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年伊始,“龙行龘龘”火遍网络。“龘”(dá),字叠三龙,最早见于宋本《玉篇》:“龘,龙行龘龘也。”三,在中国民俗中代表多,三龙指众多的龙,人们可由此联想出众龙腾跃的样子。汉字中从龙的字不少,还有“龖”等,何以唯独“龘”字被热捧?“龘”从二龙,少了点飞腾的气势。“龘”非常切合人们对龙年的期盼,人们借此充满画意与寓意的“龘”字来一次龙行龘龘,为生活增添更多的朝气、勇气与信心。生僻字的复活,呈现多种形态。有的沿用旧有音义,如“鱻”(xiān),新鲜之义,复活后音义不变。有的改变原有音义,如“怼”,本读“duì”,意为怨恨;网民俗读为“duǐ”,表反驳、争辩、回戗等义。有的俗解形体,打破原有造字理据,旧瓶装新酒,如“忈”本为“仁”的异体,从二从心,爱己爱人,兼爱之心即仁心,由于字形的上面是“二”、下面是“心”,被网民俗解为有二心、不专心,已脱离原本意义。民俗破旧立新,重解生僻字,追求奇、特、新,往往带有娱乐色彩。生僻字复活的原因复杂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中的汉字编码与汉字字库不断扩容,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不断优化。在技术的赋能下,以前在计算机汉字字库中没有的罕见字、生僻字现在几乎都有了;以前不会输入的汉字,现在通过手写输入或部件组合输入法可以实现。这些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民众接触生僻字、认识生僻字、使用生僻字、重解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因。近年来,甲骨文等汉字研究不断深入,汉字知识普及方兴未艾,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报刊栏目、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电子字典风起云涌。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认读汉字、书写汉字,时不时喜欢根据时代的变化、民俗的需要玩味汉字,拆解生僻字形体,重构生僻字理据,或望形生义,或借音替字。生僻字,是相对常用字而言的,不少产生于古代民俗文献。生僻字并非一成不变,古为生僻字,今可为常用字;古为常用字,今也可为生僻字。生僻字的复活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偶然性,能否持久流行,其产生的价值与效应如何,要具体分析每个复活生僻字产生的动因,并结合社会背景、时代特点、民众心理、汉字理据进行综合研判。要辩证看待生僻字复活,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全盘接受,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范引导。符合时代价值取向、满足大众审美需求、遵循汉字发展规律的生僻字,复活后生命力旺盛,加以引导,很可能变为常用字。比如,“龘”字既满足了龙年到来这一应时需求,又符合中华民族向善、向好、向上、向美的价值取向,应当会长久地受到人们欢迎。复活生僻字可以看作新的民俗形态,其中的个体有的只会昙花一现,有的则可能持久流行,大浪淘沙,姑且让它们飞一会儿。(摘编自郑贤章《龘随龙行——生僻字的现代生命力》)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龘字被热捧,是因为它飞腾的气势非常符合人们对龙年充满朝气、勇气、信心的期盼。B.生僻字复活的原因复杂多样,它的复活也呈现多种形态,龘字属于沿用旧有音义的情况。C.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了民众接触生僻字,使用生僻字,也方便了生僻字的传播。D.生僻字的复活是时代的产物,虽然常用字不会变成生僻字,但生僻字可能会变成常用字。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因为中国民俗中有破旧立新的传统,所以重解生僻字成为民俗中的一种娱乐手段。B.甲骨文等汉字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生僻字的复活。C.部分生僻字复活后生命力旺盛,与其符合时代价值取向、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密不可分。D.复活生僻字可以被看作新的民俗形态,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此现象,并作规范的引导。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龘并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和通用字,它更像一种吉祥符号,一种文化创意。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僻字的复活是新时代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C.生僻字既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也是网络时代的新景观,它的复活是有时代原因的。D.认真分析生僻字产生的动因,就能研判生僻字是否能持久流行及其产生的价值与效应。