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

由《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

写景物”的方法。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游览顺

序写景的方法。两篇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引

导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学会抓住重点

景物去写。

课文编排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

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

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

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

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

语文要素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

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

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本单元

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

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

【单元核心目标】

1.在活动体验中,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和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么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2.在阅读写作的引领下,能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它

的特点。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4个字,正确读写24个词语。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作者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的。

2.能结合课文内容,梳理、交流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

景的方法。

3.能画出某处景物的参观路线并按顺序说一说;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一处

景物。

4.能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它的特

点。

实践活动: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在习作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2)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单元任务群设计】

活动一:身边美景我来游

活动二:山河美景共分享

共话山河美景

活动三:艰着作者堂美景

活动四:我想代言美景

活动一:海上日出找顽序

妙笔写美景活动二:双龙奇景明路线

同游山河美景

巧手著奇观活动三:游览国示我来绘

活动四:文茂美景抓特点

活动一:美而校园由我代言

代言山河美景活动二:巧手妙笔写山河美景

\活动三:美景习作互评改

活动四:评山河美景受住代f

16海上日出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增进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说出海上日出时几种不同景象。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的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带甘,是四川成都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

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

会理想的信念,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是中国杰出的文

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

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结构清晰、有顺序,对学生

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

“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

“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日出时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看过日出吗?你知道日出时的景色是怎样的吗?今天,

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海上日出,学生齐读课题。

(师生交流所看到的日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日出,唤起学生对日出

美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作者一一巴金,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4)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

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2003年被

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

《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出示课件5)巴金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

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

(2)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怎么写日出

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7)出示认字词语:扩大重荷刹那镶嵌

(1)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重点理解多音字“荷",读"he"时,组词“重荷”,担,抗和承受恩惠的意思;

读“hd”时,组词“荷花”,即莲的意思。

(出示课件8)出示写字词语:扩kub范fðɪn努nd刹Chd烂IGn替ti镶Xidng

紫Zi仅jin

(1)先指名学生在无拼音的情况进行读,开火车读,

(2)再进行听读,纠正字词读音。

(3)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

(4)重难点字、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出示课件9T0):“镶”左窄右宽,书写时右

部上紧下松,上面两个“口”要写得小一点儿;横画较多,注意距离相等;下边撇、捺伸展;

组词为“镶嵌、镶边、镶牙”。“紫”上扁下长,上面的“此”要写扁,下半部分比“系”

少一笔撇,注意不要多写笔画;组词为“紫色、姓紫嫣红”。

(5)(出示课件11)识字游戏:乘船看日出,指名读、开火车读并随机正音:重荷

扩大刹那镶边代替灿烂

(出示课件12)出示第三组词语解释:奇观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3):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环节,我们扫清了对课文的阅

读障碍。那老师对于两个词语比较疑惑,第一个是“刹那”,生活中,哪些事发生在刹那间

呢?

预设:流星、闪电。

教师提示:“刹那”其实是指瞬间、顷刻间,表示时间短。这里呢,还有一些表示时间

短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进行积累下来(出示课件14):

转眼间一刹那一瞬间刹那间一眨眼眨眼间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5):第二个是“镶",“镶”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①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②把物体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教师提示: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镶”在文中是说太阳“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

边”,教师出示图片,进一步体会“镶”的含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教师引出出示要求(出示课件1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

上日出的景象?

预设:第2、3自然段,详细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第4、5自然段,描写不同天气下的

日出。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7):再读第2-5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几种天气情

况下的海上日出?

