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歌》;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在远古,南方文化发育迟于北方,荆楚曾长期遭受华夏文明的歧视与征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未采录楚风,原因或许就在这里。至战国末期,楚文化已相当发达,形成与北方并驾齐驱之势,但文化边界却仍是清晰的。《诗经》记录了黄河流域的文明形态。在《诗经》里,不论是庙堂颂歌,还是田野风咏,都情感质朴,缺少想象。而这时的楚地却仍是神话的沃野。屈原创立的楚辞形式上与《诗经》迥异,句式、篇幅不拘长短,随物赋形,曲尽幽情,诗的表现力得到极大解放。《离骚》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早最辉煌的抒情诗篇之一,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从此《诗经》《离骚》并峙,进而“风骚”并称,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在华夏文明走向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潮激荡且主流已显。这一大潮中的楚文化却仍保持青春气象,狂热,纯洁,生猛,并具原始气息。屈原是这一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它的极端代表。屈原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屈原陷入困境,导源于楚国陷入困境。六国从未有过真正成功的合纵,秦国的连横动作却每每奏效,楚国很快就面临着风声鹤唳的局面。天下大势,屈原看得分明,他始终力主联齐抗秦。他屡次出使齐国,都是为了同一目的。可是他的主张与奋斗却一再受挫,楚国逐步陷入为秦摆布的状态。屈原亦渐被疏远,直至被流放。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却为秦扣押,三年后客死异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于是,屈原绝望,赋《怀沙》,投汨罗江自沉。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早就认可天下必将重新归于一统,形成“新天下”。天下重于国家,是诸子的共识。到战国时,“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士子们有空前的活动空间。但在这样一个爱国感情相对稀薄的时代,屈原却把自己与楚国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不断有后人发问:凭屈原的才能,何国不容?何不弃楚而去?屈原不是不明白,而是做不到。屈原并非不认可诸子的天下观,但天下即使不是由楚来统一,也至少要长久保存楚国,这是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他融合吸收以儒为主的诸子思想,称道尧舜禹汤,主张仁政,其主导思想是北方的,情感文化却是南方楚国的。作为楚国贵族,世代与国家关联极深,而他本人一度成为政坛中心人物。这一切决定了屈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楚国如为人吞灭,在他是不能接受的。举目天下,无处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不是天下不能,是他不能。屈原之乡,是广袤的遍生橘树的楚国。葬自己于楚国水土,是屈原最终只能做的事。(摘编自夏立君《屈原:第一个独唱的灵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从未出现“怪力乱神”的踪迹,说明与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比,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B.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想象奇特、浪漫。C.屈原创立的楚辞句式、篇幅不拘长短,有助于使诗歌的表现力得到解放。D.春秋战国时期,天下重于国家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因此“邦无定土,士无定主”,客卿制盛行,纵横家走俏,朝秦暮楚竟无关人的品质评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B.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C.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未采录楚风的原因是当时的楚文化不受重视。D.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为了联齐抗秦,所以被秦国扣押,最后客死异国。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B.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D.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结合材料,分析屈原“不弃楚而去”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出关(节选)鲁迅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的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站住!”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的说,“我记性坏……”“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老子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他急于要出关,静静的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除去喝白开水和吃饽饽的时间,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关尹喜非常高兴,又非常惋惜,见坚留不住老子,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老子再三称谢,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大家回到关上,好些人跟着关尹喜走进公事房里去。“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书记先生也凑上去,看着第一片,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哼,还是这些老套。真教人听得头痛,讨厌……”“医头痛最好是打打盹。”账房放下了木札,说。“哈哈哈!……我真只好打盹了。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瞌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窗外起了一阵风,大家都觉得有些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列异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本文作者通过想象,将历史的只言片语改写成一个具有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故事,再加以幽默诙谐的写法,更具有可读性。B.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作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是一个具有仙风道骨的形象;可选文将老子塑造为一个年已衰老、视力不好、口齿不清且带有地方口音的出关者的形象。C.老子本想悄然出关,但却为守关者认出,不得不答应为他们办讲座。这既显出了老子的博学,也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D.老子骑着青牛走后,关尹喜等人在公事房里的一番对话,足见人们的庸俗和愚昧无知。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在城根下慢慢绕着,想尽办法也无法带着青牛脱身,后来讲学并留下五千字后才出得关来,展现了老子的尴尬与无奈。B.尹喜先是质疑“在城圈边溜溜”,当老子回答“换换新鲜空气”后,则以“现在谁都讲卫生”来回答,表明他理解了老子出关的缘由。C.文中写到老子讲授《道德经》时,借助对老子“讲”和众人“听”的描写,呈现出极强的现场感,在着墨上侧重于众人的表现。D.小说采用“故事新编”的方法,古今杂糅,使古与今的叙事要素相互干涉,造成古代与现代的交叉、重叠、错位的现象。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幽默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9.《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列异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鲁迅先生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子,改写为出关受阻的老叟。请分析这样改写的文学效果。(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屈原列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节选自《离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每一[A]令出[B]平伐[C]其功[D]曰[E]以为[F]‘非我[G]莫能[H]为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代词,文中指代屈原,“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之”也作代词用,两者用法相同。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B.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语意含蓄,善于用平常的词语表现宏大的意旨,用浅近的事例表现深远的意义。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D.屈原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4.作者认为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依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理由。