【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常用字不会变成生僻字”错,生僻字并非一成不变,古为生僻字,今可为常用字:古为常用字,今也可为生僻字。常用字也是有可能变成生僻字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强加因果,“中国民俗中有破旧立新的传统”和“重解生僻字成为民俗中的一种娱乐手段”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归因不全,原文是“其产生的价值与效应如何,要具体分析每个复活生僻字产生的动因,并结合社会背景、时代特点、民众心理、汉字理据进行综合研判”。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科学家对睡眠这一行为做了长期的研究,首先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动物普遍要睡眠,那说明睡眠对于动物来说一定至关重要,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绝对超过负面影响。睡眠的绝对必要性可以从睡眠缺失的后果看出来。人类的睡眠如果被扰乱,第二天的注意力会不集中,除了打盹之外,思维能力也会下降。长期强制性的不睡觉更会使人神志不清,判断出错,出现幻觉,甚至精神错乱。科学实验表明,持续的睡眠剥夺也会导致动物死亡。如果将老鼠放在水池上方的转盘上,一旦发现老鼠开始睡觉,转盘就会开始转动,老鼠如果不移动位置就会掉入水中,因此一直无法入睡,结果老鼠在被剥夺睡眠11天后就死亡。用其它动物如猫、狗、兔做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些动物在被剥夺睡眠两三周内就会死亡。这些事实表明,睡眠对于动物的生存是绝对必要的。(摘编自《不睡觉会失去什么,可能是生命》)材料二:睡眠过程主要发生在我们的脑中。脑是由1000亿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就像森林里的大树,枝叶和根系扩散得很远;神经元之间还会通过一种叫做突触的结构相互联系起来,组成复杂的网络。动作电位像电脉冲,沿着神经元的突起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中快速穿梭,传递信息,改变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了我们复杂的意识和各类活动。神经元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分子ATP被分解为腺苷,腺苷再被突触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并结合到细胞外的腺苷受体上,使得睡眠压力逐渐增大。当细胞外腺苷积累了很多之后,我们就会忍不住打着哈欠想睡觉了。咖啡之所以提神,就是因为其中的咖啡因鸠占鹊巢,抢先结合了腺苷的受体,所以能够暂时缓解睡眠压力。当我们睡眠时,神经元活动减弱,腺苷的回收多于释放,细胞外腺苷浓度降低,睡眠压力逐渐减小,直至我们醒来。除了腺苷,还有多达30余种类似的多肽或蛋白质调节着我们的内稳态,影响着睡眠和清醒过程。生物钟使我们周期性地清醒与睡眠,与之不同的是,内稳态的睡眠压力只能通过睡眠来释放。(摘编自姜建苑成梅《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睡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材料三: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γ-氨基丁酸”(GABA)的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可以抑制大脑神经活动的神经递质。当我们感到放松、平静甚至昏昏欲睡时,GABA的活动会增加。GABA通过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像一个开关一样,抑制神经元的活动,减少大脑的兴奋性,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晚上,当我们准备睡觉时,我们的身体便开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研究表明,褪黑激素能够促进GABA的释放,并增加GABA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加强GABA的抑制效果。所以,当褪黑激素增加时,我们就会更容易入睡,并且睡得更香。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也会对我们的睡眠产生影响。有些药物或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刺激我们的身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例如,酒精、辛辣食物等都是睡眠的“天敌”。想象一下,你晚上跟朋友们欢快地共享了一顿火辣辣的麻辣火锅,满怀愉悦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准备进入甜美的梦乡。然而,你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这时就是麻辣火锅里的辣椒素在作怪!