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河南省郑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焦裕禄是一位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好干部。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风沙最大时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时带头蹬洪水、看流势,他以脚为尺,在470多天丈量了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寻找解决重重困难的金钥匙。焦裕禄遇难事“干”字当先,成了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他身先士卒、_____①______,留下了让兰考人民长久记忆的不朽业绩,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党员干部做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心中有民,倾注真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始终牢记_____②______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_____③______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言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20.①以身作则

②全心全意

③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齐心协力)21.①句式整散结合,前两句“……时带头……”,结构一致,有整饬之美;后两句句式自由,前后相互结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焦裕禄治理兰考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②使用比喻的修辞,“金钥匙”写出焦裕禄走遍兰考寻找解决办法的决心和行动,增强了画面感。

③使用数字,“470多天”“1000余平方公里”记录了焦裕禄的工作状态和成果,突出了他不懈工作的精神,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身先士卒”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焦裕禄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应用“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全党要始终牢记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应用“全心全意”。“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第三空,根据“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可知,此处语境是指大家齐心协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应用“众志成城”,或者“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地牢固,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后多用来形容广大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形容思想认识一致,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式整散结合,前两句“风沙最大时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时带头蹬洪水、看流势”,结构一致,有整饬之美;后两句“他以脚为尺”为短句,“在470多天丈量了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寻找解决重重困难的金钥匙”为长句,长短句结合,句式自由,前后相互结合,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焦裕禄治理兰考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寻找解决重重困难的金钥匙”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寻找解决重重困难的办法”比作“金钥匙”,“金钥匙”写出焦裕禄走遍兰考寻找解决办法的决心和行动,增强了画面感。使用数字,焦裕禄在“470多天”里丈量了“1000余平方公里”,记录了焦裕禄的工作状态和成果,“在470多天丈量了兰考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突出了他不懈工作的精神,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河南省商丘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人素有“好古”情结,往往崇拜千百年前的人物和思想,也特别喜欢古物收藏。______建筑,中国人的“好古”情结亦不例外,如唐诗中的“清晨入古寺”“寥落古行宫”等等,似乎建筑一定要“古”,才能显现出神韵。“好古”情结会使人们天然地敬仰甚至敬畏古代建筑,(①)。除了因改朝换代而刻意毁掉前朝宫殿及宗庙的行为外,人为地破坏前代建筑古迹的做法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大多数木构建筑是因为自然原因而毁坏的。除了“好古”,(②)。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人崇尚古代却不______于古代,他们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参与和改变着历史。因此,在古代建筑的修缮过程中,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这是______的“鼎新”活动,始终让建筑物保持生命力。中国人的“好古”使他们颇为珍惜古代的遗迹,但现实的想法又会使其对建筑不断“鼎新”来满足现世的______。(③)恰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即调和各种有价值的要素,并努力使其在不同场合及情景下发挥作用。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关于拘泥代代相传功能B.对于局限薪火相传功能C.对于拘泥代代相传功用D.关于局限薪火相传功用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B.人们既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也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C.人们既不是极端地进行推倒重建,也不是精确刻板了前代的建筑样式,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D.人们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2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0.C21.D22.