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卖炭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卖炭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卖炭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卖炭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4课《卖炭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三首——《卖炭翁》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时——白居易新课导入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位老人身穿破旧的衣服,挑着沉重的炭担,步履蹒跚地走在风雪交加的路上。他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双手粗糙而有力,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依然要坚强地活下去。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卖炭翁。他的生活虽然平凡而艰辛,但他的勤劳和坚韧却让人肃然起敬。那么,在白居易的笔下,卖炭翁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炭翁》,去感受那份来自生活的真实与深沉,去品味那份来自劳动者的辛勤与坚韧。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认识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创作背景《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诗。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这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是指唐代皇宫需要物品时,会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购买,实际上是公开掠夺。白居易对宫市的黑暗现象有深刻的了解,对受苦的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诗中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暴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常识科普“炭”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生字熟读两鬓苍苍

辗冰辙泥中歇

翩翩两骑

口称敕回车叱牛宫使驱将一丈绫

系向牛头bìncāngniǎnzhéxiēpiānqíchìchìjiānglíngjì课文赏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课文赏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课文赏析原文:译:有一个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像炭一样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木柴。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苍苍:灰白。做什么用。营,谋求。课文赏析原文:译: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使人怜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希望。天亮。车轮轧过的痕迹。困倦,疲乏。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两市东、西、南、北各有二门。课文赏析原文: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来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奉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头,吆喝着赶着牛朝皇宫走去。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轻快的样子。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公文。指皇帝的命令。掉转。吆喝。长安城宫廷在集市北边,所以说“牵向北”。课文赏析原文:译:一车炭,一千多斤,他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吝惜不得。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挂。同“值”,价钱。课文赏析阅读完文章,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入手概括。)

2(min)课文赏析地点——市南门外。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烧炭—运炭—抢炭)鞭挞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深入探究品读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十分艰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深入探究品读卖炭翁的人物形象:肖像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衣正单”按常理来说应该盼望天气暖和,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是因为老人清楚地知道:只有天气寒冷,炭的价格才能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些,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心理描写:“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入探究品读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了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运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的生活状态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深入探究品读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烧了一车炭,早早地驾着牛车,碾着冰辙赶到宫市南门,一心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宫使却硬要赶着走,心里的确舍不得,可也无可奈何。表现出宫使的强硬、霸道以及穷苦百姓的无力反抗和悲惨命运。深入探究品读宫使的人物形象: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肖像描写,“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深入探究认真品读诗中宫使抢炭相关句子,比较宫使与卖炭翁的人物刻画上有什么异同,可以看出宫使的什么形象特点。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里对比的是两组句子都是肖像描写,也都使用了颜色词。但不同于描绘老翁时那触目惊心的“黑”“白”,宫使的“黄衣白衫”是如此的华贵整洁,与老翁的“满面尘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正是这“衣冠楚楚”的宫使,却“忍能对面为盗贼”,令人触目惊心!深入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诗中塑造卖炭翁与宫使的形象有何意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深入探究作者在诗中塑造卖炭翁与宫使的形象有何意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将两者形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对卖炭翁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宫市”这一欺压百姓弊政的批判。深入探究合作探究: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合作探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合作探究

《卖炭翁》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卖炭翁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卖炭翁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议论和直接抒情都是多余的。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平静地讲述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反而更含蓄,更有余味,更令人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