是它们刺激了你的消化系统,让你的胃闹起了别扭,而且甚至可能引发腹泻。同时,这些辣椒素还会直捣大脑,让你的身体温度节节攀升,搅得你无法安眠。(摘编自谢宇健《睡眠背后的“化学魔法”揭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睡眠对人来说很重要,如果睡眠被扰乱,人的注意力、思维力就会受到影响。B.内稳态的睡眠压力只能通过睡眠来释放,腺苷等30余种物质调节着我们的内稳态。C.睡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睡眠状态与细胞外腺苷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D.咖啡中的咖啡因会结合腺苷的受体,因此经常喝咖啡的人会有睡眠困难的问题。5.GABA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睡眠的?下列图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B.C.D.6.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有良好的睡眠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4.D5.C6.(1)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规律作息,使生物钟平衡。(2)睡前,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3)睡前,不吃酒精、辣椒等刺激性的药物或食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经常喝咖啡的人会有睡眠困难的问题”错,原文说“咖啡之所以提神,就是因为其中的咖啡因鸠占鹊巢,抢先结合了腺苷的受体,所以能够暂时缓解睡眠压力”这不能说明经常喝咖啡的人就一定会睡眠困难。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A.“GABA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与“大脑兴奋性降低”顺序错误,应先是“GABA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B.“褪黑素增加”与“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逻辑出错,与神经元上体结合的不是褪黑素,而是GABA;D.“大脑兴奋性降低”与“神经元活动被抑制”顺序错误,应先是“神经元活动被抑制”。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1)结合“人类的睡眠如果被扰乱,第二天的注意力会不集中,除了打盹之外,思维能力也会下降”“生物钟使我们周期性地清醒与睡眠”可知,平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规律作息,使生物钟平衡。(2)结合“当我们感到放松、平静甚至昏昏欲睡时,GABA的活动会增加”“抑制神经元的活动,减少大脑的兴奋性,帮助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可知,睡前,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3)结合“有些药物或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刺激我们的身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例如,酒精、辛辣食物等都是睡眠的‘天敌”’可知,睡前,不吃酒精、辣椒等刺激性的药物或食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旧物集(节选)刘云芳出门多日归来,发现客厅窗前的文盘里竟多了枚木头山子,“山尖”此起彼伏,错落崎岖,表面虽然经过打磨,但依然保留了粗糙的质感。于我而言,它的来源并不难猜,纹理、色泽跟老门槛的端头格外相似。果然,我丈夫老黄笑着承认了。那老门槛是从他老家带来的。他说,小时候,老门槛是可憎的。说着便卷起裤管,露出膝盖给我看,两条腿的膝关节处各有一个伤疤,他指着左腿说,喏,这疤就是因它才留下的。当年,他和伙伴们在村庄里追逐奔跑,穿堂过院,一阵风似的,从每个参与游戏的玩伴家飞驰而过。每次来到门槛前,大家都要提高警惕,将腿抬得老高,越过去。然而,总有跑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门槛绊倒,摔在门前的步阶石上,抱着腿作痛苦状。他告诉我,磕破裤子,膝盖流血的那次,他把门槛破口大骂了一回。或许,直到现在走近那截门槛,他的腿部还能感受到曾经跨过门槛被绊倒时的惧怕和担忧吧。但据说,没几年,老家房子进行翻盖,那个门槛便退了休,起初作了院子里给鸡剁菜的案板,到后来,鸡也处理掉,索性就将它扔在院子里晒太阳了。这些年,一回到乡下的老院子,老黄就到处踅摸,在犄角旮旯里一遍遍搜寻着,仔细辨认之后,清洗刮擦,使那物件焕发出新的光彩来。同时被清理出的还有一个个埋在尘土里的故事。他总是这样,迫切地抢救着与童年有关的一件件证物,从老家陆续将它们搬回,宝贝一样安放在家里。原本常见的器物因为这样那样的故事加持,顿时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这老门槛也不例外。