预设:我认为描写了两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分别是晴天时和有云时。第2、3自

然段描写了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第4、5自然段描写的是有云时的海上日出,其中第4

自然段写的是海上多云时,第5自然段是写海上有黑云时的日出景象。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脉络很清晰,第2、3自然段描写的是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景象,第

4、5自然段都写了有云时的日出。在有云时,作者又写了两种情况:多云时和有黑云时。

教师板书:分写:晴天时多云时天边有黑云时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8):我们知道了第2-5自然段在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景

象,开头(第1自然段)和结尾(第6自然段)的两段又在写什么呢?(学生小组谈论,全

班交流。)

预设:我认为第1自然段第一部分总起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第6自然段第三部

分总结,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感受一一伟大的奇观。

教师板书:总起时间、观察位置总结一一伟大的奇观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2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晴天时和有云时海上日出时的景象。

2.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22)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作者巴金先生写了哪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预设:写出了三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分别是晴天时、多云时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

出。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晴天时多云时天边有黑云时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次走入文本,继续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去

欣赏大自然的壮美之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重点感受海上日出

的景象做铺垫。)

二、精读细研,领悟写法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

变化?圈画关键词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预设一:晴天时

1.(出示课件24)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

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教师提出问题:你圈画出来的关键词是什么?海上的日出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写出了太阳快要升起来之前,在海面上,天空的变化很美从“一片浅蓝”变成

“一道红霞”。

教师板书:太阳在海面上

2.(出示课件25)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

却没有亮光。

教师提出问题:你圈画出来的关键词是什么?海上的日出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太阳刚出来时,露出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写出了海上日出光

线的柔和。

教师板书:露出小半边脸

3.(出示课件26)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

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教师提出问题:你圈画出来的关键词是什么?你体会到了海上日出什么变化?

预设:从“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里,可以看出日出上

升的过程是艰难又缓慢的。

(2)教师提出问题:注意加点的部分“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霄”、“跳出了海面”

这些词,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几个词语准确描写了太阳升起来时的位置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时的

景象,把日出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教师板书:跳出海面

4.(出示课件27)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

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教师提出问题:从“一刹那”“夺目”这两个词,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预设:说明在极短的时间里,太阳发出了刺眼的光芒,覆盖天地,真是神奇、壮观!

教师板书:发出光芒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8):从第2-3自然段,作者怎样一步一步写出海上日出的

景象的?

预设1:作者抓住了颜色变化来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色,分别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变

化和日出时太阳的颜色变化,通过“天空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颜色红

得非常可爱”“发出了夺目的亮光”等具体描写,由浅到深地体会到了日出前后景色的变

化。

预设2(出示课件29):作者还抓住了海上日出时颜色变化上的光亮,从“没有光亮”

到“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光亮越来越强烈,甚至刺得人眼睛发痛。

预设3(出示课件30):作者还抓住了位置上的不断变化,刚开始只是出现“小半边

脸”,随着“努力上升”,最终“冲破云霄”“跳出海面”。这些词写出了太阳位置上的变

化,展示了日出的过程。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

的变化把日出的过程写清楚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景象的神奇、壮丽。使我们身临其

境地感受到,随着太阳的升起,景象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2):通过第2-3自然段,你能说说日出时的景象吗?将下

文补充完整。

预设:刚开始时,天空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出现了(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儿,

太阳只露出了(小半边脸)脸,呈现出(红)色,却没有(亮光)。然后太阳一步步,慢慢

地(努力上升)。最后,太阳终于(冲破云霄),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由(深红)变

成了光芒万丈,四周的云片也被照得灿烂。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的关键词语,一方面学生能透过文字,

边读边想象出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景象,一方面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按照太阳的变化顺序进行

描写的好处。)

预设二:有云时

(出示课件33)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

一片灿烂的亮光。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又是怎么描写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

预设:作者在描写有云时的日出,是不能像晴天时那样清楚地看到日出的,太阳走进云

层,透过云层射下来光线,照到水面上,一片灿烂的亮光,呈现一幅水天相接、水天一色的

画面。

教师板书:一片灿烂的亮光

预设三:天边有黑云时

(出示课件34)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

光的金边。

教师提出问题:“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中的“镶”可以换成“描”吗?