(2分)(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蜀道[明]李贤①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注释】①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川“考察庶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山高谷深,本诗首联就直接描写了这一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侧面烘托道路崎岖和难以通行。B.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C.同样是写蜀道的高,李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为虚写,想象丰富,生动形象。而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也用了同样的方法。D.李贤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16.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四川盆地而成天府之国。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李白和李贤都写诗咏叹,试比较一下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这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当仁不让,勇于担当楚国政治引路人的诗句是“,”。(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4)《望海潮》中“,”。两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5)“湍”指水流急速,碰到岸边石块就出现打转的水涡,出现“湍流”的地方一般为险峻之地,也有风景优美之地。古人常常在诗文中描写“湍”,如“,”。三、基础题(15分)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既若见录见:看见B.回朕车以复路兮朕:皇帝的自称C.言既遂矣言:助词,无实意D.忍尤而攘诟尤:责骂攘:排斥1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乎高哉(危:危险)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是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西当太白有鸟道(当:应当)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膺:抚摸着双腿)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20.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A.昼夜勤作息B.便可白公姥C.否泰如天地D.逼迫兼弟兄21.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枝枝相覆盖A.仰头相向鸣B.嬉戏莫相忘C.儿已薄禄相D.及时相遣归22.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的“风”即国风,是宫廷乐歌,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风骚”后泛指文学。B.古诗体裁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氓》《蜀道难》孔雀东南飞(并序)》是古体诗,《蜀相》《登高》是近体诗。C.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语出《诗经·王风》。姜夔在《扬州慢》中感叹如今扬州的破败凋零,有“黍离之悲”的意味。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黄昏、人定。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个冬天,哈尔滨火了。有网友亲昵地称哈尔滨为“尔滨”,将最近哈尔滨在旅游市场上的爆火称为“尔滨出圈”。出图的背后,A为了欢迎“南方小土豆”们,①全城上下倾巢而出,②市民开私家车接送游客,③饭店把冻梨切块摆到游客面前,④商家推出甜豆腐脑以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⑤哈尔滨的付出获得了回报。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⑦哈尔滨在元旦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⑧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⑨不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⑩还达到了历史峰值。网友称哈尔滨终于可以“笑哈哈”了。联想此前的几次文旅热点,如果说“淄博烧烤”火的是热腾腾的烟火气,“特种兵旅游”火的是潇洒走一回的青春,“CityWalk”火的是慢节奏的悠闲,那此次哈尔滨的出图,火的便是冰雪中的人情味。网友们将网络上这种突然集中的流量戏称为“泼天富贵”,这彰显了互联网流量既有巨大的加持作用,B。如何顺利接住这“泼天富贵”,不让它昙花一现,这是哈尔滨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4.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成完整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叶嘉莹先生一生以研究、创作、弘扬中国古典诗词为己任,她用钟嵘《诗品》的话来阐述诗词的作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但也有学生问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引用庄子的“哀莫大于心死”告诫她的学生: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她深信诗词可以让人心灵不死。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思考与生活实际,就“诗词对生活是否有用”,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西乡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诗经》中从未出现‘怪力乱神’的踪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可知,是孔子删定后的《诗经》中已经没有“怪力乱神”的踪迹,但在孔子删定前是否有,文中并没有提及。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于文无据。材料并没有将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与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作对比。C项,“原因是当时的楚文化不受重视”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的“荆楚曾长期遭受华夏文明的歧视与征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未采录楚风,原因或许就在这里”可知,这一原因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D项,“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是为了联齐抗秦”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的“屈原看得分明,他始终力主联齐抗秦……可是他的主张与奋斗却一再受挫……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却为秦扣押,三年后客死异国”可知,楚怀王应邀赴武关会盟不是为了联齐抗秦,主张连齐抗秦的是屈原。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C项和D项都出自《离骚》,体现了“楚文化”想象奇异的特点。B项,出自《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的特点。4.答案:①首先对南北方审美精神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题——楚文化;②接着指出《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先河;③然后阐述楚文化的实质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④最后点明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继承性和连续性。5.答案:①屈原政治、思想、情感的底线是要长久保存楚国。②屈原的情感文化是南方楚国的。③屈原的贵族身份、政治地位和经历已让他与楚国休戚与共。④只有楚国才能给屈原安身立命之感。6.(3分)C7.(3分)B8.(6分)①运用漫画式的笔调塑造人物。如,文中对老子的落魄狼狈姿态进行夸张变形,改变他的伟岸形象,多次写到他如“呆木头”,幽默感十足。②采取对比反差形成幽默诙谐。如写众人听讲前认真对待,“预备抄讲义”,与后文“打哈欠”“打起瞌睡”、工具掉落一地,形成鲜明反差,诙谐顿出。③使用戏谑调侃的方式营造诙谐。如“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戏谑玩笑的方式让人捧腹。④通过细节夸张形成幽默诙谐。如写关尹喜认出老子的反应“阿呀!”的惊叹,签子手“撅着嘴走开”的神态等,都在形象生动的展现中显出诙谐。(每点2分,回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5分)①将仙风道骨的老子改为出关受阻的老叟,更显出老子处境的尴尬;②借普通老叟的被揶揄嘲讽的处境,与作为道家思想开创者的被神化的境界构成鲜明的对比;③更能展现出世人的无知和浅薄以及老子思想不被认可的尴尬处境;④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⑤将历史的只言片语改写成一个具有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故事,再加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更具可读性。10.BD11.D12.D13.(1)阐明广大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透彻明白。(2)违背准绳而追随邪佞,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14.①志趣高洁;②行为端正;③洁身自好。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