发现它以后,老黄摩挲着那粗粝的纹理,隔着这么多年的时间,老门槛在他心里竟发生了变化,变得可爱起来。它像是一截记忆的根脉,孩提时的许多经历一下子被激活了。是榆木的,他说。将老门槛带回我们的小家之后,他又找出砂纸,反复打磨,让它粗糙中显出一丝润泽来。老黄曾想过,用它做茶盘,琢磨几次之后,又觉得没有相应的桌子搭配,才只好作罢。就在我外出时,他发现老门槛的两端已经糟腐,端头变得参差不齐,峰峦错落。于是,突发奇想,从这段老门槛上取下两枚山子来,又说,中间的部分就作干泡台好了,到时,再将那两枚山子请回来,让它们与茶壶茶杯为伴。说着,他兴奋地将它们搬来摆弄起来。这段老榆木仅存着一丝老门槛的影子,上边纵横错落的纹理像是时间用力划出的深深的沟壑。他拿来山子,一枚已打磨好,一枚还未来得及处理,又换了好几种茶杯、茶壶,最后留下那只柴烧粗陶的茶杯,跟老门槛粗糙的质感极为相配。没有合适的茶壶,他干脆把一套青花瓷的酒壶、酒杯拿了来,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孩子看见了,忍不住凑过去,白嫩的手指在茶杯上轻轻一弹,便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格外好听。而老黄脸上也露出了孩子玩家家酒般的喜悦神色。老门槛,哦,不,榆木干泡台边响起了一阵笑声。与老门槛一同搬来的,还有院落里的几片旧瓦,也是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曾在房顶服役的蓝瓦,一片压着一片,覆盖了整个房顶,鱼鳞似的。瓦上流过的雨水滴答到院子里,经过屋檐,像液体的子弹一般,在院子里砸出许多小坑来。瓦上站过鸟,站过松鼠,也站过风和枯叶。它来到我们家里,展览于木架上。不知道老黄看到它们时,会不会想起从童年穿越而来的清脆的雨滴声。有段时间,老黄迷上了瓦当。他找到一些旧木板,在上边刻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灵纹”,也有双鱼图和一些福字。刻刀极小,隐藏在手指之下,放眼看去,仿佛手指如虫子般咬下了一片又一片碎木屑,直到完工。那会儿,十几个孩子在我家客厅里学美术,每次到了“拓印”环节,他们都跃跃欲试,一手拿着我亲手缝制的拓包,一手按着宣纸,在那木板上细细拍压之后,墨色的瓦当纹便跃然纸上。老黄也曾想到过对老家那些瓦做一些加工,雕刻出瓦当纹,或者别的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有做。也许只要将它们收集好,便是最好的保护了。搜罗旧物似乎是上瘾的,看到老家的一只坛子,老黄也带了回来。据说那是婆婆奶当年的陪嫁,腌过鸡蛋,也腌过咸菜。多少苦日子需要这坛子里的吃食调剂。如今将它搬回来,正好把他对往昔的怀念腌进去。有次,我去郊县办事,顺道探望朋友。她桌子上摆放了一大把干花,细碎的花瓣连成一片,格外迷人。她看出我眼馋,便从柜子顶上搬出一大捧来。我才知道这花叫干枝梅。她一边用旧报纸包上,一边说,前几年,他们夫妇驱车去内蒙古游玩,本想回来时带些特产呢,结果让粉色的干枝梅迷住了,就这样,他们载了一车花归来。我抱着一捧旧年的干枝梅,坐公交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回来后,将它放进那口老坛子里。一口将近百年见证过家族变迁的老坛子和一捧来自草原的干花偶然相遇,竟显出特别的韵味来。后来,出版社送我一本台历,展开来,是一座纸质的小房子,将它摆于花下,仿佛在这里安排了一户人家。我理解老黄回乡后四处搜罗旧物的心思,就像我婚后那几年里,每次回家都翻箱倒柜,找寻自己以前的东西,但那些书、日记……都不知去向,就连我的旧衣服也消失不见,后来才发现它们都穿在表妹们身上。我感觉,自己的痕迹正在那个家里消失,就像一棵长在庄稼地里的野草一样,被视为无用之物,被连根拔起,并且弃往它处。那一刻,汹涌而来的失落感,我至今都记得。而村里人看到我,询问的话不再是:“回来了?”而是说:“来了?”这用词的转换,将我定在那里,感觉某些东西正在被快速地扯断。因而,老黄将那些与童年有关的证物一件件搬回家的时候,我知道,他搬回的不只是物品本身,而是在与时间抢夺记忆。那是一个人经过生命长河的最佳物证。那天,看着老黄拿着苕帚在靠墙的老窗户前发呆。绿色的窗棂将他高大的身影以及身后的树木和天空隔在不同的格子里,像是一幅被谁刚刚完成的拼图一般。我知道,在那些旧物面前,老黄正在拼接独属于他的记忆地图。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门槛是连接老黄与其童年、故乡的情感纽带,通过改造,它被赋予了新的价值。B.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把老物件写得生动形象,字里行间饱含真情。C.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文盘”“四灵纹”“拓印”等内容充满了传统文化气息。D.老黄抢救一件件旧物件,既是个人情感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8.请围绕“旧物件”,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9.文章画线句中“腌”字很有韵味,请结合全文分析它得妙处。【答案】7.B8.(1)文章开篇由客厅的木头山子引出老黄搜集旧物件的故事,表现他的独特情怀。(2)然后通过叙述作者自身寻找旧物件的经历与失落感,表达对生命记忆的珍视。(3)最后升华主题,写我对搜集旧物件的感悟。9.(1)“腌”是一种长久保存蔬菜的方式,与“怀念”搭配,突出了老黄对保留生命记忆的渴望。