教师提示(出示课件35):这里老师出示了两组对比,同学们进行对比朗读,感受一

下作者描写的画面。A.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B.替黑云描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预设:我觉得不可以,因为用“镶”更能体现黑云背后的太阳要冲破黑云的势力,其威

力势不可挡。而“描”更难体会到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镶金边

教师继续追问(出示课件36):在天边有黑云时,作者这样描写“后来太阳才慢慢地

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里可以把“染成”改为

“涂成”吗?为什么?

预设: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染成”体现了慢慢变化的过程,而“涂成”速度之快让人

感觉不到云彩是慢慢变化的。教师板书:染紫色或红色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7):通过第二部分圈画的关键语句,思考:作者是

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预设:通过这些语句,可以体会到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景

象的。

教师追问(出示课件38):通过早晨太阳的变化,不仅有晴天时的海上日出,还有走

进云堆中的海上日出,更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这景象真是让人陶醉,作者发出了怎样的

感叹呢?

预设:“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教师继续追问(出示课件39):作者在结尾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样的

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文章结尾作者用反问句发出赞叹:既赞叹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观,更赞叹红日的光

明及其伟大的力量,引发读者共鸣,表达了对海上日出这一壮观景象的赞美和对光明的追求。

教师板书:雄伟、壮观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L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1)

本文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依次描写晴朗

天气的日出和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2、43)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积累描写关于日出的语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一[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一[唐]刘禹锡《竹枝词》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宋]梅尧臣《登泰山日观峰》

(设计意图:本单元作为习作单元,注重语言的积累,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增

加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和方法。)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4、4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6)教师布置作业:作者笔下的海上日出辉煌、壮观!有兴趣

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总起——Bir间、现座位置

太柏在港面下

露出小学边脸

鳍天时

现出环面

发出光芯\(耀伟、

({壮现

多云时-------片山虑的朝光

(媒金边

天边蜀黑云时;.***,*

----------------(象然&或红t

Ait----伟大叫奇现

【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

了解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作为第一篇

精读课文,为整个单元的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这不仅有

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对今后的写作有帮助。

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第二、三自然段。这两段内容语言优美、平实,贴近学生生活,

对学生来说是好理解的,我将重点放在感受日出景象的变化上,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其中加以图片的辅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日出的画面,为学习创设了情境。第三段中,

在对位置变化的描写中,作者语言生动、形象,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体会语言表达的生

动给文章带来的效果,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和方法。

在对有云时日出景色的处理中,我抓住最主要的特点让学生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

不同天气中景色的不同之处,各有其美,从而加深对海上日出之景美丽、壮观、奇特的感受。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着写作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目的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让学

生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增进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思维能力: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

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

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

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2)

1.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

“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

的地下溶洞。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你参观过溶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溶洞是怎样形成

的吧。

溶洞: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洞内有各种碳酸

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快速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

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教师过渡:《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先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请你自己

读一读。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文化教育界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L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

(2)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4)教师组织交流:游览的先后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感受课文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

习惯。)

2.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6)出示认字词语: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1)(出示课件7)学会识字方法:对比识字。例如:渐与浙;臂与臀,比较两字之

间的字形与读音上不同。

(6)(出示课件8)识字游戏:游溶洞,指名读、开火车读并随机正音:蜿额

臀漆浙蜒

(出示课件9)出示写字:浙zh6罗Iu6杜dCι鹃judn窄Zhdi郁yU

肩jidn臀tUn移yf额6陆ICl乳rU笋SUn端dudn源yudn

(1)先指名学生在无拼音的情况进行读,开火车读,

(2)再进行听读,纠正字词读音。

(3)学生观察字形,交流生字书写要领,重点指导“鹃”“郁”“肩”“臀”里的

“月”。

(4)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

(5)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观察下面两组左右结构的字:第一组:杜、陆、

端、源;第二组:鹃、郁、移、额、乳,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同宽。

(7)重难点字、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出示课件11):“窄”读“zhdi",上