①不敢擅自破坏它②中国人也乐于“鼎新”③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关于:用于引进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此处是指出对象“建筑”,应选“对于”。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局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语境指中国人崇尚古代却不会固执而不知变通,应选“拘泥”。代代相传:指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指这种“鼎新”活动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才能让建筑物保持生命力,应选“代代相传”。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功用:功能和用处,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的效果。与“满足”搭配,应选“功用”。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精确刻板”是状语,应修饰动词,而“前代的建筑样式”是宾语,前面也缺少谓语,应在“精确刻板”后加上“地复制”;成分残缺或赘余,“而是一种‘参与式’的修缮行为”应改为“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BC项语序不当,应先说“既不是精确刻板地复制前代的建筑样式”,再说“也不是极端地推倒重建”,最后说“而是进行一种‘参与式’的修缮”。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好古’情结会使人们天然地敬仰甚至敬畏古代建筑”,后面谈到“人为地破坏前代建筑古迹的做法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可见是出于敬畏而不敢擅自破坏古代建筑,可填:不敢擅自破坏它。②有“除了”,这里可有“也”;与“好古”相对,后面有“‘鼎新’活动”,注意加上主语“中国人”,可填:中国人也乐于“鼎新”。③前面谈到中国人既“好古”又“鼎新”,这是一种矛盾的做法,后面谈到“恰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即调和各种有价值的要素”,可见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可填: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调查显示,睡前玩手机8分钟,会让大脑持续兴奋1小时。此外,睡前使用1个小时的手机、平板、电子产品,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约22%左右。因此,长期在睡前玩手机,不仅会引发睡眠拖延,大大减少人们的睡眠时间,还会降低睡眠质量,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状态。①?浅睡眠和深睡眠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浅睡眠和深睡眠都是睡眠周期的一部分,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人的夜间睡眠,一般分5到6个周而复始的周期。研究表明,②,而只有进入深睡眠状态的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因为③,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深度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简单来说就是浅睡眠的睡眠质量差,深睡眠的质量高,更容易缓解疲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那什么是浅睡眠呢②浅睡期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③只有在深睡眠状态下22.睡前使用1个小时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会减少生成褪黑激素总数约22%。【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①空,上文引出浅睡眠的话题,下文介绍了浅睡眠的概念,此处又有“?”故可填写“那什么是浅睡眠呢”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处与后文构成转折,后文“深睡眠状态的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故此处应是表述浅睡眠对解除疲劳作用不大,故可填写“浅睡期对解除疲劳作用甚微”之类的句子。第③空,前文“只有进入深睡眠状态的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此处具体解释原因,故可填写“只有在深睡眠状态下”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手机、平板、电子产品”并列不当,改为“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二是“约22%左右”语意重复,改为“总数约22%”。

河南省项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岱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了。全文不过短短一百多字,就将一幅天地辽阔、万籁俱寂、人际相会的画面描写得①。崇祯五年,当时张岱旅居杭州西湖。此时的西湖也是白茫茫一片,它展示了一幅独特的湖中雪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这样简单的景致也可以寄寓极为丰富的情感。时逢大雪,一个心思玲珑的雅致文人,总会做出一些②的事来。于是,他孤身一人,只披着一件毛衣,提着一盏炉火,伴着船桨荡开的圈圈涟漪,独自游走在这清朗的画卷里。这种事,在心意相通的人看来,就是玲珑剔透,当举杯对饮,浮一大白。而在不理解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人疯了。有趣的事,知己与旁人,张岱都遇到了,原本水天一白,只有长堤、孤舟与亭台,没想到竟然能在大雪后的湖心亭遇上和自己一样雪夜拥裘,乘舟赏雪的同好。这样的惊喜,就像当年的俞伯牙和钟子期,③,却倾盖如故,原本天地一孤客,内心总有“独一人而知天下有雪”的寂寞,但此刻却有人与自己心意相通,这大概是人世间最潇洒的事。即使旁人无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这一场大雪,就这样下了四百年。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下列诗句与文本所写的意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C.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D.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22.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意象,写一组排比句。【答案】20.①精美绝伦②与众不同/出人意料③萍水相逢21.A22.西湖这一痕长堤,就这样静默了四百年;湖中那一点湖心亭,就这样伫立了四百年;烟波中那一芥余舟,就这样漂泊了四百年。