(2)“腌”采用比拟的修辞,将抽象的“怀念”比作腌制的菜,使表达更具体可感,形象生动。(3)“腌”过的事物经岁月的沉淀而更醇厚,这与后文写干花与坛子相遇的内容相契合。(4)“腌”是一种农村传统技艺,使文章富有乡土气息和怀旧氛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夸张”错,文章有比喻“它像是一截记忆的根脉”“像液体的子弹一般”,有拟人“老坛子和一捧来自草原的干花偶然相遇”,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结构的能力。(1)文章开篇“出门多日归来,发现客厅窗前的文盘里竟多了枚木头山子”“纹理、色泽跟老门槛的端头格外相似”由客厅的木头山子引出老门槛,引出老黄搜集旧物件的故事,表现他的独特情怀。(2)然后“我理解老黄回乡后四处搜罗旧物的心思,就像我婚后那几年里,每次回家都翻箱倒柜,找寻自己以前的东西,但那些书、日记……都不知去向”“我感觉,自己的痕迹正在那个家里消失,就像一棵长在庄稼地里的野草一样,被视为无用之物,被连根拔起,并且弃往它处”通过叙述作者自身寻找旧物件的经历,结果都不知取向,有了一种失落感,表达对老黄搜罗旧物的理解,以及对生命记忆的珍视。(3)最后“我知道,他搬回的不只是物品本身,而是在与时间抢夺记忆。那是一个人经过生命长河的最佳物证”“我知道,在那些旧物面前,老黄正在拼接独属于他的记忆地图”升华主题,旧物件有一个人独特的过去和记忆,搜罗旧物件就是在与时间抢夺记忆,表达我对搜集旧物件的感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词语内涵的能力。“如今将它搬回来,正好把他对往昔的怀念腌进去”句子中用“腌”字来表达老黄对往昔的怀念之情。首先“腌”是一种烹饪术语,是指用盐擦抹肉块的办法制作咸肉,引申义是用盐、糖、酱液浸渍蔬菜、肉类的办法制作咸菜、咸肉。“腌制”的方法是能够长久保存蔬菜,这里将“怀念”来“腌”,可见老黄对保留生命记忆的渴望。从修辞看,把“怀念”“腌”进去,是把怀念作为具体的菜来看待,运用比拟修辞,化抽象为具体,语言形象生动。蔬菜的“腌制”需要时间,腌制的东西味道更加醇厚,这里说把怀念腌进去,自然也能让怀念历经岁月而更加深刻,更有韵味,与后文“一口将近百年见证过家族变迁的老坛子和一捧来自草原的干花偶然相遇,竟显出特别的韵味来”写干花与坛子相遇的内容相契合。把“腌”这种农村传统烹饪技艺写进文章,增添了乡土气息和怀旧感,与文章自身所传达对生命和记忆的珍视相吻合,文化内涵更丰富。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中登进士甲科,所试《有物混成赋》,天下以为赋格。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大中祥符九年,参知政事。时王钦若迎合人主意,阴排异己者,以细故罢曾政事。天禧中,复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仁宗即位,以为宰相,忤太后意,罢知青州。景祐二年,复相,封沂国公,与吕夷简议论不协,求退,出判郓州,加资政殿大学士。天书降诏作玉清昭应宫廷臣莫有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在翰林,一日上晚坐承明殿,召对,命谒者谕之曰:“思卿甚,故不及御朝服。”为上所敬如此。知审刑院,初违制之法无故失,率坐徒二年,曾请分故失,非亲被制书者,止以失论。上不悦,曰:“如是无复有违制者。”曾曰:“如陛下所言,亦无复有失者矣。”自是,违制遂分故失。天禧初,知应天府,民讹言,有妖若飞帽搏人,自京以南,皆惊恐,曾夜开里门,捕倡言者,民乃定。真宗晏驾,丁谓欲皇太后对近臣决政事,皇帝独朔望见群臣,曾曰:“两宫异处,柄归宦者,祸端兆矣!”乃奏请如东汉旧制,太后坐右垂帘,同听政焉。真宗不豫,有引唐汉事,讽皇后称制者,曾密语后戚钱惟演曰:“今太子决政资善堂,天下固已属望,可异议耶?”惟演悟,不敢异议。丁谓坐雷允恭改皇堂事,参知政事任中正言于上曰:“谓,被先帝顾托,请如律议功。”曾曰:“谓不忠,无足议者。”于是贬谓崖州,中正而下十余人,随亦废黜。前后辅政十年,处天下事审而中理。性俭素,居家人不见其喜愠之色,入朝盛服进止如有尺寸,士大夫服其清修,莫敢干以私者,与王旦同谥,世皆谓之贤相。(节选自《隆平集卷五之王曾》)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书降A诏B作玉清C昭应宫D廷臣E莫有F言者G曾陈五害H以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对,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文中指皇帝召见王曾。B.为上所敬,被皇上敬重,与《赤壁赋》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同样都是被动句式。C.徒,文中是徒刑,判处徒刑之义,与韩愈《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相同。D.审,文中是周密、详细之义,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曾才华出众,在咸平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应试所作的《有物混成赋》被天下人赞誉为符合赋体规范的佳作。B.王曾改革旧制,请求对于违制行为要区别对待故意和过失,皇帝开始不高兴,但最终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C.王曾平息谣言,当时民间有谣言惑众,京城附近人们惊恐不安,王曾晚上打开里门,抓住了害人的妖。D.王曾匡扶朝政,真宗驾崩后,有人想借机揽权,王曾洞若观火,请求按照东汉旧制,让皇帝、皇后共同理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王钦若迎合人主意,阴排异己者,以细故罢曾政事。(2)士大夫服其清修,莫敢干以私者,与王旦同谥,世皆谓之贤相。【答案】10.ADG11.D12.C13.(1)当时王软若迎合皇帝心意,暗中排挤异己,因为微小的过失而罢免了王曾参知政事的职务。