部短撇与点要协调;下部横距均匀,长短有变化;“笋”读“stin”,下部“尹”横

长贯穿,撇长有力,稳住重心。

出示第三组词语:端蜿蜒突兀森郁

指导学生进行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预设:(出示课件12)“端”在“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端”还有

(东西的)头;(事情的)开头;原因,起因;方面,项目这四种解释。文中“变化多端”

指“石钟乳和石笋的样子多”。(出示课件13)“蜿蜒”近义词有“弯曲、绵延、逶迤、

崎岖”,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出示课件14)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用在文中,突出了洞口的气势,造句为“这片山山

势巍峨,突兀森郁,气势壮观。”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5):《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了叶圣

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所看到的景象。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双

龙洞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

预设:(出示课件16、17)学生在教材中勾画表示游览路线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

例如:

路上: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渐渐入山。

洞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这就到了内洞。

出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教师组织交流总结(出示课件18):线索一,作者的游览路线:路上一(洞口)一

(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教师板书: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9):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将泉水流经的来

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出示课件20)

在路上的时候是一路迎着溪流。

在路口是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外洞时,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孔隙时,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在内洞时,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教师组织交流总结(出示课件21):线索二,泉水的来路:一路迎着溪流一洞口,溪

流从洞里出来一外洞,泉水从孔隙流出~内洞,泉水靠着右边流,所以每一处景点,作者都

写到了泉水的来路。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2):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我们发现了两条线索,

那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游览过程的?他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重点内容的梳理,对线索的挖掘,帮助学生理

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加深了学生对“按游览顺序写景”的体会。)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3、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5)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按照游览的顺序初步感受了双龙洞

的神奇。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学生填写,教师顺势出示答案。

预设总结: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路上一(洞口)f(外洞)f(孔隙)

f(内洞)f出洞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如何将景物的特

点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重点感受双龙洞景物

特点、领悟写景方法做铺垫。)

二、精读细研,领悟写法

(-)研读第2-3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6):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去感受路上的生机与明艳,

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1(出示课件27):作者看到了盘曲而上的公路。

预设2(出示课件28):作者看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

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从“开满”两字,可以感受到映山红的多。

教师追问:作者说映山红要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更有精神,更有精神是什么意思?谁来说

一说。

预设:因为大自然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更显得自然环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预设3(出示课件29):作者看到了“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说明油桐长得很茂盛,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体现了花儿的多。

预设4(出示课件30):作者看到“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教师追问:作者说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这种沙土非常的独特、与众不同。

预设5(出示课件31):作者看到了“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

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眼前一片明艳,说明那儿的景色也是明艳的。

预设6(出示课件32):从“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作者看得了溪流。

教师追问:这里有四个“时而”,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出示图片),从

这两对反义词中写了山中溪流的什么景物?感受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预设:这里说的是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

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将溪流形美、声美的特点写了出来,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

与丰富,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写了出来。

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作者抓住了路边具体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

充满生机的画面。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下,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与丰富吧。

(二)研读第4-7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3):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哪里?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示(出示课件34):第4自然段,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

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

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

是外洞。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了双龙洞前,映入眼帘的是双龙洞的洞口和外洞。

教师提出问题: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从“洞口像桥洞似的”洞口让我感受到这里很宽。

教师追问:顺势走去,已置身外洞之中,外洞又是什么特点呢?

预设:作者首先提到的是“仿佛到了个大会堂”,接着说“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

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给我留下的是容纳人数多、很宽敞的印象,让我觉得外

洞非常的大。

教师总结:“大会堂”,“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都是作

者想象的、感受的,这是通过表达自身感受来描写外洞的特点,让读者身临其境。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双龙洞外洞的照片感受一下吧。

欣赏图片。(出示课件35)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6):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

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预设1:

(出示课件37)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

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是怎么描写孔隙的狭小,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文中所说的五个“小”字,以及对小船的自问自答,通过写小船的小,衬托

孔隙的狭小,这是对孔隙狭小的直观描写。

教师继续追问(出示课件38):这里有两个句子,请同学们对比读一读,第一句:怎

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第二句: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说说你体会

到了什么?

