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春耕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春耕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春耕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春耕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春耕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春耕诗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春耕

[唐]李德裕①

郊外杏花牛,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②,相与事岩耕。

春耕

[宋]陆游

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

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

【注】①李德裕: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多年为相。②沮溺:长沮和桀溺,是

春秋时期的两个隐士;喻指避世隐居之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联写杏花绽放,呼唤农耕开始的布谷鸟鸣叫,视听结合,奠定了诗歌清新明

朗的基调。

B.李诗颔联写一场丰沛的春雨后,溪水涨满,平静流动,暗示了充足的雨水会带来一

个好收成。

C.李诗颈联上句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笠是兜鳌蓑是甲”一句意境相似,两句有异曲

同工之妙。

D.陆诗前两句写春耕时节雨水充足,人人欣喜期待一个丰收的秋天,和李诗写春雨用

意相似。

2.同样是写春耕,两首诗的作者寄托的情怀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莺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耕田老人辛勤劳作的形象,回到家中与孩子嬉戏玩耍,放飞风筝

的情景。

B.首联是说,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

牛。

C.颈联妇子前来探看和取悦,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

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李德裕

郊外杏花牛,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

B.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快要与河岸相平。

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居,羡慕归隐之情。

6.巴蜀中学兴趣小组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引用刘禹锡诗:“人皆置庄身不到,富

贵难于逍遥兼。”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铤。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崎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

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春晨山村晴景,

极富生活气息,寄寓作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农人忙春耕,共

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

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8.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喜

【南宋】陆游

雨尺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拢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10.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①

韦应物

微雨众卉②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③,饮犊西涧水。

饥劭④不自苦,膏泽⑤且为喜。

仓禀⑥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⑦。

【注】①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

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②卉:草的总称。③景:日光。晏:晚。④前(qu):

过分劳苦。⑤膏(g3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⑥禀(1m):同“糜,,储存谷物的屋舍。⑦闾

(lu)里:乡里,泛指民间。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微雨拂草木,农民忙于春耕,诗人以春耕点出春

雨春雷。

B.第三、四两句诗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这三个字用反问的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

艰辛。

C.“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民无粮及徭役之苦,描写出封建社会农民被压迫的

惨境。

D.最后两句诗中的“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

自责。

12.杨万里《插秧歌》“笠是兜装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观田家》与《插秧歌》都写

到“春雨”,表达技巧是否相同?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桐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③比丘经论学,彳区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辆川别业:王维在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

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辆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③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辆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

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辆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

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

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

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4.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

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案

1.C2.①李诗回忆春耕时节乡间风景秀丽、父老勤耕的悠闲美好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田

园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回归田园、无法躬耕隐居的遗憾之情。②陆诗关注农耕时节雨水的情况,

关心乡间父老对耕作后丰收的心愿,并将自己代入父老角色,设想及时春耕之后就可以改善

生活条件的愿景,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同民忧乐的情怀。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意境相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野老荷蓑至”描写的是老农们披着蓑衣,走进田

野,商量耕种的事情,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笠是兜婺蓑是甲”表达的是农事的艰辛。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①“郊外杏花拆,林间布谷鸣”写杏花绽放,呼唤农耕开始的布谷鸟鸣叫,回忆春耕时节乡间

风景的秀丽。“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和风轻轻吹动着野草,老农们披着蓑衣,走进田野,

商量耕种的事情。描写了父老勤耕的悠闲美好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无

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自己也想和桀溺、长沮一样,隐居田间,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但因政务繁忙无法实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回归田园、无法躬耕隐居的遗憾之

情。

②“今年液水满西畴,父老人人卜有秋”今年雨水充足,田野里到处都是为了水稻蓄水,有农

事经验的老农都在这天预测秋天的收成。陆游关注农耕时节雨水的情况,关心乡间父老对耕

作后丰收的心愿。“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将自己代入父老角色,只要耕种按

着农事时节来,就保准没事,于是大家带着茶叶和干粮,赶紧去牛市租牛,回来抓紧春耕,

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同民忧乐的情怀。

3.C4.①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②为农家温馨与和睦生活感到高兴;③对王

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

【解析】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错误,应为“侧面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全篇通过描绘农者在春耕时分的一片忙碌之景,在写劳动者的同时也用适当的笔调渲染了春

