜市,于是,夜宵也开始出现。人们对吃食的讲究,。炒菜的“炒”字对厨师要求极高,要掌握量、火候,还要把控好时间。此外,饮品零食也很紧俏,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霜凉水、香糖果子、荔枝膏等,种类丰富。就连现在的快递外卖,北宋也有。,上面热着酒壶,送到家里还能吃热乎的。

21.对文中第1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妥之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③,词语用错,“被”字应当改为“使”或者“让”等使令性动词。

B.句④,句式杂糅,应该删去“据”或者“显示”,这样才能和句⑤协调。

C.句⑦,成分赘余,“为宾客”应该删除,删除之后语言更简洁明了。

D.句⑨,语序不当,“消费”应移到“满意的”后,作“去处”的定语。

解析:B

解答:B项,“或者”说法有误,应该把两者全部删去。④和后面的⑤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⑤中“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描绘了”是谓语动词,“用大段的文字”是动词的前置状语,“当时人们的吃喝饮食”是宾语。故④应是句子的主语成分,应为名词性短语,故要将“据”和“显示”都删去。

22.请在文中第2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参考解析:⑩人们一天只有两餐使炒菜在北宋应运而生有的外卖还带炉子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显示,中学生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诗词大会、网红、手机、纸质书、新闻周刊、热播剧、动漫、游戏、创客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呈现你了解的中学生生活,并表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应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要选出自己熟悉的“两三个”关键词;二是关键词的组合搭配要自然合理,避免牵强附会;三是要理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四是要符合中学生视野,符合其审美情趣。

参考立意:①中国诗词大会+新闻周刊:继承传统文化,关注现实发展。

②纸质书+游戏+热播剧:静心阅读和思考,远离浮躁和喧嚣。

③创客+网红:培养创新精神,拒绝娱乐八卦。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而同样在这100多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

(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材料三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

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

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

(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

D.新时期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化率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国乡村文化日渐衰落。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C.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更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历史文化。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专项规划,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古村落。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江苏省连云港市区专门下发文件,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D.山西省晋中市广泛发动群众发掘梳理本乡本土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物件”“老传统”“老故事”“好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

5.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儿,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着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画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了片刻,以便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进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呼呼,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

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在金秀和兰香回来时,孙少平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们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孙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是他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画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8.从文中可以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

9.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选自《战国策·赵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的楚、赵、韩、魏、燕、齐六国。与现在专指“山东”含义不同。

B.“西举巴蜀”中的“举”与“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举”含义不同。

C.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

D.甲子,是干支纪年。把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周而复始,循环记录,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

B.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

C.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

D.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执政后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2)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

14.外交政策的改变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判断。请简要概括文中赵王改弦更张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宴西楼①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巾冓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意愿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袭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巾冓: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半空的形象。

C.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

D.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16.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女演奏妙绝入神的诗句是“,”。

(2)《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岁月如梭的句子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①。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②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③,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①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蔚为大观。②《梦华录》中的三娘更是手艺精妙,③几十道茶点被剧里剧外的“老饕”们跃跃欲试。④据记录北宋开封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一书显示,⑤就用大段的文字描绘了当时人们的饮食。⑥《清明上河图》中的饮食铺子,有豪华酒铺,有高档脚店。⑦“脚店”是歇脚之店,为宾客起到茶歇休闲的作用。⑧另外,还有一般小铺和街头小吃,可谓类型多样、定位明晰,⑨使得消费汴京的达官贵人和市井百姓皆有满意的去处。

据专家介绍,我们现在一日三餐的习惯是从宋真宗时开始的,此前,⑩。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餐,是社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结果。古代一般夜晚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北宋开放了夜市,于是,夜宵也开始出现。人们对吃食的讲究,。炒菜的“炒”字对厨师要求极高,要掌握量、火候,还要把控好时间。此外,饮品零食也很紧俏,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霜凉水、香糖果子、荔枝膏等,种类丰富。就连现在的快递外卖,北宋也有。,上面热着酒壶,送到家里还能吃热乎的。

21.对文中第1段文字在表述上的不妥之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③,词语用错,“被”字应当改为“使”或者“让”等使令性动词。

B.句④,句式杂糅,应该删去“据”或者“显示”,这样才能和句⑤协调。

C.句⑦,成分赘余,“为宾客”应该删除,删除之后语言更简洁明了。

D.句⑨,语序不当,“消费”应移到“满意的”后,作“去处”的定语。

22.请在文中第2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显示,中学生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诗词大会、网红、手机、纸质书、新闻周刊、热播剧、动漫、游戏、创客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呈现你了解的中学生生活,并表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第五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摘编自颜景龙《超然象外诗意家园——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材料二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词。

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

身处乡村,寄情田园,人的心力体力得以恢复,在孤独和安定中反思与成长。“田园综合体”是沟通城乡的生活纽带,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对自身有新的理解,充实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

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田园综合体”是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知仁”。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费孝通先生则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具有“有机团结”的特性。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蕴,才构成了传统田园的深厚魅力。

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

材料三“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是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述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点一画,都包含创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述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作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相通的。

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

“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都讲求志、意、情的表述。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外。

B.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C.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D.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解析:B

解答: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C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D项,“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B.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

C.“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D.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D

解答:D项,“销声匿迹”说法有误,原文是“已不多见”。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材料一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材料二综合采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

D.材料二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的角度,阐释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

解析:C

解答:C项,材料二没有使用假设的论证方法。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解析: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第3段运用对比论证,阐释“表述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第4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第5段使用了举例论证,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5.在当代城市文明中,传统田园是否还有深厚的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解析:传统田园依然有深厚的魅力。①田园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②田园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③在田园里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形成一些好的品德。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醇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的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这些年,也许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