(2)士大夫们都敬佩他的清廉自律,没有人敢用私事来请托他。他与王旦获得相同的谥号,世人皆称他们为贤良的宰相。【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书降临,皇帝下诏大建玉清昭应宫,朝廷的大臣们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天书降”是主谓句,其后A处断开;“作玉清昭应宫”是“诏”的宾语,其后D处断开;“曾”是下句主语,其前G处断开。故选A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及文言特殊句式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为……所”和“于”分别表被动。句意:他被皇上敬重到如此程度。/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C.正确。“郯子之徒”的“徒”是“类”意思。句意:均处以两年徒刑。/郯子这类人。D.错误。意思不同。详细、周密;察觉、领会、明白。句意:处理国家事务周密、详细而公正合理。/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抓住了害人的妖”理解错误,由原文“曾夜开里门,捕倡言者”可知,文中是抓捕造谣的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阴”,暗中;“排”,排挤;“以”,因为。(2)“清修”,清廉自律;“”,状语后置,应为“以私干”;“谓”,称,认为。参考译文:王曾,字孝先,是青州益都县人。在咸平年间考中进士甲科,他所作的《有物混成赋》被天下人赞誉为符合赋体规范的佳作。他的官职多次晋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他担任参知政事。当时王钦若迎合皇帝心意,并暗中排挤异己,因为微小的过失而罢免了王曾参知政事的职务。天禧年间,他再次担任参知政事,兼任太子宾客。仁宗即位后,任命他为宰相,因违背太后的意愿,被罢免宰相职位并外放至青州任职。景祐二年(1035年),他又恢复宰相之职,封为沂国公,但由于与吕夷简意见不合,主动请求退职,之后出任郓州知州,加授资政殿大学士。天书降临,皇帝下诏建造玉清昭应宫,朝臣中无人敢言,唯有王曾陈述五点危害来劝谏。他在翰林院供职时,一天晚上皇上在承明殿召见他商谈政务,(后来)命谒者传谕:“朕非常思念你,因此来不及穿戴朝服。”他被皇上敬重到如此程度。王曾在审刑院任职时,最初朝廷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不论故意或失误均处以两年徒刑;他建议将故意和非故意的过失区分对待,对于未亲自接到命令的人只按失误论处。皇上很不高兴,说:“如果这样,就没有违背制度的人了。”王曾回应道:“如陛下所言,那么也就没有失误的人了。”自此以后,违背制度的行为开始按照故意还是失误来区分定罪。天禧初年,王曾任应天府知府,民间谣传有一种像飞帽一样会攻击人的妖怪会抓人,京城以南的人都惊恐,王曾夜晚打开里门,抓捕散播谣言的人,民众才安定下来。真宗驾崩时,丁谓想让皇太后单独与近臣处理政务,而皇帝仅在每月初一、十五接见群臣,对此王曾表示:“两宫分处,权力落入宦官手中,灾祸的苗头已经出现!”于是奏请按照东汉旧制,让太后坐在右边垂帘听政,与皇帝共同处理国家事务。真宗病重期间,有人援引唐朝和汉朝的事例,暗示皇后代行皇权,王曾私下告诉皇后的亲戚钱惟演说:“如今太子已经在资善堂决策政务,天下人都已寄予厚望,岂能再有异议?”钱惟演领悟其意,不敢再有异议。后来丁谓因雷允恭擅自改动皇陵的事情获罪,参知政事任中正向皇帝提议:“丁谓受到先帝的托付,请按照法律讨论他的功劳。”王曾说:“丁谓不忠,无需讨论其功。”最终丁谓被贬至崖州,包括任中正在内的十多人也因此被废黜。他前后辅佐朝政十年,处理国家事务周密、详细而公正合理。他生性节俭朴素,在家中从未表露出喜怒哀乐的情绪,入朝时穿着盛装举止得体,犹如遵循尺规一般,士大夫们都敬佩他的清廉自律,没有人敢拿私事来请托他。他与王旦一同获得相同的谥号,世人皆称他们为贤良的宰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王曾【宋】白马披丝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雪中放去唯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赂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坠耳边寒。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王良①子细看。①王良,指赵简子的御者,世称“伯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白马披丝练一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白马毛色洁白如丝,体态丰盈饱满的特点。