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时空定位】【自主学习】时期基层治理社会保障(扶贫政策)户籍制度基层组织(县下)基层治理社会救济优抚政策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特征现代【合作探究】探究任务一:结合以下史料,指出秦朝与明朝户籍内容的差异,并指出存在差异的原因。联系清朝户籍制度,指出其发展趋势?材料一:“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材料二:一户汪寄佛,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伍口,男子叁口,成丁贰口,本身年叁拾陆岁,兄满年肆拾岁。不成丁壹口……妇女贰口……事产:田地无,房屋瓦屋叁间。右户帖付汪寄佛收执,准此。洪武四年月日。深字伍佰拾号。材料三:今丁银既皆摊丁入亩,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族恩旨,永不加赋。而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探究任务二:提取材料一信息,概括宋代主户、客户比例变化趋势,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和材料三作对比,有何发现?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和材料四、五试着探究其原因。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43.7%35059323870940.5%902261171499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45.4%28000037753357.4%92622520108617.8%材料一(2023·湖北卷·4)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材料二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收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中外历史纲要(上)》P64材料三: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也就相应上升了。——《选必一国际制度与社会治理》P99材料四:稳定和扩大主户,是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北宋时还曾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加其俸缗,于是有的官吏竟把无田客户升为主户。这些,都使客户转为主户。与客户转为主户的情况相比,主户转为客户者似更多。——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材料五:两宋客户比数变化而言,北宋初年以来是递年下降的,到宋神宗熙宁五年下降到最低点,即从初年的43.1下降到30.4.而宋神宗熙宁五年以后,客户比数又逐年上升,到南宋上升得非常明显。——漆侠《漆侠全集》(第8卷)探究任务三:结合教材“史料阅读”,理解清代“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任务四:结合范仲淹、朱熹身份分析,政府与民间救济的异同,以及为什么在宋朝以降以宗族为代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材料一: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者、疏而贤者,咸与之。方(范仲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钱公辅《义田记》(2021·湖南卷·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巩固训练】1.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3.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央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薄,“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B.改变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C.有利于防止地方管营私舞弊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A.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B.促进基层社会自治C.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大权D.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5.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宗法制仍沿袭使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6.(“里”字本义是指居住的地方。《周礼》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韩诗外传》说:“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材料中的“里”应该作为()①长度单位②面积单位③居住单位④行政单位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选择题答案: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