预设:第二句少了两个“小”字,有“小”字的更能说明小船非常非常小,更加体会到

了孔隙的狭小。

预设2:

(出示课件39)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

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你是怎么感受到孔隙的狭小,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里边拉绳子”到外洞“拉另一头绳子”,不仅说明了孔隙的狭小,而且也激

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更想去一探究竟。

预设3:

(出示课件40)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你是怎么感受到孔隙的狭小,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身体不能和

船有一点缝隙,并且通过自身感受,一个“贴”字,更加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

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预设4:

(出示课件41)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你又是怎么感受到孔隙的狭小,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挤压”“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些作者的

自身感受,说明孔隙极度窄小,石壁就紧贴着脸上方,空间很小,乘船过去不容易。

3.教师提出问题:走过了狭小的孔隙,我们终于来到了神奇的内洞,内洞中又是怎样的

景象呢?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特点的。

预设1:

(出示课件42)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

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描写内洞怎样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和“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这里直接描写了内洞的黑。

预设2:

(出示课件43)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

点看,有点儿像。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描写内洞怎样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双龙”这个词,作者暗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不仅间接地点明了课文

题目,同时洞中有龙更使人感到奇特。

预设3:

(出示课件4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

么,也很值得观赏。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又描写内洞怎样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这里描写了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更加体会到了它的神奇。

预设4:

(出示课件45)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教师提出问题:这里又描写内洞怎样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通过内洞与外洞的对比外洞已经很大了,但是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

房子那么大,更加突出了内洞的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作者再次通过直观描写和表达感受,写出了内洞黑、

奇、大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副美丽奇特的画面。。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6):通过对双龙洞各处景物的阅读与分析,我们感受到了

它们各自的特点,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路上作者所看到景物的特点吧。

预设L在路上,景色是明艳的、溪流是在欢唱的。教师板书: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预设2:在洞口、外洞的特点是很宽、宽敞。教师板书:很宽宽敞

预设3:孔隙的特点是狭小的。教师板书:狭小

预设4:内洞里是黑、奇、大的特点。教师板书:黑、奇、大

5.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7):如果我们也想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写下来,写的时候,

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一是要按照游览顺序写;二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按照游览顺序一同领略了双龙洞的神奇风光,感受到了

各处景物不同的特点,还学会了作者运用多种写作的方法以及生动形象地语言,使我们身临

其境。

(设计意图:通过对双龙洞各处景物的阅读分析,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景物的特点,更让

学生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清楚的。)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9)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

洞口、外洞、孔隙、内迥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拓展延伸

(1)播放视频,双龙洞风景。(出示课件50)

(2)浏览图片,我国溶洞小览。(出示课件51、52)

例如:桂林银子岩溶洞、北京石花洞、湖南梅山龙宫、湖北腾龙洞。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3)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4)教师布置作业:

你去过哪些有名或者有趣的地方?课下和同学分享吧,要说清楚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

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通过对《海上日

出》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记金华的双龙洞》以游览顺序

组织全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为后续习作训练再加一块基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这有利于

学生发现文章按游览顺序写作的特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以“泉水”为暗线,和

作者的游览顺序相呼应,使整篇文章变得更生动、充实,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所积累。

文章第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双龙洞各处景物。在教学中,我以景物特点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品读中,重点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对孔隙这一处的描写,让

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直观描写和感受描写相呼应的方法,将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从而为今

后的写作积累方法,打下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内容充实,所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有些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

应该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味特点。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在学习了

《海上日出》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感受按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体会按顺序写景的好处,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会感受身边事物的美。

语言运用:能按顺序说一说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所见的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思维能力: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归纳、总结方法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交流,丰富学习经验,增强审美感受。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回顾、总结了写景物的两个方法。一是“按顺