B.颔联进一步烘托白马之神骏,即使在雪地中奔跑也只能看到其蹄印,月光下归来时只能见到映衬着月光的马鞍。C.颈联首句描述白马长嘶之声响彻云霄,仿佛直达天际;“临风斜坠耳边寒”主要表现其孤苦的姿态和凄凉的心境。D.全诗托物言志,从视、听的角度对白马展开形神兼备的刻画,寄寓了作者对于现实和实现个人价值的丰富感受。15.结合文言材料(一)中王曾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歌的情感内涵。【答案】14.C15.(1)王曾才华卓越,品格高尚。诗中“披丝练一团”突出白马的神俊,“长鸣天外远”突出白马远大的志向,诗人托物言志,寄寓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追求。(2)王曾多次被排挤,仕途受挫。诗中“今朝被绊欲行难”表现了诗人被贬官外放的郁闷落寞。(3)王曾多次被贬,希望能得到重用。诗的尾联,以马喻己,以“伯乐”借指金陵牧薛大夫,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期许。【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临风斜坠耳边寒”运用反衬的手法,主要刻画其临风独立的姿态和凌寒不惧的傲骨。“孤苦的姿态和凄凉的心境”与前文表达远大志向的的嘶鸣与后文的自信皆不符。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王曾才华卓越,品格高尚。诗中“披丝练一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白马毛色洁白如丝,体态丰盈饱满的特点,突出白马的神俊;“长鸣天外远”描述白马长嘶之声响彻云霄,仿佛直达天际,突出白马远大的志向。诗人托物言志,借白马象征王曾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追求。(2)王曾多次被排挤,仕途受挫。诗中“今朝被绊欲行难”指的是王曾多次被排挤贬官之事,表现了诗人被贬官外放的郁闷落寞。(3)王曾多次被贬,希望能得到重用。诗的尾联,“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王良子细看”白马自认为骨骼清奇,希望王良这个伯乐能够欣赏。这里诗人是以马喻己,以“伯乐”借指金陵牧薛大夫,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期许。(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表达了女主人公为了摆脱痛苦,下决心与男子决裂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3)春回大地,山野鸟鸣,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让人不禁想起古代诗词中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反是不思②.亦已焉哉③.

山水之乐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⑤.春眠不觉晓⑥.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哉”“寓”“啄”“鹭”“蝶”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哈尔滨在这个冬天异常爆红,300多万人在元旦假期里()地造访这座魅力之城,感受着当地独有的异国风情和冰雪文化。①在疫情之后的首个雪季,②人们冰雪游压抑已久的需求得以释放,③大批游客在约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吃着冰棍,④徒手抚摸冰雕,⑤打雪仗,⑥欣赏北方冬季的独特体验。游客谢先华说:“我们这些南方小土豆都没有看过那么多雪,这一切都很有新鲜感。”“南方小土豆”是哈尔滨人对南方游客的昵称,用来形容①。②:他们打造的冰雪大世界,不仅让国人(),甚至火爆国外;他们在车站玩快闪,开音乐会;他们用无人机升起人工月亮,在大街上牵来飞马助兴;他们甚至把鄂伦春族人请来现场表演驯鹿……以重工业著称的,在20世纪80年代前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哈尔滨,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哈尔滨没有化解经济结构的矛盾,经济发展陷入寒冬。哈尔滨今年成为网红城市,让人想起去年以烧烤爆红的山东淄博。淄博在去年“五一”后并没有成功把“流量”转化为“留量”,这令不少人担心,③,短暂的冰雪旅游热只是(),无法对当地经济振兴发挥长期作用。但专家指出,冰雪是哈尔滨()的优质资源,而相对不具唯一性的烧烤,冰雪旅游是哈尔滨的强项,不容易被复制。17.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语言简洁。19.下列各句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贸易谈判中,葛经理诚恳地说:“宁可我们吃点亏,也不能让你们受累。”B.张老师下课时说:“我们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预习《红楼梦》的第五回。”C.