日的景色。

首联“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意思是,从开动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

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颔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意思是,春雨充足,

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耕种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这两联描写春耕

的忙碌,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莺飞下巧追随”意思是,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

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家庭和睦,景色优美,描绘了一幅和谐农家

生活的图景。

尾联“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意思是,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

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直接指出政令繁多于农事无益,农民和农事需要的还是风调雨顺,批

判了政令繁多的现状。

5.C6.①刘禹锡认为,许多官僚有园空置、有庄难归,大富大贵始终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

②本诗作者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矛盾,诗人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抉择之后,最终倾倒于后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诗人自称,野老,”说法错误。诗中的“野老”是指一位老农民,并非作者。同时“冒着细雨”

也不正确,诗中明确说是“春雨后”。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刘禹锡的诗句“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意思为:官员们几乎都置有庄园,但因

为政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到庄园居住,富贵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这里含有作者对官员们的讽

刺之情。

回顾本诗,诗的尾联“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的意思是:自己也想和桀溺、长沮一样,隐

居田间,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李德裕作为当时的宰相,平时应该是政务非常繁忙的,而

其对田园生活非常喜爱,所以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之间选择上的矛盾o诗的最后一联用“桀

溺、长沮”的典故,表明作者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终于选择田园生活作为自己最后的生

活方式。

7.C8.(1)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锤”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

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

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2)

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3)动

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

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解析】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

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句的内

容,将诗句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C“农人忙春耕”不在颈联,是尾联内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的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

手法的运用,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根据理解本诗,诗歌中运用的手法有:运用比喻、拟人

修辞手法。用“披絮帽”与“挂铜锤”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

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

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

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

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9.B10.风调雨顺,春耕得时;桑麻茂盛,织机繁忙;社会安定,丰收可待;暮年岁月,

欣逢太平。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说法有误。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是说

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而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的原因则是“秋成”,即秋天粮食

收获丰厚。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首联中,“雨足郊原正得睛”以“足”修饰“雨”,以“正得”修饰“晴”,这说明春天的雨天和

晴天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没有因此产生天灾。而正因如此,农人们才能及时展开并忙于春

耕。所以,在首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因风调雨顺,春耕得时的喜悦之情。

诗歌颔联中,诗人想象了夏日因耕种得时而“桑麻暗”的景象,并想象此时辛勤的农人们,虽

农活不忙,却还是勤劳的织布的场景。此处,诗人不仅为桑麻茂盛,织机繁忙而喜悦,也喜

爱着这些辛勤淳朴的农民百姓。

诗歌颈联是对秋日丰收场景的描写。“亭鼓不闻知盗息”说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以至于亭中

示警的鼓声也止息了。而“社钱易敛庆秋成”则充分说明农人秋收丰厚,家家都有余粮或余钱,

因此才能很容易地缴足社钱,以举办祭祀活动。所以,从这里可看到诗人为社会安定,丰收

可待的欣喜。

诗歌尾联中,诗人感叹说“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这里的“书生”指的是诗人自

己,而结合诗歌注释“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可知,此时诗人已是暮年。在战

乱不止的南宋,诗人在暮年还能有幸看到“太平”景象,这足以感到“喜”。所以,尾联蕴含了

诗人在暮年岁月,欣逢太平的喜悦之情。

11.A12.①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装”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是

一场紧张的战斗。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从中可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②韦诗

运用白描和典故。“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写出万木

逢春雨的欣欣向荣,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

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解析】H.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以春耕点出春雨春雷”错。“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

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然后引出“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意思是种田人

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据此看出,应是从春雨春雷写起,

点出春耕。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杨诗和韦诗表达技巧不同:

杨诗运用比喻的手法。对春雨的描写有“笠是兜装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意思是斗笠当

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兜鳌”和“甲”

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从中可

看出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韦诗运用白描和典故。对春雨的描写有“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意思是一场微细的春雨

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

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

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13.D14.“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

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