序写”,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经过写下来;

以《海上日出》为例,说明如果景物发生变化,可以按照变化顺序写。二是“有重点地写”,

以《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可以把特别吸引人的、印象深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关注方法:“初试身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相互交流中归纳出的方法,进行口头和书

面练习为完成单元习作作铺垫。“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练习活动。一是提供植物园的地形

图让学生画一画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图中的泡泡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过渡句说清参观

顺序。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提示学生按一定顺序

写下来。这项练习强调“按顺序”写“一处景物”,这“顺序”既可以是定点观察的顺序,

也可以是景物变化的顺序,为写好单元习作的重点景物作准备。

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有着紧密的联系。“交流平台”回

顾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要点,为“初试身手”奠定基础;“初试

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初步的习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初

步体会怎样按顺序把游览的地方写清楚。

【教学目标】

L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一说游览路线;能按顺序介绍所见的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

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再试着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教学难点】

观察附近一处景物,再试着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的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根据示意图画出游览植物园的路线,按顺序说一说。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游记的两篇文章,你学

到了哪些写游记的方法呢?

教师板书: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4)预设1:按游览的顺序写。

预设2:吸引人的景物重点写。

预设3:吸引人的景物可以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

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交流平台”,对这些方法进行进一步了解吧!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所学过的两篇课文中,是按照顺序写的吗?分别按照什么顺序写

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1(出示课件5):《海上日出》是按顺序写的,分别是“小半边脸一一努力上升

——冲破云霄一一跳出海面一一发出夺目的亮光”,按照变化的顺序来描写。

预设2(出示课件6):《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是按顺序写的,分别是“路上一一洞口

一一外洞一一孔隙一一内洞一一出洞”,按照游览的顺序来描写。

教师板书: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7):在描写的景物中,作者只详细写了一个或两个景点,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教师提示: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出示课件8)预设1:《海上日出》对有云时的日出写得很细致。

预设2:《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具体写了孔隙,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教师板书:抓住重点景物去写

(设计意图:出示交流内容,学生会随着学习的节奏由浅入深地体会到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的好处,学习这种写法)

二、初试身手

L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9):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

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板书:初试身手

(1)教师提出问题并提示(出示课件10):分析题目,题目包含了几个要求?

预设1: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

预设2:按路线说清参观的顺序。

预设3:只有先确定参观路线,才有可能将参观的顺序说清楚。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如何设计路线图呢?

预设:弄清方向;确定入口和出口;选定参观景点;画路线图。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2):你设计的路线图是怎样的?一起来交流吧!

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巡视记录不同的地方,

和全班一起进行分析。

预设1:南门一一郁金香园一一天鹅湖一一望湖亭一一纪念馆一一北门

预设2;东南门一一郁金香园一一天鹅湖一一望湖亭一一纪念馆一一松林一一小桥一一

南门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3):从一处景点到达另一处景点,怎样说,才能说清

楚呢?

教师提示:书中“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这句话,进行分析。

预设:在描述的过程中,除了要说清楚从哪儿到哪儿,还要说清怎么走。

(5)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4):试着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说清楚参观路线吧!

预设L出了纪念馆往西,经过北门,就来到了松林。

预设2:绕过天鹅湖,往北走,就是北门了。

教师总结:在说参观路线时,可以用“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表示行走方

式的词。

(设计意图:出示题目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先确定参观顺序,再介绍参观植物园的过

程。)

三、小结(出示课件15)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把游览顺序写清楚、将吸引人的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还通过设计游

览路线,写写游览顺序的活动,运用了所学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表达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按顺序介绍所见的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教师导入(出示课件16):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怎么进行写景,回忆我们以前

学过的写景的文章,想想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预设1(出示课件17):《观潮》一文,作者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观察浪潮由远及近的变

化。

预设2(出示课件18):《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受,

依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