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才算真正生活在这世上。D.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文中第一段画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1)争先恐后(络绎不绝)(2)叹为观止(大饱眼福)(3)昙花一现(4)得天独厚18.①个子矮小的南方人身着厚重羽绒服后的身形②哈尔滨为为吸引游客费尽了心思③哈尔滨在冰雪融化后可能走上淄博的后路19.A20.①哈尔滨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②它以重工业著称。③在20世纪80年代前,它的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④它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21.②人们压抑己久的冰雪游需求得以释放③大批游客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吃着冰棍⑥享受北方冬季的独特体验。【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语境形容元旦假期人们争相都来哈尔滨,可用“争先恐后(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2)语境形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让人赞叹,可用“叹为观止(大饱眼福)”。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大饱眼福:形容观赏到好的东西或者美丽景色而满足了视觉的享受。(3)语境形容旅游热短暂的情景,可用“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4)语境指冰雪是哈尔滨独特的自然资源,可用“得天独厚”。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哈尔滨冬天吸引了很多南方人来旅游,“南方小土豆”是哈尔滨人对南方游客的昵称,这是对南方人身形的形象形容,应填:个子矮小的南方人身着厚重羽绒服后的身形。②冒号后面是哈尔滨吸引游客的做法,可见其心思巧妙,此处为段首总括句,应填:哈尔滨为为吸引游客费尽了心思。③前面说“淄博在去年‘五一’后并没有成功把‘流量’转化为‘留量’”,这里是说人们对哈尔滨冰雪热的担心,应填:哈尔滨在冰雪融化后可能走上淄博的后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与文中画线句子一致,都是指包含说话人在内的特定范围的人。B.指不包括说话人在内的特定范围的人(学生们)。C.泛指所有人。D.特指小明。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独立成句:哈尔滨,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添加必要的成分,单独成句:把“以重工业著称的”变为“哈尔滨以重工业著称”;把“在20世纪80年代前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变为“在20世纪80年代前,它的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把“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变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子顺序,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语序不当,“人们冰雪游压抑已久的需求”中“冰雪游”应直接修饰“需求”,改为“人们压抑己久的冰雪游需求”;③不合逻辑,“约”与“多”矛盾,删掉“约”;⑥搭配不当,“欣赏……独特体验”动宾不搭配,改为“享受……独特体验”。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实生活不免会让人感觉不如意甚至糟糕透顶,一些人很自然地怀念过去,一些人不自觉地期待未来。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莎士比亚曾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诚哉斯言。我们每个人都要行过漫漫的人生征途,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我们不妨回望过去,悟以往之经验,从回忆过往中获得前行的力量,汲取前行的智慧,然后重装出发,再向远方。“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人生不如意时,怀念过去,回忆过去,可以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寻找更好的前行的方法,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初心使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回首过去,让个人在总结中提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