【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成语,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该句“不过……就将……”的关联词可知,张岱的文章虽短,却能写得极为精准、生动,故可填:精美绝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②根据该段最后“而在不理解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人疯了”可知,此处文人的行为应该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或不会去做的。故可填:与众不同/出人意料。“与众不同”:与其它人不一样。“出人意料”:出乎人们意料之外。③后文“倾盖如故”指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而根据转折关联词“却”可知,前面应该强调“新认识”这一条件,故可填:萍水相逢。“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格调峻洁清冷,意境悠远。与文本所写的意境最为接近。B.以路途艰难比喻仕途艰难,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表达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意境凄苦。C.这首诗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意境迷茫凄清。D.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征人深夜不眠,侧重表现思乡之苦。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语段结尾选用了西湖雪的意象,句式表达为“西湖这一……,就这样……了四百年”的结构。而根据张岱《湖心亭看雪》以及语段中提及的“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可知,可用长堤、湖心亭、余舟分别去替代雪进行仿写,且可以用“痕”“点”“芥”作为量词分别去形容这三个主体。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世界建筑史上,我国的文物建筑,大部分是由木料做成,这与“用石头”写成的西方建筑史大为不同。在面对雷电灾害时,西方石制建筑不易被雷击,雷打掉了石头的边角,损坏是物理性的,()。为了避免文物建筑被焚毁,我们必须研究其易于遭受雷击的原因。首先,时常遭到雷击的文物建筑,其地理位置分布有着很强的。风水理论是古人对建筑物选址的重要依据,而风水理论的理想环境主要是由山和水构成,因此,现存的文物建筑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大部分文物建筑周围还有河、湖、池塘、泉水等,这些因素使得文物建筑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其次,为了体现建筑的,文物建筑大多建有高耸的屋脊,多以坡顶为主,且坡度较大,建筑顶部的屋脊、挑檐、走兽等都是建筑物上部的尖端,从雷击规律看,这些都是易于被雷击的部位。此外,我国的文物建筑支撑结构多为粗大木料,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不少建筑原有的绝缘性能被破坏,当雷雨来临时,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还有部分木材内部材质疏松,含水量低,极易燃烧。此类建筑一旦遭受雷击,易引起木质构件起火。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别出心裁规律性富丽堂皇洗礼B.独树一帜独特性富丽堂皇侵蚀C.别出心裁独特性雄伟挺拔洗礼D.独树一帜规律性雄伟挺拔侵蚀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在遭受雷击后,引发的往往不只是物理损坏B.而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不像西方的石制建筑,常常会因为遭受雷击而被焚毁C.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遭受的不仅仅是物理损坏,还很有可能引发火灾D.而西方石制建筑的优点,中国的木制文物建筑却不具备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雷雨来临,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机会。B.雷雨来临,有可能部分使木材潮湿,提高了雷击的风险。C.当雷雨来临时,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的概率。D.当雷雨来临时,部分有可能使木材潮湿,增加了雷击的可能。【答案】20.D21.C22.C【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第一空,“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指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根据语境说的“大部分是由木料做成,这与“用石头”写成的西方建筑史大为不同”,此处强调我国的文物建筑自成一家,故选用“独树一帜”。第二空,“独特性”:是指事物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特性。“规律性”: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根据后文“现存的文物建筑大多建在地势较高的山上或建在土壤电阻率有突变的山脚边,大部分文物建筑周围还有河、湖、池塘、泉水等,这些因素使得文物建筑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大多数情况”,故选用“规律性”。第三空,“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雄伟挺拔”:形容建筑物壮丽高大、直立高耸。此处根据后文的“高耸”,推知此处强调的应是壮丽高大、直立高耸,而不是华丽雄伟,故选用“雄伟挺拔”。第四空,“洗礼”:比喻经受教育或锻炼。“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此处强调的是遭受破坏,故选用“侵蚀”。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填入的句子一方面应上承“物理损坏”,下启“焚毁”。A.先说“物理损坏”,后“焚毁”,与上文“损坏是物理性的”和下文“被焚毁”不对应。B.该句只说了木制的中国文物建筑“被焚毁”,前句不能承上句的“物理损坏”。D.该句说是中国的木制文物建筑不具备西方石制建筑的优点,这句话既不能承上文中的“物理损坏”,也与下文中的“焚毁”不衔接。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错误:缺少主语,应在“有可能”填上主语“下漏的雨水”;语序不当,“部分使木材”应改为“使部分木材”;搭配不当,把“风险”改为“几率”。A.“提高……机会”搭配不当,把“机会”改为“概率”。B.语序不当,“部分”位置不当,“部分使木材”应改为“使部分木材”“提高风险”;“提高……风险”搭配不当,把“风险”改为“概率”。D.主语残缺,把“部分有可能使木材潮湿”改为“下漏的雨水有可能使部分木材潮湿”。故选C。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颖时,①。据说,人大脑的存储量非常惊人,相当于1500亿台电脑(平均每台存储80G)的储存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超强记忆力。有的人过目不忘,耳闻能诵;有的人却总也记不住相识者的姓名和相貌。其实,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可将之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既然②,那么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